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绿茶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20679发布日期:2020-10-23 19:26阅读:73来源:国知局
有机绿茶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有机绿茶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茶叶,指茶树的叶子或芽。一般所说的茶叶就是指用茶树的叶子加工而成,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的一种饮品。茶属双子叶植物,约30属,50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有14属,397种,主产长江以南各地,其中茶属和何树属等均极富经济价值。茶叶含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等成分,可以增进人体健康。

在无任何污染的产地,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食品添加剂等物质,按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和方法生产出鲜叶原料,且在加工、包装、贮运过程中不受任何化学物品污染,并符合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标准,经有机(天然)食品认证组织颁证的绿茶产品和再加工制品称为有机绿茶。

绿茶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烘干,但是现有的茶叶仅采用搅拌式烘干方式,这样使得在烘干时,由于搅拌杆之间存在距离,部分茶叶会堆积,难以与热气充分、均匀接触,导致烘干速度较慢。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有机绿茶加工装置,解决现有的绿茶烘干速度慢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有机绿茶加工装置,包括干燥箱,干燥箱的顶部设置有加料阀,干燥箱的内部滑动密封连接有滑板,滑板为第一磁铁,滑板内部设置有电加热丝,滑板上转动连接有沿竖直方向布置的转动杆,转动杆的上端贯穿干燥箱的顶部并且与干燥箱密封连接,转动杆上设置有外螺纹,干燥箱顶部与转动杆连接处设置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转动杆的下端固定有桨叶;干燥箱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自动阀,第一自动阀通过排气管与干燥箱的底部连通;干燥箱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自动阀,第二自动阀通过进气管与干燥箱的顶部连通;进气管的中部连接有干燥筒,干燥筒的侧壁镂空,干燥筒内部盛装有干燥剂;干燥箱的内底部固定有电磁铁。

本技术方案的技术原理为:

1.设置干燥箱,干燥箱用于茶叶的烘干;

2.设置加料阀,用于向干燥箱内部加入待烘干的茶叶;

3.设置滑板,滑板内设置有电加热丝用于茶叶的烘干,将滑板设置为电磁铁,通过对电磁铁交替施加正向电流和反向电流使滑板与电磁铁交替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从而驱动滑板在干燥箱内部快速上下往复滑动,滑板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打开第一自动阀,关闭第二自动阀,滑板将干燥箱内位于滑板上方的热气挤压至干燥箱内位于滑板下方的部分,同时转动杆上的外螺纹与干燥箱上的内螺纹片配合驱动转动杆带动桨叶旋转对茶叶进行搅拌;滑板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关闭第一自动阀,打开第二自动阀,气体在进气管中经干燥筒内部的干燥剂干燥后再回到干燥箱内位于滑板上方的部分;滑板快速向下运动,茶叶处于失重状态,滑板将干燥箱内位于滑板下方的热气挤压至干燥箱内位于滑板上方的部分,热气对失重的茶叶进行风干,同时转动杆上的外螺纹与干燥箱上的内螺纹片配合驱动转动杆带动桨叶旋转对热气进行搅拌产生螺旋状的气流,使热气流与茶叶充分接触。

4.设置干燥筒,将茶叶中蒸发出来的湿气抽出来用干燥筒内部的干燥剂干燥后,再将干燥的热气用于茶叶的循环烘干。

本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的茶叶烘干装置相比,现有的茶叶烘干装置仅采用搅拌方式进行茶叶的烘干,由于搅拌杆之间存在距离,部分茶叶会堆积,难以与热气充分、均匀接触,导致烘干速度较慢;而本申请方案中通过滑板上下往复滑动,驱动桨叶旋转,对茶叶和热气起到搅拌作用,同时,滑板上下往复滑动将茶叶中蒸发出来的湿气抽出来用干燥筒内部的干燥剂干燥后,再将干燥的热气用于茶叶的循环烘干,一方面将干燥箱内部的水分除去,另一方面采用循环的热气对茶叶进行烘干,并且在滑板快速向下滑动的瞬间,茶叶处于失重状态,进气管排入干燥箱的热气对失重的茶叶进行风干,同时转动杆上的外螺纹与干燥箱上的内螺纹片配合驱动转动杆带动桨叶旋转对热气进行搅拌产生螺旋状的气流,使热气流与茶叶充分接触,可加快茶叶的干燥速率并且使茶叶受热均匀,确保茶叶烘干后的质量。

