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药粉的喷雾干燥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47143阅读:12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产品深加工领域,尤其是一种山药粉的喷雾干燥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山药又称淮山,怀山药,山蓣,甘薯等,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同源食物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山药生产国。山药营养丰富,含有淀粉、多糖、多酚、黄酮、维生素、游离氨基酸等成分,还含有尿囊素、粘液质、烟酸、胆碱、皂苷、胆甾醇、麦角甾醇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天然的药用功效,可预防心血管疾病,提高机体免疫力,促消化,抗肿瘤,抗病毒,延缓衰老、抗氧化和降血压等功效。

目前山药产品以干制品为主,多为传统食品,如山药片等。少数企业生产山药饮料、山药果冻、山药蜜钱等产品但生产规模较小,市场占有率不高。近年来,人们逐渐关注到山药的营养价值,因此对山药产品的研究不断深入,山药产品种类越来越丰富,山药粉便是其中一类产品。山药粉的加工方法有很多,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干制后制粉;另一类则是先将新鲜山药打浆后再进行干燥制粉,后一种加工的干燥方式主要有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相关研究表明,不同干燥方式对山药粉的品质均有一定影响,热风干燥制备的山药粉品质差,褐变较严重且干燥时间长,粉颗粒不均匀,复水性欠佳;真空冷冻干燥山药全粉的堆积密度最小,品质较好,但成本太高,干燥时间长;而喷雾干燥所得的山药粉相对前二者来说,复水性好,粉末均匀、颜色洁白,另外生产成本较低,干燥时间短;但现有的喷雾干燥加工方法对山药的护色程度、生产效率、所得山药粉品质仍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山药粉的喷雾干燥加工方法,该方法能保持山药原有色泽、所得山药粉纯度高、生产效率高,很好地解决了山药粉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品质差、颜色不佳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山药粉的喷雾干燥加工方法,依次包括预处理步骤、护色步骤、调配步骤、均质步骤、喷雾干燥步骤,所述的护色步骤具体为:将山药片放入0.1%~1.5%氯化钠溶液中进行浸泡,再将其放入70~90℃热水中热烫5~15min。

其中,所述的护色步骤为:将山药片放入0.2%~1.0%氯化钠溶液中进行浸泡,再将其放入80℃热水中热烫5~10min。

其中,所述的调配步骤具体为:将护色后的山药片打浆,依次加水、β-环糊精,进行调配,得山药浆液;

其中,所述的山药浆与蒸馏水、β-环糊精的重量份比例为1:0~3:0.02~0.12。

其中,所述的均质步骤具体为:将调配好的山药浆液用均质机在5000~7000r/min转速下均质7~12min,使料液体系均匀稳定。

其中,所述的均质转速为6000r/min,均质时间为10min。

其中,所述的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140~200℃,进料流量为15~50ml/min,雾化器转速为14000~22000r/min。

其中,所述的预处理步骤依次包括选料、清洗、去皮切片。

其中,所述的去皮切片步骤为:对清洗后的山药进行去皮,并切成2~7mm的山药片。

其中,在喷雾干燥步骤后,还包括测定与包装步骤,具体为:对山药粉的出粉率、色泽、水分含量、堆积密度进行测定;将其冷却至室温,采用pe包装袋进行包装得到成品,再置于常温、干燥处贮藏。

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氯化钠溶液对切后的山药片立即进行护色,最大程度防止山药片褐变,切片全部结束后再进行热烫,进一步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使得喷雾干燥后制得的山药粉色泽好,呈洁白色,现多用柠檬酸、抗坏血酸、d-抗坏血酸纳等对山药进行单一或复合护色,而本发明采用氯化钠进行护色,护色成本大大降低;β-环糊精作为助干剂,添加量少且助干效果好,所得山药粉纯度高;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得的山药粉品质好,粉末均匀,蓬松,呈多孔性。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制得的山药粉营养丰富,可直接作为固体饮料进行冲调,或作为原辅料加工其他山药产品,应用领域广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任何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所做的有限次修改,仍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1)预处理:选用无病变、无腐烂的新鲜山药,用清水将其表面的泥土等污物洗净,接着进行人工去皮,去皮后切成2mm山药片。

(2)护色:切片后的山药片立即投入0.4%氯化钠溶液中进行浸泡护色。

(3)热烫:将护色后的山药片放入80℃热水中热烫5min。

(4)打浆:用高速组织捣碎机对山药片进行打浆处理。

(5)调配:按照山药浆与蒸馏水质量比为1:3,加入相应质量的蒸馏水,再加入β-环糊精,含量为山药浆液质量的8%,进行调配。

(6)均质:将调配好的山药浆液用均质机在6000r/min转速下均质10min,使料液体系均匀稳定。

(7)喷雾干燥:在进风温度190℃,进料流量15ml/min,雾化器转速18000r/min的条件下进行喷雾干燥,制得山药粉;

