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5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振动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振动治疗装置,该装置具有一个至少部分地构成一个摆动底板的治疗床和几个振击该摆动底板使其作三维振动的振动发生装置。
关于这种装置的实质性特征可从DE-GM1864818中获知,这种已知装置具有一个按摩床。在此情况下所需要的摆动形式不是十分重要的。
在DE-PS3008939中可以得知一种类似的装置,其中通过驱动偏心块转动而产生一垂直于治疗床平面的振动。在这种装置中,为了产生水平和垂直摆动,采用了两个独立的电动机,每个电动机的每分钟转数是可改变的。在这种情况下,根据调定的频率比,可产生不同的振动图形(称为Lissajous图)-它能部分地确定所需的治疗效果,但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完全没有治疗效果,甚至使病人感到不适。而后一结果对于治疗的成功是非常消极的,因为治疗的成功只有当病人完全放松时才有希望得到,而当病人感到不适时是无法获得的。对于治疗效果不利的另一种可能的因素在于,施加给摆动底板的振动不是自动的,摆动底板进行随意摆动。因此,随意产生的摆动的幅度自身根据由底板和躺在其上的病人所组成的整个系统的共振特性而进行调整。由此可清楚地得知,共振特性不仅将根据病人的体重及体重分布而变化,而且即使对同一病人来说,还将根据病人躺在底板上的位置而变化。
上述的总量将导致为了获得所需的结果,必须借助于大量的辅助监控装置,以密切注视治疗过程。然而,有时因为医生要忙于其它病人而有些治疗需由医疗辅助人员进行,出于这种考虑,就必须尽可能减少可能导致差错的因素。
根据以上说明,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构成上面第一次所提到的类型的振动治疗装置,其组成方式是使该装置便于照管并具有最大的病人适应性,而其治疗效率与已知的装置相比有进一步的提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几个振动发生装置被同时驱动且频率比是不改变的。以此方式,就可以防止不同摆动方向的振动产生非治疗效果或者至少产生使病人不适的效果的频率组合。
另外,根据本发明,所有的振动发生装置均由同一个驱动装置驱动。这种方案不仅使结构简单以及运转可靠和经济,而且以可靠的方式实现了所需的恒定的频率比。
另外一个优点是将摆动底板与振动发生装置直接相连。以这种方式,就可以独立地调整驱动装置的每分钟转数和产生共振现象,这样就可以获得在任何方向上非常特定和预先调整的摆动幅度。此外,通过使底板与振动发生装置直接相连,可以获得实际上有效的振动形式-称为冲击振动。这种类型的振动通过抑制反射系统(反射弧的伽马环(gamma loop)的扼制)而使肌肉放松。放松连同充血一同实现。放松还能在振动中获得,使病人感到放松而没有不适的感觉。利用驱动速度的改变装置,医疗辅助人员就可以进行调整。
实现本发明构思的具体细节是一个在平行于摆动底板的平面内转动的偏心凸轮与摆动底板直接驱动连接。这种直接驱动连接也可由与摆动底板相连的带有滚珠轴承的行星齿轮来实现,或将偏心凸轮的外侧设计成一个滚针轴承,且该轴承在一个与摆动底板相连的环上滚动。
另一优点是,产生垂直振动的振动发生装置由一个与摆动底板的下侧接触的摆板构成。在这种结构中,将摆板与偏心凸轮装在同一根驱动轴上是有利的。在此方式中,能够以非常简单的结构将沿治疗床或摆动底板平面的环形振动与一个垂直于上述平面的振动耦合起来。
另一个有利方面是,一个垂直可调的可伸缩的腿部支承装置沿着治疗床的纵向设置在摆动底板的外侧。
在一般类型的已知装置中,虽然也在病人的腿部下面设置垫子,然而,这种垫子具有预定的尺寸,并且仅能起支承的作用。因此,使用这种已知装置时,为了伸展,必须使整个治疗床倾斜,以使病人的头部处于较低的平面。这将使许多病人感到不适,从而妨碍实现放松的目的。
根据本发明,一种理想的治疗效果是通过称为Perl′s伸展的组合来实现的,而这种伸展是在振动治疗中通过垂直调整腿部支承装置而实现的。根据上述振动治疗,Perl′s伸展被缩短到最少时间,例如大约1分钟。其结果是,这种伸展的有效方式对病人来说是非常舒适的。使用如上所述的振动治疗装置是比较好的,但是从原理上讲,显然也可以利用其它型式的振动治疗结构来对Perl′s伸展进行改进。
根据一个结构简单的实施例,其中装设了一个偏心块,该偏心块由一驱动装置驱动旋转,而且偏心块的枢轴承与摆动底板相连,其连接方式是使枢轴承的转动轴线相对于摆动底板平面倾斜α角。
以这种方式,就可使摆动底板发生摆动,这种摆动可分解成一种沿对应于偏心块转动的凸出部分的支承平面的椭圆形振动和一种垂直于摆动底板的垂直振动。
另外一个有利的方面是角度α可以调整。以这种方式,就能够改变摆动底板的三维振动的组分,在此组分中,当摆动底板与转动轴线的夹角很小时,垂直于摆动底板的分量将大于沿着底板平面的振幅;反之,当该夹角很大时,水平面内的振动则占主导地位。