进一步,所述干燥箱的内顶部固定有第一开关,所述干燥箱的内底部设置有第二开关,当滑板运动至上方的极限位置时,滑板可按压到第一开关,当滑板运动至下方的极限位置时,滑板可按压到第二开关;第一自动阀和第二自动阀各自分别与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电性连接,当第一开关被按压时,第一自动阀关闭,第二自动阀打开;当第二开关被按压时,第一自动阀打开,第二自动阀关闭;电磁铁分别与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电性连接,当第一开关被按压时,电磁铁通正向电流,电磁铁与第一磁铁相互吸引;当第二开关被按压时,电磁铁通反向电流,电磁铁与第一磁铁相互排斥。

当滑板滑动至上方的极限位置时,滑板按压到第一开关使第一自动阀关闭、第二自动阀打开并且电磁铁通正向电流使电磁铁与第一磁铁相互吸引,滑板向下滑动,同时滑板将干燥箱内位于滑板下方的气体挤压进入进气管中然后排至干燥箱位于滑板上方的部分内;当滑板滑动至下方的极限位置时,滑板按压到第二开关使第一自动阀打开、第二自动阀关闭并且电磁铁通反向电流使电磁铁与第一磁铁相互排斥,滑板向上滑动,同时滑板将干燥箱内位于滑板上方的气体挤压进排气管中然后排至干燥箱位于滑板下方的部分内;实现滑板自动上下往复滑动的同时实现干燥箱体位于滑板上方的部分自动进气和排气,并且不断循环,实现干燥箱内部的热气循环,利用热气循环对茶叶进行循环烘干,加快茶叶烘干的干燥速率。

进一步,所述桨叶内部设置有第一空腔,桨叶的上端面设置有将第一空腔与干燥箱内部连通的吹气孔,所述转动杆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空腔,第二空腔的下端与第一空腔连通,第二空腔的上端延伸至转动杆的顶部,所述进气管连接有软管,软管通过旋转接头与转动杆的上端连通。

进气管中的气体依次经软管、第二空腔、第一空腔以及吹气孔排至干燥箱内部,此时滑板在电磁铁的吸引下瞬间下降,滑板上的茶叶处于失重状态,吹气孔吹出的气体竖直朝上使茶叶悬浮在滑板上方,同时滑板向下运动带动桨叶旋转,桨叶使吹气管吹出的气体形成螺旋状的气流,加速茶叶的干燥,随着吹气管吹出的气体减小,茶叶再次摔打在滑板上,成团的茶叶因撞击被打散,滑板上下滑动的过程中,茶叶被反复吹起再掉落,加上桨叶的搅拌,可加快滑板上方的茶叶干燥速率,并且使茶叶均匀受热,确保干燥后茶叶的质量。

进一步,所述进气管的中段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干燥筒倾斜设置在进气管的内部,干燥筒的两端贯穿进气管上相对的两个侧壁形成通孔,所述干燥筒内部的干燥剂为颗粒状,所述进气管的中段外滑动连接有套筒,套筒可沿竖直方向滑动,套筒为第二磁铁,套筒与滑板相互靠近的一端的磁极相反,套筒上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干燥筒两端对齐的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第二通孔为圆柱状,第三通孔为l型,第三通孔的竖直端向上延伸至套筒的顶部,当滑板运动至上方的极限位置时,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干燥筒连通形成通孔。