并对山药粉的出粉率、色泽、水分含量、堆积密度进行测定;

山药粉出粉率为17.5%,水分含量7.45%,白度95.73,堆积密度为0.60g/ml。

(8)包装:将喷雾干燥制得的山药粉冷却至室温,采用pe包装袋进行包装得到成品,并置于常温、干燥处进行贮藏。

实施例2

(1)预处理:选用无病变、无腐烂的新鲜山药,用清水将其表面的泥土等污物洗净,接着进行人工去皮,去皮后切成5mm山药片。

(2)护色:切片后的山药片立即投入0.2%氯化钠溶液中进行浸泡护色。

(3)热烫:将护色后的山药片放入80℃热水中热烫7min。

(4)打浆:用高速组织捣碎机对山药片进行打浆处理。

(5)调配:按照山药浆与蒸馏水质量比为1:1,加入相应质量的蒸馏水,再加入β-环糊精,含量为山药浆液质量的10%,进行调配。

(6)均质:将调配好的山药浆液用均质机在6000r/min转速下均质10min,使料液体系均匀稳定。

(7)喷雾干燥:在进风温度180℃,进料流量30ml/min,雾化器转速14000r/min的条件下进行喷雾干燥,制得山药粉;

并对山药粉的出粉率、色泽、水分含量、堆积密度进行测定;

山药粉出粉率为11.8%,水分含量7.25%,白度93.88,堆积密度为0.54g/ml。

(8)包装:将喷雾干燥制得的山药粉冷却至室温,采用pe包装袋进行包装得到成品,并置于常温、干燥处进行贮藏。

实施例3

(1)预处理:选用无病变、无腐烂的新鲜山药,用清水将其表面的泥土等污物洗净,接着进行人工去皮,去皮后切成7mm山药片。

(2)护色:切片后的山药片立即投入1.2%氯化钠溶液中进行浸泡护色。

(3)热烫:将护色后的山药片放入80℃热水中热烫10min。

(4)打浆:用高速组织捣碎机对山药片进行打浆处理。

(5)调配:按照山药浆与蒸馏水质量比为1:2,加入相应质量的蒸馏水,再加入β-环糊精,含量为山药浆液质量的4%,进行调配。

(6)均质:将调配好的山药浆液用均质机在6000r/min转速下均质10min,使料液体系均匀稳定。

(7)喷雾干燥:在进风温度160℃,进料流量40ml/min,雾化器转速20000r/min的条件下进行喷雾干燥,制得山药粉;

并对山药粉的出粉率、色泽、水分含量、堆积密度进行测定;

山药粉出粉率为11.0%,水分含量7.64%,白度92.73,堆积密度为0.79g/ml。

(8)包装:将喷雾干燥制得的山药粉冷却至室温,采用pe包装袋进行包装得到成品,并置于常温、干燥处进行贮藏。

实施例4

山药粉的喷雾干燥加工方法包括预处理、护色、热烫、打浆、调配、均质、喷雾干燥、包装。具体步骤如下所述:

(1)前处理:选用无病变、无腐烂的新鲜山药,用清水将其表面的泥土等污物洗净,接着人进行去皮,去皮后切成4mm山药片。

(2)护色:切片后的山药片立即投入0.5%氯化钠溶液中进行浸泡护色。

(3)热烫:将护色后的山药片放入80℃热水中热烫6min。

(4)打浆:用高速组织捣碎机对山药片进行打浆处理。

(5)调配:按照山药浆与蒸馏水质量比为1:2,加入相应质量的蒸馏水,再加入β-环糊精,含量为山药浆液质量的5%,进行调配。

(6)均质:将调配好的山药浆液用均质机在6000r/min转速下均质10min,使料液体系均匀稳定。

(7)喷雾干燥:在进风温度200℃,进料流量20ml/min,雾化器转速16000r/min的条件下进行喷雾干燥,制得山药粉;

并对山药粉的出粉率、色泽、水分含量、堆积密度进行测定;

山药粉出粉率为17.8%,水分含量5.98%,白度92.93,堆积密度为0.58g/ml。

(8)包装:将喷雾干燥制得的山药粉冷却至室温,采用pe包装袋进行包装得到成品,并置于常温、干燥处进行贮藏。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