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有效成分二均-γ-亚麻酸(DGLA)的组成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2276阅读:7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含有有效成分二均-γ-亚麻酸(DGLA)的组成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特应性皮肤炎、接触性皮肤炎等过敏性皮肤炎、湿疹、紫外线引起的皮肤损伤等各种皮肤疾病具有预防或治疗效果的食品成分、或含有该食品成分的食品组成物,具体涉及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该成分的效果而提供的最适当的用量。
本发明还涉及对于皮肤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与嗜酸细胞浸润或嗜酸细胞数增加密切相关的各种疾病,具有预防或治疗效果的食品成分、或含有该食品成分的食品组成物或医药组成物,特别涉及嗜酸细胞浸润抑制剂。
进而本发明还涉及对于特应性皮肤炎、支气管哮喘、花粉症、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等特别是认为病巢部肥大细胞数增加的各种疾病,具有预防或治疗效果的食品成分、或含有该食品成分的食品组成物或医药组成物,特别涉及肥大细胞数增加抑制剂。
背景技术
从结构学的观点出发对各种各样的脂肪酸进行分类时,把其分子内具有含有约20个碳原子的长脂肪链、且具有2个或2个以上的不饱和部分(双键)的脂肪酸称为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或者,从营养学的观点出发,从作为对维持人体健康具有极其重要作用的物质的重要性来看,一部分脂肪酸常表现为必需脂肪酸(EFA)。EFA的定义,狭义上指的是在人体内不能合成而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亚油酸(LA)和α-亚麻酸(ALA),广义上其包括这些物质的代谢产物花生四烯酸(A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这些物质中以ALA为母体脂肪酸生成的一系列的脂肪酸称为n3系列PUFA,EPA、DHA包括在该系列中。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以LA为母体脂肪酸得到的同样物质称为n6系列PUFA,具体是在Δ6去饱和酶的作用下,LA代谢成γ-亚麻酸(GLA),接着在碳链延长酶的作用下代谢成DGLA,在Δ5去饱和酶的作用下进一步代谢成AA。
关于这些n6系列PUFA的生理学功能,都已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其中研究表明,GLA对皮肤损伤(Cosmetic&Toiletries,Nissen HP,1995,110,P.71~)、糖尿病及其合并症(Diabetic Medisine,JamalGA,1990,7,p.319~)、风湿样关节炎(Arthritis Rheumatisum,Zurier RB,1996,39,p.1808~)等有用。关于GLA生理功能的分子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推测其活性分子是GLA的碳链延长代谢物DGLA、或者是DGLA的环氧化酶代谢物1系列的前列腺素(PG1)、或者是DGLA的脂加氧酶代谢物15-羟基二十碳三烯酸(15-hydroxyeicosatrienoic acid)(15-HETrE)。
另一方面,关于DGLA的生理活性,在in vivo或in vitro中其效果的一部分得到了确认,报道其具有下述作用在in vivo中抑制血小板凝集(British Medical Journal,Kernoff PBA,1977,2,p.1441~)、延迟型足底浮肿(Lipids,Taki H,1993,28,p.873~)、抑制血压上升(Lipids,Cedric H,1984,19,p.699~)等作用,在in vitro中抑制产生白细胞介素-2、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细胞因子的作用(Immunology,Maaike MBWD,2003,110,p.348~;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Deniela S,1989,143,p.1303~)、抑制产生白三烯的作用(Archives of DermatologicalResearch,Iversen L,1992,284,p.222~)、抑制T cell增殖作用(Prostaglandine Leukotrienes and Essential Fatty Acids,Zurier RB,1999,60,p.371~)等。
生物(特别是皮肤)的生理功能与PUFA的关系,已经在很多领域对其进行了研究,例如在缺乏EFA的状态下长期饲养大白鼠等动物时,确认有皮肤脱屑、水分含量降低、水分缺失量上升等症状、特别是伴随有皮肤功能异常的现象。此外,推测其他湿疹、接触性皮肤炎、紫外线引起的皮肤损伤等各种皮肤疾病与PUFA的参与有很大关系。并且,如上所述GLA对各种疾病的预防、治疗是有用的,其中确认GLA对皮肤疾病特别是特应性皮肤炎有效(American Journal ofClinical Nutrition,Harrobin DF,2000,71,p367~)。
研究发现,起初患有特应性皮肤炎的患者的血清中的LA量,与健康常人相比明显增加,而当时LA的代谢产物DGLA及AA的量反而在降低。这足以表明在患有特应性皮肤炎的患者的n6系列PUFA的代谢途径中,从LA到GLA的转换酶Δ6去饱和酶的功能可能在降低。
因此,推测摄取处于Δ6去饱和酶下游的PUFA,能够改善这种伴随发生PUFA代谢异常的疾病。研究是否能够通过摄取其中在自然界存在比较多的月见草、黑茶子(cassis)、琉璃苣(common borage)的种子内含有的大量的GLA,来改善特应性皮肤炎的各种症状。
其结果报告,在人体试验中经口摄取GLA(每日约180mg/人~1440mg/人),能够改善特应性皮肤炎的皮肤炎症或瘙痒感,特别是每日以720mg/人或1440mg/人的高用量摄取的患者效果更好。当时发现GLA能够增加生物体的DGLA及AA的量,特别能够更有效地增加DGLA的量,进而确认症状改善与DGLA之间存在正相关性(ProstaglandinsLeukotrienes and Medicine,Mauku MS,1982,9,p.615~;TheLancet,Wright S,1982,20,p.1120~)。
