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茶产品的加工工艺及加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21857发布日期:2019-07-10 09:41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绿茶产品的加工工艺及加工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茶产品的加工工艺及加工系统。



背景技术: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的古国,发现和利用茶树约有万余年的历史,是人类饮茶、种茶、制茶的发源地。茶中含有的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可以阻断亚硝酸胺等多种致癌物质在体内合成。由于茶叶的保健作用,使得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成为全球三大健康饮料中主流饮料。

国内现有的绿茶加工工艺流程是:摊放萎凋→杀青→揉捻→干燥。鲜茶叶进厂后必须经摊放(萎凋)后方可杀青。不但耗工、耗时、耗能,占用生产场地面积大。而且,在摊放(萎凋)过程中导致鲜茶叶的干物质大量流失,最大流失达5%,降低了茶叶产品的出成率;导致内含物变化,振奋精神的鲜活的香味和滋味消失,产品滋味苦涩麻,香气生青臭。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绿茶产品的加工工艺及其加工系统,降低绿茶的苦涩滋味、陈旧香气,提高绿茶的产品质量,达到产品滋味醇厚回甘、香气纯正的技术效果,同时,提高了产品出成率,杀青前不进行摊放萎凋,缩短生产周期。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绿茶产品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单芽、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的鲜茶叶;

(2)杀青:采用杀青机将所述原料不进行萎凋处理直接进行杀青处理,得到杀青叶,摊凉;所述杀青叶含水量≤35wt%;

(3)揉捻:将所述杀青叶进行揉捻处理,得到揉捻叶;

(4)干燥:采用炒干机将所述揉捻叶依次进行炒二青、炒三青、足干工序后,即得绿茶产品;

其中,步骤(1)得到原料至步骤(2)进行杀青处理的时间间隔≤2h。

优选的,所述杀青机的机型为滚筒杀青机。

优选的,所述杀青机的机型为8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

优选的,所述杀青处理过程杀青温度200~280℃,所述杀青温度为杀青机的杀青筒温度。

优选的,所述杀青处理过程包括3段控温杀青处理:投叶量1.80kg/min,前段杀青过程为闷杀,杀青温度280℃,杀青时间65s时,开始中段杀青过程,中段杀青过程为抖杀杀青温度250℃,杀青时间65s时,开始后段杀青过程,后段杀青过程为抖杀杀青温度200℃;杀青时间65s时,所述杀青叶含水量≤35wt%。

优选的,所述摊凉过程具体为:杀青叶摊凉至室温。室温为15~30℃。

优选的,所述揉捻处理为:一次性揉捻法。

优选的,所述揉捻过程具体包括:揉捻机为265型揉捻机,揉捻机转速为45r~50r/min条件下,揉捻时间为55min~60min,其中,空压揉捻20min~30min;加压揉捻30min~35min。

优选的,所述炒二青工序炒干机筒温200~230℃,炒干机的转速28r/min,揉捻叶投叶量1.08kg/min,炒二青时间3.5min;炒三青工序炒干机筒温150℃~180℃,炒干机的转速28r/min,投叶量0.72kg/min,炒三青时间3.5min;足干工序炒干机筒温80~100℃,炒干机的转速28r/min,投叶量6.3kg/min,足干时间3.5min。

优选的,炒二青工序后茶叶含水量为20wt%,炒三青工序后茶叶含水量为10wt%,足干工序后茶叶含水量为5wt%以下。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绿茶产品的加工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杀青机、摊凉装置、揉捻机、炒干机;所述杀青工序前不设置摊放装置。

优选的,所述杀青机为滚筒连续杀青机,包括:滚筒和机架所述的滚筒架装在机架上;所述的滚筒内壁设置有螺旋导叶板,螺旋工作导叶板与滚筒轴向的夹角为15°,滚筒的圆周外围设置有外壳,外壳与滚筒之间具有间隙形成环形的加热腔,机架上还设置有与加热腔连通的燃烧室,加热腔上设置了竖直向上的排烟管,中空的滚筒两端分别为入料口和出料口,出料口一端设置了排湿分离罩,排湿分离罩下部设置了杀青叶出口,排湿分离罩上部设置了蒸汽出口,所述的蒸汽出口与排烟管经排湿管道连接,排湿管道内设有排湿风机。

