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基因小鼠t细胞体外培养分化模型及药物筛选方法的建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2736阅读:7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报告基因小鼠t细胞体外培养分化模型及药物筛选方法的建立的制作方法
报告基因小鼠T细胞体外培养分化模型及药物筛选方法的
建立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免疫学中T细胞培养分化和药物筛选技术领域,更具体 地,本发明涉及荧光报告基因小鼠T细胞体外培养分化模型及其药物筛选平台的建立方 法,以及利用该方法筛选治疗哮喘病的药物。背景技术
初始CD4+T细胞在不同的因子诱导下,分化成为功能及表型不同 的效应性Th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并表达特定的细胞因子执行其功能在IL-12 和anti-IL4作用下向Thl分化,产生IFN-Y等,诱导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在IL-4和 anti-IFN-y作用下向Th2分化,产生IL-4等,诱导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在IL-6和TGF-旦 作用下向Thl7分化,产生IL-17等,诱导炎症反应;在TGF-0作用下向Treg分化,产生 IL-10等,实行免疫抑制。T细胞亚群含量和比例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与各种疾病的发生密 切相关,过高或过低都有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报告细胞因子的荧光报告基因小鼠是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是在T细胞分化后产生 的特定细胞因子(例如Th2分化中IL-4)基因下游连接荧光蛋白编码序列,使细胞因子的 产生可以被荧光蛋白报告,并能被荧光探测系统检测到的一种技术。传统T细胞体外培养分化途径如下(1)脾细胞的分离与计数;(2)细胞的激活培养;(3)再刺激与抑制蛋白分泌;(4)表面染色与胞内染色检测分化;T细胞体外培养分化的形态学特征如附图1所示。传统T细胞培养分化一般需要4-5天,经激活培养、再刺激、抑制蛋白分泌、胞内染 色(此时产生的大量细胞因子)等步骤检测是否分化为Th细胞或调节性T细胞(Treg),其 中再刺激、抑制蛋白分泌、胞内染色等技术是鉴定初始CD4+T细胞是否分化以及分化成为何 种Th或Treg细胞的必要手段。要用到包被好Anti-mouse_CD3和Anti-mouse_CD28的培 养板,以及Golgi-plug、甲醛、Saponin来对细胞行固定打孔,还要使用荧光标记的胞内细 胞因子抗体进行胞内染色。而此过程不仅使筛选药物变得繁琐耗时、增加成本费用,也无法 实现高通量筛选。基本步骤如下1、超净台内取哺乳动物脾脏、淋巴结,用注射器针芯碾碎过200目金属滤网,溶解 红细胞后制成单细胞悬液;2、96 孑L 包被板 Anti-mouse-CD3 (10 u g/ml)禾口 / 或 Anti-mouse_CD28 (1 u g/ml) 中,以2X106个细胞/mL密度、200iU每孔培养于RPMI培养基内,并加入抗体与细胞因子 刺激初始CD4+T细胞分化;3. 48h换液,视细胞密度转孔,加入新鲜的IL-2 (2ng/mL)刺激1天;4. 72h转到另外包被好的96孔板再刺激。37°C,2_4h ;5.加 Golgi-plug,37°C 2h ;6.收细胞于流式管,荧光抗体APC-Anti-mouse-CD4或PE-Anti-mouse-CD4,200倍稀释(即终浓度1 P g/ml)表面染色,遮光冰浴15min ;7. PBS洗去未结合的抗体,离心、弃上清;8.每管加2%甲醛(in PBS溶液)2mL,室温固定30min ;9. PBS洗去甲醛,离心、弃上清;10.加入2mL配制好的0. 5% Saponin溶液,轻轻混勻,遮光室温打孔30min ;11.