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身衣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28318发布日期:2019-04-05 21:55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上身衣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上身衣物。



背景技术:

上身衣物的概念包括在穿着者的上身(包括臂的)区域中近身穿着的每一种衣物,尤其是衬衣、紧身衣、内衣和袖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任务是提供一种上身衣物,其适合于尤其是在体育活动中降低上身衣物的穿着者的受伤风险,并且平衡穿着者的运动系统的可能的功能失衡,并实现感觉中枢活动中的效率优化。

根据本发明,该任务通过如下上身衣物,尤其是衬衣、紧身衣、内衣或袖套来解决,该上身衣物包括至少一个收缩区域和至少一个引起刺激的结构,在收缩区域中上身衣物在穿着状态下将收缩作用施加到上身衣物穿着者的身体上,在穿着状态下引起刺激的结构布置在上身衣物的面向上身衣物穿着者身体的内侧上。

本发明基于如下想法:通过引起刺激的结构将本体感受刺激作用施加到上身衣物的穿着者上,其中,引起刺激的结构的本体感受刺激作用通过同时施加到穿着者上身上的上身衣物收缩作用得到加强。

由生理学公知的是,穿着者的本体感受器(即,能够实现穿着者对身体在空间中的当前位置的感知和控制的感受器,例如尤其是肌梭、高尔基肌腱系统和关节感受器)的神经生理激活可以通过经由皮肤的刺激来实现。

通过身体内的本体感受器的刺激(神经生理激活)实现了对穿着者所使用的肌肉的改善的同步和优化,这又显著改善了身体稳定性、身体平衡性和身体静力学。

因此,通过本体感受器的刺激,不仅可以降低(尤其是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受伤的风险,而且还可以实现对运动系统的功能失衡的平衡。

运动系统失衡的降低和/或身体稳定性的改善导致穿着者的均衡的、对称的身体姿势,这导致穿着者的更小的负荷、延缓的疲劳趋势以及延长的感觉良好趋势。

上身衣物的穿着者的肌肉组织的本体感受刺激导致由错误运动和拉伸过度引起的受伤风险的降低以及穿着者的身体协调性的优化和同步。

根据本发明的上身衣物能够实现将本体感受刺激的有利的效果尤其是使用在针对预防用途的很宽的体育运动领域中,例如在商业领域中和/或在健身领域或美容领域中。

根据本发明的上身衣物是近身穿着的衣服,其能够以简单且易于使用的方式实现对穿着者的肌肉组织的有效的本体感受刺激。

根据本发明的上身衣物尤其可以构造为具有或不具有臂区域的衬衣。

根据本发明,期望的本体感受刺激尤其通过将至少一个具有功能元件的引起刺激的结构有针对性地加到上身衣物的面向穿着者身体的内侧上来实现,这些功能元件将感觉中枢的刺激作用施加到穿着者的肌肉组织上。

引起刺激的结构优选布置在上身衣物的如下位置上,该位置在上身衣物的穿着状态下对应于穿着者身体的具有尽可能高的本体感受器密度的区域。

引起刺激的结构的优选布置区域是肌筋膜链的从脚出发通过腿部区域螺旋向上延伸直至头部的分布区域。

在根据本发明的上身衣物的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中规定,上身衣物的那些在上身衣物的穿着状态下与穿着者的胸廓区域、脊柱的棘突和/或颈部区域接触的区域不具有引起刺激的结构,以便可靠地避免在这些位置上的可能的错误刺激,以及避免产生可能的兴奋和神经刺激的风险,并且提高了穿着舒适性。

通过将压力沿着肌肉链逐点地施加到穿着者的皮肤上,可以实现对穿着者的肌肉活性的刺激。

因为收缩区域的收缩作用会加强引起刺激的结构的本体感受刺激作用,所以有利的是,引起刺激的结构至少部分地、优选基本完全地布置在上身衣物的至少一个收缩区域中。

此外,对于引起刺激的结构的本体感受刺激作用的有效性来说有利的是,引起刺激的结构在上身衣物的穿着状态下与上身衣物的穿着者的皮肤直接接触。

作为其替选,也可以规定,将至少一个引起刺激的结构在上身衣物的穿着状态下通过覆盖物与穿着者的皮肤分离。

尤其可以规定,将至少一个引起刺激的结构通过纺织结构覆盖。

因此,尤其依赖于引起刺激的结构的功能元件在其硬度、高度和尖锐程度方面的设计,这些功能元件可以间接作用在上身衣物穿着者的皮肤上。

上身衣物的收缩区域优选地包括一种弹性柔软的材料。

尤其可以规定,上身衣物的收缩区域包括编织物或针织物。

优选地,上身衣物的收缩区域包括至少一种弹性线,例如弹性纤维(elastan)。

原则上,收缩区域可以具有基本上恒定的收缩强度分布。

然而,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中规定,收缩区域具有收缩强度的渐变分布。

尤其是当收缩区域布置在上身衣物的躯干区域或者手臂区域中时有利的是,收缩区域中的收缩强度朝向上身衣物的胸部区域方向减小。

当上身衣物包括在上身衣物的穿着状态下覆盖穿着者肘部的肘部区域时,收缩区域优选地不包括上身衣物的肘部区域。

收缩区域中的最大收缩强度优选为至少大约7毫米汞柱,尤其是至少大约10毫米汞柱。

此外有利的是,收缩区域中的最大收缩强度为最高大约32毫米汞柱,尤其是最高大约25毫米汞柱。

在根据本发明的上身衣物的一种优选设计方案中,至少一个收缩区域包括上身衣物的躯干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上臂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和/或前臂区域的至少一部分。

在上身衣物的躯干区域中,在胸部区域中的相对收缩强度优选为零至躯干区域中的最大收缩强度的大约30%,而在肩膀区域中的相对收缩强度优选为零至躯干区域中的最大收缩强度的大约60%。

