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粒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264123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脱粒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脱粒装置。
【背景技术】
[0002](I)作为上述脱粒装置,例如有已知的专利文献I所述的脱粒装置。就专利文献I所述的脱粒装置而言,承接网被沿脱粒筒的圆周方向分割为三部分,具有三个网体(文献中的“第一分割承接网”、“第二分割承接网”、“第三分割承接网”)。对于专利文献I所述的脱粒装置而言,按照从插入方向最里侧起依次插入的顺序,从脱粒室的左侧部依次插入三个网体中位于插入方向最里侧的第三分割承接网、第二分割承接网、第一分割承接网。然后,用螺栓连结第二分割承接网中位于插入方向外侧的端部和第一分割承接网中位于插入方向里侧的端部,并用螺栓将第一分割承接网中位于插入方向外侧的端部固定在脱粒室框架。
[0003](2)作为上述脱粒筒,例如有已知的专利文献2所述的脱粒筒。就专利文献2所述的脱粒筒而言,在脱粒筒轴(文献中的脱粒筒支轴)的前端部侧设有第一支承板(文献中的凸缘部件),在脱粒筒轴的后端部侧设有第二支承板(文献中的凸缘部件)。并且,对于专利文献2所述的脱粒筒而言,在以脱粒筒轴为中心的圆周上,配置有多根棒状部件。棒状部件的前端部支承在第一支承板,棒状部件的后端部支承在第二支承板。此外,对于脱粒筒轴而言,在第一支承板和第二支承板之间设有近似圆形的间隔板(文献中的凸缘部件)。间隔板支承多根棒状部件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之间的部分。由此,由于多根棒状部件不仅被第一支承板和第二支承板支承,还被间隔板支承,因此,提高了脱粒筒的强度。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公报“特开平11-155347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日本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公报“特开2009-2073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9](I)与【背景技术】⑴相对应的问题如下。
[0010]就专利文献I所述的脱粒装置而言,第二分割承接网和第三分割承接网经由第一分割承接网固定在脱粒室框架。因此,当插入第二分割承接网和第三分割承接网后,在用螺栓将第一分割承接网固定在脱粒室框架之前,第二分割承接网和第三分割承接网并未固定在脱粒室框架,因此需要用手支承第二分割承接网和第三分割承接网。一边如上所述地用手支承第二分割承接网和第三分割承接网一边用螺栓将第一分割承接网固定在脱粒室框架的工作并不容易。
[0011]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粒装置,该脱粒装置能够将用于构成承接网的多个网体容易地固定在脱粒室框架。
[0012](2)与【背景技术】(2)相对应的问题如下。
[0013]就专利文献2所述的脱粒筒而言,通过使棒状部件嵌合在间隔板外周的嵌合凹部,使棒状部件支承在间隔板。因此,间隔板的直径比棒状部件的截面中最接近脱粒筒轴的部分的回转轨迹的直径大。因此,由于间隔板的大型化,导致脱粒筒重量增大。由此,对于具有这种脱粒筒的联合收割机而言,人们担心由于脱粒负荷的增加导致燃料费用的增加。此夕卜,由于间隔板的大型化导致构成间隔板的材料的增加,由此导致成本提高。
[0014]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粒筒,该脱粒筒能够通过间隔板的小型化使得脱粒筒的重量减小,并能够降低成本。
[0015](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6](I)与问题(I)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如下。
[0017]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设有脱粒筒的脱粒室、形成所述脱粒室的脱粒室框架、以及设置在所述脱粒筒的下方的承接网,所述承接网被沿所述脱粒筒的圆周方向分割,该承接网具有从所述脱粒室的一侧部依次插入的多个网体,多个所述网体分别单独地固定在所述脱粒室框架。
[0018]根据上述结构特征,通过将多个网体分别单独地固定在脱粒室框架,能够容易地将多个网体固定在脱粒室框架。也就是说,不需要进行一边用手支承多个网体中的一个网体一边将其他网体固定在脱粒室框架的作业。
[0019]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就多个所述网体中位于插入方向最里侧的网体而言,其插入方向外侧的端部固定在所述脱粒室框架。
[0020]根据上述结构特征,由于能够将手容易地从脱粒室的一侧部伸到插入方向外侧的端部,因此,即使为插入方向最里侧的网体,也能够容易地将插入方向最里侧的网体固定在脱粒室框架。