离心、弃上清,加Saponin buffer 100 y L,胞内染色遮光冰浴30min ;12. Saponin buffer 洗 2 遍,PBS 洗 1 遍;13.每管样品重悬在0.5mL PBS中,流式细胞仪检测(表达某种细胞因子的 Tcell)/CD4+T cell 百分率。该种T细胞体外培养分化方法存在的缺点是步骤繁琐,耗费时间长,难以应用 于药物高通量筛选。需要的成本较高,Anti-mouse-CD3, Anti-mouse_CD28,Golgi-plug, Saponin—般实验室难以获得、且价格昂贵,并非所有实验室都有这个条件,繁琐的步骤使 得每组数据的平行性很难控制,并且容易受制于胞内染色技术不成熟,常常得不到好的结^ o
发明内容本发明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通过荧光报告基因小 鼠T细胞体外培养分化模型及筛选平台的建立,提供一种省时高效、高通量完成与机体免 疫系统各种细胞因子相关的药物的筛选方法。本发明提供的T细胞体外培养分化模型及药物筛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超净台内取荧光报告基因哺乳动物脾脏、淋巴结,浸于1640培养液中,用注 射器针芯碾碎过200目金属滤网,溶解红细胞后制成单细胞悬液;第二、96孔板中,以1 X 106—107个细胞/mL密度、200iU每孔培养于RPMI培养基 内;第三、将第二步的96孔板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并与第四步同时刻或早于第四步 向实验组加入待筛选药物,向对照组加入待筛选药物中使用的溶剂DMS0或H20 ;第四、向第二步的96孔板中加入抗体与细胞因子刺激初始CD4+T细胞分化;第五、48h收取96孔板中细胞,行CD4表面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报告基 因EGFP T cell/⑶4+T cell百分率,即分化出的T细胞占总体⑶4+T细胞的比例;第六、与对照组相比,能够使EGFP T cell/⑶4+T cell百分率有显著增高或者降 低的药物为候选药物,并用药物剂量效应关系进一步验证。第一步所述的哺乳动物可以是荧光报告基因小鼠或大鼠。第二步所述的细胞接种密度为2X 106/mL。第三步所述的加入药物时刻为_lh或Oh。第四步所述的抗体为包被或可溶的Anti-mouse-⑶3 (5 u g/ml)和/或 Anti-mouse-CD28(1u g/ml)。第四步所述的抗体还可以为刀豆蛋白ConA(2. 5ng/ml)。第四步所述的细胞因子为IL-2(2ng/ml),以及根据要求T细胞分化的方向需要 加入的细胞因子,包括,向Thl分化加入IL-12(5ng/ml)和/或Anti-IL-4 (10ug/ml);向 Th2 分化加入 IL-4(20ng/ml)和 / 或 Anti-mouse-IFN-Y (10 u g/ml);向 Treg 分化加入 TGF-beta(5ng/ml);向 Thl7 分化加入 TGF-beta(5ng/ml)、IL-6 (20ng/ml)、IL-21 (50ng/
4ml)、IL-23(10ng/ml)或 IL-27(20ng/ml)。第五步所述的EGFP T cell为任一荧光标示的Tcell,例如RFP、cy5标示的T cell寸。此外,第一步所述的单细胞悬液系全脾与淋巴结细胞混合,在得到候选药物后可 以将全脾与淋巴结单细胞悬液行CD44、CD62L表面染色,分选出纯度高的初始CD4+T细胞 (⑶44L°wCD62LHight)继续第二步至第六步验证。此方法可以通过荧光报告基因检测荧光蛋白标记细胞因子的产生,筛选影响初始 T细胞分化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小分子药物。本发明提供的4get小鼠(EGFP可报告Th2分化中IL-4的产生)T细胞体外培养 分化模型及药物筛选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超净台内取4get小鼠脾脏、淋巴结浸于RPMI1640培养液中,以注射器针芯碾 碎过200目金属滤网,溶解红细胞后制成单细胞悬液;(2)96孔板中(无需包被),以2X 106个细胞/mL密度、200 yl每孔培养 于 RPMI 培养基内,并加入 conA(2. 