其有效性在特应性皮肤炎动物模型NC/Nga小鼠上也得到了确认,判明经口摄取GLA(每日约1250mg/kg),具有抑制形成特应性皮肤炎以及抑制产生IgE的效果(第50次日本变态反应学学会总会摘要集,滨田瑞,2000,p.999~)。如上所述,要改善特应性皮肤炎摄取n6 PUFA中的GLA是有用的,因此推测优选摄取预测为其活性本体的DGLA更加有效。
但是,以纠正如上述特应性皮肤炎的PUFA代谢异常为目的摄取GLA时,有可能没有设定恰当的用量。对于豚鼠,使其每日以约3200mg/kg的超量摄取GLA时,与每日摄取约400mg/kg时相比,其表皮中的DGLA量反而减少,产生这种给药量与生物体PUFA量的增加不相关的现象(Prostaglandins Leukotrienes and Essential FattyAcids,Navarette R,1992,46,p.139~)。这表明摄取大量GLA时,GLA向DGLA的转换有可能受到阻碍。
就是说,假如大量摄取GLA时,生物体的DGLA量不但不增加反而有降低的可能性,这样就蕴含着使特应性皮肤炎恶化的危险性。并且大家都知道人体内的GLA的代谢存在着个体差异,向特应性皮肤炎患者给与GLA时,红细胞膜DGLA量的增加度因患者的情况而不同,其中DGLA量增加的患者群的皮肤炎症状明显缓解,相反DGLA量不增加的患者群的皮肤炎症状没有得到改善(British Journal ofDermatology,Henz BM,1999,140,p.685~)。这表明摄取GLA对增加DGLA量并不一定有效,进而在治疗特应性皮肤炎时,GLA的最适合用量不一定是DGLA的最适合用量。
另一方面,确认摄取DGLA后,体内DGLA量随着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第58次日本营养食粮学会大摘要集,堀川千贺,2004,p.219~),对于假如摄取大量DGLA后生物体的DGLA量仍降低的事情是难于理解的。并且确认上述因GLA引起的代谢酶障碍,原来该酶的活性比较高,对于认为随着加龄活性并不降低的碳链延长酶,其酶反应有可能受到基质环境或其他因素的影响。
其结果认为摄取GLA时,DGLA的增加量在各种条件下有可能发生变动,这充分表明对通过摄取GLA治疗特应性皮肤炎进行适当控制是困难的。以上从安全性或有效性方面来看,认为在治疗或预防特应性皮肤炎时,与摄取GLA相比,优选直接摄取DGLA本品,并且认为提供最合适的用量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虽然有些肉、蛋、鱼贝类中含有DGLA,但其种类有限,对于菜食主义者等很少吃肉的人来说,从天然物中摄取DGLA是极其困难的。此外,虽然天然存在DGLA,但其量极低难于大量制备,因此如上述GLA试验一样,使用实际的DGLA实施其对特应性皮肤炎的效能检验是极其困难的。也就是说,在我们所了解的范围内,还没有用DGLA本品改善特应性皮肤炎的直接的证明。此外如上所述,虽然DGLA在动物的in vivo试验、或从动物、人体得到的细胞株的in vitro试验中表现具有各种生理作用,但都难于说是特应性皮肤炎的模拟试验,实际上DGLA是否能改善特应性皮肤炎,这个问题还没有明确的答案。
如日本国专利第3354581号所述,发明者以往发明了制备缺损Δ5去饱和酶的微生物、以及利用本菌株发酵生产DGLA油脂的方法,因此能够大量调制其构成脂肪酸的约40%含有DGLA的甘油三酯SUNTGD,克服了取得DGLA原料的困难。
近年来,对于特应性皮肤炎、湿疹、干癣等皮肤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过敏性肺炎、嗜酸细胞性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溃疡性大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等各种疾病,已搞清楚在这些炎症局部发生嗜酸细胞浸润,推测这些病态的形成、进展与嗜酸细胞的参与有很大的关系。以上述事实为背景,尝试通过抑制下述过程来预防、治疗这些疾病,这些过程是嗜酸细胞向病巢部组织的浸润过程,具体为嗜酸细胞的活化、粘附于血管内皮、向血管外游走、在趋化因子的作用下向病巢部迁移(AmericanJournal of Clinical Dermatology,Chari S,2001,2,p.1~,Paediatric Respiratory Reviews,McMillan RM,2001,2,p.238~,Agents Actions,Rask-Madsen J,1992,C37~,日本特许平8-3036号公报)。
例如,将临床上已经确认其有用性的治疗皮肤疾病的类固醇外用剂或免疫抑制剂,用于特应性皮肤炎样动物模型NC/Nga小鼠身上,结果判明能够使皮肤症状的恶化明显减轻,同时能够明显抑制向皮肤病巢部浸润的嗜酸细胞数(Japanese Journal of Pharmacology,Hiroi J,1998,76,p.175~)。此外,作为嗜酸细胞的趋化因子、且具有使嗜酸细胞向病巢部集聚的性质的生物体物质中可以例举白三烯B4,证明该物质是通过5-脂加氧酶合成的。
与此相反,5-脂加氧酶抑制剂能够抑制该酶的活性,所以抑制白三烯B4的生成,不仅如此,其还继续抑制生物体的重要的嗜酸细胞的浸润。其结果判明能够减轻与白三烯类或嗜酸细胞的参与有很大关系的夜间性哮喘的呼吸障碍,表明该化合物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有用性(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Wenzel SE,1995,152,p.897~)。这表明这些医药品能够抑制嗜酸细胞的异常状态,对预防、治疗各种疾病是有用的。但另一方面,事实上又存在其安全性、使用方法方面的问题。
使用类固醇外用剂时,会出现使用时的红潮、皮肤萎缩、中断给药后反而使皮肤炎症恶化的反弹现象等副作用;使用免疫抑制剂时,有可能使皮肤肿瘤的发生期提前、或因涂布部位及皮肤的屏障功能状态而大大影响药效(日本皮肤科学会杂志,古江益隆,2004,114,p.135~);使用5-脂加氧酶抑制剂时,必须每日4次经口摄取,认为长期服用会引起消化不良(ZYFLOTMFILMTAB(注册商标)附录文件,Abbott laboratories,1998)。
所以在这种背景下,需要在医学上是有用的、任何人都可以安全使用的、且能够有效地抑制嗜酸细胞功能的原材料。
从上述观点出发,考虑在医学上、营养学上有用的食品成分时,可以例举如图2所示的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二十碳五烯酸(EPA)或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作为其候补原材料之一。这些成分在海产动物脂内、特别是金枪鱼、沙丁鱼等的鱼油内含量比较多。这些都是我们人类常年累月经常摄取的物质,是安全性极高的原材料。此外,对这些物质的生理功能进行了大量研究,表明前者具有抑制血栓的效果,后者具有提高学习能力等有用性(功能性脂质新展示,铃木修,2001)。