上身衣物的躯干区域中的最大收缩强度优选为最高大约12毫米汞柱。

在上身衣物的与上身衣物的躯干区域固定连接的臂区域很长的情况下(该臂区域覆盖整个臂直至手腕),臂区域中的最大收缩强度优选为最高大约32毫米汞柱,特别优选最高大约25毫米汞柱。

在长的臂区域中,收缩强度优选从手腕区域向肩关节区域逐渐减小。

在肘关节区域中,上身衣物优选不具有收缩。

当上身衣物具有躯干区域和臂区域时,那么臂区域的肩膀区域中的收缩强度优选基本上与躯干区域的肩膀区域中的收缩强度一样大。

在与上身衣物躯干区域固定连接的臂区域很短的情况下(该臂区域从肘关节上方才开始),臂区域中的最大收缩强度优选为最高大约18毫米汞柱,特别优选最高大约15毫米汞柱。

在不与躯干区域连接的臂区域,即所谓的袖套的情况下(袖套优选基本上从手腕直至上臂地覆盖穿着者的臂),最大收缩强度优选为最高大约32毫米汞柱,特别优选最高大约25毫米汞柱。

在这种情况下,袖套的收缩强度优选从手腕至肩关节逐渐减小。此外,还可以规定,袖套在肘关节区域中不具有收缩。

收缩强度优选为至少大约10毫米汞柱。

引起刺激的结构的本体感受刺激作用优选通过使得引起刺激的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引起刺激的功能元件来实现。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设计方案中,引起刺激的结构包括多个这样的功能元件。

在这种情况下,引起刺激的结构的不同的功能元件可以彼此分离,或者尤其是在功能元件的端部区域上彼此邻接。

优选地,引起刺激的结构的至少一个功能元件构造为突起。

功能元件可以通过将材料或结构设置或加到上身衣物的基体、尤其是基础编织物中来形成,该材料或结构导致纺织结构的点状突起,该点状突起在穿上上身衣物时作为局部压力点。

优选地,功能元件直接与上身衣物的纺织材料固定连接。由此,可以将引起刺激的结构最优地定位在上身衣物上。

原则上,在穿上上身衣物时形成作用到穿着者的皮肤上的局部压力点的所有材料和结构都适用于形成功能元件。

原则上,该材料例如可以是由任意种类的木头、塑料或金属构成的硬的密实的材料,也可以是软的、柔性的塑性材料,例如基于硅酮、聚四氟乙烯(ptfe)或聚氨酯(pur)的塑料。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设计方案中规定,至少一个功能元件包含弹性聚合物、热塑性聚合物(尤其是热塑性弹性体)和/或热固性聚合物。

尤其可以规定,至少一个功能元件包含硅酮、聚氨酯、塑料溶胶(尤其是基于pvc的塑料溶胶)、基于聚氨酯的聚合物、基于聚四氟乙烯的聚合物和/或热塑性弹性体。

作为其替选或者补充也可以规定,至少一个功能元件通过纺织结构形成,例如通过长毛绒、通过间隔编织物、通过间隔针织物或者通过点状双层编织物或针织物形成。

作为其替选或者补充也可以规定,至少一个功能元件包括上身衣物的编织区域,该编织区域就其编织方式而言不同于上身衣物的邻接于功能元件的编织区域。

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设置为,功能元件的编织区域构造为长毛绒。

作为其替选可以规定,将功能元件的编织区域构造为集圈编织物(fanggestrick)。

为了提高功能元件的机械强度和硬度可以规定,功能元件的编织区域包含熔胶线。

这样的熔胶线例如可以包括聚酯和/或共聚酰胺,优选基本上完全由聚酯和/或共聚酰胺形成。

形成这样的熔胶线的熔胶材料例如可以具有50℃或更高,尤其是80℃或更高的软化温度。

在通过其制造出相应的功能元件的编织过程之后,上身衣物的已产生功能元件的区域可以经受热处理,通过该热处理将熔胶材料加热到其软化温度之上的温度。

在这种情况下,处理温度可以为70℃或更高,尤其是100℃或更高。

处理温度选择得越高,熔胶材料与功能元件的其他材料结合得越紧密,并且这样制成的功能元件越硬。

热处理例如可以通过滚揉、成形或者加载热空气来进行。

至少一个功能元件、优选多个功能元件具有水滴状或凸块状的外形。

对于本体感受刺激作用而言特别有利的是,功能元件将逐点的压力负载施加到穿着者的皮肤上。

因此,有利的是,引起刺激的结构的至少一个功能元件局部限界地、尤其是基本上点状地构造。

优选地,上身衣物的至少一个引起刺激的结构的所有功能元件,尤其是所有引起刺激的结构的所有功能元件局部限界地、尤其是基本上点状地构造。

特别有利的是,至少一个功能元件具有(沿着上身衣物基体的)最高大约1.0厘米,优选最高大约0.7厘米,尤其是最高大约0.6厘米,特别优选最高大约0.3厘米的最大延伸尺寸。特别有利的是,引起刺激的结构的所有功能元件具有这样的最大延伸尺寸。

此外,已被证实有利的是,至少一个功能元件具有(沿着上身衣物的基体的)至少大约0.2厘米的最大延伸尺寸。特别有利的是,引起刺激的结构的所有功能元件具有这样的最大延伸尺寸。

