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菜茶机械加工生产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8087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苦菜茶机械加工生产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饮用茶类,所不同的是利用茶学原理,用天然野生苦菜叶机械加工而成。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人们日常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已 不满足绿茶所具备的饮用和保健功效,而更注重于追求时尚、新颖和保健治病兼备的名、 特、优、新产品。从而非传统意义的茶品进一步开发。这类茶品,内含成分丰富,经特殊加工, 具备茶叶外形特征,其色、香、味风味独特,保健功能更臻完善,备受消费者青睐和推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引用绿茶生产机械加工技术,并予创新,制造成苦菜茶。改变过 去苦菜茶制备的传统加工方法,提高生产加工能力,提高苦菜茶品质,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解决手工生产技术落后,科技含量低,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其效果一是为饮用茶类增加 新品种,滋味纯正,清香四溢,无苦涩味;二是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化 建设,为当地老百姓寻找新的致富途经;三是为人们的娱乐保健提供新兴的保健产品。
苦菜是一种天然无任何污染的绿色野菜,又称苦马茶,《植物实考名录》,苣荬菜, 为菊科植物属山苦荬(Ixeris chine-hissThuhbnadai)的全草。 一年生至二年生草本, 高50-100厘米,茎直立,叶互生,叶片内有白乳汁,味苦、性寒、无毒。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和独特的防治疾病的医疗功能。其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可治痢疾、黄疸、痔瘘。中 国古代多晾晒烘干入药。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苦菜茶具有清暑败火,解毒凉血的作用,具有 抗癌、抗衰老、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改善脑功能、强身健体、明目美容等功效。同时可以清除 尼古丁对人体的损害。 本发明的主要内容是提供苦菜茶机械加工生产技术,以实现大规模化生产,达到 规模化效益。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将苦菜叶精细拣剔机械加工成苦菜 成品茶。其品质特征为干茶色泽翠绿油润,条索紧洁细直,外观秀丽,汤色清绿明亮,滋味 纯正回甘,香气鲜爽持久,具备绿茶"三绿一高"特征。其质量级别以苦菜叶老嫩度而异,苦 菜叶越嫩,其成品茶质量越高,苦菜叶粗大,质量次之。
本发明机械加工制造苦菜茶的工艺流程为 苦菜精选——清洗——脱水——摊晾——杀青——摊晾——揉捻——解块—— 切碎——烘干——摊晾——炒干。其关键技术措施为温度的控制和投叶量的控制。
1、原料精选对所有的苦菜叶原料,要求鲜活匀称完整,以嫩叶单片为主,无茎硬, 无尘土杂质。老叶不要,病虫叶不要,腐烂霉变及干枯叶不要。精选时,根据苦菜叶老嫩大 小不同,进行分级,分别摊放和加工,以确保苦菜成品茶品质。
2、鲜叶清洗精选收购的苦菜鲜叶,含有杂质泥土,要用清水漂洗3-4次,达到干