此外,其他的有用生理活性之一可以例举抗过敏效果(The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Nagatsuka T,2000,16,p.861~,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McMurray DN,2000,182,p.861~),推测其分子作用机理之一是对免疫效应细胞给与一些影响。作为证明该推测的试验之一,如日本特开平10-1434所示,失泽等研究了EPA及DHA对嗜酸细胞的游走产生的影响。其中,用100mgEPA乙酯、或50mgDHA乙酯向豚鼠腹腔内给药,表明在豚鼠延迟型过敏反应中能够抑制嗜酸细胞的游走。
但是,本试验是为了确认将EPA及DHA从腹腔内给药时的生物反应的试验,但不能说是以食品形态实际经口摄取状况的模拟,对于腹腔内给药与经口给药,容易推测前者的嗜酸细胞浸润的组织是腹腔,腹腔内EPA及DHA的浓度绝对高,即其是生理活性容易检出的状况。因此,通过经口摄取实际上是否具有这样的效果还不明确。
此外,还有认为是因EPA或DHA的结构学特征引起的易氧化性和产生恶臭的问题。EPA或DHA的分子内有不饱和键部分,即容易发生氧化反应的部分,EPA有5个、DHA有6个。这些物质发生氧化后质量明显下降,不仅破坏上述有用的生理功能,而且生成的氧化分解物可能会对生物体产生不好的影响。并且这些PUFA的氧化分解物会释放出严重的恶臭,随着时间的延长,氧化加速,恶臭的程度增加。
作为防止这些EPA或DHA易氧化的对策,虽然考虑到防止氧化剂、抑臭剂、掩蔽剂等,但其防止氧化的效果或持续性仍未达到满意的程度,或存在因添加剂引起的外观混浊等各种问题,因此都不是有效的防止对策(日本特开平2-55785号公报,日本特开平3-100093号公报,日本特开2004-137420号公报)。就是说,即使EPA或DHA的生理活性是有用的,采取各种对策也很难使其性质保持稳定,这就成为影响其在食品方面的利用范围的理由之一。
综上所述,期望得到医药上有用的、安全性好、质量稳定的食品原材料。
近年来,因环境、饮食生活的变化、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的过敏性疾病的患者的人数急剧增加。过敏性疾病的病态,以其病态形成机理或相关功能分子为基础,大致分为I型到IV型,认为肥大细胞与其中被称为I型过敏反应的速发型过敏反应的其中之一密切相关。I型过敏反应的情况下,如果生物体暴露在某种抗原下,通过抗原提示细胞、协助者T细胞,由B细胞产生抗原特异性IgE抗体。
其后,IgE抗体结合在肥大细胞的表面,处于对再次入侵的抗体进行监视的状态,该状态的肥大细胞在膜表面捕获再次入侵的抗原,发生脱颗粒,释放出组胺、白三烯等各种化学传递物质。接着,这些化学传递物质与受体结合,就会引起所谓的“过敏反应”的浮肿、发红、发痒、气管反应性增加或粘液分泌增加等对人体不好的生理现象。
在这种背景下,形成了抑制肥大细胞的功能、具体为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化学传递物质释放的方法,抑制合成化学传递物质的方法,或抑制释放的化学传递物质与受体结合的方法等,特别是通过抑制肥大细胞产生的化学传递物质的作用,减轻过敏反应的方法。证明现在在减轻特应性皮肤炎的发痒症状或在治疗花粉症、过敏性结膜炎等方面使用的医药品,均是以上述的作用机理为基础的(Internet HP“风湿病·变态反应-信息中心”、长谷川真纪、2005.04.04、变态反应-炎症性疾病-新探讨、黑泽元博、1994)。
但是也有报告指出,不仅上述肥大细胞产生的化学传递物质的功能发生改变,病巢部确认的肥大细胞的数目本身也发生变化。例如证明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鼻腔粘膜上的肥大细胞的分化及增殖具有比非过敏性的增多的倾向(日本耳鼻咽喉科学会会报、吉田尚史、2001,104,P.504~)。此外,证明局部存在于哮喘患者的支气管平滑肌束内的肥大细胞与健康常人相比,具有明显的高值(Current Opinion in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Peter B,2003,3,p.45~)。
对于皮肤疾病也有同样的报道,例如报道在基底细胞癌、寻常性干癣、特应性皮肤炎病巢部等的肥大细胞增多(变态反应、山本升壮、2000,49,p.455~)。就是说,作为抑制或减轻与肥大细胞数增多密切相关的疾病的手段,不仅要控制炎症性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产生的化学传递物质的量或功能,而且要抑制肥大细胞本身的异常增殖,必须使本细胞数保持正常的水平,推测通过抑制本过程能够实现更有效地预防或治疗多方面的疾病。
例如将临床上确认对过敏性皮肤炎等有用的类固醇外用剂或免疫抑制外用剂,用于患有同样疾病的动物模型NC/Nga小鼠身上,结果证明不仅明显改善了伴随皮肤发炎时的皮肤炎症状、明显抑制了血中IgE升高,同时也明显抑制了皮肤病巢部增加的肥大细胞数(Japanese Journal of Pharmacology,Hiroi J,1998,76,p.175~)。这也充分表明治疗效果与肥大细胞数可能是相关的,此外,也可以证实使肥大细胞数控制在适当的水平是重要的。
这就说明这些医药品对于预防、治疗过敏性疾病等与肥大细胞相关的各种疾病是有用的,另一方面,事实上又存在其安全性或使用方法方面的问题。使用类固醇外用剂时,会出现使用时的红潮、皮肤萎缩、中断给药后反而使皮肤炎症恶化的反弹现象等副作用;使用免疫抑制剂时,有可能使皮肤肿瘤的发生期提前、或因涂布部位及皮肤的屏障功能状态而大大影响药效(日本皮肤科学会杂志,古江益隆,2004,114,p.135~)。
所以在这种背景下,需要在医学上有用的、任何人都可以安全使用的、且能够有效地抑制肥大细胞数增加的原材料。
专利文献1 日本国特许第3354581号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8-3036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平2-55785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平3-100093号公报专利文献5 日本特开2004-137420号公报非专利文献1 Cosmetic&Toiletries,Nissen HP,1995,110.P.71~非专利文献2 Diabetic Medisine,Jamal GA,1990,7,p.319~非专利文献3 Arthritis Rheumatisum,Zurier RB,1996,39,p.1808~非专利文献4 British Medical Journal,Kernoff PBA,1977,2,p.1441~非专利文献5 Lipids,Taki H,1993,28,p.873~非专利文献6 Lipids,Cedric H,1984,19,p.699~非专利文献7 Immunology,Maaike MBWD,2003,110,p.348~非专利文献8 