引起刺激的结构的功能元件例如可以具有基本上呈圆形的外轮廓。

但是,原则上每个功能元件、尤其是每个局部限界的功能元件也可以具有任意的其他外轮廓,例如多边形外轮廓、三角形外轮廓、正方形外轮廓、矩形外轮廓或者有角的外轮廓。

局部限界的功能元件不同于在一个维度上具有大的延伸尺寸的线状元件,并且也不同于在两个维度上具有大的延伸尺寸的大面积元件。

当引起刺激的结构的尤其接片状地构造的功能元件在其端部区域上彼此邻接并由此形成相关联的引起刺激的结构时,这种引起刺激的结构尤其是可以蜂窝状地构造。

对于穿着者的肌肉组织的局部的、逐点的本体感受刺激而言重要的是,在上身衣物上在引起刺激的结构的尤其点状或线状地构造的功能元件之间保留不具有功能元件的面区段,这些面区段在穿上上身衣物的状态下不将压力施加到穿着者的皮肤上。

至少一个功能元件的高度,即,其垂直于上身衣物基体的延伸尺寸(功能元件以该延伸尺寸朝向穿着者的皮肤凸出)优选为至少大约0.1厘米,尤其是至少大约0.2厘米。

此外有利的是,至少一个功能元件的高度为最高大约0.6厘米,优选最高大约0.4厘米,尤其是最高大约0.3厘米。

此外,已被证实有利的是,至少一个功能元件的材料的肖氏a硬度为至少大约20,优选至少大约30。

优选地,至少一个功能元件由具有最高大约90的肖氏a硬度的材料形成。

肖氏a硬度可以根据din53503或dineniso868来确定。

作为其替选或者补充也可以规定,至少一个功能元件由具有为至少大约20的肖氏d硬度的材料形成。

肖氏d硬度优选为最高大约90。

肖氏d硬度可以根据din53505或diniso7619-1来确定。

在本发明的一种特别设计方案中规定,将至少一个功能元件固定在上身衣物基体上。优选地,将所有功能元件都固定在上身衣物基体上。

尤其可以规定,将至少一个功能元件直接与衣物的纺织材料固定连接。由此,可以将通过功能元件形成的引起刺激的结构最优地定位在上身衣物上。

将不基于纺织结构的功能元件加到上身衣物基体上例如可以通过压制法、例如样板压制法或丝网印刷法以及紧接着的功能元件在上身衣物基体上的热固定来实现。

作为其替选或补充可以规定,至少一个引起刺激的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载体元件,在该载体元件上构造有多个功能元件。

尤其可以规定,多个功能元件与载体元件一体地构造。

在这种情况下,至少一个载体元件能够以不可分开的方式固定在上身衣物基体上。

作为其替选或补充可以规定,至少一个载体元件以可分开的方式与上身衣物基体连接。

多个引起刺激的功能元件可以在独立的过程中被连接成相关联的单元,并且该单元可以例如通过粘合、焊接或缝合固定在上身衣物基体上。

载体元件可以是具有多个功能元件的预制部件。

载体元件例如可以构造为注塑件。

引起刺激的结构可以通过一个这样的载体元件或者通过多个这样的载体元件形成。

这样的载体元件的外轮廓可以对应于整个引起刺激的结构的外轮廓。

载体元件例如可以构造为薄膜或者构造为纺织结构。

优选包括整个引起刺激的结构的引起刺激的功能元件并且优选基于纺织结构的载体元件可以通过公知的成型技术柔性地和/或可分开地与上身衣物基体连接。

上身衣物可以设有在颜色上与上身衣物的基础材料形成鲜明对照的标记,这些标记对于上身衣物的穿着者而言在穿上上身衣物时用作定位辅助,以便实现引起刺激的结构在穿着者身体上的最优定位。

因为功能元件的刺激作用基于肌带和肌腱带的本体感受刺激,所以优选将功能元件布置在上身衣物的如下区域中,这些区域在穿上上身衣物的状态下贴靠在穿着者身体的具有尽可能高的感受器密度的区域上。

在这种情况下,特别优选的是根据生理学和医学标准与身体姿势和运动协调性相关的肌肉和肌腱分布区域。

对于本体感受的刺激来说已被证实特别有利的是,在尤其是衬衣类型的具有躯干区域的上身衣物的情况下,将背下方区域中的引起刺激的结构设置在胸腰筋膜区域中,并且沿着背伸肌群竖脊肌平行于脊柱地,优选从尾骨开始大约延伸至名称为th10的胸椎的高度。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设置有具有这种延伸尺寸的引起刺激的结构,从而使得在穿上上身衣物的状态下产生与胸腰筋膜的尽可能大范围的并且最优的重叠。换句话说,在穿上上身衣物的状态下,至少一个引起刺激的结构至少部分地与上身衣物的穿着者的胸腰筋膜重叠。

在这样的引起刺激的区域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将引起刺激的区域(下面也称为刺激感应区)构造为优选具有至少大约8厘米的边长的直角四边形。

作为其替选,刺激感应区也可以具有其他外轮廓,例如圆形外轮廓或者作为n角形(尤其是n=3或者5至8)的多边形外轮廓。

此外,已被证实有利的是,在穿上上身衣物的状态下,至少一个引起刺激的结构至少部分地与肌群竖脊肌重叠。其中可以设置的是,在穿上上身衣物的状态下,至少部分地与肌群竖脊肌重叠的至少一个引起刺激的结构大约延伸至椎骨th10的高度。优选地,在脊柱左右与其平行地布置有两个条状的引起刺激的区域或者刺激感应区,从而使这些区域与肌群竖脊肌尽可能好地重叠,尤其是大约直至椎骨th10的高度。

特别有利的是,这些条状的刺激感应区各用一个窄边直接邻接于至少部分地与胸腰筋膜重叠的刺激感应区。

在这种情况下,将平行于脊柱分布的刺激感应区彼此之间的间距选择为使其在穿上上身衣物的状态下避免与脊柱的棘突的重叠,以便防止神经刺激。

条状的刺激感应区优选具有最高大约6厘米的宽度,尤其是最高大约5厘米的宽度。

在脊柱左右与其平行并且基本上彼此平行地分布的条状的刺激感应区之间的间距优选为至少大约1厘米,并且最高大约4厘米。

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上身衣物的一种优选设计方案中规定,至少一个引起刺激的结构在穿上上身衣物的状态下至少部分地与上身衣物的穿着者的胸腰筋膜重叠。

