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花香黄茶及其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46459阅读:7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花茶
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栀子花香黄茶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黄茶的品质特征:汤色杏黄明亮,滋味醇和回甘。黄茶,除了品饮价值外,还有较高的保健价值。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衰老医学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对黄茶保健功效进行研究,发现黄茶具有明显的养胃、清肺、降血糖等作用。栀子花,茜草科,在微酸性土壤中生长,喜光稍耐荫,喜肥耐瘠薄干旱。栀子花易栽植,播种、扦插、压条、分株均可繁殖。栀子花,四季常青,有“五月栀子闹端阳”之说,银花满市,胜似玉荷,洁白无瑕,美丽动人,花香馥郁,香醉巴陵。随着近年来花茶的兴起,各种花、茶搭配的花茶陆续上市,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是栀子花与黄茶的搭配还未可见。传统的栀子花香茶的加工工艺是将新鲜栀子花与茶坯拼合窨制。花与茶直接接触,会导致以下三个问题:(1)新鲜栀子花的水分很容易被茶叶吸收,鲜花易枯萎,鲜花利用率不高;(2)窨花后期产生残花味;(3)鲜花中可能藏有小昆虫,容易带到茶叶中去,有碍卫生。正如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高等农业院校教材《茶叶加工学》第239页指出:“目前常用的茶用鲜花主要有茉莉、白兰等,过去也曾用栀子花,但此花开发后,常为小虫所依,有碍卫生,目前一般已不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人研究出,先将新鲜栀子花制成干花,再与茶坯拼合窨制,但是该方法虽然解决了食品的生物危害问题,但茶叶中容易残留栀子花,后续还需通过筛花工序将花、茶分离,并且成品茶香型为残花香,且香气不持久,不受人们喜爱,市场难以推广。技术实现要素:基于此,有必要针对
背景技术
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工艺简单,能够节省栀子花原料,香味更接近天然栀子花香并且能够保证食品安全卫生的栀子花香黄茶的加工方法。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加工方法加工而成的栀子花香黄茶,该栀子花香黄茶综合了栀子花和黄茶的优点,香型更接近天然花香,滋味具有黄茶醇和回甘的特点。一种栀子花香黄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精制黄茶烘干,得到茶坯;将新鲜栀子花装入多个能透过香气的栀子花袋中;将多个所述装入新鲜栀子花的栀子花袋铺设在所述茶坯的表面,进行2~3次密闭窨制;每次窨制后,取出窨制后的栀子花袋对其中的栀子花进行保养,用于下一次窨制,直至窨制完成;移出最后一次窨制后的栀子花袋,将最后一次窨制后的茶坯烘干,得到所述栀子花香黄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栀子花香黄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多个所述装入新鲜栀子花的栀子花袋铺设在所述茶坯的表面,进行3次密闭窨制;第一次密闭窨制的条件为:温度30℃~35℃,时间3~4小时;第二次密闭窨制的条件为:温度25℃~35℃,时间2~3小时;第三次密闭窨制的条件为:温度25℃~35℃,时间1~2小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茶坯中水分含量为4%~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新鲜栀子花为带1~6片绿叶的栀子花。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栀子花袋中含有0.6kg~1.2kg新鲜栀子花;铺设在茶坯表面的多个栀子花袋中的新鲜栀子花与茶坯的质量比为1:1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养的方法为喷水雾后冷藏降温。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最后一次窨制后的茶坯烘干,得到所述栀子花香黄茶的步骤中,所述烘干的温度为70℃~80℃,所述栀子花香黄茶中水分含量为7.5%~8.5%。上述栀子花香黄茶的加工方法,工艺简单,通过将新鲜栀子花装入多个能透过香气的栀子花袋中,再铺设在茶坯表面,茶与花隔离窨制,保证了食品安全卫生,每次窨制后,取出窨制后的栀子花袋对其中的栀子花进行保养,用于下一次窨制,节省了大量栀子花原料的同时,使得栀子花能够一直吐香,香味更接近天然栀子花香。利用上述加工方法加工而成的栀子花香黄茶,香气鲜灵持久,香型接近天然栀子花香,黄汤黄叶,滋味甘醇。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一种栀子花香黄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10、将精制黄茶烘干,得到茶坯。