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环状表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2016阅读:1185来源:国知局
一体式环状表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表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式环状表带。



背景技术:

表带,是对手表固定手腕有效部分的统称。目前市面上的手表表带主要为分体式,由两段分开的皮革、塑料、金属等材料制成,并使用扣紧装置进行固定。该表带能够自由调节使用长度,但是存在以下缺点:一是脱戴表时,需要反复拆合扣紧结构,使手表脱戴过程繁琐;二是表带没有弹性,难以严密配合使用者的手腕,运动时易产生滑动甚至脱落,影响佩戴的舒适度;三是在外力作用下,表带与表盘的过渡处以及扣紧装置安装处易产生应力集中,导致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表带脱戴繁琐、舒适度差、易滑动、易脱落、易断裂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一体式环状表带。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体式环状表带,该环状表带的周长为使用者手腕周长的92-97%,材料为橡胶,由表盘固定带和手腕带组成;

所述表盘固定带为方形,表盘固定带上设有用于固定表盘的中心凹槽或者中心通孔,中心凹槽和中心通孔的形状与表盘的形状均相同,周长均为表盘周长的70-80%;

所述手腕带的两端与表盘固定带的两端圆弧过渡连接,手腕带的宽度小于表盘固定带的宽度,且宽度差在1mm以内,手腕带上设有四组弧形凹槽,每组弧形凹槽由从上至下设置的上弧形凹槽和下弧形凹槽组成,上弧形凹槽和下弧形凹槽的开槽方向均平行于表盘固定带的中心面,上弧形凹槽的上边缘到手腕带上边缘的距离在1mm以上,下弧形凹槽的下边缘到手腕带下边缘的距离在1mm以上,上弧形凹槽和下弧形凹槽对应的圆心角分别为15-60°,手腕带的厚度与上弧形凹槽的槽深之差在1mm以上,手腕带的厚度与下弧形凹槽的槽深之差在1mm以上。

进一步的,沿中心凹槽的开口边缘设有压紧在表盘上表面边缘的第一环形外沿。

进一步的,沿中心通孔的前后开口边缘分别设有压紧在表盘上下表面边缘的第二环形外沿。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凹槽和中心通孔的内壁上设有与表盘的调节旋钮配合的旋钮孔。

进一步的,所述四组弧形凹槽相对于一体式环形表带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上弧形凹槽和下弧形凹槽两端对齐。

进一步的,所述手腕带的上下边缘相对于表盘固定带的中心面对称,上弧形凹槽和下弧形凹槽相对于表盘固定带的中心面对称。

进一步的,所述手腕带的厚度在2-5mm,上弧形凹槽和下弧形凹槽的槽深分别为1-3mm。

进一步的,所述手腕带的宽度为15-25mm,上弧形凹槽和下弧形凹槽的槽宽分别为2-4mm。

进一步的,所述表盘为方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环状表带佩戴时用另一只手张开表带,将表带移至相应位置后放开,表带即可自动通过弹力固定在手腕上,减少了打开和闭合扣紧装置的过程,使用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环状表带严密配合佩戴者的手腕形状,增加了佩戴的舒适性,减少了使用过程中的滑动和脱落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环状表带设置凹槽结构,在降低了表带的重量的同时,通过各结构尺寸关系的设计,避免了应力集中,减少了断裂的概率,保证外力作用下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环状表带固定表盘后的效果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环状表带(无外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环状表带的(无外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环状表带的(无外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环状表带(有外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表盘固定座(有外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表盘固定座(有外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表盘固定带,1-1、中心凹槽,1-1-1、第一环形外沿,1-2、中心通孔,1-2-1、第二环形外沿,1-3旋钮孔,2、手腕带,2-1、上弧形凹槽,2-2、下弧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7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一体式环状表带,该环状表带的周长为使用者手腕周长的92-97%,使用者的手腕周长根据年纪、性别、骨架大小的不同而不同,通常以不同人群的中国标准手腕周长为准,以成年女子的手腕周长为例,14-15cm为小骨架,16-18是中等骨架,18-20cm大骨架。该长度的选择既能保证表带固定在手腕上,又能保证不会过紧影响舒适性。