特别有利的是,引起刺激的结构在穿上上身衣物的状态下基本上完全覆盖胸腰筋膜。

作为其替选或者补充可以规定,在穿上上身衣物的状态下,至少一个引起刺激的结构至少部分地与肌群竖脊肌重叠。尤其可以规定,至少一个引起刺激的结构的外轮廓基本上对应于肌群竖脊肌的外轮廓。

特别有利的是,至少一个至少部分与肌群竖脊肌重叠的引起刺激的结构在穿上上身衣物的状态下大约延伸至椎骨th10的高度。

当上身衣物包括至少一个臂区域时,有利的是,至少一个引起刺激的结构在穿上上身衣物的状态下至少部分地与肌肉肱三头肌重叠。尤其可以规定,至少一个引起刺激的结构的外轮廓基本上对应于肌肉肱三头肌的外轮廓。

作为其替选或者补充还规定,至少一个引起刺激的结构在穿上上身衣物的状态下至少部分地与穿着者的前臂的伸肌重叠。尤其可以规定,至少一个引起刺激的结构的外轮廓基本上对应于穿着者的前臂的伸肌的外轮廓。

为了提高穿着舒适性并且避免产生可能的兴奋和神经刺激的风险,优选规定,在穿上上身衣物的状态下,上身衣物的穿着者的胸廓区域、脊柱的棘突和/或颈部区域不接触上身衣物的引起刺激的结构。

所有以上对其位置进行了阐述的引起刺激的结构导致分别完全或部分被覆盖的肌肉或纤维结构的本体感受刺激。

通过本体感受刺激实现了为了运动所使用的肌肉的改善的同步。

为了实现有选择的本体感受刺激,并且为了避免可能的错误刺激,有利的是,上身衣物具有至少两个引起刺激的结构,该至少两个引起刺激的结构通过不具有引起刺激的结构的区域彼此分离。

在根据本发明的上身衣物的一种优选设计方案中规定,其中布置有引起刺激的结构的刺激感应区覆盖上身衣物的在穿上上身衣物的状态下面向穿着者身体的内表面的最高一半,优选最高三分之一,尤其是最高四分之一。

此外有利的是,将至少一个引起刺激的结构布置在上身衣物的收口区域之外。

为了使引起刺激的结构的位置从上身衣物的外侧可见,可以规定,将至少一个引起刺激的结构布置在至少以区段形式通过分界条围边的刺激感应区中。

这样的分界条尤其可以通过与上身衣物基体的颜色形成对比的颜色而突显于基体。

此外,上身衣物优选设有至少一个标记,该标记在穿上上身衣物时用作用于将上身衣物的至少一个引起刺激的结构相对于穿着者的身体进行定位的定位辅助。由此,在穿上上身衣物时可以实现引起刺激的结构相对于穿着者身体的尽可能精确的定位。

这样的标记尤其可以在颜色上与上身衣物的基础材料形成鲜明对照。

根据本发明的上身衣物的至少一个引起刺激的结构优选构造为基本上为条状。

此外可以规定,这种条状的引起刺激的结构具有最高大约4厘米、尤其是最高大约2厘米的宽度(即,垂直于其纵向延伸的延伸尺寸)。

引起刺激的结构优选与上身衣物的基体、尤其是基础编织物或者基础针织物固定连接。

上身衣物的引起刺激的结构内部的功能元件的面密度优选为每平方厘米至少大约1,尤其是每平方厘米至少大约4,特别优选每平方厘米至少大约8。

此外,引起刺激的结构内部的功能元件的面密度优选为每平方厘米最高大约25,尤其是每平方厘米最高大约16,特别优选每平方厘米最高大约12。

通过功能元件和引起刺激的结构的以上提到的优选的设计方案既考虑到了刺激的效率也考虑到了穿着者的穿着舒适性。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是以下对实施例的描述和附图的主题。

在附图中:

图1示出具有收缩区域和刺激感应区的上身衣物的示意性的前视图;

图2示出图1中的上身衣物的示意性的后视图;

图3示出引起刺激的结构的圆形功能元件的示意图;

图4示出引起刺激的结构的三角形功能元件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5示出引起刺激的结构的正方形功能元件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6示出引起刺激的结构的矩形功能元件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7示出引起刺激的结构的有角的功能元件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8示出由蜂窝状的引起刺激的结构组成的片段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9示出具有编织成的长毛绒形式的功能元件的编织物面的示意性的编织网孔图;

图10示出编织机的三明治式长毛绒沉降片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图11示出具有两个构造为集圈编织物的功能元件的编织物面的示意性的编织网孔图;

图12示出图11中的区域i的放大视图;

图13示出引起刺激的结构的载体元件的前侧的示意性的俯视图,该载体元件设有多个引起刺激的功能元件;

图14以斜上方的视线方向示出图18中的载体元件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图15示出载体元件的背离引起刺激的功能元件的后侧的示意性的俯视图,该载体元件设有用于与上身衣物的基体可分开地连接的粘附元件;

图16示出载体元件的背离引起刺激的功能元件的后侧的示意性的俯视图,该载体元件设有用于与上身衣物的基体可分开地连接的按钮;

图17示出包含多个载体元件的袋的示意性的俯视图,这些载体元件各自具有多个引起刺激的功能元件,其中,将袋的在穿上上身衣物的状态下,面向穿着者皮肤的前侧的一部分除去,以便显示具有引起刺激的功能元件的载体元件;并且

