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8051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粮食贮存干燥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粮食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粮食收割后,一个重要环节是农户储粮。仅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约12000亿斤,而农户存粮约占全国粮食年总产量的一半。而农户由于储存设施条件简陋,烘干能力不足,缺乏技术指导服务,每年因虫霉鼠雀造成的损失比例在8%左右,这其中又以因干燥不完善导致的霉变损失最大。

以上并没有包含粮食晾晒过程的损失,晾晒过程占用较大的固定场地,为了方便粮食晾晒在马路上,这对道路交通安全影响非常大;此外如果收割季节遇上连日阴雨,收回来的粮食只能堆放在家中或其他可避雨的地方,粮食堆集无法晾晒风干而发霉变质,给农户带来重大损失。

为了解决粮食干燥的问题,国内虽然出现了大型的粮食干燥机械,但这些机械主要用于工业化生产,对于我国农村单个家庭而言,其规模过大,成本也过高。所以现在需要研发一种适合我国单个农村家庭使用的粮食干燥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造简单、使用方便、可以避免粮食发霉的干燥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粮食干燥装置,包括有设置在粮仓外的电动机,与电动机相连的风机,风机的出风口连接到粮仓底部,风机的出风口串接有加热器,粮仓的内底面上方还设有分布气流的支撑板,该支撑板上设置有孔径小于粮食颗粒的出气孔,支撑板的底部上方设置有可绕自身轴心旋转的螺旋管,该螺旋管竖向设置,其上端和下端均位于螺旋管轴心上,且螺旋管轴心位于粮仓的中部,螺旋管上端封闭,螺旋管底端侧壁设有与支撑板下方的空间相连通的进气口,螺旋管位于支撑板以上的部分设置有出气口。

上述粮仓即为农村常见的粮食贮存粮仓,多为桶状金属仓,底部为了避免潮湿常常支撑起来。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粮食干燥装置具有如下特点:由于整个装置的主要部件由常见的电动机,加热器和螺旋管组成,所以总体结构比较简单;使用时电动机带动风机,将风送入粮仓底部,风首先被加热器加热,然后进入支撑板上的出气孔,然后自下而上与粮食接触换热,带走粮食中的水,螺旋管上设置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可以使得热量更均匀的分布在粮食中,方便粮食的均匀加热,从而解决发霉的问题。

作为优选方案,为了更加均匀的加热粮食,同时对粮食产生翻动,同时减小安装占用面积,将电动机设于粮仓底部,其输出轴通过减速装置连接到螺旋管的底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风机的进风口设置在电动机的出风口旁,这样电动机的散热风被风机快速吸走,并将热量利用到粮食干燥中。

作为优选方案,为了便于螺旋管在搅动的过程中更好的加热粮食,而尽量不被粮食堵住,所述出气口位于螺旋管的上表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出口气沿螺旋管自下而上逐渐减少,这样可以避免上部粮食少导致的出气量大的问题。

作为优选方案,为了提高螺旋管的连接强度,以及其旋转时对粮食的搅动幅度,所述螺旋管的轴心处设置有一根转轴,该转轴连接螺旋管的上端和下端,转轴的周向设置有连接螺旋管的辐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粮食干燥装置安装在粮仓中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粮仓1,电动机2,风机3,加热器4,支撑板5,螺旋管6,进气口7,出气口8,减速器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粮食干燥装置,包括有设置在圆桶形粮仓1底部的电动机2,电动机2的输出轴的一端连接有风机3,风机3的出风口连接到粮仓1的底部,风机3的出风口串接有加热器4,加热器4可选择为换热器或者其它热源,此处选择为电热器,粮仓1的内底面上方安置分布气流的支撑板5,支撑板5上均匀开设有孔径小于粮食颗粒的出气孔,支撑板5的侧壁最好与粮仓1侧壁接触,以便形成一个容纳气体的空间,支撑板5的上方设置螺旋管6,螺旋管6竖向安放,螺旋管6的高度应低于粮食堆积的平均高度,螺旋管6的旋转半径,应小于所在旋转平面的粮仓1的内径,螺旋管6的上端和下端均位于螺旋管6自身的轴心上,且螺旋管6轴心位于粮仓1的中部,螺旋管6可绕自身轴心旋转,螺旋管6上端封闭,螺旋管6的底端侧壁设有与支撑板5下方的空间相连通的进气口7,螺旋管6位于支撑板5以上的部分设置有出气口8,出气口8的孔径小于粮食的平均粒径,图1中仅绘制出部分出气口8以示意,螺旋管6的下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减速器9,此处的减速器9为行星齿轮组,减速器9的输入端连接到电动机2的输出轴的另一端,电动机2在带动风机3旋转的同时,带动螺旋管6旋转。

此外,风机3的进风口设置在电动机2的散热出风口旁,螺旋管6的出气口8位于螺旋管6的上表面,且出口气8的数量沿螺旋管6自下而上逐渐减少,当粮食不足以覆盖出气口8时,可用胶带或薄膜缠绕在螺旋管6上以达到封闭出气口8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粮食干燥装置是这样工作的:使用时电动机2输出轴的一端带动风机3,将风送入粮仓1底部,风首先被加热器4加热,然后进入支撑板5上的出气孔,再自下而上与粮食接触换热,带走粮食中多余的水,避免粮食潮湿霉变;电动机2的另一端通过减速器9后带动螺旋管6旋转翻动粮食,同时螺旋管6上出气口喷出的热气,可以使热量更均匀的分布在粮食中,实现粮食的均匀加热和热气流动,避免局部过热。

当然为了提高螺旋管6的强度以及其旋转时对粮食的搅动幅度,螺旋管6的轴心处还可以设置有一根转轴,该转轴通过焊接连接螺旋管的上端和下端,转轴的周向焊接设置连接螺旋管6的辐杆,转轴优选管状,并与螺旋管6连通。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比如简单的改变螺旋管形状以及出气方式,简单的改变风机的进气位置和进气方式,简单的改变加热器的形式等,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