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血液成份连续分离采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1729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血液成份连续分离采集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现场采血处理和血液制品生产技术,具体涉及用来对血液作内含物质成份分离处理的一次性血液成份连续分离采集器技术。
目前,在制备工业原料血浆和临床成分输血,以及治疗性血浆置换时,所使用的血液成份分离器,主要是美国HACMCONETICS公司的圆柱形血液成份分离杯。而中国专利公开的有名称为“一次性血浆连续采集器”,申请号为96237969.7,以及名称为“血液成份分离杯”,申请号为99227303.X等。现有的这些血液成份分离器(杯),由于其血液导入通道和分离后血液成份输出通道存在着的诸多障碍,所造成的血细胞损伤,而严重影响着血液制品和治疗性血液置换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液导入通道和分离后血液成份输出通道较少障碍的,血流顺畅的一次性血液成份连续分离采集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它仍包括瓶体,与瓶体成静连结的瓶盖,在瓶体内设有与瓶体成紧配合连结的分隔胆,在分隔胆的上部且位于瓶体内腔设有呈邻接配合的上导流伞和在伞斜面的上表面上设有凸点的下导流伞,且上导流伞的立管通过杯盖的中央通孔,而伸露在瓶盖的顶部,下导流伞的下通管的下端通过分隔胆的中央通孔直插瓶体的底部,下导流伞的上通管,则通过上导流伞的立管的内孔,与进出三通的内孔成静配合连结,而在上导流伞的立管的外部,套装有杯形支撑罩,而杯形支撑罩的下口紧套在静片上,且静片邻接有与杯盖成固定连结的动片,其改进点在于所说的进出三通的导入管与输出管成正相交,且导入管中心线与下导流伞的上通管、下通管的中心线相一致;所说的下导流伞的下通管,与设有上通管的下导流伞互为一整体;所说的瓶盖与动片两者呈镶嵌式固定连结;在所说的下导流伞的伞状沿口处,设有裙幔;所说的瓶体的底部呈 形酒杯状;在所说的下导流伞的伞斜面上表面所设的凸点,呈 流线形橄榄状,且其长轴与下导流伞径向相吻合。
为了更加有效地降低对血细胞的损伤,提高血制品的质量,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点还在于所说的与下导流伞互为一体的下通管和上通管的中央通孔的孔径,由上而下呈放大状,即呈 形喇叭状,以有效提高血流的顺畅程度,压降由于血流与管壁的磨擦所造成的对血细胞的损伤。
优选的设在下导流伞的伞斜面上表面上的凸点为3个,且相间120°均匀分布,以期把分离后的血液成份之输出通道上的障碍,减少到最小。
优选的瓶体与瓶盖的静连结,是焊接连结。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大大降低了血液导入通道和输出通道的障碍,降低了血细胞由于受到障碍而造成的损伤,可以避免或减少在处理过程中所出现的红浆现象,且降低了装配用粘接剂的有害成份和微粒,向瓶体内的迁移和渗透,从而有效减少了血液污染,提高了血制品和治疗性血液置换的质量。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进步是显而易见的。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分隔胆的剖视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进出三通的主视局部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图4的仰视图。
图7为上导流伞4和下导流伞5配装剖视图。
图8为图7去掉上导流伞4后的下导流伞5的俯视图。
图9为静片8主视图。
图10为动片9的主视图。
图11为
图10的A-A剖视图。
图12为动片9与瓶盖2的镶嵌注塑连结剖视图。
图13为
图12的A处放大图。
请参阅附
图1至
图13,血液成份分离杯(器)的结构和装配关系以及工作状况,在业内科技人员中,已属广泛熟知的普通技术,在此不再复述。本实施例所描述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于现有技术改进点的结构形状及其所创造的积极意义。本实用新型的进出三通6的导入管6-1与输出管6-2成正相交,且导入管6-1的中心线与设在下导流伞5上的上通管5-2和下通管5-1的中心线相一致,从而变弯道导入血液为直道导入血液,使血液流通更加顺畅。而所说的下通管5-1,与下导流伞5互为一整体,即一体注塑成型。它改进了现有技术所采取的下通管5-1与下导流伞5装配结合,且用环己胴粘接的不合理结构形式,避免了环己胴有害成份和分子的迁移渗透所造成的弊端。而动片9的内圆柱面的沿口处,设有环形凸台9-1,而在内圆柱面上,沿轴向设有4条筋9-2。采用改进后所说结构的动片9作为嵌件,通过瓶盖2的注塑成形,而使两者牢固地连结在一起,从而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采用胶水粘接而造成的脱胶松离现象,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正常工作质量。