5ii g/ml)、IL-2 (2ng/ml)、IL-4(20ng/ml)和或 Anti-mouse-IFN- y (10 u g/ml)刺激初始 CD4+T 细胞向 Th2 分化;(3)同时刻,96孔板各孔中加入药物(即0小时加药)实验组加入待筛选药物, 设立对照组加入待筛选药物溶解过程使用的溶剂DMS0或H20 ;(4) 48h收每孔细胞于流式管,荧光抗体APC-Anti-mouse-CD4(0. 2mg/ml)表面染 色,遮光冰浴15min ;(5)PBS洗去未结合的抗体,离心、弃上清;(6)每管样品重悬在0. 5mL PBS中,流式细胞仪检测EGFP T cell/CD4+T cell百 分率。此方法可以通过检测EGFP标记的IL-4,筛选影响初始T细胞向Th2分化和调节 IL-4分泌的小分子药物,由于该模型产生的IL-4是介导哮喘疾病发生的主要细胞因子,与 人类的哮喘病发病机理相似,故可应用于筛选治疗哮喘病药物。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发明与传统T细胞体外培养分化的方法比较具有如下优点1、极大地节省了时间、工作量。48h既能完成上百种药物的筛选,缩短了时间;该 方法应用简单,并且不需要复杂的包板再刺激与胞内染色,大大节省了劳动量。2、降低成本。由于应用荧光报告基因小鼠及可溶性抗体(无需包板),省略了包 板、再刺激、胞内染色等繁琐步骤,节省了昂贵的包板抗体与胞内荧光染色抗体。3、确保高通量筛选平台的建立。由于应用了可溶性抗体(ConA)以及不需要人工 的包板、转孔、换液等步骤,可以达到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水平,现有的多种类荧光报告基 因小鼠可以确保高通量药物筛选平台的建立。4、结果准确。采用荧光报告基因小鼠,化合物的药效结果可以通过光学强度的改 变表现出来,避免了因胞内染色技术不成熟导致的实验结果不稳定或失败,是国际前沿的 高通量筛选体系。5、应用广泛。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直接与体系的荧光强度相连,这些重要的免疫 过程与很多重大疾病相关,包括各种癌症,糖尿病,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疾病红斑狼疮,类风
5湿性关节炎等。我们的筛选模型可以用于广泛疾病的新药筛选。
图1是初始T细胞培养向Th2分化示意图,图1 (a) Oh初始T细胞培养,细胞相对 圆而小;图l(b)24h T细胞培养及向Th2分化情况,细胞出现变形;图l(c)48h T细胞培养 及向Th2分化情况,更多细胞发生变形,并有明显集落形成;放大倍数40X10 ;黑色箭头 激活的T细胞形成的集落。图l(d)T细胞体外培养48h向Th2分化流式散点图,经流式细 胞仪检测对照组(不加药物)EGFP T细胞/CD4+T细胞百分率为59%。图2、图3、图4是实施例1示意图,从1-8号药物中初步筛选出4号药物可抑制 初始T细胞向Th2分化。图2 1-8号药物结构式;图3 初筛(a)加入药物溶剂DMS0对照 组,(b)-(i)加入1-8号药物组;(j)结果统计,流式细胞仪检测加入4号药物组EGFP T细 胞/CD4+T细胞百分率为22% ;图4-1药物剂量效应关系(a)-(l)0h施加不同浓度4号药 物,48h后初始T细胞向Th2分化情况;每排为一个浓度梯度的三次重复,浓度如图中标出; 图4-2(m)结果统计,误差线为三次独立重复实验的标准差;与DMSO control比较,g/ml 浓度下4号药物具有显著的抑制Th2分化作用,EGFP T细胞/⑶4+T细胞百分率为22. 37% (以 control 为 100% )p < 0. 01 ;图5、图6是实施例2示意图,从1-81种天然提取物中初步筛选出27、29号小分子 化合物可抑制初始T细胞向Th2分化过程中IL-4细胞因子的产生。图5 初筛(a)Rl画门 在淋巴细胞;(b)R2画门在CD4+T细胞;(c)加入药物溶剂DMS0对照组,(d)-(g)加入26-29 号药物组(散点图显示为R1&R2门);(h)结果统计,流式细胞仪检测加入27,29号药物组 EGFP T细胞/CD4+T细胞百分率分别为38%、13% (以control为100% );图6_1药物剂 量效应关系(a)-(n)号,图6-2药物剂量效应关系(o)-(w)号及结果统计(X),其中,(a)Rl 画门在淋巴细胞;(b)R2画门在CD4+T细胞;(c)-(e)加入药物溶剂DMS0对照组,(f)-(w)0h 施加不同浓度27、29号药物,48h后初始T细胞向Th2分化情况;每排为一个浓度梯度的三 次重复,药物及浓度如图左所示;图(x)结果统计,误差线为三次独立重复实验的标准差; 与DMSO control比较,10nmol/ml浓度下29号药物具有显著的抑制Th2分化作用,EGFP T 细胞 /CD4+T 细胞百分率为 21. 