滑板上下滑动带动套筒上下滑动,当滑板运动至上方的极限位置时,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干燥筒连通形成通孔,第三通孔内部储存的干燥剂在自身重力下向下运动将干燥筒内部的原来的干燥剂挤压出去,实现干燥筒内部的干燥剂的自动更换,同时,滑板按压到第一开关使第一自动阀关闭,第二自动阀打开,给电磁铁通反向电流使电磁铁吸引第一磁铁,第一磁铁快速向下运动带动套筒将干燥筒的两端封堵,避免干燥箱内部的气体从干燥筒泄露;其余时间套筒均将干燥筒的两端封堵,避免干燥箱内部的气体溢出。

进一步,所述干燥剂为圆球状颗粒。方便干燥剂在自身重力下滚动。

进一步,所述第三通孔的竖直端的顶部设置有塞子。塞子将第三通孔的竖直端的顶部塞住,避免第三通孔内部的干燥剂吸水受潮。

附图说明

图1为整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干燥箱10、加料阀11、滑板12、电加热丝121、弹簧122、桨叶13、第一空腔131、吹气孔132、转动杆14、第二空腔141、第一自动阀15、排气管151、单向阀152、电磁铁16、第二自动阀17、进气管171、软管172、旋转接头173、干燥管18、干燥筒181、第一通孔19、第一开关20、第二开关21、套筒30、第二通孔31、第三通孔32、塞子33、缺口34。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有机绿茶加工装置,包括干燥箱10,如图1所示,干燥箱10的外形为长方体状,干燥箱10的顶部设置有加料阀11,加料阀11为第三自动阀,机架上固定有第三自动阀开关,干燥箱10的内部滑动密封连接有长方形板状的滑板12,滑板12为第一磁铁,滑板12内部设置有电加热丝121,干燥箱10内顶部固定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有控制器,电加热丝121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当干燥箱10内部的温度高于110℃时,温度传感器通过控制器控制电加热丝121停止加热;当干燥箱10内部的温度高于90℃时,温度传感器通过控制器控制电加热丝121开始加热,实现电加热丝121的自动加热。

如图1所示,滑板12上转动连接有沿竖直方向布置的转动杆14,转动杆14与滑板12同轴设置,转动杆14的上端贯穿干燥箱10的顶部并且与干燥箱10密封连接,转动杆14上设置有外螺纹,干燥箱10顶部与转动杆14连接处设置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转动杆14的下端固定有桨叶13;桨叶13内部设置有第一空腔131,桨叶13的上端面设置有将第一空腔131与干燥箱10内部连通的吹气孔132,转动杆14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空腔141,第二空腔141的下端与第一空腔131连通,第二空腔141的上端延伸至转动杆14的顶部。

滑板12上下滑动带动转动杆14和桨叶13同步上下滑动,当转动杆14向上滑动时,内螺纹与外螺纹配合驱动转动杆14带动桨叶13正转,当转动杆14向下滑动时,内螺纹与外螺纹配合驱动转动杆14带动桨叶13反转;当有气体进入转动杆14的顶部时,气体经第二空腔141、第一空腔131以及吹气孔132竖直朝上吹至干燥箱10内部。

