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直接接触式细胞共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9536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非直接接触式细胞共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非直接接触式细胞共培养装置,属于细胞共培养装置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将不同细胞置于同一环境中共同培养,通过研究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及转化越来越 多的被应用于医学研究领域。然而,目前常用的细胞共培养装置需要联合使用昂贵的基质 胶(Matrix gel)以及Transwell培养小室,以实现两种细胞间的非直接接触共培养。这种 培养装置,明显存在以下缺点1.价格昂贵基质胶(Matrix gel)以及Transwell培养小 室不菲的价格,大大增加了实验成本;2.操作难度大,失败率高基质胶具有在常温下便迅 速凝固且不可逆转的特性,使操作繁琐,且易导致操作中胶体分布不均,增大了实验操作难 度;3.不能实现两种以上贴壁细胞的共培养。由于现有细胞共培养装置存在的种种缺陷, 限制了细胞共培养研究的发展,因此急需研发一种更加便捷实用的细胞共培养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细胞共培养装置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效果可靠、使用简便、成本 低廉且可应用于多种细胞培养的非直接接触式细胞共培养装置。 —种非直接接触式细胞共培养装置,由培养孔、培养板和上盖组成,培养孔附着在 培养板上,上盖覆盖在培养板上并封闭培养孔,培养孔内设有隔离板将培养孔分割成两个 或多个培养小室,隔离板与培养孔、培养板融为一体,不可拆卸。 所述的隔离板设有1-4个。 所述的隔离板上设有直径在0. 5-1微米之间的微孔。 所述的隔离板的高度为培养孔高度的2/3。 使用方法 使用中,隔离板既能有效起到隔离作用,又便于实验操作,减少污染的发生。微孔 以能允许各种营养物质以及大分子蛋白质等细胞产物自由通过,又能防止细胞通过为原 则。细胞培养装置开封前应保证绝对无菌状态。使用时,将含不同细胞的悬浮液分别加入 各自的培养小室,注意液面不得超越隔离板。根据具体实验要求,将不同细胞共培养一段时 间后,通过比较共培养前后细胞生长状态、表面标记物变化以及培养液成分等指标研究不 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优点这种非直接接触式细胞共培养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操作简单,基本同单细胞培养,避免了以往繁琐的操作步骤。 2、可实现多种细胞共培养,解决了共培养装置不能对两种以上贴壁细胞共同培养 的缺陷,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成本低廉。因为不需要价格昂贵且有效期短的基质胶,因此大大降低了实验成 本,适合推广使用。 4、效果可靠,和单细胞培养相比,未增加任何可能对细胞有害的材料及装置,不影响细胞的正常贴壁及增殖。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培养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培养板,2、培养孔,3、上盖,4、培养孔壁,5、隔离板,6、微孔,7、培养孔底面。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 —种非直接接触式细胞共培养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由培养孔2、培养板1和上
盖3组成,培养孔2附着在培养板1上,上盖3覆盖在培养板1上并封闭培养孔2,培养孔2
内设有隔离板5将培养孔分割成2个培养小室,隔离板5与培养孔2、培养板1融为一体,不
可拆卸。可实现两种不同贴壁细胞的共培养。 所述的隔离板5上设有直径在0. 5-1微米之间的微孔6。 所述的隔离板5的高度为培养孔2高度的2/3。 实施例2 : —种非直接接触式细胞共培养装置,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培 养孔2内设有3个隔离板5,将培养孔2分割成3个培养小室,可实现三种不同贴壁细胞的 共培养,如图3所示。 实施例3 : —种非直接接触式细胞共培养装置,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培 养孔2内设有4个隔离板5,将培养孔2分割成4个培养小室,可实现四种不同贴壁细胞的 共培养,如图4所示。
权利要求一种非直接接触式细胞共培养装置,由培养孔、培养板和上盖组成,培养孔附着在培养板上,上盖覆盖在培养板上并封闭培养孔,其特征在于,培养孔内设有隔离板将培养孔分割成两个或多个培养小室,隔离板与培养孔、培养板融为一体,不可拆卸。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直接接触式细胞共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离 板设有1-4个。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直接接触式细胞共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离 板上设有直径在0. 5-1微米之间的微孔。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直接接触式细胞共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离 板的高度为培养孔高度的2/3。
专利摘要一种非直接接触式细胞共培养装置,属于细胞共培养装置技术领域。由培养孔、培养板和上盖组成,将培养孔附着在培养板上,上盖覆盖在培养板上并封闭培养孔;培养孔内设有隔离板将培养孔分割成两个或多个培养小室。隔离板设有一个或多个,与培养孔、培养板融为一体、不可拆卸,培养小室设有排序标号,隔离板上设有直径在0.5-1微米之间的微孔,隔离板的高度为培养孔高度的2/3。使用中,隔离板既能有效起到隔离作用,又便于实验操作,减少污染的发生。微孔能允许各种营养物质以及大分子蛋白质等细胞产物自由通过,又能防止细胞通过。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简单、可实现多种细胞共培养、成本低廉、效果可靠的优点。
文档编号C12M3/06GK201545843SQ20092024968
公开日2010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9日
发明者周长扩, 徐祗顺, 陈军 申请人:山东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