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Deniela S,1989,143,p.1303~非专利文献9 Archives of Dermatological Research,Iversen L,1992,284,p.222~非专利文献10 Prostaglandine Leukotrienes and Essential Fatty Acid,Zurier RB,1999,60,p.371~非专利文献11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Harrobin DF,2000,71,p367~非专利文献12 Prostaglandins Leukotrienes and Medicine,Mauku MS,1982,9,p.615~非专利文献13 The Lancet,Wright S,1982,20,p.1120~非专利文献14 第50次日本变态反应学学会总会摘要集,滨天瑞,2000,p.999~非专利文献15 Prostaglandins Leukotrienes Essential Fatty Acids,Navarette R,1992,46,p.139~非专利文献16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Henz BM,1999,140,p.685~非专利文献17 第58次日本营养食粮学会摘要集,堀川千贺,2004,p.219~非专利文献18 功能性脂质新展示,铃木修,2001非专利文献19 γ-Linolenic Acid,Recent Advances inBiotechnolog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Rs,Hundy YS,2001非专利文献20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Dermatology,Chari S,2001,2,p.1~非专利文献21 Paediatric Respiratory Reviews,McMillan RM,2001,2,p.238~非专利文献22 Agents Actions,Rask-Madsen J,1992,C37~,特開平8-3036)。
非专利文献23 Japanese Journal of Pharmacology,HiroiJ,1998,76,p.175~非专利文献24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Wenzel SE,1995,152,p.897~
非专利文献25 日本皮肤科学会杂志,古江益隆,2004,114,p.135~非专利文献26 ZYFLO TM FILMTAB附录文件,Abbott laboratories,1998非专利文献27 The 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Nagatsuka T,2000,16,p.861~非专利文献28 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McMurray DN,2000,182,p.861~非专利文献29 British Medical Journal,Kernoff PBA,1977,2,p.1441~非专利文献30 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Deniela S,1989,143,p.1303~非专利文献31 Archives of Dermatological Research,Iverson L,1992,284,p.222~非专利文献32 长谷川真纪、2005.04.04、变态反应-炎症性疾病-新新探讨、黑泽元博、199非专利文献33 日本耳鼻咽喉科学会会报、吉田尚史、2001,104,p.504~非专利文献34 Current Opinion in Allergy and ClinicalImmunology,Peter B,2003,3,p.45~非专利文献35 Prostaglandine Leukotrienes and Essential Fatty Acids,Gueck T,2003,68,p.317~非专利文献36 Veterinary Dermatology,Gueck T,2004,15,p.309~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安全且更加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特应性皮肤炎,提供适量的DGLA。
本发明发现,经常因种种因素致使PUFA及其相关代谢产物的量和质发生异常,以此为原因又导致了不好的生物反应,或者相反,因发生了不好的生物反应,结果导致PUFA及其相关代谢物的量和质发生异常,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积极摄取PUFA来纠正这种异常状态是最基本的原理,特别是在改善特应性皮肤炎的PUFA异常状态方面,PUFA中尤其是n6系列PUFA的DGLA是极其有用的,且使用比GLA量更少的量就可以,完成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提供含有DGLA、对皮肤疾病具有预防或治疗效果的组成物。
该组成物,例如是食品组成物或医药组成物。
上述皮肤炎,例如是过敏性皮肤炎,如特应性皮肤炎。
上述组成物中的DGLA的含量,例如是成人每人每日摄取5mg~600mg DGLA的适当量。例如、DGLA的摄取量是成人每人每日5mg~200mg,或5mg~150mg。
DGLA例如以甘油酯、磷脂质、糖脂质、烷基酯或游离脂肪酸的形式存在,上述甘油酯是甘油三酯、甘油二酯、单酸甘油酯,上述甘油酯优选甘油三酯及/或甘油二酯。
组成物例如是丸剂、片剂或胶囊剂的形式。
本发明的组成物还可以是含有DGLA、标示其具有预防或治疗皮肤疾病的效果的饮食物的形式,例如可以是含有的DGLA量为成人每人每日的摄取量5mg~600mg、且附有表明其具有预防或治疗皮肤疾病效果的标示的饮食物,并且还可以是含有的DGLA量为成人每人每日的摄取量5mg~200mg,且附有表明其具有预防或治疗皮肤疾病效果的标示的饮食物,或者是,含有的DGLA量为成人每人每日的摄取量5mg~150mg,且附有表明其具有预防或治疗皮肤疾病效果的标示的饮食物。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是,提供能够安全且更加有效地预防或治疗与嗜酸细胞浸润或嗜酸细胞数增加密切相关的各种疾病的食品或医药组成物。
本发明者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潜心研究,结果首次发现二均-γ-亚麻酸(DGLA)对抑制嗜酸细胞浸润极其有用,且与其他PUFA相比能够有效地进行抑制,完成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提供含有DGLA、对与嗜酸细胞浸润、嗜酸细胞数增加密切相关的各种疾病具有预防或治疗效果的组成物。