为了进一步扩大这种装置的使用能力和为了增加对病人颈锥和脊柱部位的疗效,可以将头托设计成能沿治疗床的纵向运动,并能在沿着远离摆动底板的方向上受到牵引力的振击。以此方式,就可以将病人的头部相对于其身体作柔缓的牵引,由此与摆动底板的振动相结合就在病人的头部和身体之间作柔缓适度的间歇性的提拉,同时,特别是对于治疗变性的颈部/脊柱病以及解除颈部和脊柱的闭锁是极为有效的。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利用一个重块通过一转向装置和一根牵引绳索和/或皮带而给头托施加振击。由此给病人头部以及身体施加了一个恒定的牵引力,进而随着摆动底板的振动而使病人的肌肉松驰和舒展。通过重块向下轻微运动而补偿长度的增加,而保持牵引力不变。
对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优点和细节,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最佳实施例的说明而加以阐述。
图1是本发明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沿着图8中通过治疗床的支承区域的线B-B所取的剖视图;
图3是通过整个结构的与图2类似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区域C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3中区域D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表示振动发生装置与摆动底板的连接结构的侧视图;
图7是从图6的底部所看到的视图;
图8是带有腿部支承装置的治疗床的俯视图;
图9是从治疗床的脚部看到的腿部支承装置的视图;
图10是示于图1中的腿部支承装置的支柱的放大侧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2示意性地示出了驱动装置和偏心块相对于摆动底板的安装关系;
图13是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4是从头托区域的后部看到的视图。
图1所示的结构包括一个治疗床1,治疗床1带有一个支承病人3用的支承台2,支承台2被托在基架4上。
支承台2包括一个摆动底板5和一个腿部支承台6,支承台6带有用于垂直调整的装置7。
借助于由电动机8驱动的振动发生装置9、10,摆动底板5一方面沿支承台2的平面作环形振动,另一方面与之相叠加地沿垂直于所述平面的方向振动。
治疗床1包括纵向伸展的缓冲垫11和头部缓冲垫13。缓冲垫11沿着摆动底板5设置,且其表面12向内倾斜。缓冲垫13的支承表面14也是向内倾斜的。
另外,治疗床1还包括一个木制的底板15,底板15通过凸边16和螺钉17固定在环绕它的金属框架18上。
摆动底板5包括一个木板19和缓冲靠垫20。
木板19安放在金属架22上的四个有弹性的缓冲支座21上,这种缓冲支座可以是市场上的那种“无声支座”(silent blocks)。金属架22上的侧向向外延伸的突出部23也支承在弹性支座24上,弹性支座24在框架18的自由臂25上构成浮动支座。
框架18本身作为基架4的一个组件,通过垂直支柱26与下框架27连接。
下框架27具有侧向伸出的支台28,在支台28上固定有弹性支座29,支座29的另一端固定于放置在地板31的拼合框架32的外伸支台上。
此外,摆动底板5安装在地板31上处于三个平面的弹性支座21、24和29上。支座21承受压力而支座24和29承受拉力。
另外利用阻尼缓冲器,就可使由本发明装置所产生的治疗用的有效的冲击振动不会传到地面,由此可靠地避免了对地板或建筑物的损坏。
图6详细地图示了振动发生装置9和10。利用一个固定在基架4上的电动机,通过皮带传动装置33驱动安装在基架4横梁35上的轴36(参见图1)。轴36装在滚珠轴承34上。在轴36的上端偏心地固定着一个偏心凸轮38,其固定方式是此凸轮的中心轴线39相对于轴36的中心轴线40的偏离量为A。
在摆动底板5的木板19的下侧固定有多个支承销41,支承销41携带滚珠轴承42。轴承42的外圈43与偏心凸轮38接触,由此通过偏心凸轮38将轴36的转动转变成摆动底板5在其平面上环形振动,其振幅A与偏心凸轮的偏心距是一致的。这样,偏心凸轮38和滚珠轴承42及销41一起构成第一个振动发生装置9。
在偏心凸轮38的上侧固定有一个摆板44,摆板44的上侧相对于偏心轮38(或轴36)的纵轴线39倾斜,并与装在摆动底板5的木板19中的支承中心为Z的滚珠45相互作用。对应于摆板44的倾斜,振动通过滚珠45传递到摆动底板5上,此振动垂直于底板5所处的平面并与在此平面内的环形振动相叠加,事实上此振动的振幅与摆板44的最大高度差相一致。摆板44和滚珠45一起构成第二个振动发生装置10。
图8示出了治疗床1,从图中可见,在摆动底板5的后部的腿部区域有个可伸缩的腿部支承装置6,这在图1、9和10中可更详细地看出。
