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化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88974发布日期:2021-07-30 17:57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雾化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烟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雾化芯结构。



背景技术:

雾化芯是一种将雾化器内的烟油雾化的的结构,现有的雾化芯包括基体以及均布在基体下表面的发热线路,基体的上表面设有进油槽,烟油进入进油槽内,发热线路发热将进油槽内的烟油雾化,雾化后的雾化蒸汽沿着基体与雾化器的内壁间的流道向外流出,此时的雾化蒸汽遇到冷的雾化器内壁时,部分会冷凝,同时这种结构增加了雾化蒸汽的流动距离,此时需要更大的负压才能将雾化蒸汽吸出。同时现有的雾化芯的发热线路均布位于基体下表面,基体的下表面除进油槽之外的地方比较厚实,发热线路的部分热量传递至基体下表面除进油槽之外的基体的外壁,基体的发热区域比较大,降低了基体的热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雾化芯结构。

本发明的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雾化芯结构,包括陶瓷基体,所述陶瓷基体上表面向内凹设有第一进油槽和第二进油槽,所述陶瓷基体贯穿有雾化蒸汽过气孔,所述雾化蒸汽过气孔位于第一进油槽和第二进油槽之间,所述陶瓷基体下表面设有发热线路。

一种优选的方案是所述发热线路包括第一发热段,连接段和第二发热段;所述陶瓷基体下表面与第一进油槽下表面对应的位置为第一区域,陶瓷基体下表面与第二进油槽下表面对应的位置为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发热段位于第一区域范围内,所述第二发热段位于第二区域范围内,所述连接段用于连接第一发热段和第二发热段。

一种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第一发热段的首端位于第一区域内且靠近雾化蒸汽过气孔,第一发热段的尾端沿着第一区域边缘环绕设置;所述第二发热段的首端位于第二区域内且靠近雾化蒸汽过气孔,第二发热段的尾端沿着第二区域边缘环绕设置,所述连接段的一端与第一发热段的尾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发热段的尾端连接,所述第一发热段的首端与第二发热段的首端相互靠近且存在间隙。

一种优选的方案是所述连接段的电阻小于第一发热段和第二发热段的电阻。

一种优选的方案是所述陶瓷基体上表面的两侧向上延伸有第一预加热台和第二预加热台,所述第一预加热台位于第一进油槽的一侧,所述第二预加热台位于第二进油槽的一侧。

一种优选的方案是所述所述第一发热段的首端连接有第一引脚,所述第二发热段的首端连接有第二引脚。

综合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烟油进入第一进油槽和第二进油槽内,发热线路发出的热量将第一进油槽和第二进油槽内的烟油雾化,雾化后的雾化蒸汽经过雾化蒸汽过气孔,雾化蒸汽经过雾化蒸汽过气孔通孔后从电子烟的烟嘴流出,雾化蒸汽经过的线路比较短,雾化蒸汽无需经过曲折的流动,防止雾化蒸汽部分冷凝;第一发热段位于第一区域范围内,第二发热段位于第二区域范围内,第一发热段发出的热量可最大程度的分布在第一区域范围内,第二发热段发出的热量可最大程度的分布在第二区域范围内,提高了雾化效果;同时第一进油槽和第二进油槽的底部与陶瓷基体的下表面之间比较薄,发热线路能够快速的将热量传递至第一进油槽和第二进油槽的底部,提高了雾化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透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仰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中发热线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阐述本发明的思想及目的,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雾化芯结构,包括陶瓷基体10,所述陶瓷基体10上表面向内凹设有第一进油槽11和第二进油槽12,所述陶瓷基体10贯穿有雾化蒸汽过气孔13,所述雾化蒸汽过气孔13位于第一进油槽11和第二进油槽12之间,所述陶瓷基体10下表面设有发热线路14。烟油进入第一进油槽11和第二进油槽12内,发热线路14发出的热量将第一进油槽11和第二进油槽12内的烟油雾化,雾化后的雾化蒸汽经过雾化蒸汽过气孔13,雾化蒸汽经过雾化蒸汽过气孔13通孔后从电子烟的烟嘴流出。雾化蒸汽经过的线路比较短,雾化蒸汽无需经过曲折的流动,防止雾化蒸汽部分冷凝。

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发热线路14包括第一发热段141,连接段143和第二发热段142;所述陶瓷基体10下表面与第一进油槽11下表面对应的位置为第一区域,陶瓷基体10下表面与第二进油槽12下表面对应的位置为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发热段141位于第一区域范围内,所述第二发热段142位于第二区域范围内,所述连接段143用于连接第一发热段141和第二发热段142。第一发热段141和第二发热段142通过连接段143连接,第一发热段141、连接段143和第二发热段142串联,第一发热段141产生的热量大部分集中在第一进油槽11下表面,并将第一进油槽11内的烟油雾化;第二发热段142产生的热量大部分集中在第二进油槽12下表面,并将第二进油槽12内的烟油雾化。第一进油槽11和第二进油槽12内雾化的雾化蒸汽沿着雾化蒸汽过气孔13流出。第一区域与第一进油槽11下表面之间比较薄,第一发热段141能够将热量快速传递至第一进油槽11内的烟油并将烟油雾化,第二区域与第二进油槽12下表面之间比较薄,第二发热段142能够将热量快速传递至第二进油槽12内的烟油并将烟油雾化,提高了雾化速度。

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第一发热段141的首端位于第一区域内且靠近雾化蒸汽过气孔13,第一发热段141的尾端沿着第一区域边缘环绕设置;所述第二发热段142的首端位于第二区域内且靠近雾化蒸汽过气孔13,第二发热段142的尾端沿着第二区域边缘环绕设置,所述连接段143的一端与第一发热段141的尾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发热段142的尾端连接,所述第一发热段141的首端与第二发热段142的首端相互靠近且存在间隙。这样的设计延长了发热线路14的长度,使得发热线路14能够产生更多的热量。

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连接段143的电阻小于第一发热段141和第二发热段142的电阻。连接段143的主要是起到连接作用,连接段143只是发出少部分热量,少部分热量传递至陶瓷基体10内,也可以对陶瓷基体10内渗透的烟油雾化。连接段143比第一发热段141和第二发热段142更粗,连接段143位于陶瓷基体10下表面,且连接段143不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内。

如图1至图6所示,陶瓷基体10的四周与雾化器内壁密封连接,雾化器内的储油仓与陶瓷基体10上表面连接,所述陶瓷基体10上表面的两侧向上延伸有第一预加热台15和第二预加热台16,所述第一预加热台15位于第一进油槽11的一侧,所述第二预加热台16位于第二进油槽12的一侧。第一预加热台15和第二预加热台16可以对烟油进行预先加热,第一发热段141可以使得第一进油槽11快速雾化,第二发热段142可以使得第二进油槽12内的烟油快速雾化。

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所述第一发热段141的首端连接有第一引脚17,所述第二发热段142的首端连接有第二引脚18。

如图1至图6所示,第一进油槽11和第二进油槽12的结构相同,第一进油槽11和第二进油槽12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雾化蒸汽过气孔13位于陶瓷基体10的中心,第一进油槽11和第二进油槽12关于雾化蒸汽过气孔13对称分布。

以上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