该组成物例如是食品组成物或医药品组成物。
上述各种疾病例如是特应性皮肤炎、湿疹、干癣等皮肤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过敏性肺炎、嗜酸细胞性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溃疡性大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等。
如图2所示,EPA、DHA被称为n-3系列PUFA,而从体内合成途径的关系来看DGLA属于n-6系列PUFA。DGLA虽然是肉、蛋、鱼贝类等中含有的安全性极高的食品成分,但总的来说,证明其含量与EPA、DHA或同n-6系列PUFA的花生四烯酸相比极其少。如日本专利第3354581号所述,本发明者们以往发明了利用菌株发酵生产DGLA油脂的方法,使大量调制其构成脂肪酸的约40%含有DGLA的甘油三酯SUNTGD成为可能。从结构学来看,DGLA有3个不饱和键,比EPA、DHA的少,由此可以判断,该成分抗氧化性强,因此产生的臭味少质量稳定性高。
关于DGLA的生理活性,在in vivo或in vitro中其效果的一部分得到了确认,报道其具有下述作用在in vivo中抑制血小板凝集(British Medical Journal,Kernoff PBA,1977,2,p.1441~)、延迟型足底浮肿(Lipids,Taki H,1993,28,p.873~)、抑制血压上升(Lipids,Cedric H,1984,19,p.699~)等作用,在in vitro中抑制产生白细胞介素-2、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细胞因子的作用(Immunology,Maaike MBWD,2003,110,p.348~;The Journalof Immunology,Deniela S,1989,143,p.1303~)、抑制产生白三烯的作用(Archives of Dermatological Research,Iversen L,1992,284,p.222~)、抑制T cell增殖作用(Prostaglandine Leukotrienesand Essential Fatty Acids,Zurier RB,1999,60,p.371~)等。
但是,关于对嗜酸细胞产生的影响还没有直接的证明,如上所述,虽然很容易推测DGLA有高安全性和良好的质量稳定性,但是在生理功能方面,特别是对嗜酸细胞是否产生作用,进而如果有作用,其作用的强度与其他PUFA相比如何等问题,一概不知。
DGLA例如以甘油酯、磷脂质、糖脂质、烷基酯或游离脂肪酸的形式存在,上述甘油酯是甘油三酯、甘油二酯或单酸甘油酯,上述甘油酯优选甘油三酯及/或甘油二酯。
组成物例如是丸剂、片剂或胶囊剂的形式。
本发明的组成物还可以是,含有DGLA、且标示其具有预防或治疗与嗜酸细胞浸润或嗜酸细胞数增加密切相关的各种疾病效果的饮食物的形式。例如可以是,含有DGLA、且附有表明其具有预防或治疗与嗜酸细胞浸润或嗜酸细胞数增加密切相关的各种疾病效果的标示的饮食物。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是,提供能够安全且更加有效地预防或治疗与肥大细胞数增加密切相关的各种疾病的食品或医药组成物。
本发明者们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潜心研究,结果首次发现二均-γ-亚麻酸(DGLA)对抑制肥大细胞数增加极其有用,完成了本发明。
从医学或营养学方面来考虑有用食品成分时,如图2所示的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二均-γ-亚麻酸(DGLA)可以是其中候补原材料之一。肉、蛋、鱼贝类等中含有DGLA,这些都是我们人类长年累月经常摄取的安全性极其高的原材料,但是总的来说,证明其含量与同n-6系列PUFA的花生四烯酸或n-3系列PUFA的EPA或DHA相比极低。如日本专利第3354581号所述,本发明者们以往发明了利用菌株发酵生产DGLA油脂的方法,使大量调制其构成脂肪酸的约40%含有DGLA的甘油三酯SUNTGD成为可能。
关于本成分的生理活性,在in vivo或in vitro中其效果的一部分得到了确认,报道其具有下述作用在in vivo中抑制血小板凝集(British Medical Journal,Kernoff PBA,1977,2,p.1441~)、延迟型足底浮肿(Lipids,Taki H,1993,28,p.873~)、抑制血压上升(Lipids,Cedric H,1984,19,p.699~)等作用,在in vitro中抑制产生白细胞介素-2、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细胞因子的作用(Immunology,Maaike MBWD,2003,110,p.348~;The Journalof Immunology,Deniela S,1989,143,p.1303~)、抑制产生白三烯的作用(Archives of Dermatological Research,Iverson L,1992,284,p.222~)、抑制T cell增殖作用(Prostaglandine Leukotrienesand Essential Fatty Acids,Zurier RB,1999,60,p.371~)等,但是还没有关于对肥大细胞产生影响的直接证明。
另一方面,研究同n-6系列PUFA中的亚油酸(LA)及γ-亚麻酸(GLA)对肥大细胞产生的影响,对于前者,有报告指出从株化的肥大细胞种中释放的刺激应答性组胺增加(ProstaglandineLeukotrienes and Essential Fatty Acids,Gueck T,2003,68,p.317~),对于后者,确认在同试验系中抑制组胺的释放(VeterinaryDermatology,Gueck T,2004,15,p.309~)。但是,所有的研究都是在讨论对肥大细胞中化学物质的释放产生的影响,两者均不知道是否会对肥大细胞的数量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
如上所述,根本不清楚DGLA是否会对肥大细胞的数量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
因此,本发明提供含有DGLA、对与肥大细胞数增加密切相关的各种疾病具有预防或治疗效果的组成物。
该组成物例如是食品组成物或医药品组成物。
上述各种疾病是特应性皮肤炎、湿疹、干癣、基底细胞癌、棘细胞癌等皮肤疾病,支气管哮喘、花粉症、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等。
DGLA例如以甘油酯、磷脂质、糖脂质、烷基酯或游离脂肪酸的形式存在,上述甘油酯是甘油三酯、甘油二酯或单酸甘油酯,上述甘油酯优选甘油三酯及/或甘油二酯。
