一种防潮湿拆解式的食用菌栽培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01189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潮湿拆解式的食用菌栽培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栽培用的设备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防潮湿拆解式的食用菌栽培架。



背景技术:

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健康食品,含有较高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多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且具有经济便宜的特点,已成为当今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菜肴之一。

目前市场上的食用菌基本都是通过人工栽培获得的,在食用菌人工栽培的过程中,为了充分利用空间,节约用地,食用菌栽培一般都是堆放或层叠摆放在食用菌栽培架上,现有的食用菌栽培架通常竹子或木头契合搭建而成,不仅装配起来耗时耗力,而且基本无法进行便捷的拆解,此外,还具有易于受潮的缺陷,具体地,食用菌栽培需保持较高的环境湿度,使用纯木质食用菌栽培架,杂菌会在木架上繁殖从而污染食用菌栽培环境,造成菌棒感染杂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防潮湿拆解式的食用菌栽培架,不仅方便装配搭建,而且能够进行快速便捷的拆解,同时还具有防潮防水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防潮湿拆解式的食用菌栽培架,包括一架体,所述架体包括复数根平行间隔设置上横杆和至少一载物层;所述上横杆的两端分别衔接有一垂直向下的立柱,每所述立柱的下方均对应有一脚座,且位于上横杆同端侧的立柱之间通过上端侧杆和下端侧杆连接;

所述立柱由从上到下的短接段和本体段组成;所述本体段由从上到下的上活接段、中间段和下活接段组成,所述上活接段与中间段、中间段与下活接段分别通过一活接套相连接,,所述本体段上设有与载物层数量一致的套管,所述短接段的顶端通过一第一弯头与上横杆的端部衔接,所述短接段的底端、上端侧杆、及本体段的顶端通过一第一固接件相互衔接,所述本体段的底端、下端侧杆、及对应的脚座通过一第二固接件相互衔接;

每所述载物层均由复数根载物横杆组成,所述载物横杆与上横杆一一对应平行设置,且该载物横杆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与套管相匹配的第二弯头,所述第二弯头插设于相应的套管;

其中,所述上横杆、立柱、上端侧杆、下端侧杆、及载物横杆均为木塑结构;所述脚座、套管、活接套、第一弯头、第一固接件、第二固接件、及第二弯头均为塑料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脚座、套管、活接套、第一弯头、第一固接件、第二固接件、及第二弯头均为PVC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脚座、套管、活接套、第一弯头、第一固接件、第二固接件、及第二弯头均为PE结构。

进一步地,位于最前侧与最后侧的所述第一固接件均为呈T字型的三通接头,其它所述第一固接件均为呈十字型的四通接头。

进一步地,位于最前侧与最后侧的所述第二固接件均为呈T字型的三通接头,其它所述第二固接件均为呈十字型的四通接头。

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潮湿拆解式的食用菌栽培架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各部件的设置与配合,该食用菌栽培架不仅方便装配搭建,而且能够进行快速便捷的拆解;另外,通过相应部件的木塑结构与塑料结构的设置,使得该食用菌栽培架还具有防潮防水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潮湿拆解式的食用菌栽培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载物横杆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处处于固定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处处于脱开状态示意图。

图5是另一木塑结构栽培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结合参阅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潮湿拆解式的食用菌栽培架100,包括一架体1,所述架体1包括复数根平行间隔设置上横杆11和至少一载物层(本实施例以一层为例);所述上横杆11的两端分别衔接有一垂直向下的立柱12,每所述立柱12的下方均对应有一脚座13,且位于上横杆11同端侧的立柱12之间通过上端侧杆14和下端侧杆15连接。

立柱12由从上到下的短接段121和本体段122组成,所述本体段122由从上到下的上活接段1221、中间段1222和下活接段1223组成,所述上活接段1221与中间段1222、中间段1222与下活接段1223分别通过一活接套1224相连接,所述活接套1224能通过上下移动使上活接段1221与中间段1222的连接处、中间段1222与下活接段1223的连接处处于固定状态或脱开状态(见图3、图4),所述本体段122上设有与载物层数量一致的套管2,所述短接段121的顶端通过一第一弯头3与上横杆11的端部衔接,其中第一弯头3与上横杆11的端部为固定连接,与短接段121的顶端为插入连接,所述短接段121的底端、上端侧杆14、及本体段122的顶端通过一第一固接件4相互衔接,所述本体段132的底端、下端侧杆15、及对应的脚座13通过一第二固接件5相互衔接。