如图1所示,干燥箱10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自动阀15,第一自动阀15通过排气管151与干燥箱10的底部连通,排气管151的出口端设置有单向阀152;干燥箱10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自动阀17,第二自动阀17通过进气管171连接有软管172,软管172通过旋转接头173与转动杆14的上端连通。进气管171的中部连接有干燥管18,干燥管18的外形为长方体状,干燥管18沿竖直方向布置,干燥管18内部设置有干燥筒181,干燥筒181的轴线向右上方倾斜设置,干燥筒181的外侧壁与干燥管18的内侧壁贴合,干燥筒181的侧壁镂空,干燥筒181内部盛装有圆球状颗粒的干燥剂;干燥筒181的左右两端贯穿进气管171上的左右侧壁形成通孔,干燥管18外滑动连接有套筒30,套筒30的外形为长方体状,套筒30滑动连接在干燥箱10的左侧壁内部,套筒30与干燥管18同轴设置,套筒30为第二磁铁,套筒30右端的磁极与滑板12左端的磁极相反,套筒30与滑板12相互吸引,滑板12上下滑动带动套筒30同步上下滑动,套筒30的左右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可与干燥筒181两端对齐的第二通孔31和第三通孔32,第二通孔31为圆柱状,第三通孔32的形大致为l型,第三通孔32的水平端向左下方倾斜,第三通孔32的水平端的左端可与干燥筒181的右端对齐,第三通孔32的竖直端向上延伸至套筒30的顶部,第三通孔32的竖直端的顶部塞有塞子33,干燥箱10的左侧壁位于套筒30左侧的部分上设置有可与第二通孔31对齐的第一通孔19,当滑板12运动至上方的极限位置时,第一通孔19、第二通孔31、第三通孔32和干燥筒181连通形成通孔,套筒30的右下部设置有矩形的缺口34,矩形的缺口34从套筒30的右中部延伸至套筒30的底部。

第三通孔32内部用于储存干燥剂,滑板12上下滑动带动套筒30同步上下滑动,当滑板12滑动至上方的极限位置时,第一通孔19、第二通孔31、第三通孔32和干燥筒181连通形成通孔,第三通孔32内部的干燥剂在自身重力下向下滚动将干燥筒181内部的旧的干燥剂从第一通孔19挤压出去,实现干燥剂的自动更换,其余时间,防护筒将干燥筒181的左右两端封堵,干燥筒181内部的干燥剂无法排出,实现干燥筒181可持续吸附经过干燥筒181的热气中的水分。矩形的缺口34的设置避免进气管171的下端对套筒30的上下滑动造成阻挡。塞子33将第三通孔32的竖直端的顶部塞住,避免第三通孔32内部的干燥剂吸水受潮。

如图1所示,干燥箱10的内底部固定有电磁铁16,干燥箱10的内顶部固定有第一开关20,干燥箱10的内底部设置有第二开关21,当滑板12运动至上方的极限位置时,滑板12可按压到第一开关20,当滑板12运动至下方的极限位置时,滑板12可按压到第二开关21;第一自动阀15和第二自动阀17各自分别与第一开关20、第二开关21电性连接,当第一开关20被按压时,第一自动阀15关闭,第二自动阀17打开;当第二开关21被按压时,第一自动阀15打开,第二自动阀17关闭;电磁铁16分别与第一开关20以及第二开关21电性连接,当第一开关20被按压时,电磁铁16通正向电流,电磁铁16与第一磁铁相互吸引;当第二开关21被按压时,电磁铁16通反向电流,电磁铁16与第一磁铁相互排斥。干燥箱10内部设置有弹簧122,弹簧122的一端与滑板12的下端固定,弹簧122的另一端固定在干燥箱10的内底部。

当滑板12滑动至上方的极限位置时,滑板12按压到第一开关20使第一自动阀15关闭、第二自动阀17打开并且电磁铁16通正向电流使电磁铁16与第一磁铁相互吸引,滑板12向下滑动,同时滑板12将干燥箱10内位于滑板12下方的气体挤压进入进气管171中然后排至干燥箱10位于滑板12上方的部分内;当滑板12滑动至下方的极限位置时,滑板12按压到第二开关21使第一自动阀15打开、第二自动阀17关闭并且电磁铁16通反向电流使电磁铁16与第一磁铁相互排斥,滑板12向上滑动,同时滑板12将干燥箱10内位于滑板12上方的气体挤压进排气管151中然后排至干燥箱10位于滑板12下方的部分内;实现滑板12自动上下往复滑动的同时实现干燥箱10体位于滑板12上方的部分自动进气和排气,并且不断循环,实现干燥箱10内部的热气循环,利用热气循环对茶叶进行循环烘干,加快茶叶烘干的干燥速率。