图18示出图17中的具有载体元件的袋的部分剖开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相同或功能上等效的元件在所有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和2中示出的、示例性地构造为衬衣100的上身衣物在图1中从前方而在图2中从后方示出,并且包括躯干区域214,躯干区域的前侧212从两个肩膀区域216和布置于其间的领子218向下通过胸部区域220和腹部区域222延伸至下收口224(见图1)。

躯干区域214的后侧226(见图2)从肩膀区域216和领子218向下通过背部区域228延伸至衬衣100的下收口224。

在躯干区域214的每个肩膀区域216上分别固定有衬衣100的臂区域230。

每个臂区域230包括上臂区域232、在肘关节区域中的肘部区域234和前臂区域235。

衬衣100还具有一个或多个收缩区域142,在收缩区域中,衬衣100在穿着状态下将收缩作用施加到穿着者身体上。

该收缩作用尤其是可以通过在衬衣100的基础编织物中加入一种或多种弹性线来实现。

一种或多种弹性线尤其是可以包括弹性纤维。

衬衣100尤其是可以在躯干区域214的前侧212上具有第一收缩区域142a,该第一收缩区域从下收口224向上延伸至衬衣100的肩膀区域216和领子218。

此外,衬衣100可以在躯干区域214的后侧226上具有第二收缩区域142b,该第二收缩区域从下收口224通过背部区域228延伸至衬衣100的肩膀区域216和领子218。

此外,衬衣100可以在每个臂区域230上具有第三收缩区域142c,该第三收缩区域从相应的臂区域230的下收口270向上延伸至第三收缩区域142c的上边缘272,该上边缘优选地在臂区域230的相应的肘部区域234的下方分布。

最后,衬衣100可以在每个臂区域230上具有第四收缩区域142d,该第四收缩区域从第四收缩区域142d的下边缘274向上延伸至相应的臂区域230的上边缘276,在该上边缘处,臂区域230与衬衣100的躯干区域214邻接。

第四收缩区域142d的下边缘274优选地在相应的肘部区域234的上方分布。

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四收缩区域142d的下边缘274和第三收缩区域142c的上边缘272彼此间隔开。

然而也可以规定,收缩区域142c和142d直接彼此邻接并形成衬衣100的相应的臂区域230的相关联的收缩区域。

原则上,收缩区域142a至142d中的收缩强度的分布可以是基本上恒定的。

然而,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设置有收缩区域142a至142d中的收缩强度的渐变分布。

在这种情况下,将收缩强度的梯度设置为使得收缩强度无论在躯干区域214中还是在臂区域230中始终朝胸部区域220的方向减小。

在衬衣100的躯干区域214的前侧212上的第一收缩区域142a中,相对收缩强度在胸部区域220中为从零至第一收缩区域142a中的最大收缩强度的大约30%,而在肩膀区域216中为从零至第一收缩区域142a中的最大收缩强度的大约60%。

第一收缩区域142a中的最大收缩强度优选为最高大约12毫米汞柱。

在躯干区域214的后侧226上的第二收缩区域142b中,背部区域228的与胸部区域220对置的部分中的相对收缩强度优选为从零至第二收缩区域142b中的最大收缩强度的大约30%,并且在肩膀区域216中优选为从零至第二收缩区域142b中的最大收缩强度的大约60%。

第二收缩区域142b中的最大收缩强度优选为最高大约12毫米汞柱。

在第三收缩区域142c中,收缩强度优选地从下收口270出发朝向上边缘272减小。

此外,在第四收缩区域142d中,收缩强度优选地从下收口274朝向上边缘276减小。

在肘部区域234中,臂区域230优选不具有收缩作用。

在臂区域230的上边缘276上,收缩强度优选与躯干区域214的肩膀区域216中的收缩强度基本上一样大。

衬衣100的臂区域230优选与躯干区域214固定连接。

臂区域230可以具有直至整个臂长度的任意长度。

优选地,躯干区域214和臂区域230由弹性的柔软的材料制成。

尤其地,衬衣100的基体170由弹性基础材料、优选由编织物或针织物形成。

用于制造衬衣100的织线和纤维既可以是天然原料也可以是合成原料。使用天然和合成的纤维材料的组合同样是可以的。

所有的右/左基础编织尤其是可以作为用于衬衣100的基体170的基础编织物122的编织结构,例如

-右/左–未加线;

-右/左–加线(rl-p);

-右/左–集圈(rl-f);

-右/左–粒结(rl-n);

-右/左–长毛绒(rl-p);和

-右/左–浮织(rl-h)。

每个引起刺激的结构156包括功能元件158,功能元件在穿上衬衣100的状态下导致穿着者的肌肉组织的感觉中枢的刺激作用和本体感受刺激。

该刺激导致肌肉活性提高并改善了穿着者的同步性。

功能元件158优选构造为突起,这些突起布置在衬衣100的内侧并直接作用于穿着者的皮肤。

热塑性或热固性聚合物尤其适用于作为突起的材料,这些聚合物必要时可以含有添加剂。

硅酮和基于pvc的塑料溶胶已被证实是特别合适的。

由这样的材料制成的功能元件158例如可以通过压制法、尤其是通过样板压制法或丝网印刷法施加到衬衣100的基础编织物122的内侧上。

然而,作为其替选或者补充,尤其是突起形式的功能元件158也可以通过纺织材料和/或纺织结构、例如通过长毛绒形成,该纺织材料和/或纺织结构导致构造出朝向穿着者的皮肤凸出的突起。