净整洁。 3、脱水清洗干净的鲜叶,在90型脱水机内脱水2-3分钟,除去叶片表面水分后摊晾。 4、摊晾苦菜叶片含水量达90%以上,要经过充分摊晾使其内部水分大量蒸发, 以保证杀青质量。 一般有专门的摊晾车间,地面要求清洁干燥,摊晾厚度不能超过4cm,摊晾 时间以5-6小时,苦菜叶失重率为25-30% ,叶质变软为宜。要求摊晾厚薄均匀,每小时翻动一次。 5、杀青用60型,8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杀青,采用"高温杀青"原则,以充分破坏苦 菜叶中氧化酶的活性,防止苦菜叶红变,温度300-35(TC。杀青标准适度为叶软如绵、茎梗 折而不断,手捏无水分有弹性,无红梗红叶,无焦边焦叶。苦菜叶中的清香气充分溢出。
6、揉捻以55型揉捻机进行揉捻。因苦菜叶片含水量重,虽经摊晾、杀青充分散 发了一部分水分,含水率仍达50_55%左右,因此只能采取"轻压短揉"的原则,揉捻时间 20-25分钟。 一般嫩叶揉捻 时间短,加压稍轻,老叶揉捻时间略长,其加压也稍重。揉捻方 法先理条5分钟,轻压10分钟,再松压理务5分钟,待茶条形成,茶汁充分揉出,即可下机。
7、解块揉捻好的苦菜,有较大较紧的茶团,要对其充分解块抖散,有利于切茶工 序的茶务均匀,整齐。 8、切碎将揉好的苦菜切成8-10mm茶条,要求匀整一致,以确保干茶外形紧结细
直的特征。 9、干燥 a :烘二青将切碎好的茶条放入自动烘干机中烘干,温度110-14(TC,时间40-50 分钟,待手捏成团,松手即散,茶条有剌手感(六成干)时下机,摊晾30分钟,让茶条内水分 重新分布均匀。 b :炒三青烘好的二青苦菜叶经充分摊晾后,放入100型茶叶瓶式炒干机炒干。温 度80-10(TC,先低后高。投叶量为每锅60斤左右二青叶。长炒60-70分钟,手捏茶叶成末, 加温至ll(TC提香2分钟,待茶叶香气四溢时出锅摊晾。 10、精选分级干燥的成品茶,通过分选,簸去茶片,筛去茶未,再进行人工精选,拣 去茶梗,黄片,确定特一、二级,一般匀称、完整、细小的为特级,略大且匀整的为一级,茶务 不规则不匀整的为二级。茶片、茶末通过粉碎可制成袋泡茶、茶饮料。 1、包装在进行包装前,首先进行产品出厂检验,要求苦菜茶水分不超过6%,产 量质量合格,才能进行包装。不合格产品不能出厂。二是包装材料要符合国家质量卫生安 全标准,要求封口整齐、无漏气、外观美观大方。 经机械加工的成品苦菜茶,经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河南省农科院 农业部检测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检测中心检测化验主要内含成分有氨基酸17. 1%, 维生素e76. 99mg/kg,维生素c0. 03%,蛋白质18. 91 %,胡萝卜素73. 45mg/100g,茶多酚 4. 5%,含锌127mg/kg,镁1.28%,钙1.6%,铜8. 63mg/kg,水分《6%,总灰分《8%,粗纤 维《16%,水浸出物36. 6%。
本发明的优点 1、采用现代化制茶机械,依据苦菜生物学特性,利用茶叶制造原理,设计科学合理菜内有害成分,保留了有益成分和营养成分,使苦菜茶在
解渴的基础上,更注重保健治病功能,口感清香,滋味纯正,无苦涩,适宜大众消费。 2、机械化生产,利于产品形成规模,使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商品
优势,推动地域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建设。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地方财力增长。
3、基于上述特点,本发明为现代化机械生产,国内尚无先例;具有先进性、科学性、 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本发明制成品同相关发明资料相比,1公斤成品干茶所用苦菜原料同比 减少2. 5-3. 5公斤,大大降低了产品生产成本。
实施例一 将精选清洗好的苦菜,未经摊放进行杀青,温度320°C -350°〇每小时可出杀青叶 30-50公斤,揉捻25分钟,烘二青锅温110-140°C ,时间50分钟,炒三青锅温80-110°C ,时间 80分钟,使苦菜炒干后色泽为暗褐色,味清香时出锅,生产全过程需3. 5-4个小时,7. 5-8公 斤新鲜苦菜叶可制成1公斤成品苦菜茶。
