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959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豆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豆浆粉生产过程中的大豆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的豆浆粉生产过程中的大豆干燥多采用自然干燥,采用自然干燥时,受自然条件因素的影响较大,需用时间较长,劳动强度较大,并且,大豆的干燥质量不均勻,不便于豆浆粉的加工制作;相近行业技术的大豆干燥设备多是塔式,如专利号为 200420079157. χ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布了一种“大豆调质烘干塔”,它主要由顶盖、储料仓、调质仓、烘干仓和卸料装置等组成,顶盖、储料仓、调质仓、烘干仓和卸料装置依序上、下相继相叠相通组成本塔,在塔的整体结构上采用积木式结构,模块化设计,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调质仓和烘干仓的数量,在顶盖上设置料位器和泄爆器,在储料仓内设置料位器,在调质仓内设置进、出气封头、加热列管和喷淋装置,在烘干仓内设置变截面的进、出气通风盒和喷淋装置。该专利技术较好地完成了对大豆的烘干作业,但该专利技术没有设计主动加热方案,对大豆的烘干不能主动进行,因而,影响大豆的烘干质量,且不适合工厂连续化作业生产。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设计有主动加热方案的大豆烘干装置,全适合于工厂连续作业生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大豆烘干装置由进料口、前挡板、壳体、供热管、后挡板、输送带、从动轮、主动轮、进风口、出料口组成,其特征在于壳体设置为长方体形,壳体的前端外部设置主动轮,壳体的后端外部设置从动轮,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设置输送带,主动轮的上部设置进料口,从动轮的下部设置出料口,壳体的前端内侧设置前挡板,壳体的后端内侧设置后挡板,壳体的上部内侧设置供热管,壳体的下部外侧设置进风口。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大豆烘干装置设计有主动加热方案,大豆烘干质量均勻稳定,且适合于工厂连续化作业生产。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进料口,2.前挡板,3.壳体,4.供热管,5.后挡板,6.输送带,7.从动轮, 8.主动轮,9.进风口,10.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便公众更好地掌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法,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施方案为所述的大豆烘干装置由进料口 1、前挡板2、壳体3、供热管4、后挡板5、输送带6、从动轮7、主动轮8、进风口 9、出料口 10组成,其特征在于壳体 3设置为长方体形,壳体3的前端外部设置主动轮8,壳体3的后端外部设置从动轮7,主动轮8和从动轮7之间设置输送带6,主动轮8的上部设置进料口 1,从动轮7的下部设置出料口 10,壳体3的前端内侧设置前挡板2,壳体3的后端内侧设置后挡板5,壳体3的上部内侧设置供热管4,壳体3的下部外侧设置进风口 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大豆烘干装置设计有主动加热方案,大豆烘干质量均勻稳定,且适合于工厂连续化作业生产。
权利要求1.大豆烘干装置,由进料口(1)、前挡板(2)、壳体(3)、供热管(4)、后挡板(5)、输送带 (6)、从动轮(7)、主动轮(8)、进风口(9)、出料口(10)组成,其特征在于壳体(3)设置为长方体形,壳体(3)的前端外部设置主动轮(8),壳体(3)的后端外部设置从动轮(7),主动轮(8) 和从动轮(7)之间设置输送带(6),主动轮(8)的上部设置进料口(1),从动轮(7)的下部设置出料口(10),壳体(3)的前端内侧设置前挡板(2),壳体(3)的后端内侧设置后挡板(5), 壳体(3)的上部内侧设置供热管(4),壳体(3)的下部外侧设置进风口(9)。
专利摘要大豆烘干装置,由进料口、前挡板、壳体、供热管、后挡板、输送带、从动轮、主动轮、进风口、出料口组成,其特征在于壳体设置为长方体形,壳体的前端外部设置主动轮,壳体的后端外部设置从动轮,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设置输送带,主动轮的上部设置进料口,从动轮的下部设置出料口,壳体的前端内侧设置前挡板,壳体的后端内侧设置后挡板,壳体的上部内侧设置供热管,壳体的下部外侧设置进风口,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大豆烘干装置设计有主动加热方案,大豆烘干质量均匀稳定,且适合于工厂连续化作业生产。
文档编号A23C11/10GK202232797SQ2011203694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9日
发明者王书平 申请人:山东圣丰豆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