组成物例如是丸剂、片剂或胶囊剂的形式。
本发明的组成物还可以是含有DGLA、且标示其具有预防或治疗与肥大细胞数增加密切相关的各种疾病效果的饮食物的形式,例如可以是含有DGLA、且附有表明其具有预防或治疗与肥大细胞数增加密切相关的各种疾病效果的标示的饮食物。


图1表示n6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代谢途径。
图2表示n6系列及n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谢途径。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食品组成物可以是辅助食品、及(医药)处方物及调制品,如片剂、丸剂及胶囊剂。并且还可以是固体或液体食品,如乳制品(人造黄油、黄油、牛奶、酸奶)、面包、西式糕点;饮料类,如饮料(茶、咖啡、可可、巧克力饮料)、水果汁、软饮料(如碳酸饮料);糕点;油性食品(小吃、色拉调味汁、蛋黄酱)、汤、西餐调味汁、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米饭、面类、意大利面食)、含鱼肉食品、婴儿食品(如常规液体或粉状)、宠物食品以及调理好的食品或能够用微波炉调理的食品。
DGLA可以从任意的适当的来源得到,但是几乎没有已知的高DGLA含量的天然油脂源,能够从牛的肝脏、猪的肾脏、卵黄等中提取出极其微量的DGLA。近年来随着微生物发酵技术的进步,可以从微生物如真菌类、细菌类或酵母中得到。
适当的真菌类是属于毛霉目(Mucorales)如被孢霉属(Mortierella)、腐霉属(Pythium)或Entomophyhora的真菌。DGLA的来源优选被孢霉属(Mortierella),更优选来源于高山被孢霉(Mortierella alpina)。含有DGLA的油脂,如日本专利第3354581号所述,本发明者根据使用被孢霉属(Mortierella)的微生物发酵法调制出其构成脂肪酸的约40%含有DGLA的甘油三酯。
本发明还可以在DGLA的基础上提供附加的1种或1种以上的PUFA,可以在DGLA上附加别的n-6系列PUFA(例如亚油酸(LA)、γ-亚麻酸(GLA)、花生四烯酸(AA)等),也可以附加n-3系列PUFA(如EPA、DHA)。
在该酸的生理活性允许的范围内,本发明使用的DGLA能够变化的功能性衍生物可以是,含有DGLA的甘油三酯、甘油二酯、单酸甘油酯形式,或含有DGLA的磷脂质、糖脂质的形式,并且也可以是含有DGLA的游离脂肪酸、脂肪酸酯(如甲酯或乙酯)、固醇酯的形式。
优选PUFA存在于油中,可以是纯净油、加工油(例如化学及/或酶处理油)、或浓缩油。这些油可以含有10%~100%的PUFA,如果油来源于微生物,则期望的PUFA如DGLA的含量可以为油中的5%或大于5%,优选等于或大于10%,更优选等于或大于25%。在这些百分比的浓度范围内该油可以含有1种或1种以上的PUFA。该油可以是由单一细胞或微生物得到的单一油,也可以是由其他来源得到的2种或2种以上油的配合油或混合油。该油可以含有如1种或1种以上的添加物,如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维生素E、生育三烯酸、抗坏血酸衍生物、棕榈酸盐或酯、虾青素)或芝麻素、CoQ10等。
对于正常的健康的饮食充分的个体即其PUFA表现为正常值的个体,本发明能够用于提高其PUFA水平、预防疾病、保持健康。
但是,也可以用于PUFA水平低或不足的个体,例如,能够用于预防、防止、改善、治疗与血中n3系列或n6系列PUFA异常或低水平相关的疾病或状态。因此,本发明能够给DGLA水平低的被验者如其LA不能转化成GLA及DGLA、GLA不能转化成DGLA的被验者及/或不能有效转化的被验者提供使用。因此,适合的患者其Δ6去饱和酶及/或碳链延长酶可以功能不全、不充分或缺乏。
本发明特别给DGLA水平低的人提供使用,例如给特应性皮肤炎等处于免疫水平异常状态时的被验者使用,该免疫水平异常状态指免疫水平比通常低或高的状态。
本发明可以用于纠正DGLA水平低的状态、DGLA水平偏离正常进行变动的状态或其他状态,例如可以在接触性皮肤炎、湿疹、紫外线引起的皮肤损伤等各种皮肤疾病,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患者,酒精中毒者、吸烟者等中使用。
本发明特别给患有皮肤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与嗜酸细胞浸润或嗜酸细胞数增加密切相关的各种疾病的被验者提供使用。
皮肤疾病指特应性皮肤炎、湿疹、干癣等,呼吸系统疾病指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过敏性肺炎、嗜酸细胞性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指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溃疡性大肠炎等各种疾病。
本发明特别给确认有肥大细胞数增加的各种疾病的被验者提供使用,确认有肥大细胞数增加的各种疾病指的是特应性皮肤炎、湿疹、干癣、基底细胞癌、棘细胞癌等皮肤疾病,支气管哮喘、花粉症、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等各种疾病。
实施例下面用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加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如上所述,因为预测摄取DGLA对特应性皮肤炎的预防或治疗有用,所以将DGLA油脂的甘油三酯SUNTGD用于实验动物,研究其有用性。甘油三酯SUNTGD是按照日本专利第3354581号所述的方法进行调制的,其以DGLA为主要构成脂肪酸。本次使用NC/Nga小鼠作为特应性皮肤炎的动物模型,本动物模型被确认为现在最有用的特应性皮肤炎的动物模型之一,证明实际上在特应性治疗的临床现场使用的类固醇外用剂或免疫抑制剂等在本动物模型身上也有效,因此在特应性皮肤炎治疗药物的筛选试验上被广泛使用。
本动物在通常的饲养环境下,在出生后约8周前后自然发病患皮肤炎后,其炎症状况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加剧、慢性化,因此不管从肉眼上看还是从病理组织学上看,都可看出其呈现人体的特应性皮肤炎的症状。此外,伴随着皮肤炎症的发作,呈现出本病态的特征,如血清中的IgE升高、病巢部中的肥大细胞或嗜酸细胞、T细胞等免疫效应细胞明显浸润。
该试验中准备了雄性或雌性NC/Nga小鼠,在通常的饲养环境下设定3组,每组7只。如表1所示,调制了下述3种食物,离乳后的5周龄以后,使其自由摄取食物直到试验结束的12周龄。把组分为对照食组、高DGLA食组、低DGLA食组,对于后两组添加SUNTGD,设定高DGLA食组的食物中约含1.0%的DGLA(以游离脂肪酸量计算),设定低DGLA食组的食物中约含0.5%的DGLA(以游离脂肪酸量计算)。小鼠体重平均20g,平均每日摄食量约2g,计算该试验中的DGLA的摄取量,推算高DGLA食组每日约1000mg/kg,低DGLA食组每日约500mg/kg。此外,使每一组的食物中的总脂肪酸量一律为5%。在双盲试验条件下,评价项目为的皮肤炎症状的肉眼评分、搔爬反射、血中IgE。
