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顶芽的采摘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58795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茶叶顶芽的采摘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茶叶采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顶芽的采摘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茶叶源于中国,其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茶叶依据季节采制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和冬茶;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叶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药用保健茶、含茶饮料等。茶叶中含有儿茶素、胆留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等成分,可以增进人体健康,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
[0003]茶树可用于泡茶的部位包括叶子和顶芽,而在制作名优茶时通常会采用茶树的顶芽,因为顶芽口感更好,具有独特的清香味。顶芽呈竖立的杆状,顶芽两端较细,中部较粗,顶芽的端部呈尖状。目前在采摘顶芽时,通常是用手指从顶芽的上端将顶芽捏住,再用指甲将其掐断。采用此种方式采摘时,只能一颗一颗地采摘,效率低下;且两个手指捏住顶芽时力度难以控制,难免会将顶芽捏坏;另外,指甲上有细菌,当用指甲掐断顶芽以后,顶芽的截断面会受感染而变黑,而此种变黑了的顶芽卖相不好,且泡茶时口感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茶叶顶芽的采摘装置,以解决目前采摘茶叶顶芽时效率低、手指会将顶芽捏坏且顶芽的截断面容易感染变黑的技术问题。
[0005]本方案中的茶叶顶芽的采摘装置,包括采摘筒,采摘筒底端设有采摘板,采摘板上设有一组采摘孔,采摘孔为上小下大的锥形孔;采摘板包括底板和位于底板上端的切割板,切割板与底板转动配合;采摘筒侧壁上连通有负压管道,负压管道连通有采集篓。
[0006]采用本方案中的茶叶顶芽的采摘装置,包括采摘筒,采摘筒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其内部有空腔;采摘筒底端设有采摘板,采摘板上设有一组采摘孔,采摘孔可允许顶芽通过进入采摘筒内部,采摘孔为上小下大的锥形孔,从而方便顶芽找准采摘孔并进入采摘孔内;采摘板包括底板和位于底板上端的切割板,切割板和底板转动配合,从而顶芽穿过采摘孔进入采摘筒内后,转动切割板,使得切割板上的采摘孔与底板上的采摘孔的位置相互错开,从而将顶芽切割断,实现对顶芽的采摘;采摘筒侧壁上连通有负压管道,负压管道对采摘筒内采摘后的顶芽一个吸引力,从而将顶芽吸入至管道内进行收集。
[000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及技术效果为:将本实用新型放置于茶树的上端并缓慢向下移动,茶树的上端在发新芽之前通常会进行修整,即茶树的上端通常较为平整,因此采摘筒向下移动的过程中,顶芽会逐渐穿过采摘孔进入采摘筒内,此时旋转切割板,使得切割板上的采摘孔与底板上的采摘孔的位置相互错开,即可实现对茶叶顶芽的采摘。由于采摘板上的采摘孔有多个,因此,操作一次即可实现多颗顶芽的采摘,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用手工一颗一颗地采摘,效率高;另外,顶芽进入采摘筒内后是自由分布,没有外物的挤压,因此可避免用手采摘时将顶芽捏坏的不足;而且由于操作人员的手不会与顶芽的截断面接触,因此顶芽的截断面不会受手上细菌的感染而变黑,进而避免了因截断面变黑而导致的口感差和卖相差。
[0008]以下是基于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
[0009]优选方案一:所述采摘筒顶端设有盖板,盖板中心处设有步进电机;所述切割板上端中心处设有转轴,转轴与步进电机连接。电机开启,即可带动切割板转动,而选用步进电机便于控制切割板的转速。
[0010]优选方案二:基于优选方案一,所述负压管道有两个,两个负压管道位于采摘筒同一半圆筒内,且两个负压管道相互平行。两个负压管道收集顶芽的效率更高,两个管道相互平行可避免两者的吸附力方向交错,保证顶芽吸附的顺利进行。
[0011]优选方案三:基于优选方案二,所述采摘筒内位于两个负压管道之间设有导风板。导风板可将两个负压管道隔开,从而进一步避免两侧的吸附力交错,保证顶芽吸附的顺利进行。
[0012]优选方案四:基于优选方案三,所述切割板的厚度为0.1-0.2mm。从而保证切割板采摘孔端口处的锋利性,切割更容易。
