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组装装置的滑动件保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5331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拉链组装装置的滑动件保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连续拉链链条(fastener chain)依次进行加工而最终加工成拉链(slide fastener)的拉链组装装置中的滑动件(slider)保持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滑动件保持装置,已知有如下的结构,即,包括:被上下驱动且分支为两股的叉,及在叉的槽内由销可摆动地轴支撑的卡止杆(lever),在卡止杆的上端部设置着卡止爪,该卡止爪卡合于滑动件的拉片的连杆孔(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而且,所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滑动件保持装置中,通过将卡止杆的卡止爪卡合于滑动件的拉片的连杆孔,而确实地保持滑动件,并且在为具自动停止功能的滑动件的情况下,通过利用卡止爪将拉片下拉,而使构成自动停止功能的停止爪从滑动件内的链齿引导路径退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公昭63-02860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所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滑动件保持装置中,由于使卡止杆摆动而将卡止爪插入到拉片的连杆孔,所以在拉片的连杆孔小的情况下,有时会产生卡止爪对连杆孔的插入失误。

本发明鉴于所述课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拉链组装装置的滑动件保持装置,能够无关于拉片的连杆孔的大小,而确实地将卡止爪插入到连杆孔。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所述目的,是由下述构成而达成。

(1)一种拉链组装装置的滑动件保持装置,在拉链组装装置中保持滑动件,所述拉链组装装置利用移送夹持器移送拉链链条,通过将拉链链条的一对链齿排插通到滑动件,而将滑动件安装于拉链链条,所述滑动件保持装置的特征在于:滑动件的拉片配置成向下方下垂的状态,所述滑动件保持装置包括:滑动件保持构件,对滑动件进行保持;以及下拉机构,将保持于滑动件保持构件的滑动件的拉片下拉,下拉机构包括拉片杆,所述拉片杆具有插入到拉片的连杆孔的卡止爪,拉片杆设置成在与拉片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前进及后退,且沿着拉片的长度方向上下移动,利用拉片杆的前进而卡止爪被插入到拉片的连杆孔,之后,利用拉片杆的向下移动而拉片由卡止爪下拉。

(2)根据(1)所述的拉链组装装置的滑动件保持装置,其中:滑动件保持构件包括:第一滑动件保持构件,以及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一滑动件保持构件的第二滑动件保持构件,在第一滑动件保持构件内设置着下拉机构。

(3)根据(2)所述的拉链组装装置的滑动件保持装置,其中:第一滑动件保持构件包含一对壳体(housing),一对壳体在其内侧面具有收容下拉机构的收容凹部。

(4)根据(3)所述的拉链组装装置的滑动件保持装置,其中:在收容凹部,形成着对下拉机构的上下移动进行引导的引导槽。

(5)根据(4)所述的拉链组装装置的滑动件保持装置,其中:下拉机构包括:一对箱体(case)构件,收容于一对壳体的收容凹部;杆(rod),上下方向上可移动地设置于一对箱体构件内;拉片杆,前后方向上可移动地设置于一对箱体构件内;以及连杆,将杆与拉片杆加以连结。

(6)根据(5)所述的拉链组装装置的滑动件保持装置,其中:一对箱体构件嵌合于一对壳体的引导槽。

(7)根据(6)所述的拉链组装装置的滑动件保持装置,其中:对杆的上下移动进行引导的第一引导槽沿着上下方向形成于一对箱体构件的内侧面。

(8)根据(7)所述的拉链组装装置的滑动件保持装置,其中:杆具有连结着连杆的连杆安装部,在一对箱体构件的内侧面,形成着能够上下移动地收容连杆安装部的连杆收容凹部。

(9)根据(8)所述的拉链组装装置的滑动件保持装置,其中:对拉片杆的前进及后退进行引导的第二引导槽沿着前后方向形成于一对箱体构件的内侧面。

(10)根据(9)所述的拉链组装装置的滑动件保持装置,其中:在一对壳体,安装着限制一对箱体构件的向下移动的箱体位置限制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具有插入到拉片的连杆孔的卡止爪的拉片杆设置成在与拉片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前进及后退,且沿着拉片的长度方向上下移动,因拉片杆前进而卡止爪被插入到拉片的连杆孔,然后,因拉片杆向下移动而拉片由卡止爪下拉,因而可无关于拉片的连杆孔的大小,而确实地将卡止爪插入到连杆孔。因此,可确实地将滑动件的拉片下拉。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采用了本发明的滑动件保持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拉链组装装置的概略侧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拉链组装装置的概略俯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滑动件保持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滑动件保持装置的左侧的壳体与箱体构件已卸下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5是滑动件保持装置的左侧的壳体与箱体构件已卸下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滑动件保持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图3的A-A线断面图。