研究结果没有发现体重变化或一般所见的异常,与对照食组相比较,两DGLA摄取组在肉眼评分(表2)、搔爬反射(表3)、血浆中IgE(表4)产生量的任一评价项目中,表示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抑制作用,这表明摄取DGLA对预防特应性有可能有用。此外,此时血浆中的脂肪酸组成(表5)反映了食物的影响,发现在任何脏器中,随着DGLA饲料的用量的增加DGLA的量增加,而LA的量减少,特别是脾脏中的脂肪酸组成变化显著,由此可以预测DGLA能够对免疫系统的生理功能产生强的影响。并且令人吃惊的是,本预测效果与DGLA用量没有依存性,即低DGLA食组比高DGLA食组表现有更强的预防特应性的效果。
如上所述,发现生物体的脂肪酸组成随着DGLA的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所以不会因DGLA自身的吸收障碍等减弱作用。上述事实更加表明,对于本动物模型或人体的DGLA的特应性预防效果,存在最适当的用量,换句话说,比本次使用的低DGLA食饲料的用量更低的用量可能会产生最高的抑制效果。进而对DGLA食引起的血浆中DGLA量的变动进行特别关注,发现对特应性皮肤炎样症状改善特别有效的低DGLA食的血浆磷脂质中DGLA含量为4.3%,对照食组的血浆磷脂质中的DGLA含量为1.0%,作为含有比率约增加4倍或按重量%约增加3%,证明血浆中DGLA量增加是对特应性皮肤炎的治疗效果产生大的作用的参数之一。
认为如果人体摄取DGLA后能够促进这种DGLA量的变化,那么也能够改善特应性皮肤炎。此外如上所述,已有GLA用于本动物模型的相关报道(第50次日本变应性学会总会摘要集,滨田瑞,2000,p.999~),当时用量是每日大约1250mg/kg,本次使用的低DGLA食饲料大约只是其一半或低于一半的500mg/kg,但与GLA相比,确认DGLA更能有效地预防特应性皮肤炎。并且,在别的报告中研究将n3系列PUFA的ALA用于相同动物模型的试验(ProstaglandinsLeukotrienes and Essential Fatty Acids,Suzuki R,2002,66,p.43)。虽然无法知道其正确的给药量,但至少发现虽然含有大量ALA的食物能够使生物体的红细胞膜内的ALA明显升高,但没有改变皮肤炎症状、血中IgE等预防特应性皮肤炎的效果。
表1各食物成分表(单位%)

※1构成脂肪酸的约40%为DGLA的甘油三酯※2食物中游离的DGLA量约占1.0%※3食物中游离的DGLA量约占0.5%
表2NC/Nga小鼠皮肤炎症评分(平均值±标准偏差、N=7)

※p<0.05(Dunnett’s test vs.对照组)表3NC/Nga小鼠搔爬反射(20分钟内的搔爬次数、(平均值±标准偏差、N=7)

※p<0.05、※※p<0.01(Student-t-test vs.对照组)表4第12周的NC/Nga小鼠血浆中总IgE(μg/ml、平均值±标准偏差、N=7)

※※p<0.01(Dunnett’s test vs.对照组)
表5第12周的NC/Nga小鼠血浆中磷脂质脂肪酸组成(磷脂质总脂肪酸中%、平均值±标准偏差、N=7)

※※p<0.01(Student-t-test vs.对照组)实施例2为了搞清楚人体经口摄取DGLA的量与体内DGLA水平的关系,以调查饮食的方式分析DGLA的经口摄取量,同时采血后对血清磷脂质中的DGLA量进行测定。对象是11名60~70岁的健康男性,使其对1周的进餐内容、食物原材料进行每日记录,根据记录分别算出已知含有DGLA的肉类、卵类、鱼贝类食品原材料的摄取量,根据“四订日本食品标准成分表 日本食品脂溶性成分表(1990)”能够算出各食品原材料的DGLA含量,使用该含量计算出每人每日的DGLA摄取量。根据1周内的DGLA摄取量,算出每人每日平均的DGLA摄取量。
另一方面,在日记所记录的最终日的第二天进行抽血,对于得到的血清磷脂质组分,使用常法分析脂肪酸组成。即、使用常法的Folch法从血清中提取脂质成分,再用薄层色谱法将该脂质进行分离(展开液为正己烷/二乙醚/=7/3),得到磷脂质组分。直接将硅胶层刮下来,使其在盐酸甲醇中50℃反应3个小时,用正己烷提取,得到脂肪酸甲酯混合物。用十五烷酸做内标,使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脂肪酸甲酯混合物,求出血清磷脂质的总脂肪酸中的DGLA(重量%)。
研究结果发现,每日平均经口摄取的DGLA量与血清磷脂质中的DGLA(重量%)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X=每日平均经口摄取的DGLA量(mg),Y=血清磷脂质中的DGLA(重量%)时的线性方程式为Y=0.312X+1.361,如果DGLA摄取量大约增加32mg,那么血清磷脂质中的DGLA就增加1重量%。从该研究结果可以进一步判断,与小鼠相比,人经口摄取DGLA后,其血中DGLA的变化更加明显。上述小鼠的结果中,已有记载的结果是以低DGLA食组为例,按体重计算以500mg/kg的DGLA量实际摄取8周后,血浆磷脂质中的DGLA量增加3重量%。
本次,在人体试验中,以60kg体重计算,摄取32mg/60kg=0.53mg/kg的DGLA,计算出血清磷脂质中的DGLA量增加1重量%。此外,小鼠血浆磷脂质中DGLA量大约增加3重量%,就可以有效地改善特应性皮肤炎症状,相反,人体血清磷脂质中DGLA量要大约增加3重量%,根据上述方程式计算,必要的DGLA量为每日大约100mg。而认为能够改善人体特应性皮肤炎的GLA的经口摄取量每日大约为180mg~1440mg,这充分表明少量的DGLA就能够改善特应性。
实施例3我们知道在皮肤疾病中有因太阳光线而使皮肤受到损伤的情况,特别是波长290nm~320nm的被分类为UV-B的紫外线,被认为是引起皮肤急性炎症(sunburn)、色素沉着·日晒(suntan)、皮肤癌等的最大的原因之一。本次,为了进一步研究DGLA对皮肤功能作用的可能性,使用UV-B引发的急性皮肤炎症的豚鼠作为动物模型,评价DGLA对皮肤急性炎症的效果。本动物模型是在预期具有抗炎症效果的医药品的开发中,药效筛选中使用性高的动物模型之一。
该试验中准备了雄性的Hartley系豚鼠,分为对照食组和DGLA食组,从5周龄到实验结束的7周龄,连续使其自由摄取各食物。本次使用的DGLA食与上述小鼠饲料的组成不同,调制的食物中DGLA(作为游离脂肪酸计算)约为0.08%。即豚鼠平均体重为400g,平均每日摄取约30g,计算该试验中的DGLA摄取量,推算为每日大约60mg/kg,自由摄取3周后,剃除豚鼠背部的体毛,在伏卧位置将动物固定后,使用UV照射器(Dermaray(商标)、M-DMR-I型、Eisai)及UV-B管(FL-20S-E-30LAMP、中心波长305nm、东芝),距离灯管5cm照射15分钟,诱发急性皮肤炎症反应,在双盲试验条件下根据Draize方法对诱发后的皮肤红斑反应进行评分。