优选的,所述揉捻机为265型揉捻机。

优选的,所述炒干机为80型滚筒连续炒干机。

优选的,所述的分离罩设置了圆形的衔接口,衔接口罩在滚筒出料口的径向外围。

优选的,所述的外壳上还设置有保温层。

优选的,所述的滚筒的入料口一端设置有进茶斗。

优选的,所述的滚筒由设置在机架上的托轮驱动或直接由电机驱动。

优选的,所述的燃烧室上开设了燃料添加口,底部设置清灰口。

优选的,所述的排烟管上设置了热交换装置。

优选的,所述的排烟管上还设置了除湿装置。

优选的,所述的排烟管上还设置了过滤除尘装置。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其详细说明如下:

本发明取消传统“摊放萎凋→杀青→揉捻→干燥”工艺流程中的“摊放萎凋”流程和工序,直接杀青,利用鲜茶叶本身的高含水量产生的高温水蒸气,将鲜茶叶中的花青素转化的苦涩味,分解于高温水蒸气中,高温水蒸气的蒸腾作用排出,消除了鲜茶叶花青素转化的苦涩味,避免摊放过程中鲜茶叶中干物质流失,提高绿茶产品的出成率。进一步,采用本发明“高含水量产生的高温水蒸气,提高杀青叶叶温”的分段控温杀青方法,通过闷杀过程使叶温迅速上升到>85℃,抑制酶的活性,而且受热均匀,可以保证杀透,杀匀,分段控温杀青,前段闷杀提高叶温,抑制酶的活性;中段抖闷结合,保持叶温,杀匀杀透;后段抖杀散失水份,消除水闷味。杀青叶质量匀透,无红梗、红叶,无焦叶、焦片,消除了原料的生青臭气、苦涩滋味,达到了绿茶产品滋味醇厚回甘,香气纯正的技术效果,提高了产品的出成率。

本发明绿茶产品的加工系统,杀青工序前不设置摊放萎凋工序,节省了摊放萎凋流程的能源耗用、场地占用。进一步,采用滚筒连续杀青机进行杀青,在杀青过程中,采用“冷热空气对流”的自动排湿装置排除大量鲜茶叶本身的高含水量产生的大量水蒸气,避免茶叶产生水闷味,保障茶叶色泽,同时避免强制排湿降低滚筒内叶温导致茶叶产生生青气,避免热能损耗,保障滚筒内稳定的温度。本发明可提高杀青效果,确保产品外形、色泽、滋味、香气品质达到最佳状态,提高了产品的出成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加工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加工系统中滚筒杀青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绿茶产品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单芽、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的鲜茶叶,含水量75wt%。

原料处理:原料不摊放萎凋,存放时间≤2h。

(2)杀青:采用杀青机将所述原料不进行萎凋处理直接进行杀青处理,即为杀青叶,摊凉,所述杀青叶含水量≤35wt%;

所述杀青机的机型为8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所述杀青处理过程杀青温度200~280℃,所述杀青温度为杀青机的杀青筒温度;所述杀青处理过程包括3段控温杀青处理:投叶量1.80kg/min,前段杀青过程为闷杀,杀青温度280℃,杀青时间65s时,开始中段杀青过程,中段杀青过程为抖杀杀青温度250℃,杀青时间65s时,开始后段杀青过程,后段杀青过程为抖杀杀青温度200℃;杀青时间65s时,所述杀青叶含水量≤35wt%。

(3)揉捻:将所述杀青叶进行揉捻处理,杀青叶摊凉至室温。即为揉捻叶;

所述揉捻处理为:一次性揉捻法。

所述揉捻过程具体包括:揉捻机为265型揉捻机,揉捻机转速为45r~50r/min条件下,揉捻时间为55min~60min,顶嘴,空压揉捻20min~30min;加压揉捻30min~35min。

(4)干燥:采用炒干机将所述揉捻叶依次进行炒二青、炒三青、足干工序后,即为绿茶(炒青)产品;所述炒干机的机型为80型连续滚筒炒干机。所述炒二青工序炒干机筒温200~230℃,炒干机的转速28r/min,揉捻叶投叶量1.08kg/min,炒二青时间3.5min;炒三青工序炒干机筒温150℃~180℃,炒干机的转速28r/min,投叶量0.72kg/min,炒三青时间3.5min;足干工序炒干机筒温80~100℃,炒干机的转速28r/min,投叶量6.3kg/min,足干时间3.5min。

