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猪肉风味的发酵饲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21755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猪肉风味的乳酸菌发酵饲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工业副产物糖蜜和混合乳酸菌发酵制备饲料,饲喂育肥猪改善猪肉风味,属于猪饲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代养猪生产中,人们为了追求商品猪更快的生长速度和更高的产肉性能,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在猪饲料中大量使用各种化学合成药物、抗生素甚至激素类促进猪生长的添加剂,导致猪肉风味和品质急剧下降。广大消费者不满猪肉及制品的品质现状,迫切需求提高猪肉的食用风味。从我国肉类生产与消费市场的变化看,今后市场的竞争将由数量与价格竞争,转为以质量为主体的非价格性竞争。因此,寻找能够改善商品猪肉风味品质的无毒、无公害、安全高效的饲用添加剂替代品显得十分重要。

发酵饲料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以植物副产物为主要原料,通过有益菌的代谢作用,降解部分大分子蛋白质、脂肪和多糖等,生成活性小肽类氨基酸、有机酸等小分子营养物质和有益菌的混合产物,获得适口性好、营养丰富、有益菌活菌数高的生物饲料。发酵底物多以植物性副产品为主,含有大量有益活性微生物,多数以厌氧发酵方式进行,未经干燥的物料含水量多在40%左右,物料酸性物质明显增加,营养更合理。

cn102028121b公开了一种猪用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及配制方法,是在肥猪全价配合饲料中的添加中草药,以此促进猪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等呈味物质的沉积,改善猪肉风味;提高猪肉的感观风味,但该风味饲料中含有的大量膳食纤维导致口感较差,肥猪食用后的消化率偏低。另外cn106071254a公开了一种利用狼尾草调配猪肉风味的肉猪饲料的制备方法,通过狼尾草和氨化谷壳糠发酵制备饲料来提高猪肉的风味口感,但氨化的饲料原料存在安全风险。cn106578528a公开了一种无抗发酵提高猪肉风味的配合饲料及其制备方法,由于制备工艺复杂,且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性不强,技术更倾向于改善乳猪的身体机能,并不能针对性改善猪肉风味。

现有的改善猪肉风味的饲料,主要还是采用中草药、粮食糟粕作为添加物质,两种添加物质中均包含大量的膳食纤维,过多的膳食纤维反而会导致猪肉的口感变得粗糙。此外,中药虽然能提高肥猪的抗病能力,但其安全性难以预料,能否在肥猪食用后在其体内完全代谢及降解,或是药效发生改变,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目前还难以预料。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不足,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改善猪肉风味的方法所存在的作用组分不明确、针对性不强、制备工艺复杂和存在安全隐患等不足,提供了一种诱食性、适口性良好,营养价值丰富,消化率高,能有效提高猪肉的肌内脂肪含量、干物质含量、风味氨基酸含量的改善肉风味的发酵饲料。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各组分的用量也是经过发明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

一种改善猪肉风味的发酵饲料,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玉米50-80份、豆粕15-25份、麸皮5-25份、混合乳酸菌剂2-3份、糖蜜2-10份。

进一步的,该发酵饲料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玉米65份、豆粕20份、麸皮15份、混合乳酸菌剂3份、糖蜜4份。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乳酸菌剂由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干酪乳酸菌、乳酸肠球菌按数量比2-3:1-3:1-3:1混合而成。

一种发酵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乳酸菌的活化培养:

a.乳酸菌活化接种:将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干酪乳酸菌、乳酸肠球菌分别接种到mrs培养基中静止活化培养,35℃下培养24-48h;

b.一级种子培养:将活化好的菌种分别接种到一级种子培养基中制备一级种子,接种量为8-10%,温度35-42℃,培养48-60h;

c.将制备好的一级种子分别在二级种子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液体种子扩大培养,35℃下培养48-60h;

(2)混合乳酸菌剂制备:

对扩大培养得到的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干酪乳酸菌、乳酸肠球菌的菌悬液进行混合即获得混合乳酸菌剂;