如图3与图4所示,连接处分别具有第一端X和第二端Y(当表示上活接段1221与中间段1222的连接处时,第一端X为上活接段1221,第二端Y为中间段1222;当表示中间段1222与下活接段1223的连接处时,第一端X为中间段1222,第二端Y为下活接段1223),第一端X与活接套1224具有相互配合的螺纹结构Z,使用状态中,活接套位于第一端X和第二端Y的中间位置,处于图3的固定状态,通过旋转活接套1224,由于螺纹结构Z,活接套向下移动,使连接处变为图4中的脱开状态,此时第一端X和第二端Y能实现分离。另外,螺纹结构Z也可以设置在第二端Y,或者两端即第一端X和第二端Y均设置螺纹结构Z,同样可以形成这样的可以方便切换固定状态或脱开状态的结构。

每所述载物层均由复数根载物横杆16组成,所述载物横杆16与上横杆11一一对应平行设置,且该载物横杆16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与套管2相匹配的第二弯头6,所述第二弯头6插设于相应的套管2。

其中,所述上横杆11、立柱12、上端侧杆14、下端侧杆15、及载物横杆16均为木塑结构,即均采用木塑制作而成;所述脚座13、套管2、活接套1224、第一弯头3、第一固接件4、第二固接件5、及第二弯头6均为塑料结构,即均采用塑料制作而成,具体地,可选用PE或PVC材料制作而成(PE或PVC结构);从而使得整个栽培架具有防水防潮的功效。

为了区别不同位置上的第一固接件4、第二固接件5,将位于最前侧与最后侧的第一固接件记为第一固接件4a,其它的第一固接件记为第一固接件4b;将位于最前侧与最后侧的第二固接件记为第二固接件5a,其它的第二固接件记为第二固接件5b;则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接件4a均为呈T字型的三通接头,第一固接件4b均为呈十字型的四通接头,第二固接件5a均为呈T字型的三通接头,第二固接件5b均为呈十字型的四通接头,这样能够使得部件之间的衔接更为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装配时:通过第一弯头3、第一固接件4、及第二固接件5将上横杆11、立柱12、上端侧杆14、下端侧杆15组装成如图1所示的架体1,然后将各载物横杆16两端上的第二弯头6插入套管2上即可完成食用菌栽培架100的装配;使用时,只需将食用菌棒200架于同一载物层上相邻的两根载物横杆16上即可;当需要增加载物层时,通过上下移动活接套1224,使连接处脱开,然后套入所需数量的套管2,再将连接处的两段对接好并上下移动活接套1224,使连接处恢复固定状态,此时套管2的数量增加,使得可以配合更多的载物横杆16,从而完成载物层的增加。

装配好后的食用菌栽培架100需要拆解时,先将架于载物横杆16上的食用菌棒200取下,将第一弯头3与短接段121分离取出上横杆11,接着把载物横杆16向上提将第二弯头6从套管2中拔出,然后通过上下移动活接套1224,将上活接段1221与中间段1222的连接处以及中间段1222与下活接段1223的连接处均处于脱开状态,则可以将栽培架100拆分为各个较小的部分,更加方便运输。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多根立柱12配合上横杆11、上端侧杆14和下端侧杆15的设置,能够使得整体载重分布至各根立柱12上,整体结构更为稳固;当载物层为多个时,相邻两个载物层之间的间距设置为25cm,既方便操作又能充分利用食用菌栽培空间。

此外,如图5所示,同样采用木塑结构制作的另一栽培架101,包括左右两侧的两个立架102,每个立架102都由两根相互平行的竖直杆103和若干连接两根竖直杆103的水平杆104组成,两个立架102相对而立,分别位于两个立架102上对应的水平杆104处于同一高度上,每个立架102位于前侧的竖直杆103通过三根横向连接杆105连接另一立架102位于前侧的竖直杆103,每个立架102位于后侧的竖直杆103通过三根横向连接杆105连接另一立架102位于后侧的竖直杆103,前侧的三根横向连接杆105上、中、下设置,后侧的三根横向连接杆105也上、中、下设置,相对应的前侧和后侧横向连接杆105的高度一样,以保证食用菌栽培架结构之稳定,在对应的水平杆104上架设偶数根例如2根横向架杆106,用于放置食用菌菌棒。各竖直杆103、水平杆104、横向连接杆105均为木塑结构,并且通过塑料热熔的方式连接在一起,这样的结构充分利用了本发明的木塑结构的防水防潮的优点,结构简单功效优良。

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各部件的设置与配合,该食用菌栽培架不仅方便装配搭建,而且能够进行快速便捷的拆解,从而能够便于包装与远程运输;另外,通过相应部件的木塑结构与塑料结构的设置,使得该食用菌栽培架还具有防潮防水的特点,避免了因栽培架受潮导致杂菌产生,即确保了食用菌的栽培环境。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