腿部支承装置6包括一个软垫46,该软垫由托座47安装在支柱48的上侧。如图9所示,支柱48由定位装置50安装在基架4的支梁49上。在基架4上,即在其横梁35上,装有一个电动机51。电动机通过齿轮传动装置52和链条传动装置53,驱动一个轴向定位安装在支梁49上的螺母54,从而通过螺母54的转动而使支柱48从中通过,实现对支柱48及其软垫46的垂直调整。为了导向,托座47带有安装在纵长的滚珠轴承56中的导杆55。
从图10中可清楚看到,支柱48相对于支承台2偏离摆动底板5的中心Z大约4°,这是通过下述方式实现的,随着由电动机51垂直调整的驱动,使托座47朝着病人脚跟方向稍稍运动,即调整到非常适合于病人的身体。
在图12中示出了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动机8a通过法兰60和螺钉61与预制件62相连的情况,预制件62本身由螺钉63拧紧到摆动底板5的木板19上。
预制件62具有一个凹槽63′。在凹槽63′内,一个呈偏心板形的偏心重块64装在轴65上。在最简单的情况下,轴65就是齿轮电动机8a的驱动轴。由轴65给偏心重块64构成的枢轴承的旋转轴线65′,与摆动底板5的平面成α角。在此实施例中,此角大约为45°。
根据附图中未详细示出的一个实施例,预制件62可设计成能使偏心重块64在相对于摆动底板5的平面的一个β角范围内,如5°-80°范围内旋转。
沿箭头所示方向传给摆动底板5的振动分解成垂直于摆动底板5所处平面的垂直分量67和沿此平面且彼此垂直的两个分量68,由于投影的原因,仅其中一个分量68在图12中示出。以这种方式,并借助于简单的装置,就可仅利用一套驱动装置而使摆动底板5产生三维振动。
在治疗床1的基架4的区域和头部的下方设有一个工具柜60。
图13所示的病人基本上以其背部躺在摆动底板20上,病人的头80靠在头托90上。
头托90包括两个基本上垂直延伸的支架100。在支架100的上端110处设有多个侧向延伸的狭缝120。在狭缝120中,装有啮合夹130(在图13中仅示意性地示出),这些啮合夹130固定在皮带结构140端部的两侧。皮带结构140呈吊床的形式,由此当病人的头80压在上面时使皮带呈凹谷150形。
在头部凹谷150处,有一根绳索160与皮带结构相连。绳索160通过一个转向轮170,其方式是绳索先纵向向后延伸,然后再垂直向下延伸。一个重块190挂在绳索的下端180。转向轮170安装在支承臂200上,此支承臂固定在基架50的后部或工具柜60的后面。
为使头托90可纵向滑动,支架100的底端210带有支承盒220,支承盒包括两个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平行的滚珠轴承套。
权利要求
1.一种振动治疗装置,它具有一个至少部分地构成一摆动底板的治疗床和几个振击所述摆动底板使其作三维振动的振动发生装置,其特征是振动发生装置(9,10)同时受驱动,并且频率比保持恒定。
2.根据权利要求
1的装置,其特征是所有振动发生装置(9,10)均由同一驱动装置(电动机8)驱动。
3.根据权利要求
1的装置,其特征是摆动底板(5)与振动发生装置(9,10)直接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
1的装置,其特征是一个在平行于摆动底板(5)的平面内转动的偏心凸轮(38)与摆动底板(5)直接驱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
1的装置,其特征是一个振动发生装置(10)由一个与摆动底板(5)的下侧接触的摆板(44)构成,以产生垂直振动。
6.根据权利要求
5的装置,其特征是摆板(44)与偏心凸轮(38)安装在同一驱动轴(56)上。
7.一种振动治疗装置,它具有一个至少部分地构成一个摆动底板的治疗床和几个振击所述的摆动底板使其作三维振动的振动发生装置,其特征是一个垂直可调的可伸缩的腿部支承装置(6)沿治疗床(1)的纵向设置在摆动底板(5)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
7的装置,其特征是腿部支承装置(6)借助于一个支柱驱动装置(由支柱48和螺母54组成)以可伸缩的方式由一个电动机驱动。
9.根据权利要求
1的装置,其特征是一个偏心块(64)由驱动装置(8a)驱动旋转,偏心块(64)的枢轴承与摆动底板(5)相连,且使得枢轴承的转动轴线(65′)相对于摆动底板(5)倾斜(α)角。
10.根据权利要求
9的装置,其特征是角度(α)是可调的。
11.根据权利要求
1的振动治疗装置,它具有一个可相对摆动底板平面升起的头托,其特征是头托(90)能够沿着治疗床(1)的纵向运动并能受到沿离开摆动底板(5)的方向的牵引力的振击。
专利摘要
一种振动治疗装置,具有一个至少部分地构成一个摆动底板的治疗床和几个振击摆动底板使其作三维振动的振动发生装置。为了产生确定的具有治疗效果的振动,振动发生装置(9,10)同时受到驱动,并且频率比保持恒定。
文档编号A61H23/02GK87107748SQ87107748
公开日1988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1987年11月10日
发明者诺伯特·施普克 申请人:诺伯特·施普克, 赫曼·鲁夫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