[0013]优选方案五:基于优选方案四,所述采摘筒与切割板之间弧形过渡。从而可避免顶芽卡于采摘筒侧壁与切割板的连接处而无法被负压管道吸附收集。
[0014]优选方案六:基于优选方案五,所述采摘筒侧壁上设有观察孔。观察孔便于观察顶芽进入采摘筒内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茶叶顶芽的采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的俯视不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8]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采集篓1、负压管道2、盖板3、步进电机4、导风板5、采摘筒6、切割板7、底板8、采摘孔9、观察孔10。
[0019]如图1、图2所示,茶叶顶芽的采摘装置,包括采摘筒6,采摘筒6底端设有采摘板,采摘板上均布有一组采摘孔9,采摘孔9为上小下大的锥形孔;采摘板包括底板8和位于底板8上端的切割板7,底板8与采摘筒6固定连接,切割板7与底板8贴合,切割板7的厚度为0.1mm,当然0.1-0.2mm之间的其他数值也是可以的,切割板7上端中心处设有转轴。
[0020]采摘筒6侧壁上连通有两个负压管道2,两个负压管道2位于采摘筒6同一半圆内,且两个负压管道2相互平行,两个负压管道2均连通有采集篓1 ;采摘筒6内位于两个负压管道2之间设有导风板5,导风板5将两个负压管道2隔开,从而避免两个负压管道2的吸引力交错;采摘筒6侧壁与切割板7之间弧形过渡。
[0021]采摘筒6顶端设有盖板3,盖板3中心处设有步进电机4,步进电机4与上述转轴连接;盖板3上位于步进电机4两侧均设有观察孔10,观察孔10内嵌设有玻璃,玻璃可避免杂物掉入采摘筒6内,亦可避免观察孔10分散负压管道2对顶芽的吸引力。
[002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本实用新型放置于茶树的上端并缓慢向下移动,在采摘筒6向下移动的过程中,顶芽会逐渐穿过采摘孔9进入采摘筒6内,此时开启步进电机4,切割板7相对底板8转动,使得切割板7上的采摘孔9与底板8上的采摘孔9的位置相互错开,即实现对茶叶顶芽的采摘;顶芽采摘完成后,在负压管道2的吸引力下进入负压管道2内,最后进入米集篓1内收集。
[0023]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主权项】
1.茶叶顶芽的采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采摘筒,采摘筒底端设有采摘板,采摘板上设有一组采摘孔,采摘孔为上小下大的锥形孔;采摘板包括底板和位于底板上端的切割板,切割板与底板转动配合;采摘筒侧壁上连通有负压管道,负压管道连通有采集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顶芽的采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摘筒顶端设有盖板,盖板中心处设有步进电机;所述切割板上端中心处设有转轴,转轴与步进电机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叶顶芽的采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管道有两个,两个负压管道位于采摘筒同一半圆筒内,且两个负压管道相互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茶叶顶芽的采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摘筒内位于两个负压管道之间设有导风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茶叶顶芽的采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板的厚度为0.1-0.2mmο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茶叶顶芽的采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摘筒侧壁与切割板之间弧形过渡。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茶叶顶芽的采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摘筒侧壁上设有观察孔。
【专利摘要】本专利属于茶叶采摘领域,公开了一种茶叶顶芽的采摘装置,包括采摘筒,采摘筒底端设有采摘板,采摘板上设有一组采摘孔,采摘孔为上小下大的锥形孔;采摘板包括底板和位于底板上端的切割板,切割板与底板转动配合;采摘筒侧壁上连通有负压管道,负压管道连通有采集篓。本专利提供的茶叶顶芽的采摘装置,解决了目前采摘茶叶顶芽时效率低、手指会将顶芽捏坏且顶芽的截断面容易感染变黑的技术问题。
【IPC分类】A01D46/04
【公开号】CN204968550
【申请号】CN201520659366
【发明人】陈芳
【申请人】重庆市乾丰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