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香糖化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3658阅读:16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生香糖化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酿酒工艺中使用的糖化生香剂。它适合于各种白酒的固态法、半固态法、液态法、生料、熟料、回糟等酿酒工艺。
目前,酿酒工艺中使用的糖化酶(即普通糖化酶和其它具有糖化功能的菌种)仅仅是单用菌系,只能用作糖化酿酒原料中的淀粉质,为酒精酵母菌的发酵创造前提条件,而对酒体中必须的酯、香成份的组合与产生却无任何效果,故导致酒体的总酯量低、酒质低劣,产品无竞争实力。
本发明的目的意在克服上述单用菌系的糖化酶只能糖化、不能生香的缺陷,申请人经多年反复研究,成功地研制了一种多菌系的生香糖化酶。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将用作酿酒工艺中糖化淀粉质原料的固体糖化酶与用作酿酒工艺中生香、生脂的生香活性干酵母,两种不同菌系的制品科学合理的组合成一体,即为生香糖化酶。由于微生物的特殊特征所限,无法象其它化学、机械等产品那样按%比或重量比来计数,故本发明生香糖化酶产品只能以每克产品内所含酶活力单位和酵母细胞个数进行配制,以此来显示其每克产品内所含两种成份的配制范围。又因两种成份的含量各不相同,本发明的生香糖化酶产品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生香糖化酶(A型)产品内含糖化酶和生香活性干酵母两种成份,每克产品内含固体糖化酶酶活力1万单位以上、含生香活性干酵母细胞数10亿个以上。
生香糖化酶(B型)产品内含糖化酶和生香活性干酵母两种成份,每克产品内含固体糖化酶酶活力3万单位以上、含生香活性干酵母细胞数20亿个以上。
生香糖化酶(C型)产品内含糖化酶和生香活性干酵母两种成份,每克产品内含固体糖化酶酶活力4万单位以上、含生香活性干酵母细胞数30亿个以上。
生香糖化酶(D型)产品内含糖化酶和生香活性干酵母两种成份,每克产品内含固体糖化酶酶活力5万单位以上、含生香活性干酵母细胞数40亿个以上。
上述的固体糖化酶酶活力以每克含5万单位以上多种规格均可使用。该固体糖化酶可在市场上购买,如无锡市、北京市、上海市等酶制剂生产厂家均有出售,有条件的厂家也可自产(如现有的酶制剂厂等)。
上述的生香活性干酵母是经一种或多种酒用生香生酯酵母菌采用麦麸皮做培养基、再经培养后制成,其细胞数含量以每克20亿个以上即可使用。采用各种原料做培养基制成的各种用于酿酒工艺中的生香活性干酵母均可用于本发明。如湖北省宜昌市酵母基地等厂家生产的生香活性干酵母等。有条件的厂家还可以自产(如现有的酒曲厂等)。
由于生香活性干酵母的活性细胞与现有的酒精活性干酵母的活性细胞形态相似,暂无检测仪器将其确认,如需将其鉴别,故只能采用通常的对比试验方法来区别其类属。即采用固态法酿酒工艺在同等条件下分别进行发酵后,取其蒸馏液进行理化测试,结果应为生香活性干酵母产酯效果明显(总酯含量为1.0以上),而酒精转化率很低(红粱原料出酒率仅为40%以下、50°计)。相反,酒精活性干酵母的酒精转化率很高(红粱原料出酒率为50%以上、50°计),而产酯效果极低(总酯含量仅为0.5以下)。
本发明生香糖化酶较现有的普通糖化酶和其它具有糖化功能的菌种比较,具有明显的生香产酯功能(其结果见附表两种糖化酶所产酒质分析对比),根据QB1498-92标准测试,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由于本发明的生香成份含量高,因而具有酒体香味浓、风味口感大大改善,用途甚广等优点。使用本发明产品可使一般白酒的总酯含量提高3-5倍,口感更趋醇和。由此可见,本发明彻底克服了现有的普通糖化酶存在的只能糖化不能生香的缺陷。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本生香糖化酶的成份是由固体糖化酶与生香活性干酵母两种成份组成。两种成份的制备1、固体糖化酶可采用现有的任何一种菌种、任何一种原料制成的固体糖化酶,酶活力一般在5万单位以上/克即可使用,其制品来源于国内现有的酶制剂厂(如无锡、北京、上海等酶制剂生产厂家),其生产技术来源于现有的酶制剂生产技术;2、生香活性干酵母可采用现有的任何一种原材料制成的固体粉末状生香活性干酵母,其制品来源于国内现有的制曲厂,其技术来源于国内现有的酵母生产技术。生香活性干酵母细胞数20亿个以上/克即可使用(每克40亿个以上为佳)。
实施例二生产1000克D型生香糖化酶采用实施例一所述的固体糖化酶酶活力约5000万单位(10万单位的糖化酶约500克);采用实施例一所述的生香活性干酵母含量80亿个以上/克、约500克,将两种成份进行均匀混合后即得产品。该每克产品内含糖化酶酶活力约5万单位,含生香活性干酵母细胞数40亿个以上。在使用时,其用量是原料投料量的2‰以上(另须添加每克细胞含量为100亿以上的酒精活性干酵母约0.3‰)。
实施例三生产1000克D型生香糖化酶采用实施例一所述的固体糖化酶活力约7000万单位(15万单位的糖化酶约460克);采用实施例一所述的生香活性干酵母含量100亿个以上/克、约540克,将两种成份进行均匀混合后即得产品。该每克产品内含糖化酶酶活力约7万单位,含生香活性干酵母细胞数54亿个以上。其它同实施例二。