图8是说明使图4的杆向下移动,而将卡止爪插入到拉片的连杆孔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9是说明使图8的杆进一步向下移动,而利用卡止爪将拉片下拉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0是说明将图9的第二滑动件保持构件打开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1是说明由拉链组装装置组装的拉链的一例的表面图。

[符号的说明]

10:拉链组装装置

20:移送夹持器

21:夹持器

30:切断装置

31:刃部

32:座部

40:滑动件安装装置

50:滑动件保持装置

51:第一滑动件保持构件

52:第二滑动件保持构件

52a:转动部

52b:保持杆

52c:凸部

53L:左侧壳体

53R:右侧壳体

53Ra:支撑部

54f、54r:滑动件保持部

55:收容凹部

55a:引导槽

60:下拉机构

61:箱体构件

61a:第一引导槽

61b:弹簧收容凹部

61c:连杆收容凹部

61d:第二引导槽

62:杆

62a:连杆安装部

63:拉片杆

63a:侧面板

63b:卡止爪

64:连杆(1ink)

64a:下侧销

64b:上侧销

65:弹簧

66:箱体位置限制部

66a:球体

70:止部安装装置

71:模具

72:冲头

80:排出夹持器

81:夹持器

C1:连续拉链链条

C2:拉链链条

D1:拉片安装部

D2:引导柱

EL:链齿排

L:移送线

P:拉片

P1:第一止部

P2:第二止部

Pa:连杆孔

SF:拉链

SL:滑动件

T:链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拉链组装装置的滑动件保持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以后的说明中,关于拉链组装装置,上侧是指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上侧,下侧是指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下侧,前侧是指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左侧,后侧是指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右侧,左侧是指相对于图 1的纸面的近前侧,右侧是指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内侧。而且,拉链组装装置的前侧也称为上游侧,后侧也称为下游侧。而且,拉链组装装置的左右方向是指宽度方向。另外,上游侧及下游侧是以连续拉链链条、拉链链条、拉链的移送方向为基准。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拉链组装装置10包括:移送夹持器20,移送连续拉链链条C1:切断装置30,将由移送夹持器20移送的连续拉链链条C1切断为规定长度的拉链链条C2;滑动件安装装置40,在由移送夹持器20移送的拉链链条C2安装滑动件SL;止部安装装置70,在由移送夹持器20移送的拉链链条C2安装第二止部P2;以及排出夹持器80,从移送夹持器20接收安装着第二止部P2而最终加工成的拉链SF且排出至未图示的排出部。另外,图中的符号L为移送连续拉链链条C1、拉链链条C2、及拉链SF的移送线。

此处,对由本实施方式的拉链组装装置10组装的拉链SF进行说明。如图11所示,该拉链SF包括:左右一对链带T;左右一对链齿排EL,设置于左右的链带T的相向的带侧缘部;滑动件SL,使左右的链齿排EL咬合·分离;第一止部P1,安装于左右的链齿排EL的一端部;以及第二止部P2,安装于左右的链齿排EL的另一端部。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拉链SF及拉链链条C2的上游侧是指相对于图11的纸面的下侧,下游侧是指相对于图11的纸面的上侧。

另外,链齿排EL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螺旋状(coil)的链齿排,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为锯齿状的链齿排、包含合成树脂的射出成形的链齿排及金属制的链齿排。

而且,连续拉链链条C1为:将预先安装着第一止部P1的拉链链条C2连结多个而成。而且,本实施方式中,连续拉链链条C1是以第一止部P1为上游侧且左右的链齿排EL为下侧的方式,而供给至拉链组装装置10。而且,当连续拉链链条C1被供给至拉链组装装置10时,左右的链齿排EL咬合。

移送夹持器20握持连续拉链链条C1的下游侧端部而将连续拉链链条C1向下游侧移送,且包括分别握持连续拉链链条C1的左右的链带T的一对夹持器21、以及将一对夹持器21向上游方向及下游方向移动的未图示的移动装置。而且,一对夹持器21构成为:从宽度方向外侧而握持左右的链带T。

切断装置30包括:比移送线L配置得靠上方的刃部31、及比移送线L配置得靠下方的座部32。而且,刃部31及座部32利用未图示的驱动装置而分别上下地驱动。而且,座部32向上移动,同时刃部31向下移动,由此连续拉链链条C1被切断为规定长度的拉链链条C2。

止部安装装置70包括:比移送线L配置得靠上方的模具71、及比移送线L配置得靠下方的冲头72。而且,通过冲头72向上移动,而在拉链链条C2安装着第二止部P2。

排出夹持器80握持住最终加工成的拉链SF的下游侧端部而将拉链SF移送至排出部,且包括握持拉链SF的左右的链带T的夹持器81、及将夹持器81向上游方向及下游方向移动的未图示的移动装置。而且,夹持器81构成为从下游侧握持左右的链带T。