64% (以 control 为 100% ), p < 0. 01 ;。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应用4get小鼠从1-8号药物中初步筛选出4号药物可抑制初始T细胞向Th2分 化过程中IL-4细胞因子的产生(1)超净台内取4get小鼠脾脏、淋巴结浸于1640培养液中,以注射器针芯碾碎过 200目金属滤网,溶解红细胞后制成单细胞悬液;(2)96孔板中(无需包被),以2\106个细胞/1^密度、200111每孔培养于1 ^1 培养基内,并加入 conA(2. 5ii g/ml)与 IL-2 (2ng/ml)、IL-4 (20ng/ml)刺激初始 CD4+T 细胞 向Th2分化;(3)同时刻,96孔板各孔中加入药物(即0小时加药)实验组加入待筛选1-8号 药物结构式见图2 (1-8),终浓度1 y g/ml,对照组加入待筛选药物溶剂DMS0 ;(4)48h收每孔细胞于流式管,荧光抗体APC-Anti-m0uSe-CD4(终浓度1 y g/ml)表面染色,遮光冰浴15min ;(5)PBS洗去未结合的抗体,离心、弃上清;(6)每管样品重悬在0. 5mL PBS中,流式细胞仪检测EGFP T cell/⑶4+T cell百分 率。结果如图3(a)-(i),4号药物可显著降低EGFP T cell/⑶4+T cell百分率如图3 (j)。(7)为进一步验证4号药物的抑制作用,于T细胞体外培养分化0小时加入不同浓 度的4号药物实验组加入4号药物浓度分别为0. 1 u g/mlUu g/ml、5ii g/ml,每浓度设三 个重复,对照组加入待筛选药物溶剂DMS0 ;48h检测EGFP T cell/⑶4+Tcell百分率,4号药 物浓度在5 u g/ml时可显著抑制IL-4产生见图4(m)。实施例2应用4get小鼠从1-81种天然提取物中初步筛选出27、29号小分子化合物可抑制 初始T细胞向Th2分化过程中IL-4细胞因子的产生(1)超净台内取4get小鼠脾脏、淋巴结浸于1640培养液中,以注射器针芯碾碎过 200目金属滤网,溶解红细胞后制成单细胞悬液;(2)96孔板中(无需包被),以2\106个细胞/1^密度、200111每孔培养于1 ^1 培养基内,并加入 conA(2. 5ii g/ml)与 IL-2 (2ng/ml)、IL-4 (20ng/ml)刺激初始 CD4+T 细胞 向Th2分化;(3)同时刻,96孔板各孔中加入药物(即0小时加药)实验组加入待筛选1-81种 天然提取物(终浓度lOnmol/ml),对照组加入待筛选药物溶剂DMS0或H20 ;(4)48h收每孔细胞于流式管,荧光抗体APC-Anti-m0uSe-CD4(终浓度1 y g/ml)表 面染色,遮光冰浴15min ;(5)PBS洗去未结合的抗体,离心、弃上清;(6)每管样品重悬在0. 5mL PBS中,流式细胞仪检测EGFP T cell/CD4+T cell百 分率。其中加入27、29号小分子化合物组EGFP T cell/CD4+T cell百分率分别为38%、 13% (以control为100% )见图5(h),仅附1_81种天然提取物中四种化合物的检测结果。(7)药物剂量效应关系为进一步验证初筛结果(即27、29号小分子化合物的抑 制作用),于T细胞体外培养分化Oh加入不同浓度的27、29号小分子化合物三个浓度梯 度分别为0. lnmol/ml、lnmol/ml、lOnmol/ml,每浓度设三个重复,对照组加入待筛选药物溶 剂DMS0 ;48h检测EGFP T cell/CD4+T cell百分率,29号小分子化合物浓度在lOnmol/ml 时可显著抑制IL-4产生见图6 (x)
权利要求