对于实现对穿着者的肌肉组织的有效的本体感受刺激来说有利的是,刺激局部限界地、尤其是基本上点状地进行。

因此有利的是,功能元件158具有最高大约1.0厘米的最大延伸尺寸,优选最高大约为0.6厘米的最大延伸尺寸,尤其是最高大约为0.3厘米的最大延伸尺寸。

另一方面已被证实有利的是,功能元件158的最大延伸尺寸分别为至少大约0.2厘米。

功能元件158的高度,也就是其垂直于基础编织物122的延伸尺寸(功能元件158以该延伸尺寸朝向穿着者的皮肤凸出)优选为至少大约0.1厘米,尤其是至少大约0.2厘米。

此外,已被证实有利的是,功能元件158的高度为最高大约0.6厘米,尤其是最高大约0.4厘米。

优选地,功能元件158由具有至少大约20的肖氏a硬度的材料形成。

此外,已被证实有利的是,功能元件158的材料的肖氏a硬度为最高大约90。

肖氏a硬度可以根据din53503或dineniso868确定。

作为其替选,功能元件158可以由具有至少大约20和/或最高大约90的肖氏d硬度的材料形成。

肖氏d硬度可以根据din53505或diniso7619-1确定。

因为刺激感应区154的刺激作用基于肌带和肌腱带的本体感受刺激,所以优选将引起刺激的结构156布置在沿肌肉走向和/或肌腱走向布置的刺激感应区154中。

每个引起刺激的结构156包括功能元件158,这些功能元件在穿上衬衣100的状态下导致穿着者的肌肉组织的感觉中枢的刺激作用和本体感受刺激。

尤其是将功能元件158优选作为突起布置在衬衣100的内侧上,从而使得其可以直接作用于穿着者的皮肤。

例如,衬衣100可以在躯干区域214的后侧226上在第二收缩区域142b的下背部区域228中具有刺激感应区154a,该刺激感应区在穿上上身衣物的状态下基本上完全覆盖穿着者的胸腰筋膜。

在这种情况下,刺激感应区154a优选作为矩形,其具有大约10厘米至大约15厘米的宽度(平行于下收口224的延伸部),并具有大约8厘米至大约15厘米的高度(沿脊柱线278的延伸部,其在穿上衬衣100的状态下遵循穿着者的脊柱走向)。

刺激感应区154a的外轮廓280优选构造并设置为基本上关于脊柱线278镜像对称,该脊柱线在穿上衬衣100的状态下对应于穿着者的脊柱位置。

为了能够实现在穿上衬衣100的情况下衬衣100的刺激感应区154相对于穿着者身体的尽可能精确的定位,可以规定,在衬衣100上构造出脊柱线278作为标记条或者标记线,该脊柱线从下收口224向领子218延伸并且可以在穿上衬衣100的情况下作为针对穿着者的定位辅助。

两个另外的刺激感应区154b和154c可以在脊柱线278的左边或右边与其平行地布置,确切地说优选布置成使得条状的刺激感应区154b和154c在其下边缘处以各一个窄边直接邻接于刺激感应区154a,并且向上大约延伸至椎骨th10的高度,以便尽可能完全地与肌群竖脊肌重叠。

刺激感应区154b和154c彼此之间的垂直于脊柱线278的距离优选为至少1厘米,并且优选最高4厘米。由此实现的是,在穿上衬衣100的状态下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刺激感应区154b和154c与脊柱的棘突重叠,以便排除神经刺激。

刺激感应区154b和154c本身的宽度,也就是其平行于下收口224的延伸尺寸优选为大约4厘米至大约6厘米。

刺激感应区154b和154c沿脊柱线278的延伸尺寸优选为大约7厘米至大约17厘米。

直接彼此邻接的刺激感应区154a、154b和154c共同形成一个合并的刺激感应区154d,其平行于脊柱线278的总延伸尺寸优选为大约20厘米至大约25厘米。

此外,衬衣100可以在每个臂区域230上各具有一个刺激感应区154e,该刺激感应区从相应的臂区域230的下收口270出发通过前臂区域235、肘部区域234和上臂区域232延伸至相应的臂区域230的上边缘276。

当穿上衬衣100时,这些刺激感应区145e优选地沿肌肉肱三头肌并且沿前臂伸肌延伸。

优选地,刺激感应区154e的外轮廓280基本上对应于肌肉肱三头肌和/或前臂伸肌的外轮廓。

刺激感应区154的宽度,也就是其在衬衣100的周边方向上的延伸尺寸优选以如下方式来确定,即,考虑到不同穿着者的个人体型上的差异。

因为刺激感应区154的功能元件158处于衬衣100的内侧上,所以这些功能元件不能从衬衣100的外侧看到(如图1和图2所示)。

为了使刺激感应区154的引起刺激的结构156可以将尽可能强的刺激作用施加到各自对应的肌带和肌腱带上,刺激感应区154在穿着状态下应当尽可能精确地定位在各自配属的肌带和肌腱带上。

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到的是,刺激感应区154的引起刺激的结构156以最大部分、优选大于90%的部分布置在衬衣100的其中一个收缩区域142中。由此实现的是,由引起刺激的结构156的功能元件158导致的穿着者皮肤的局部压力负荷通过收缩区域142的大面积的收缩作用而加强。因此,通过一方面收缩区域142的收缩作用与另一方面引起刺激的结构156的局部的功能元件158的组合导致穿着者的肌肉组织的特别有效的本体感受刺激。

刺激感应区154中的功能元件158的面密度优选为每平方厘米至少大约1,尤其为每平方厘米至少大约4,特别优选为每平方厘米至少大约8。

此外,已被证实有利的是,刺激感应区154中的功能元件158的面密度为每平方厘米最高大约25,尤其为每平方厘米最高大约16,特别优选为每平方厘米最高大约12。

在图1和图2中,引起刺激的结构156的功能元件158示意性地示出为基本上呈圆形。

具有圆形边缘的单个功能元件158在图3中示出。

然而,原则上功能元件158也可以具有任意的其他外轮廓,例如三角形外轮廓(见图4)、正方形外轮廓(见图5)、矩形外轮廓(见图6)或者有角的外轮廓(见图7)。

此外可以规定,引起刺激的结构156的功能元件158并不是完全彼此分离的,而是在端点上彼此邻接的,并因此形成相关联的引起刺激的结构156,例如蜂窝状的引起刺激的结构156,如其在图8中以片段形式示出的那样。