进气管171中的气体依次经软管172、第二空腔141、第一空腔131以及吹气孔132排至干燥箱10内部,滑板12在电磁铁16的吸引下瞬间下降,滑板12上的茶叶处于失重状态,吹气孔132吹出的气体竖直朝上使茶叶悬浮在滑板12上方,同时滑板12向下运动带动桨叶13旋转,桨叶13使吹气管吹出的气体形成螺旋状的气流,加速茶叶的干燥,随着吹气孔132吹出的气体减小,茶叶再次掉落在滑板12上,滑板12上下滑动的过程中,茶叶被反复吹起再掉落,加上桨叶13的搅拌,可加快滑板12上方的茶叶干燥速率,并且使茶叶均匀受热,确保干燥后茶叶的质量。弹簧122的设置加快第一磁铁向下滑动的速率。

当滑板12运动至上方的极限位置时,滑板12按压到第一开关20使第一自动阀15关闭,第二自动阀17打开,给电磁铁16通反向电流使电磁铁16吸引第一磁铁,第一磁铁在电磁铁16的吸引以及弹簧122的弹力下快速向下运动带动套筒30将干燥筒181的两端封堵,避免干燥箱10内部的气体从干燥筒181泄露;其余时间套筒30均将干燥筒181的两端封堵,避免干燥箱10内部的气体从干燥筒181处溢出。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初始状态下,滑板12位于干燥箱10的底部,给电加热丝121通电,电加热丝121开始加热,当干燥箱10内的温度达到110℃后,打开加料阀11,向滑板12上加入待烘干的茶叶后关闭加料阀11。给第一自动阀15、第二自动阀17、第一开关20以及第二开关21通电,滑板12按压到第二开关21使第一自动阀15打开、第二自动阀17关闭并且电磁铁16通反向电流使电磁铁16与第一磁铁相互排斥,滑板12向上滑动,同时滑板12将干燥箱10内位于滑板12上方的气体挤压进排气管151中然后排至干燥箱10位于滑板12下方的部分内;滑板12带动套筒30同步向上滑动,当滑板12运动至上方的极限位置时,第一通孔19、第二通孔31、第三通孔32和干燥筒181连通形成通孔,第三通孔32内部的干燥剂在自身重力下向下滚动将干燥筒181内部的旧的干燥剂从第一通孔19挤压出去,实现干燥剂的自动更换;同时,滑板12挤压到第一开关20使第一自动阀15关闭、第二自动阀17打开并且电磁铁16通正向电流使电磁铁16与第一磁铁相互吸引,滑板12向下滑动,同时滑板12将干燥箱10内位于滑板12下方的气体挤压进入进气管171中然后排至干燥箱10内位于滑板12上方的部分内;此过程中,热气经过干燥筒181时,干燥筒181内部的干燥剂将热气中的水分吸除,使干燥的热气回到干燥箱10内部。当滑板12运动至下方的极限位置时,滑板12再次按压到第二开关21,并且不断重复。滑板12上下往复运动将茶叶中蒸发出来的湿气抽出来用干燥筒181内部的干燥剂干燥后,再将干燥的热气用于茶叶的循环烘干,加快茶叶的干燥速率。

滑板12上下滑动的同时驱动转动杆14带动桨叶13上下往复旋转,滑板12向上运动时,桨叶13对茶叶起到搅拌作用,当滑板12快速向下运动时,茶叶处于失重状态,滑板12将干燥箱10内位于滑板12下方的热气挤压至干燥箱10内位于滑板12上方的部分,热气将失重的茶叶吹起悬浮,热气对茶叶进行风干,同时桨叶13旋转对热气进行搅拌产生螺旋状的气流,使热气流与茶叶充分接触,确保茶叶受热均匀,加快茶叶的烘干速率。气流消失后,茶叶摔打至滑板12上,将成团的茶叶打散。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