实施例二 将采集,精选好的嫩苦菜叶,经摊放4-5小时,叶质变软时在60型杀青机内杀青, 温度300-320°C ,每小时可杀青摊放苦菜叶50-80公斤,揉捻20分钟后切碎在自动烘干机上 烘二青,锅温110-140°C,时间40-45分钟,待茶条烘至有剌手感(六成干)时出锅摊晾30 分钟,待茶条冷却水分均匀分布后,投入100型瓶式炒干机内炒三青,锅温80-ll(TC,先低 后高长炒80分钟,使苦菜炒干,颜色为翠绿色,香味充分散发时出锅,生产全过程3个小时 左右。待降其自然温度后,每6. 5-7. 5公斤苦菜叶可制成1公斤优质成品苦菜茶。
本发明所用生产机械同茶叶生产机械相同。本发明的用量和饮用方法,保存方法 与茶叶相同。用高档茶具冲泡饮用更佳。
权利要求
本发明机械加工制造苦菜茶的工艺流程为苦菜精选——清洗——脱水——摊晾——杀青——摊晾——揉捻——解块——切碎——烘干——摊晾——炒干。关键技术措施为温度的控制和投叶量的控制。
2. 按权利要求1所述本发明的原料精选是对所有的苦菜叶原料,要求鲜活匀称完整,以嫩叶单片为主,无茎梗,无尘土杂质。老叶不要,病虫叶不要,腐烂霉变及干枯叶不要。
3 按权利要求1所述内容本发明的摊晾工序是苦菜叶经清洗脱水以后,要经过充分摊晾使其内部水分大量蒸发,以保证杀青质量。 一般有专门的摊晾车间,地面要求清洁干燥,摊晾厚度不能超过4cm,摊晾时间以5-6小时,苦菜叶失重率为25-30%,叶质变软为宜。要求摊晾厚薄均匀,每小时翻动一次。
4. 按权利要求1所述本发明的杀青工序是用60型,8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杀青,采用"高温杀青"原则,以充分破坏苦菜叶中氧化酶的活性,防止苦菜叶红变,温度300-350°C。杀青标准适度为叶软如绵、茎梗折而不断,手捏无水分有弹性,无红梗红叶,无焦边焦叶。苦菜叶中的清香气充分溢出。本发明的关键技术为杀青工序,有关专利资料表明,杀青温度110-14(TC,经笔者反复生产试验,苦菜杀青温度低于28(TC,很难杀熟、杀透、杀匀,红梗红叶多,影响苦菜色泽香味,造成滋味苦涩,品质低劣,且生产效率极低,无推广利用价值,更难以在生产中利用。本发明充分克服上述缺陷,采用"高温杀青"原则,在300-35(TC温度范围,以投叶量控制杀青适度,温度高时原料多投,温度低时少投,嫩叶多投,老叶少投,保证苦菜叶水分充分散发,确保干茶色泽翠绿,汤色碧绿的良好品质。
5. 按权利要求1所述本发明的揉捻工序是以55型揉捻机进行揉捻。因苦菜叶片含水量重,虽经摊晾,杀青充分散发了一部分水分,含水率仍达50-55%左右,因此只能采取"轻压短揉"的原则,揉捻时间20-25分钟。 一般嫩叶揉捻时间短,加压稍轻,老叶揉捻时间略长,其加压也稍重。揉捻方法先理条5分钟,轻压10分钟,再松压理条5分钟,待茶条形成,茶汁充分揉出,即可下机。
6. 按权利要求1所述本发明的切碎是将揉好的苦菜切成8-10mm茶条,要求匀整一致,以确保干茶外形紧结细直的特征。
7. 按权利要求1所述本发明的干燥工序分两步a :烘二青将切碎好的茶条放入自动烘干机中烘干,温度110-14(TC,时间40-50分钟,待手捏成团,松手即散,茶条有剌手感(六成干)时下机,摊晾30分钟,让茶条内水分重新分布均匀。b :炒三青烘好的二青苦菜叶经充分摊晾后,放入100型茶叶瓶式炒干机炒干。温度80-10(TC,先低后高。投叶量为每锅60斤左右二青叶。长炒60-70分钟,手捏茶叶成末,加温至11(TC提香2分钟,待茶叶香气四溢时出锅摊晾。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依据茶叶制造原理,采用机械加工技术,对苦菜进行机械加工制造的一项新型技术。苦菜叶经精选、清洗、脱水、摊放、杀青、揉捻、解块、切碎、烘干、炒制等加工步骤,制成苦菜成品茶。具有绿茶“三绿一高”的特点。条索紧结细直,美观秀丽,色泽翠绿,汤色碧绿,香气清高,滋味鲜爽,其饮用效果和保健功能俱佳。本发明原料属纯天然野生,无农药化肥残留,无工业污染。原料来源广泛,加工技术科技含量高,为人们日常保健和休闲娱乐提供了一种新兴的、特殊的保健效果极佳的天然饮品。
文档编号A23F3/34GK101731375SQ20081018199
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6日 公开号200810181993.发明者吴大春 申请人:吴大春;清涧县天虹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被以下专利引用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