(3)混合:

按配方量在玉米、豆粕、麸皮中添加混合乳酸菌剂、糖蜜,然后混合均匀,再加入适量的清水直到饲料的湿度达到30%-50%,得到混合饲料;

(4)发酵:将混合饲料装入塑料袋,用真空泵抽气密封进行厌氧发酵,发酵时间为72h,得乳酸菌发酵饲料。

进一步的,所述一级种子培养基的组分及含量为:蛋白胨10g/l,牛肉膏10g/l,酵母粉5g/l,k2hpo42g/l,柠檬酸二铵2g/l,乙酸钠5g/l,葡萄糖20g/l,吐温801ml,mgso4.7h2o0.58g/l,琼脂18g/l,蒸馏水1000ml。

进一步的,所述二级种子液体培养基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16°bx糖蜜1%,尿素0.10%,硫酸铵0.10%,硫酸镁0.04%,磷酸二氢钾0.15%,其余为水。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乳酸菌剂中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干酪乳酸菌、乳酸肠球菌数量比为2-3:1-3:1-3:1。

本发明所制得的发酵饲料其ph值≤4.4-4.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提供的乳酸菌发酵饲料维生素丰富,具有良好的诱食性、适口性和营养价值,长期食用能有效提高猪肉的肌内脂肪含量、干物质含量、风味氨基酸含量。

(2)本发明添加了混合乳酸菌剂和糖蜜,能有效为微生物发酵的提供了优质的养分,加速了底物的分解,最大程度的析出玉米、豆粕、麸皮中氨基酸的含量,相应降低了玉米、豆粕、麸皮的使用量。

(3)经实验证实,本发明中独特配比的混合乳酸菌剂具有提高饲料中氨基酸、脂肪酸及风味的特点,且混合乳酸菌配比精当,发挥了协同作用,经试验证实其联合使用的活性明显优于两味或三味配比。

(4)加工工艺中使用的原料较少、工艺简单、成本较低,适宜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以下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改善猪肉风味的发酵饲料的制备:

(1)乳酸菌的活化培养:

a.乳酸菌活化接种:将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干酪乳酸菌、乳酸肠球菌分别接种到mrs培养基中静止活化培养,35℃下培养36h;

b.一级种子培养:将活化好的菌种分别接种到一级种子培养基中制备一级种子,接种量为10%,温度35℃,培养48h;一级种子培养基的组分及含量为:蛋白胨10g/l,牛肉膏10g/l,酵母粉5g/l,k2hpo42g/l,柠檬酸二铵2g/l,乙酸钠5g/l,葡萄糖20g/l,吐温801ml,mgso4.7h2o0.58g/l,琼脂18g/l,蒸馏水1000ml。

c.将制备好的一级种子分别在二级种子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液体种子扩大培养,35℃下培养60h;二级种子液体培养基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16°bx糖蜜1%,尿素0.10%,硫酸铵0.10%,硫酸镁0.04%,磷酸二氢钾0.15%,其余为水。

(2)混合乳酸菌剂制备:

对扩大培养得到的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干酪乳酸菌、乳酸肠球菌的菌悬液按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干酪乳酸菌、乳酸肠球菌数量比为2:2:1:1的比例进行混合即获得混合乳酸菌剂;

(3)混合:

按重量份配比计,将65份玉米、20份豆粕、15份麸皮、3份混合乳酸菌剂、4份糖蜜混合均匀,再加入适量的清水直到饲料的湿度达到40%,得到混合饲料;

(4)发酵:将混合饲料装入塑料袋,用真空泵抽气密封进行厌氧发酵,发酵时间为72h,得乳酸菌发酵饲料,测得其ph为4.2。

实施例2

一种改善猪肉风味的发酵饲料的制备: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只是混合乳酸菌剂是对扩大培养得到的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干酪乳酸菌、乳酸肠球菌的菌悬液按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干酪乳酸菌、乳酸肠球菌数量比为3:3:2:1的比例进行混合所得;发酵饲料混合中各原料按重量份配比计为:玉米68.5份,豆粕21.5份,麸皮8份,混合乳酸菌剂3份,糖蜜2份。