上述环状表带由表盘固定带1和手腕带2组成,其中,表盘固定带1为方形,宽度大于手腕带2两端的宽度,且与手腕带2两端的宽度差均在1mm以内,宽度关系要求,降低了表盘固定带1和手腕带2连接处的应力集中,增强抗撕裂性;表盘固定带1上设有中心凹槽1-1或者中心通孔1-2,中心凹槽1-1和中心通孔1-2的形状与表盘相同,如表盘为长方形,那么中心凹槽1-1为方形凹槽,中心通孔1-2为方形通孔,中心凹槽1-1和中心通孔1-2的周长略小于表盘的周长,通常为表盘周长的70-80%,表盘放置在中心凹槽1-1或者中心通孔1-2内,通过弹力固定。

手腕带2通常为各处宽度相等的条状带,手腕带2的两端与表盘固定带1的两端圆弧过渡连接,通常手腕带2的上下边缘相对于表盘固定带1的中心面对称。手腕带2上设有四组弧形凹槽,通常,四组弧形凹槽相对于环形表带均匀分布;每组弧形凹槽由从上至下设置的上弧形凹槽2-1和下弧形凹槽2-2组成;上弧形凹槽2-1和下弧形凹槽2-2的开槽方向均平行于表盘固定带1的中心面,优选上弧形凹槽2-1和下弧形凹槽2-2两端对齐,更优选上弧形凹槽2-1和下弧形凹槽2-2相对于表盘固定带1的中心面对称;上弧形凹槽2-1的上边缘到手腕带2上边缘的距离在1mm以上,下弧形凹槽2-2的下边缘到手腕带2下边缘的距离在1mm以上,上弧形凹槽2-1和下弧形凹槽2-2对应的圆心角分别为15-60°(即上弧形凹槽2-1和下弧形凹槽2-2的槽长分别为环形表带周长的二十四分之一到六分之一),手腕带2的厚度与上弧形凹槽2-1和下弧形凹槽2-2的槽深之差分别在1mm以上,通常,上弧形凹槽2-1和下弧形凹槽2-2的槽深分别为1-3mm,手腕带2的厚度在2-5mm,优选3mm;通常,手腕带2的宽度为15-25mm,上弧形凹槽2-1和下弧形凹槽2-2的槽宽分别为2-4mm;该厚度、槽深、宽度、槽宽的设置,既能保证足够的强度和磨损余量,又能保证强度的同时避免因磨损导致断裂。

如图5-7所示,为进一步固定表盘,可以沿中心凹槽1-1的开口边缘设第一环形外沿1-1-1,沿中心通孔1-2的前后两侧开口边缘设第二环形外沿1-1-2,第一环形外沿1-1-1和第二环形外沿1-1-2通过弹力压紧固定表盘的边缘;中心凹槽1-1和中心通孔1-2的内壁上可以设有与表盘的调节旋钮配合的旋钮孔1-3,为表盘的调节旋钮提供放置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环形表带的材料为橡胶,优选为高温下耐油耐水的橡胶材料,该材料为现有技术,详见专利CN201610504621.2,由50-70重量份的橡胶A、30-50重量份的橡胶B、5-10重量份的硫化助剂、1-5重量份的流动助剂、1-5重量份的防老剂A、1-3重量份的防老剂B、20-50重量份的炭黑、2.5-5重量份的无味DCP和1-5重量份的交联助剂组成。其中,橡胶A为丁腈橡胶、氢化丁腈橡胶中的一种或两种按任意比例的混合;橡胶B为二元乙丙橡胶、三元乙丙橡胶中的一种或两种按任意比例的混合;防老剂A为2,2,4-三甲基-1,2-二氢化喹啉聚合体、6-二叔丁基对甲酚中的一种或两种按任意比例的混合;防老剂B为N-异丙基-N’-苯基对苯二胺、N-苯基-β-萘胺中的一种或两种按任意比例的混合;交联助剂为二-(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苯、过氧化二异丙苯中的一种或两种按任意比例的混合。硫化助剂为氧化锌、氧化镁和氧化铅中的一种或几种按任意比例混合;流动助剂为硬脂酸、硬质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按任意比例混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