一种报告基因小鼠T细胞体外培养分化模型及药物筛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超净台内取荧光报告基因哺乳动物脾脏、淋巴结,浸入1640培养基,用注射器针芯碾碎过200目金属滤网,溶解红细胞后制成单细胞悬液;第二、96孔板中,以1×106--107个细胞/mL密度、200μl每孔培养于RPMI培养基内;第三、将第二步的96孔板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并与第四步同时刻或早于第四步向实验组加入待筛选药物,向对照组加入待筛选药物中使用的溶剂DMSO或H2O;第四、向第二步的96孔板中加入抗体与细胞因子刺激初始CD4+T细胞分化;第五、48h收取96孔板中细胞,行CD4表面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化出的T细胞占总体CD4+T细胞的比例,即EGFPT cell/CD4+T cell百分率;第六、与对照组相比,能够使EGFP T cell/CD4+T cell百分率有显著增高或者降低的药物为候选药物,并用药物剂量效应关系进一步验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所述的哺乳动物是荧光报告基因小鼠 或大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所述的细胞接种密度为2X106/mL。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步所述的加入药物时刻为-Ih或Oh。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四步所述的抗体为包被或可溶的浓度为 5 μ g/ml 的 Anti-mouse-CD3 禾口 / 或浓度为 1 μ g/ml 的 Anti-mouse_CD28。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四步所述的抗体为刀豆蛋白浓度为2.5ng/ ml 的 ConA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四步所述的细胞因子为2ng/mlIL-2, 以及根据要求T细胞分化的方向需要加入的细胞因子,包括,向Thl分化加入5ng/ ml IL-12 禾口 / 或 10ug/ml Anti-IL-4 ;向 Th2 分化力口 入 20ng/ml IL-4 禾口 / 或 10 μ g/ ml Anti-mouse-IFN-y ;向 Treg 分化力口入 5ng/ml TGF—beta ;向 Thl7 分化力口入 5ng/ml TGF-beta、20ng/ml IL_6、50ng/ml IL-21、10ng/ml IL-23 或 20ng/ml IL-27。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五步所述的EGFPT cell为任一荧光标示 的 T cell。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五步所述的EGFPT cell为RFP或cy5标 示的T cell。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所述的单细胞悬液含有全脾与淋巴 结细胞混合,在得到候选药物后可以将全脾与淋巴结单细胞悬液行CD44、CD62L表面染色, 分选出纯度高的⑶初始⑶4+T细胞继续第二步至第六步验证。
全文摘要
一种荧光报告基因小鼠T细胞体外培养分化模型及药物筛选方法,以及利用4get(IL-4/GFP-enhanced transcript)小鼠筛选治疗哮喘病药物的具体方法,包括T细胞体外培养分化、同时刻药物高通量筛选及流式细胞仪检测。本发明中的T细胞体外培养分化与药物筛选分别涉及免疫学与化学生物学领域,应用特有的荧光报告基因小鼠在T细胞分化过程中可指示特定细胞因子的产生,具备高通量筛选小分子药物及天然产物提取物的能力。基于该模型的药物筛选平台可用于筛选新药,以及开发一批对机体免疫反应和对T细胞分化、重要细胞因子分泌具有调控作用的药物。
文档编号C12Q1/02GK101851657SQ20101013884
公开日2010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6日 公开号201010138847.8
发明者刘兰珍, 尹芝南, 张宝童, 温倜, 王璞玥, 赵立青, 陈曦 申请人:南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