[0021]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就多个所述网体中在插入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网体而言,插入方向里侧的网体中位于插入方向外侧的端部通过第一固定件固定在所述脱粒室框架,插入方向外侧的网体中位于插入方向里侧的端部在与所述插入方向里侧的网体中位于插入方向外侧的端部重叠的状态下,与所述插入方向里侧的网体中位于插入方向外侧的端部一起通过第二固定件固定在所述脱粒室框架,在所述插入方向外侧的网体中位于插入方向里侧的端部形成有比所述第一固定件大的凹部。
[0022]就在插入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网体而言,首先,插入方向里侧的网体中位于插入方向外侧的端部通过第一固定件固定在脱粒室框架。然后,插入方向外侧的网体中位于插入方向里侧的端部在与插入方向里侧的网体中位于插入方向外侧的端部重叠的状态下,与插入方向里侧的网体中位于插入方向外侧的端部一起通过第二固定件固定在脱粒室框架。此时,根据上述结构特征,通过在插入方向外侧的网体中位于插入方向里侧的端部形成比第一固定件大的凹部,使得插入方向外侧的网体中位于插入方向里侧的端部即使与插入方向里侧的网体中位于插入方向外侧的端部重叠,插入方向外侧的网体中位于插入方向里侧的端部也不会干涉第一固定件。
[0023]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所述插入方向外侧的网体中位于插入方向里侧的端部通过所述第二固定件使该端部的多个部位固定在所述脱粒室框架,在所述插入方向里侧的网体与所述插入方向外侧的网体固定在所述脱粒室框架的状态下,所述插入方向外侧的网体中位于插入方向里侧的端部的通过所述第二固定件所固定的多个固定部位在所述脱粒筒的轴心方向上,从两侧夹着所述插入方向里侧的网体中位于插入方向外侧的端部的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所固定的固定部位。
[0024]根据上述结构特征,由于能够扩大通过第二固定件所固定的多个固定部位的间隔,因此,在脱粒筒的轴心方向上,能够稳定地将插入方向里侧的网体和插入方向外侧的网体固定在脱粒室框架。
[0025]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多个所述网体能够相互兼用。
[0026]根据上述结构特征,通过部件的共通化,能够降低成本。
[0027]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多个所述网体由相同部件构成,就多个所述网体中的每一个而言,插入方向外侧的端部的固定部位和插入方向里侧的端部的固定部位配置在所述脱粒筒的轴心方向上的不同位置上。
[0028]根据上述结构特征,即使在将插入方向外侧的端部和插入方向里侧的端部颠倒的状态下插入网体,也由于插入方向外侧的端部的固定部位和插入方向里侧的端部的固定部位配置在脱粒筒的轴心方向上的不同位置,而无法将网体固定在脱粒室框架。因此,在将插入方向外侧的端部和插入方向里侧的端部颠倒的状态下,不能将网体固定在脱粒室框架。
[0029]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所述脱粒室框架具有在所述脱粒室的一侧部向前后方向延伸的侧部框架,在多个所述网体中的插入方向最外侧的网体中位于插入方向外侧的端部形成有凸缘部,在所述凸缘部形成有作为固定在所述侧部框架的部分的固定部,所述凸缘部中的所述固定部的部分的厚度比所述凸缘部中的除所述固定部以外的部分的厚度厚。
[0030]根据上述结构特征,通过使凸缘部中的固定部的部分的厚度比除固定部以外的部分的厚度厚,从而提高了固定部的部分的强度,即使承接网被向脱粒筒的回转方向拉拽,固定部也不易变形。
[0031]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通过使板与所述凸缘部重叠来形成所述固定部。
[0032]根据上述结构特征,仅需使板与凸缘部重叠,就能够简单地形成固定部。
[0033]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多个所述网体能够相互兼用,在多个所述网体各自的插入方向的两端部形成有所述凸缘部,就多个所述网体中在插入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网体而言,插入方向外侧的网体中位于插入方向里侧的端部在与插入方向里侧的网体中位于插入方向外侧的端部重叠的状态下,与所述插入方向里侧的网体中位于插入方向外侧的端部一起通过第二固定件固定在所述脱粒室框架,所述固定部通过第三固定件固定在所述侧部框架,在多个所述网体各自的两个凸缘部形成有能够使所述第二固定件插通的第二插通孔和能够使所述第三固定件插通的第三插通孔,仅在多个所述网体各自的两个凸缘部中的任一个凸缘部形成有所述固定部,就多个所述网体各自的两个凸缘部中的任一个凸缘部而言,所述板封堵所述第二插通孔,从而使所述第二固定件不能插通。
[0034]根据上述结构特征,可能出现以下情况,插入方向最外侧的网体在正常情况下应该以两凸缘部中与板重叠一方的凸缘部作为插入方向外侧的端部的方式插入,却错误地以与板重叠一方的凸缘部作为插入方向里侧的端部的方式插入。然而,根据上述结构特征,当插入方向最外侧的网体以错误的方式插入时,由于两凸缘部中与板重叠一方的凸缘部的第二插通孔被板封堵,因此第二固定件不能插通第二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