实施例3

一种改善猪肉风味的发酵饲料的制备: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只是混合乳酸菌剂是对扩大培养得到的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干酪乳酸菌、乳酸肠球菌的菌悬液按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干酪乳酸菌、乳酸肠球菌数量比为2:3:2:1的比例进行混合所得;发酵饲料混合中各原料按重量份配比计为:玉米70份,豆粕16份,麸皮10份,混合乳酸菌剂3份,糖蜜3份。

试验例1

一种发酵饲料的制备:

制备方法与配方量与实施例1相同,只是混合乳酸菌剂是对扩大培养得到的嗜酸乳杆菌、乳酸肠球菌的菌悬液按嗜酸乳杆菌、乳酸肠球菌数量比为4:3.5的比例进行混合所得。

试验例2

制备方法与配方量与实施例1相同,只是混合乳酸菌剂是对扩大培养得到的植物乳杆菌、干酪乳酸菌的菌悬液按植物乳杆菌、干酪乳酸菌数量比为3.5:4的比例进行混合所得。

试验例3

制备方法与配方量与实施例1相同,只是混合乳酸菌剂是对扩大培养得到的植物乳杆菌、干酪乳酸菌、乳酸肠球菌的菌悬液按植物乳杆菌、干酪乳酸菌、乳酸肠球菌数量比为2.5:2.5:2.5的比例进行混合所得。

以下通过具体试验证明本发明具有增强猪肉风味、品质的有益效果:

试验选用300头平均体重约为70kg的育肥猪,随即分为五组,每组60头;对照组给予基础日粮(65份玉米、20份豆粕、15份麸皮、4份糖蜜)喂养,试验组1给予本发明实施例1的发酵饲料喂养,试验组2给予试验例1的发酵饲料喂养,试验组3给予试验例2的发酵饲料喂养,试验组4给予试验例3的发酵饲料喂养。所有肥猪均自由采食和饮水,其余按猪场常规饲养管理进行。试验期90天。

考察指标: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挑选10头猪屠宰取样,检测猪背最长肌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并进行风味品评。

统计:试验数据用excel2013进行初步整理后,采用spss18.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t检验,数据表示为(χ±s),以p<0.05视为生物学统计差异显著。

试验结果:猪背最长肌氨基酸含量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试验组1中的猪肉中4种呈味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和甘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2、试验组3及试验组4,由此可知,试验组1中将由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干酪乳酸菌、乳酸肠球菌数量比为2:2:1:1混合的混合乳酸菌剂能明显析出饲料底物中的氨基酸含量,肥猪长期食用后,风味得到明显改善。虽然试验组2~4都添加了相应的乳酸菌,但由于其配比与组成不同,获得的效果也不及试验组1。

表1乳酸菌发酵饲料对育肥猪背最长肌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注:ap<0.05,bp<0.05,下同。

猪背最长肌脂肪酸含量结果见表2,从表1可以看出试验组1中的猪肉中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2、试验组3及试验组4,由此可知,试验组1中将由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干酪乳酸菌、乳酸肠球菌数量比为2:2:1:1混合的混合乳酸菌剂能明显提高肥猪背最长肌脂肪酸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更高的猪肉嫩度、香味和多汁性均更好。

表2乳酸菌发酵饲料对育肥猪背最长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在本单位内部随机挑选工作人员40人,在不告知分组的情况下品尝来自对照组和试验组猪的水煮熟肉,并按1-10分对猪肉风味进行评分。风味品评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试验组1的猪肉风味评分高于对照组、试验组2~4,由此说明,独特的乳酸菌配比提高了猪肉的整体风味。

表3乳酸菌发酵饲料对育肥猪猪肉风味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可以提高猪肉中的呈味氨基酸和风味相关脂肪酸的含量,改善猪肉风味。

对实施例2、3也进行了相应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与实施例1结果无明显差别,故在此不做敷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