如图1及图3所示,滑动件安装装置40包括:比移送线L配置得靠下方且保持滑动件SL的本发明的滑动件保持装置50,以及将滑动件SL设于滑动件保持装置50的上端部的未图示的滑动件供给装置。另外,滑动件SL是以拉片安装部D1为下侧且引导柱D2为下游侧的方式,而设于滑动件保持装置50。而且,滑动件SL的拉片P配置成利用重力而垂直下垂的状态。

如图3~图6所示,滑动件保持装置50包括:第一滑动件保持构件51,对滑动件SL进行保持;第二滑动件保持构件52,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一滑动件保持构件51且对滑动件SL进行保持;以及下拉机构60,设置于第一滑动件保持构件51内且将滑动件SL的拉片P下拉。

第一滑动件保持构件51包含:左侧壳体53L及右侧壳体53R,且在左侧壳体53L及右侧壳体53R的上端部形成着保持滑动件SL的滑动件保持部54f。而且,第一滑动件保持构件51(滑动件保持装置50)构成为由未图示的驱动装置上下地驱动。

左侧壳体53L及右侧壳体53R在其内侧面具有收容下拉机构60的收容凹部55,在该收容凹部55的下部形成着对下拉机构60的上下移动进行引导的引导槽55a。

第二滑动件保持构件52包括:转动部52a,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一滑动件保持构件51的右侧壳体53R的支撑部53Ra;以及保持杆52b,安装于转动部52a。而且,在保持杆52b的上端部形成着对滑动件SL进行保持的滑动件 保持部54r。而且,第二滑动件保持构件52构成为如下,即,其转动部52a的凸部52c利用未图示的驱动装置上下驱动而进行开闭,在关闭状态下保持滑动件SL,在打开状态下解除滑动件SL的保持。

如图4~图7所示,下拉机构60包括:左右一对箱体(case)构件61,收容于左侧壳体(housing)53L及右侧壳体53R的收容凹部55:杆(rod)62,上下方向上可移动地设置于左右的箱体构件61内;拉片杆(lever)63,前后方向上可移动地设置于左右的箱体构件61内的上端部;以及连杆64,将杆62的上端部与拉片杆63加以连结。

左右的箱体构件61为左右对称形状的板状构件,其下部嵌合于左侧壳体53L及右侧壳体53R的收容凹部55的引导槽55a。由此,左右的箱体构件61相对于左侧壳体53L及右侧壳体53R呈直线状地在上下方向上可移动。

而且,在箱体构件61的内侧面的下部,沿着上下方向形成着对杆62的上下移动进行引导的第一引导槽61a。而且,在箱体构件61的内侧面的下部形成着弹簧收容凹部61b,所述弹簧收容凹部61b与第一引导槽61a邻接,且收容对杆62向上方施力的弹簧65。

杆62是剖面为四边形状的棒状构件,嵌合于左右的箱体构件61的第一引导槽61a。由此,杆62相对于左右的箱体构件61在上下方向上可移动。而且,杆62构成为利用未图示的驱动装置而上下驱动。

而且,在杆62的上端部,沿着前后方向形成着叉形的连杆安装部62a,连杆64的下端部经由下侧销64a而可摆动地连结于该连杆安装部62a的后端部(图4的右端部)。而且,所述弹簧65的上端部与连杆安装部62a的前部的下表面接触。由此,杆62被弹簧65朝向上方施力。

而且,在箱体构件61的内侧面的上部,沿前后方向形成着可上下移动地收容杆62的连杆安装部62a的连杆收容凹部61c,该连杆收容凹部61c的上下方向宽度规定杆62相对于箱体构件61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范围。而且,通过向下移动的杆62的连杆安装部62a与连杆收容凹部61c的下表面接触,而箱体构件61向下移动,通过向上移动的杆62的连杆安装部62a与连杆收容凹部61c的上表面接触,箱体构件61向上移动。

进而,当杆62向下移动时,从杆62的连杆安装部62a与箱体构件61的连杆收容凹部61c的上表面接触的位置(参照图4)到连杆安装部62a与连杆 收容凹部61c的下表面接触的位置(参照图8)之间,箱体构件61不向下移动,而仅杆62相对于箱体构件61向下移动。因此,后述拉片杆63仅前进而不向下方移动。