然而,对于穿着者的肌肉组织的局部的逐点的本体感受刺激来说,重要的是功能元件158不覆盖相应的刺激感应区154的整个面,而是在功能元件158之间保留有不具有功能元件158的面区段168,它们在穿上衬衣100的状态下不向穿着者的皮肤施加压力。

在包括基础编织物172形式的纺织基体170的上身衣物的情况下,引起刺激的结构156的功能元件158尤其可以通过使相关的功能元件158包括编织区域174来形成,该编织区域就其编织类型而言不同于基础编织物172的邻接的编织区域176。

因此,在图9示意性地以编织网孔图示出的功能元件158的情况下,基础编织物172的与功能元件158邻接的编织区域176以右/左基础编织的方式由(在图9中没有加阴影线的)底线178编织成,该底线以(在图9中以阴影线示出的)添加线180加线。

在功能元件158的(在图9的中部示出的)编织区域174中,将(在图9中用点表示的)附加的长毛绒线182以长毛绒编织的方式编织入基础编织物172中,该编织区域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包括七个网孔纵列和六个网孔行)。

因此,功能元件158的编织区域174有选择地构造为长毛绒(三明治式长毛绒或常规长毛绒)。

该长毛绒形成在基础编织物172上突起的结构。

该长毛绒可以(在形状方面)以人体工程学技术或者有选择地进行编织。

编织区域174的形状原则上是任意的;为此尤其是可以使用其中每一个图3至图8所示的外轮廓。

每个包括具有突起面的编织区域174的功能元件158与其他功能元件158分开地通过额外由编织机的基础系统或者由编织机的一个或多个编织系统加入的长毛绒线182来编织,该长毛绒线与基础编织物172一起形成网孔。

底线178和添加线180产生平滑的网孔,而由附加的长毛绒线182产生具有向内(即,在穿上上身衣物的状态下朝向穿着者的皮肤)转向的长毛绒毛卷184的基础网孔。

附加的长毛绒线182被加到通过模版图案自由确定的面中,并且例如通过编织机的锯子和上刀片进行切割,从而形成彼此独立布置的、单个的功能元件158。

为了制造出这样的有选择的长毛绒或者部分长毛绒,可以使用具有针186和长毛绒沉降片188的编织机,如图10示意性地示出的那样。

图10所示的长毛绒沉降片188是三明治式长毛绒沉降片。然而,作为其替选也可以使用其他退圈沉降片,尤其是常规长毛绒沉降片。

其中每个长毛绒沉降片188具有脚190、杆192、布置在杆192与脚190之间的预引导部194(vorführung)、布置在杆192上方的沉降片喙形部196、布置在沉降片喙形部196上方的凹口198以及布置在凹口198上方的长毛绒凸鼻199。

添加线180和长毛绒线182在长毛绒沉降片188和针186上的走向同样可以从图10看出。底线178直接在添加线180下方分布并且在图10的图示中被添加线180覆盖。

通过使用三明治式长毛绒沉降片将长毛绒线182加到编织物的外侧上。

作为基础编织物172的底线178和添加线180,可以使用任意的材料和材料组合。

为了在功能元件158的编织区域174中构造出长毛绒,优选将(例如由聚丙烯制成的)化学纤维材料与(例如由聚酯制成的)熔胶材料组合使用。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将具有165℃至约175℃范围内的相对较低熔点和150℃至155℃范围内的软化温度的聚丙烯线(例如具有dtex84/f25/2的通过两根由各25根丝线组成的线构成的捻线)与具有55℃至65℃范围内的软化温度和80℃至110℃的应用温度的熔胶材料pesgrilonke60组合。

这些形成长毛绒线182的材料组合例如可以通过卷曲或卷绕来制造。

捻线过程对于获得扭曲倾向的很大程度上的中性来说不是优选的。

形成长毛绒线182的线结构在编织过程中由于其仍然存在的柔软性而可以很好地在网孔形成过程中进行处理。

只有通过在编织过程后紧接着进行的在大约105℃至大约180℃范围内的温度下的热处理才能实现使功能元件158的编织区域174中的材料熔化,该熔化导致形成硬化的、相对较硬的结构,这些结构在穿上身衣物时触发刺激作用的效果。

这样制成的功能元件158的硬度例如可以通过在热处理时对处理温度的选择来影响。

原则上,较高的处理温度导致功能元件158的较高的硬度等级,这是因为熔胶材料的更大部分被熔化并且与功能元件158的编织区域174中的其他材料结合,由此使功能元件158变得更硬。

在功能元件158的编织区域174的编织之后的热处理例如可以通过滚揉、成形或者加载热空气来进行。

用于通过产生编织区域174来产生功能元件158的另一种可能性示意性地在图11和图12的编织网孔图中示出,该编织区域就其编织类型而言不同于上身衣物的基础编织物172的邻接的编织区域176,其中,图12是在图11左上方示出的编织物区域i的放大片段。

在该实施方式中,基础编织物172也由(在图11和图12中没有加阴影线的)底线178和(在图11和图12中以阴影线示出的)添加线180形成。

在该实施方式中,以相对于基础编织物172突起的区域的形式存在的功能元件158通过产生集圈编织物而获得,该集圈编织物在多个(在所示实施例中为八个)网孔行上包括多个集圈组织200,并且具有在右/左编织物中的多个(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为六个)网孔纵列的图样。