炒二青工序后茶叶含水量为20wt%,炒三青工序后茶叶含水量为10wt%,足干工序后茶叶含水量为5wt%以下。

其中,步骤(1)原料至步骤(2)进行杀青处理的时间间隔≤2h。

如图1所示,上述一种绿茶产品的加工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杀青机、摊凉装置、揉捻机、炒干机;所述杀青工序前不设置摊放装置。

所述揉捻机为265型揉捻机;所述炒干机为80型滚筒连续炒干机。

如图2所示,所述杀青机为8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所述滚筒连续杀青机包括:滚筒1和机架2,所述的滚筒1架装在机架2上,滚筒1由设置在机架2上的托轮驱动或直接由电机驱动,滚筒1的圆周外围设置有外壳3,外壳3与滚筒1之间具有间隙形成环形的加热腔4,外壳3上还设置有保温层8,降低热散失,提高热能利用效率,机架2上还设置有与加热腔4连通的燃烧室5,燃烧室5上开设了燃料添加口,底部设置清灰口,加热腔4上设置了竖直向上的排烟管6,中空的滚筒1两端分别为入料口和出料口,滚筒1内壁还设置有螺旋导叶板10,螺旋导叶板与滚筒轴向的夹角为15°,在进行杀青时可以将茶叶有效翻动,提高茶叶受热均匀性,保障杀青效果,滚筒1的入料口一端设置有进茶斗9,出料口一端设置了排湿分离罩7,排湿分离罩7设置了圆形的衔接口,衔接口罩在滚筒1出料口的径向外围,排湿分离罩7与滚筒1之间无摩擦,分离罩不会影响滚筒的正常运转,使得水蒸气能全部聚集在分离罩内,提高排湿效率,排湿分离罩7下部设置了杀青叶出口71,排湿分离罩7上部设置了蒸汽出口72,,所述的蒸汽出口72与排烟管6经排湿管道73连接,排湿管道73内设有排湿风机74。蒸汽出口72内壁应光滑,蒸汽出口72内径与排烟管6内径一致,蒸汽出口72的弯道不超过45°。

排烟管6的出口设置了防雨罩,并且排烟管6上设置了热交换装置61、除湿装置62以及过滤除尘装置63,回收利用烟气和水蒸汽的余热,去除排放废气中的水分和粉尘。

采用的滚筒杀青装置,杀青过程中采用“冷热空气对流”的自动排湿装置进行排湿,降低生产功耗,将烟气与滚筒内杀青产生的水蒸汽一同排出,并且利用烟气来控制排湿量,避免强制排湿导致热能损耗,滚筒温度降低,避免茶叶产生水闷味,保障茶叶产品色泽,同时避免强制排湿降低滚筒内叶温导致茶叶产生生青气,避免热能损耗,保障滚筒内稳定的温度,提高杀青效果,确保产品色泽、外形和香气品质达到最佳状态。

加工制作的绿茶产品品质和出成率结果见表1。

对照例1

本对照例为一种绿茶产品的加工工艺,和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

(1)原料:单芽、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的鲜茶叶,鲜茶叶含水量75wt%;

原料处理:将采摘后的鲜茶叶在室内进行摊放萎凋,摊放厚度为2.5cm~5cm,摊放时间8h,摊放萎凋鲜茶叶含水量<65wt%。

加工制作的绿茶产品品质和出成率结果见表1。

对照例2

本对照例为一种绿茶产品的加工工艺,和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

(1)原料:单芽、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的鲜茶叶,鲜茶叶含水量75wt%;

原料处理:将采摘后的鲜茶叶在室内进行摊放萎凋,摊放厚度为2.5cm~5cm,摊放(萎凋)时间12h,摊放萎凋鲜茶叶含水量<60wt%。

加工制作的绿茶产品品质和出成率结果见表1。

将上述实施例1和对照例1、照例2加工制作的炒青绿茶产品进行品质审评,其品质特点和出成率见表1。

表1不同工艺炒青绿茶产品审评

品质审评结果显示,实施例、对照例产品含量水量均为5%时,通过本发明方法(实施例1)制作的绿茶产品,其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叶底品质,优于对照例1、对照例2制作的产品品质;产品出成率分别高于对照例1出成率0.96%、对照例2出成率1.92%。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