在所说的下导流伞5的沿口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加设了裙幔5-4,它避免了血流对于现有技术下导流伞5沿口处尖锐的碰撞,压降了血细胞的损伤。所说的瓶体1的底部呈 形酒杯状,这样既可以便于与现有离心机的轧装,又可以明显压降血液导入时所产生的飞溅现象,减少了血细胞的损伤,而且还提高了血液的可利用程度。在所说的下导流伞5上所说的凸点5-6,共有3个,且相间120°均匀分布,凸点5-6的形状呈 流线形橄榄状(也可以呈大桥的桥墩状),它明显减少了血流对凸点5-6的碰撞,压降了血细胞的损伤。而导入管6-1、下通管5-1和上通管5-2的内孔孔径,由上而下呈 形喇叭状,它极大地提高了血流的顺畅程度,降低了血液与管壁的摩擦,对于减少血细胞的损伤同样有明显的作用。而瓶体1与瓶盖2则使用超声波焊接机焊接成不可拆性固定连结,从而杜绝了二次使用。除动片8采用石墨耐磨材料和静片8采用陶瓷材料,以及杯形支撑罩7采用硅橡胶外,其它均为塑料件。而瓶体1的直径为φ85mm,高为150mm。
本实用新型的实际应用例将已有的血液导入进出三通6进入瓶体1内的本实用新型,置设在自动血液分离机上,作高速旋转时,静片8的翅翼8-1,被设在进出三通6内腔的筋肋6-1阻挡而静止不动。由于血液中所含成份的质量不同,且依次由血浆、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逐序上升。当处在一定的离心力场中,质量不同的物质,会产生不同的离心力,从而使血液成份按密度大小沿径向分层,最重的红细胞在外层,其次是白细胞、血小板组成的白膜层,血浆最轻则处在最内层。依靠连续不断由导入管道输入血液,使紧贴在瓶体1外壁的红细胞逐渐增多,推动已分层的血浆、血小板和白细胞沿分隔胆3的圆壁依序逐一上抬,并经由上导流伞5与下导流伞4之间的间隙,沿着所说的立管4-1和上通管5-2两者之间所形成的通道向上流动,最终由进出三通6的输出管6-2排出,从而分别取得经过分离后的血浆、血小板和白细胞,而红细胞则存留在瓶体1内。当瓶体1充满红细胞后,采血泵反转,则红细胞回输给供血者或患者体内。以上所描述的过程,均由自动血液分离机自动完成。
权利要求1.一种一次性血液成份连续分离采集器,包括瓶体(1),与瓶体(1)成静连结的瓶盖(2),在瓶体(1)内设有与瓶体(1)成紧配合连结的分隔胆(3),在分隔胆(3)的上部且位于瓶体(1)内腔设有呈邻接配合的上导流伞(4)和在伞斜面的上表面(5-5)上设有凸点(5-6)的下导流伞(5),且上导流伞(4)的立管(4-1)通过瓶盖(2)的中央通孔,而伸露在瓶盖(2)的顶部,下导流伞(5)的下通管(5-1)的下端通过分隔胆(3)的中央通孔直插瓶体(1)的底部,下导流伞(5)的上通管(5-2),则通过上导流伞(4)的立管(4-1)的内孔,与进出三通(6)的内孔成静配合连结,而在上导流伞(4)的立管(4-1)的外部,套装有杯形支撑罩(7),而杯形支撑罩(7)的下口紧套在静片(8)上,而静片(8)邻接有与瓶盖(2)成固定连结的动片(9),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进出三通(6)的导入管(6-1)与输出管(6-2)成正相交,且导入管(6-1)的中心线与下导流伞(5)的上通管(5-2)、下通管(5-1)的中心线相一致;所说的下导流伞(5)的下通管(5-1),与设有上通管(5-2)的下导流伞(5)为一整体;所说的瓶盖(2)与动片(9)两者呈镶嵌式固定连结;在所说的下导流伞(5)的伞状沿口处,设有裙幔(5-4);所说的瓶体(1)的底部呈 形酒杯状;在所说的下导流伞(5)的伞斜面(5-5)上表面所设的凸点(5-6),呈 流线形橄榄状,且其长轴与下导流伞(5)的径向相吻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血液成份连续分离采集器,其特征于,所说的与下导流伞(5)互为一体的下通管(5-1)和上通管(5-2)的中央通孔(5-3)的孔径,由上而下呈放大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血液成份连续分离采集器,其特征于,所说的设在下导流伞(5)的伞斜面(5-5)上表面上的凸点(5-6)为3个,且相间120°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血液成份连续分离采集器,其特征于,所说的瓶体(1)与瓶盖(2)两者呈焊接连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次性血液成份连续分离采集器,其改进点在于血液导入管与输出管呈正相交;下导流伞的下通管与下导流伞为整体结构;瓶盖与动片呈镶嵌式固定连结;在下导流伞的沿口处设有裙幔;瓶体的底部呈“
文档编号A61M1/02GK2421950SQ00220310
公开日2001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00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00年5月17日
发明者冯方泉, 谢雪芳 申请人:冯方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