其中,精制黄茶由以下方法制得:将黄茶原料通过筛分、切轧、风选、拣剔作业,剔除劣杂、提高净度、分离老嫩、划分级别、调剂差异、稳定质量,得到精制黄茶。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上述精制黄茶还可以由其他方法制得,只要最终的精制黄茶满足条件即可。将精制黄茶烘干后,得到的茶坯中水分含量为4%~5%。该茶坯为高吸附性黄茶坯。s120、将新鲜栀子花装入多个能透过香气的栀子花袋中。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能透过香气的栀子花袋为纱布袋。每个栀子花袋中含有0.6kg~1.2kg新鲜栀子花。其中,新鲜栀子花为带1~6片绿叶的栀子花,花朵成熟、花瓣肥大、色泽洁白、香气新鲜。s130、将多个上述装入新鲜栀子花的栀子花袋铺设在茶坯的表面,进行2~3次密闭窨制。其中,茶坯的铺设厚度为5cm~10cm。铺设在茶坯表面的多个栀子花袋中的新鲜栀子花与茶坯的质量比为1:10~20。在本实施方式中,步骤s130为:将多个上述装入新鲜栀子花的栀子花袋铺设在茶坯的表面,进行3次密闭窨制。第一次密闭窨制的条件为:温度30℃~35℃,时间3~4小时;第二次密闭窨制的条件为:温度25℃~35℃,时间2~3小时;第三次密闭窨制的条件为:温度25℃~35℃,时间1~2小时。将新鲜栀子花装入多个能透过香气的栀子花袋中,再铺设在茶坯表面,花与茶隔离,即花与茶不拼合,茶中无残花或花瓣,省略了筛花工序,且预防了栀子花中可能存在的小昆虫接触茶叶,解决了食品安全卫生问题。s140、每次窨制后,取出窨制后的栀子花袋对其中的栀子花进行保养,用于下一次窨制,直至窨制完成。其中,保养的方法为:喷水雾后冷藏降温或喷水雾后吹凉风降温。需要说明的是,取出窨制后的栀子花袋对其中的栀子花进行保养,可以是取出窨制后的栀子花袋,再将其中的栀子花倒出进行保养;也可以是取出窨制后的栀子花袋,直接将其打开,对其中的栀子花进行保养。每次窨制后,取出窨制后的栀子花袋对其中的栀子花进行保养,用于下一次窨制,节省了大量栀子花原料的同时,使得栀子花一直自然吐香,窨花后期无残花味,香气馥郁而清新。s150、移出最后一次窨制后的栀子花袋,将最后一次窨制后的茶坯烘干,得到栀子花香黄茶。具体的,将最后一次窨制后的茶坯在70℃~80℃烘干,得到的栀子花香黄茶中水分含量为7.5%~8.5%。上述栀子花香黄茶的加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成品茶的香型更接近天然的栀子花香。(2)节省了约50%的栀子花原料,栀子花在加工过程中保持鲜活状态。(3)茶与花隔离窨制,茶中无残花或花瓣,省略了筛花工序。(4)将新鲜栀子花制成栀子花袋,茶与花隔离窨制,预防栀子花中可能存在的小昆虫接触茶叶,解决了食品卫生问题。利用上述加工方法加工而成的栀子花香黄茶具有浓而新鲜的天然栀子花香味和甘醇的黄茶滋味。以下为具体实施例。实施例1(1)将精制黄茶烘干至茶坯中水分含量为4%~5%。(2)采摘带1~6片绿叶,花朵成熟、花瓣肥大、色泽洁白、香气新鲜的新鲜栀子花。(3)将上述新鲜栀子花装入多个带有束口的纱布袋中,每个纱布袋中含1kg新鲜栀子花。(4)将5个上述装入新鲜栀子花的纱布袋袋铺设在50kg、10cm厚的茶坯表面,在30℃第一次密闭窨制3小时。(5)第一次密闭窨制完成后,将第一次密闭窨制后的纱布袋取出,对其中的栀子花喷水雾后冷藏降温,用于第二次密闭窨制,第二密闭窨制时长2小时,温度25℃。(6)第二次密闭窨制完成后,将第二次密闭窨制后的纱布袋取出,对其中的栀子花喷水雾后冷藏降温,用于第三次密闭窨制,第三次密闭窨制时长1小时,温度25℃。(7)移出第三次密闭窨制后的纱布袋,将茶坯在75℃烘干,得到栀子花香黄茶。经检测,上述栀子花香黄茶中水分含量为7.5%。实施例2(1)将精制黄茶烘干至茶坯中水分含量为4%~5%。(2)采摘带2~5片绿叶,且花朵成熟、花瓣肥大、色泽洁白、香气新鲜的新鲜栀子花。(3)将上述新鲜栀子花装入多个带有束口的纱布袋中,每个纱布袋中含1kg新鲜栀子花。(4)将5个上述栀子花袋铺设在100kg、10cm厚的茶坯表面,在35℃第一次密闭窨制4小时。(5)第一次密闭窨制完成后,将第一次密闭窨制后的纱布袋取出,对其中的栀子花喷水雾后吹凉风降温,用于第二次密闭窨制,第二密闭窨制时长3小时,温度35℃。(6)移出第二次密闭窨制后的纱布袋,将茶坯在80℃烘干,得到栀子花香黄茶。经检测,上述栀子花香黄茶中水分含量为8.5%。对比例1(1)将精制黄茶烘干至茶坯中水分含量为4%~5%。(2)采摘带2~5片绿叶,且花朵成熟、花瓣肥大、色泽洁白、香气新鲜、含苞初放,无小虫和其他夹杂物的新鲜栀子花。(3)将5kg新鲜栀子花与50kg茶坯搅拌均匀,密闭窨花时长5小时,温度25℃~35℃,中途翻堆一次。(4)用筛分机将茶坯与新鲜栀子花分离。(5)将茶坯在80℃烘干,得到成品茶。经检测,成品茶的水分含量为8.5%。聘请专业评茶师,对上述实施例1、2和对比例1的成品茶审评,结果见下表。表1栀子花香黄茶不同加工方法感官品质对照表类别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叶底实施例1挺直、匀净、黄较亮鲜灵、高长醇爽、回甘黄亮黄亮、匀整实施例2挺直、匀净、黄较亮鲜灵、高较长醇爽,回甘黄亮黄亮、匀整对比例1较直、较匀净,含有残花瓣,色黄尚亮残花香,低,不持久较浓、苦涩黄尚亮黄尚亮、匀整由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1、2加工而成的栀子花香黄茶,香气鲜灵度、浓度及与新鲜栀子花香型的接近程度都明显优于对比例1制成的成品茶。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