(在图11和图12中用点示出的)熔胶线204作为附加的添加线202可以通过加线加入到功能元件158的编织区域174中。

这样的熔胶线204例如可以包括聚酯或共聚酰胺。

例如可以使用由聚酯(具有55℃至65℃的软化温度)制成的熔胶材料pesgrilonke60或者由具有80℃至90℃的软化温度的共聚酰胺制成的熔胶材料grilonke85作为熔胶线204。

作为用于基础编织物172的底线178和添加线180,可以使用任意的材料和材料组合。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将由具有细度dtex17的弹性纤维线组成的并与具有dtex16f10的聚酰胺线卷绕在一起的弹性卷绕材料ct6416用作底线178,并将具有dtex78/68/2的聚酰胺线用作添加线180。

在编织功能元件158的编织区域174时,在产生多个、例如八个网孔行期间将底线178、添加线180以及熔胶线204放入然后进行编织以形成集圈组织200。

在图11中示出两个以这种方式制成的功能元件158,它们在编织物的对角方向上相对彼此错开。

在上文中阐述了如何可以直接在上身衣物的基体170上产生上身衣物的刺激感应区154中的引起刺激的结构156的功能元件158的不同的可行方案。

作为其替选,至少一个引起刺激的结构156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载体元件236(见图13),在该载体元件上构造有多个功能元件158。

具有功能元件158的载体元件236可以独立于上身衣物的基体170进行制造,并且于是可分开地或者不可分开地与上身衣物的基体170连接。

在这种载体元件236的一种特别的设计方案中规定,将刺激感应区154的所有功能元件158布置在相关的载体元件236上,从而为了制造出相关的刺激感应区154的引起刺激的结构156仅需要唯一的载体元件158。

在这种情况下,载体元件236的外轮廓238优选地基本上与附属的刺激感应区154的外轮廓280一致。

在根据图13和图14的载体元件236的实施方式中,载体元件的外轮廓238尤其是与衬衣100的后侧上的合并的刺激感应区154d的外轮廓280一致(见图2)。

这种载体元件例如可以制造为注塑件或者由合适的塑料材料构成的薄膜。

作为其替选,载体元件236可以包括纺织材料、例如编织物或针织物。

将载体元件236布置在上身衣物基体170上,从而使引起刺激的功能元件158处在载体元件236的背离上身衣物基体170的前侧240上,并且在穿上上身衣物的状态下面向穿着者的身体。

载体元件236的图15所示的、在载体元件236的已安装状态下面向上身衣物基体170的后侧242可以设有固定装置244。固定装置244例如可以构造为粘附元件246,该粘附元件与上身衣物基体170上的(未示出的)粘附元件协同作用,以便将载体元件236以可分开的方式固定在上身衣物基体170上。

粘附元件246尤其可以形成粘附粘扣或尼龙粘扣的组成部分。

在图16所示的能够以可分开的方式固定在上身衣物基体170上的载体元件236的替选的实施方式中,将固定装置244构造为锁定元件248,该锁定元件可以与(未示出的)基体侧的锁定元件锁定,以便将载体元件236以可分开的方式固定在上身衣物基体170上。

尤其可以规定,至少一个载体元件侧的锁定元件248和与其协同作用的基体侧的锁定元件一起形成按钮。

在刺激感应区154的引起刺激的结构126的图17和图18所示的替选的实施方式中规定,功能元件158在穿上上身衣物的状态下不直接与上身衣物的穿着者的皮肤接触,而是在穿上上身衣物的状态下,在功能元件158与穿着者的身体之间布置有覆盖物250。

覆盖物250例如可以通过纺织材料或者尤其是通过由塑料材料构成的薄膜形成。

覆盖物250的外轮廓252优选基本上与相应的刺激感应区154的外轮廓280一致。

像尤其是从图18中可以看到的那样,覆盖物250可以例如通过接缝254跟与基体170分开制造的后壁256(其例如通过纺织材料或通过尤其是由塑料材料构成的薄膜制成)连接,并因此与后壁256一起形成袋258,在该袋中容纳有引起刺激的结构156的功能元件158。

袋258与基体170分开地由覆盖物250和后壁256组成,然后袋258作为整体以可分开的或者不可分开的方式固定在上身衣物基体170上。

袋258可以沿着其外轮廓封闭或者具有开口,通过该开口,功能元件158和尤其是带功能元件158的载体元件236可以设置在袋258中。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规定,将引起刺激的结构156的所有功能元件158布置在唯一的载体元件236上。

作为其替选,在图17和图18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规定,引起刺激的结构156具有多个载体元件236,这些载体元件本身各自带有多个引起刺激的功能元件158。

载体元件236可以与覆盖物250分开地并且与后壁256分开地制造,并且随后例如通过粘合、焊接和/或缝合与后壁256和/或与覆盖物250连接在一起。

此外,还可以规定,袋258的背对覆盖物250的后侧不通过与基体170分开构造的后壁256形成,而是通过基体170的区段260形成。

在这种情况下,载体元件236可以例如通过粘合、焊接和/或缝合与基体170的区段260连接在一起。

此外,还可以规定,在袋258中布置有(未示出的)预压紧元件,该预压紧元件在穿上上身衣物的状态下将功能元件158朝向穿着者的身体预紧,以便因此加强功能元件158穿过覆盖物250压到穿着者的皮肤上的压力。

这种预压紧元件例如可以包括泡沫材料衬层。

尤其是当上身衣物的穿着者的身体在布置有相关的刺激感应区154的区域中凹形地构造时,使用这种预压紧元件是有意义的。

尤其是当功能元件158构造得比较硬、比较高和/或比较尖锐时,在功能元件158与上身衣物的穿着者的身体之间使用覆盖物250是有利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