而且,在箱体构件61的内侧面的上部,沿着前后方向形成第二引导槽61d,该第二引导槽61d与连杆收容凹部61c的上侧邻接且对拉片杆63的前进及后退进行引导。

拉片杆63包括:左右一对侧面板63a、及设置于左右的侧面板63a之间且插入到滑动件SL的拉片P的连杆孔Pa的卡止爪63b。而且,拉片杆63的左右的侧面板63a嵌合于左右的箱体构件61的第二引导槽61d。由此,拉片杆63可相对于左右的箱体构件61呈直线状地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而且,连杆64的上端部经由上侧销64b,而可摆动地连结于拉片杆63的左右的侧面板63a的前端部(图4的左端部)。因此,通过杆62相对于箱体构件61向下移动,连杆64的下端部被下拉,拉片杆63前进(参照图8),通过杆62相对于箱体构件61向上移动,连杆64的下端部被上推,拉片杆63后退(参照图4)。另外,拉片杆63的前进是指图4的右方向移动,拉片杆63的后退是指图4的左方向移动。

进而,如图3及图7所示,在左侧壳体53L的侧面安装着对箱体构件61的向下移动进行限制的箱体位置限制部66。该箱体位置限制部66包括:利用线圈弹簧而被朝向箱体构件61侧施力的球体(ball)66a,该球体66a与位于向上移动位置的左侧的箱体构件61的下端缘接触,而限制箱体构件61的向下移动。而且,杆62的连杆安装部62a与箱体构件61的连杆收容凹部61c的下表面接触,使箱体构件61向下移动,由此左侧的箱体构件61越过箱体位置限制部66的球体66a,箱体构件61向下移动。

而且,如此构成的滑动件保持装置50中,拉片杆63沿着箱体构件61的第二引导槽61d移动,因此,拉片杆63设置成在与拉片P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前进及后退。而且,箱体构件61沿着左侧壳体53L及右侧壳体53R的引导槽55a移动,因此,拉片杆63设置成沿着拉片P的长度方向上下移动。

接下来,参照图4、及图8~图10,对滑动件保持装置50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移送夹持器20将拉链链条C2向滑动件安装装置40移送前,如 图4所示,滑动件保持装置50向上移动,由此设于第一滑动件保持构件51及第二滑动件保持构件52的上端部的滑动件SL配置于拉链链条C2的移送线L上。

然后,如图8所示,下拉机构60的杆62被下拉,由此拉片杆63朝向与拉片P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前进,拉片杆63的卡止爪63b被插入到滑动件SL的拉片P的连杆孔Pa。此时,卡止爪63b以与拉片P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式被插入到拉片P的连杆孔Pa。

然后,如图9所示,下拉机构60的杆62被进一步下拉,由此杆62的连杆安装部62a使箱体构件61向下移动,从而前进状态的拉片杆63向下移动。由此,拉片P由拉片杆63的卡止爪63b下拉。而且,因成为该状态,可接收移送夹持器20移送的拉链链条C2。

然后,如图10所示,在利用移送夹持器20将拉链链条C2的左右的链齿排E1插通到滑动件SL后,成为将第二滑动件保持构件52打开的状态,并解除滑动件SL的保持。然后,滑动件SL与拉链链条C2一起利用移送夹持器20向下游侧移送。

接下来,对拉链组装装置10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移送夹持器20将连续拉链链条C1移送到规定位置后,利用切断装置30将连续拉链链条C1切断为规定长度的拉链链条C2。然后,移送夹持器20将拉链链条C2向下游侧移送,将拉链链条C2插通到设于滑动件保持装置50的滑动件SL,由此滑动件SL安装于拉链链条C2。然后,在移送夹持器20将拉链链条C2移送到止部安装装置70后,利用止部安装装置70在拉链链条C2安装着第二止部P2,从而最终加工成拉链SF。然后,最终加工成的拉链SF利用排出夹持器80排出。

如以上说明般,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滑动件保持装置50,因拉片杆63前进而卡止爪63b被插入到拉片P的连杆孔Pa,然后,因拉片杆63向下移动而拉片P被卡止爪63b下拉,因此,可与拉片P的连杆孔Pa的大小无关地将卡止爪63b确实地插入到连杆孔Pa。因此,可确实地将滑动件SL的拉片P下拉。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滑动件保持装置50,在左侧壳体53L安装着对箱体构件61的向下移动进行限制的箱体位置限制部66,因此,可防止:在 向下移动的杆62的连杆安装部62a到达连杆收容凹部61c的下表面之前,箱体构件61向下移动。因此,可防止:在拉片杆63的前进结束前,拉片杆63向下移动,因而,可将卡止爪63b更确实地插入到拉片P的连杆孔Pa。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例示的内容,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适当变更。

例如,所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利用移送夹持器呈直线状移送拉链链条的拉链组装装置中,采用本发明的滑动件保持装置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为利用移送夹持器移送拉链链条类型的拉链组装装置,则可采用本发明的滑动件保持装置。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拉链组装装置中,设置了一个移送夹持器,但也可设置两个以上。

而且,也可删除排出夹持器,而利用移送夹持器将拉链排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