实施例四生产1000克D型生香糖化酶采用实施例一所述的固体糖化酶活力约9000万单位(15万单位的糖化酶约600克);采用实施例一所述的生香活性干酵母含量120亿个以上/克、约400克,将两种成份进行均匀混合后即得产品。该每克产品内含糖化酶酶活力约9万单位,含生香活性干酵母细胞数48亿个以上。其它同实施例二。
实施例五生产1000克C型生香糖化酶采用实施例一所述的固体糖化酶活力约4000万单位(10万单位的糖化酶约400克);采用实施例一所述的生香活性干酵母含量50亿个以上/克、约600克,将两种成份进行均匀混合后即得产品。该每克产品内含糖化酶酶活力约4万单位,含生香活性干酵母细胞数30亿个以上。在使用时,其用量是原料投料量的2‰以上(另须添加每克细胞含量为100亿以上的酒精活性干酵母0.3‰以上)。
实施例六生产1000克C型生香糖化酶采用实施例一所述的固体糖化酶活力约4800万单位(8万单位的糖化酶约600克);采用实施例一所述的生香活性干酵母含量90亿个以上/克、约400克,将两种成份进行均匀混合后即得产品。该每克产品内含糖化酶酶活力约4.8万单位,含生香活性干酵母细胞数35亿个以上。其它同实施例五。
实施例七生产1000克B型生香糖化酶采用实施例一所述的固体糖化酶活力约3800万单位(11万单位的糖化酶约350克);采用实施例一所述的生香活性干酵母含量40亿个以上/克、约650克,将两种成份进行均匀混合后即得产品。该每克产品内含糖化酶酶活力约3.8万单位,含生香活性干酵母细胞数25亿个以上。在使用时,其用量是原料投料量的4‰以上(另须添加每克细胞含量为100亿以上的酒精活性干酵母约0.3‰以上)。
实施例八生产1000克B型生香糖化酶采用实施例一所述的固体糖化酶活力约3000万单位(5万单位的糖化酶约600克);采用实施例一所述的生香活性干酵母含量50亿个以上/克、约400克,将两种成份进行均匀混合后即得产品。该每克产品内含糖化酶酶活力约3万单位,含生香活性干酵母细胞数20亿个以上。其它同实施例七。
实施例九生产1000克A型生香糖化酶采用实施例一所述的固体糖化酶活力1000万单位以上(5万单位的糖化酶约250克);采用实施例一所述的生香活性干酵母含量20亿个以上/克、约750克,将两种成份进行均匀混合后即得产品。该每克产品内含糖化酶酶活力约1.2万单位,含生香活性干酵母细胞数15亿个以上。在使用时,其用量是原料投料量的6‰以上(另须添加每克细胞含量为100亿以上的酒精活性干酵母约0.3‰以上)。
实施例十生产1000克A型生香糖化酶采用实施例一所述的固体糖化酶活力2000万单位以上(7万单位的糖化酶约350克);采用实施例一所述的生香活性干酵母含量40亿个以上/克、约650克,将两种成份进行均匀混合后即得产品。该每克产品内含糖化酶酶活力约2.4万单位,含生香活性干酵母细胞数26亿个以上。其它同实施例九。
实施例十一生产1000克A型生香糖化酶采用实施例一所述的固体糖化酶活力1800万单位以上(5万单位的糖化酶约400克);采用实施例一所述的生香活性干酵母含量30亿个以上/克、约600克,将两种成份进行均匀混合后即得产品。该每克产品内含糖化酶酶活力约2万单位,含生香活性干酵母细胞数18亿个以上。其它同实施例九。
本发明的各类型生香糖化酶,适用于各类蒸馏酒(白酒、曲酒)的固态法、半固态法、液态法,生料,熟料和发酵酒(黄酒)等生产工艺。
附表两种糖化酶所产酒质分析对比理化指标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作酿酒工艺的生香糖化酶,其特征在于该产品内含固体糖化酶和生香活性干酵母两种成份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香糖化酶,其特征在于每克产品内含固体糖化酶酶活力1万单位以上、含生香活性干酵母细胞数10亿个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香糖化酶,其特征在于每克产品内含固体糖化酶酶活力3万单位以上、含生香活性干酵母细胞数20亿个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香糖化酶,其特征在于每克产品内含固体糖化酶酶活力4万单位以上、含生香活性干酵母细胞数30亿个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香糖化酶,其特征在于每克产品内含固体糖化酶酶活力5万单位以上、含生香活性干酵母细胞数40亿个以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酿酒工艺中的生香糖化酶,产品内含有固体糖化酶和生香活性干酵母两种成分。它不但具有很强的糖化力,还有很强的酒体酯香成分组合功能,有效地克服了现有普通糖化酶存在的只能糖化淀粉质、不能使酒体生香的缺陷。适合于各种白酒的固态法、半固态法、液态法、生料、熟料、回糟以及发酵酒(黄酒)等酿酒工艺。使用本产品可使一般白酒的总酯含量提高3—5倍,口感更趋醇和经检测,理化、卫生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文档编号C12G3/02GK1267718SQ0011270
公开日2000年9月27日 申请日期2000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0年2月25日
发明者陈远德 申请人:陈远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