如表6所示,该结果表示DGLA食组对UV-B引起的皮肤急性炎症具有抑制倾向,特别是UV-B暴露后的第1小时,表示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抑制效果。此时虽然没有显示结果,但与对照食组比较,确认DGLA食组的血浆、皮肤及其他各种脏器的磷脂质中的DGLA量明显增加。由此可以证明,DGLA食对预防UV引起的皮肤损伤有用。
表6UV-B诱发的急性皮肤炎症的豚鼠动物模型的皮肤红斑评分(总脂肪酸中%、平均值±标准偏差)

※p<0.05(Mann-Whitney U test vs.对照食组)#本DGLA食中含有约0.08%的游离DGLA实施例4为了研究摄取DGLA是否会对嗜酸细胞产生一些作用,将DGLA油脂的甘油三酯SUNTGD用于实验动物,研究其有用性。甘油三酯是使用日本专利第3354581号所述的方法进行调制的,其以DGLA为主要构成脂肪酸。本次使用NC/Nga小鼠作为与嗜酸细胞浸润或嗜酸细胞数增加密切相关的疾病的动物模型,本动物模型被认为是现在最有用的特应性皮肤炎动物模型之一,证明实际上在特应性治疗的临床现场使用的类固醇外用剂或免疫抑制剂等在本动物模型身上也有效,因此在特应性皮肤炎治疗药物的筛选试验上被广泛使用。
本动物在通常的饲养环境下,在出生后约8周前后自然发病患皮肤炎后,其炎症状况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加剧、慢性化,因此不管从肉眼上看还是从病理组织学上看,都可看出其呈现人体的特应性皮肤炎的症状。此外,伴随着皮肤炎症的发作,呈现出本病态的特征,如血清中的IgE升高、病巢部中的肥大细胞或嗜酸细胞、T细胞等免疫效应细胞明显浸润。
该试验中准备了雄性或雌性NC/Nga小鼠,在通常的饲养环境下设定2组,每组7只。如表7所示,调制了下述2种食物,离乳后的5周龄以后,使其自由摄取食物直到试验结束的12周龄。把组分为对照食组、DGLA食组,对于后者添加甘油三酯SUNTGD,设定食物中约含1.0%的DGLA(以游离脂肪酸量计算)。小鼠平均体重为20g,平均每日摄食量约2g,计算该试验中DGLA的摄取量,推算DGLA食组每日约为1000mg/kg,此外,使两组的食物中的总脂肪酸量一律为5%。在双盲试验条件下,评价项目为皮肤炎症状的肉眼评分、搔爬次数、血中IgE。
试验结束的第12周解剖动物,摘取皮肤病巢部的颈背部的皮肤,在中性福尔马林缓冲溶液中将其组织固定,然后用石蜡包裹,制作成薄切片,然后实施Luna染色,鉴定嗜酸细胞。在这些组织标本中从各组的7个标本中选择出3个标本,对6个标本的嗜酸细胞数的浸润程度进行相对评价。选择标本的方法是,从显示与各组的皮肤炎症的肉眼评分的平均值接近的标本中选择出3个标本的方法,关于相对评价,是实施评价者不知道评价的是哪个标本,实施双盲试验,嗜酸细胞的浸润程度的评价标准为++有多处嗜酸细胞浸润特别严重,总体上浸润严重。
+-一部分虽然发现有嗜酸细胞浸润,但几乎没有。
研究结果显示,没有发现体重变化(表8)或一般常见的任何异常,如表9所示,与对照食组相比,DGLA摄取组表现有抑制皮肤病巢部浸润的嗜酸细胞数的倾向,并且此时确认,皮肤炎症状的肉眼评分减轻(对照食组9.1±1.0、DGLA食组3.0±0.5)、搔爬次数的抑制(对照组51.7±9.1次、DGLA食组35.0±7.1次)、血浆中IgE产生量的抑制(对照食组64.2±39.8μg/ml、DGLA食组29.8±21.0μg/ml)。上述结果表示摄取DGLA可能对与嗜酸细胞浸润或嗜酸细胞数增加密切相关的各种疾病非常有用。
表7各食物的成分表(单位%)

※1构成脂肪酸的约40%为DGLA的甘油三酯※2游离的DGLA量相当于食料的约1.0%表8NC/Nga小鼠的体重变化(g、平均值±标准偏差、N=7)

表9NC/Nga小鼠颈背部皮肤的嗜酸细胞浸润程度

评价嗜酸细胞浸润程度的标准为++确认有多处嗜酸细胞浸润特别严重,总体上浸润严重。
+-虽然确认有部分嗜酸细胞浸润,但几乎没有。
如上所述,DGLA能够抑制嗜酸细胞的浸润。
实施例5为了研究探讨摄取DGLA是否会对肥大细胞数的增加产生一些作用,将DGLA油脂的甘油三酯SUNTGD用于实验动物,研究其有用性。甘油三酯是使用日本专利第3354581号所述方法调制的,其以DGLA为主要构成脂肪酸。本次使用NC/Nga小鼠作为与肥大细胞数增加密切相关的疾病的动物模型,本动物模型被认为是现在最有用的特应性皮肤炎的动物模型之一,证明实际上在特应性治疗的临床现场使用的类固醇外用剂或免疫抑制剂等在本动物模型身上也有效,因此在特应性皮肤炎治疗药物的筛选试验上被广泛使用。
本动物在通常的饲养环境下,在出生后约8周前后自然发病患皮肤炎后,其炎症状况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加剧、慢性化,因此不管从肉眼上看还是从病理组织学上看,都可看出其呈现人体的特应性皮肤炎的症状。此外,伴随着皮肤炎症的发作,呈现出本病态的特征,如血清中的IgE升高、病巢部中的肥大细胞或嗜酸细胞、T细胞等免疫效应细胞明显浸润。
该试验中准备了雄性或雌性NC/Nga小鼠,在通常的饲养环境下设定2组,每组7只。如表10所示,调制了下述2种食物,离乳后的5周龄以后,使其自由摄取食物直到试验结束的12周龄。把组分为对照食组、DGLA食组,对于后者添加以DGLA为主要构成脂肪酸的甘油三酯SUNTGD,设定食物中约含1.0%的DGLA(以游离脂肪酸量计算)。小鼠平均体重为20g,平均每日摄食量约2g,如果计算该试验中的DGLA摄取量,推算DGLA食组每日约1000mg/kg。此外,使两组的食物中的总脂肪酸量一律为5%。在双盲试验条件下,评价项目为皮肤炎症状的肉眼评分、搔爬次数、血中IgE。
试验结束的第12周解剖动物,摘取皮肤病巢部颈背部的皮肤,在中性福尔马林缓冲溶液中将其组织固定,然后用石蜡包裹,制作成薄切片,然后实施toluidine blue染色,鉴定肥大细胞。在这些组织标本中从各组的7个标本中选择出2个标本,对4个标本的肥大细胞数进行计算及对本细胞数进行相对评价。选择标本的方法是,从显示与各组的皮肤炎症的肉眼评分的平均值接近的标本中选择出2个标本的方法,有关肥大细胞的计算,计算检镜时10×40倍的视野中确认的肥大细胞数,反复变化5次视野对相同的标本进行本操作,其平均值表示该标本的肥大细胞数。
关于肥大细胞数的相对评价,对各标本的全部肥大细胞数的多少进行相对判定,其相对评价标准为++确认有多处肥大细胞特别多,总体上本细胞多
+确认有一部分的肥大细胞多,总体上本细胞数稍多。
+-肥大细胞数几乎正常。
对于肥大细胞数的计算及对本细胞数的相对评价,实施双盲试验,并不知道评价的是哪个标本。
研究结果显示,没有发现体重变化(表11)或一般常见的任何异常,如表12所示,与对照食组相比,DGLA摄取组表现有抑制皮肤病巢部增加的肥大细胞数的倾向,并且此时确认,皮肤炎症状的肉眼评分减轻(对照食组9.1±1.0、DGLA食组3.0±0.5)、搔爬次数的抑制(对照食组51.7±9.1次、DGLA食组35.0±7.1次)、血浆中IgE产生量的抑制(对照食组64.2±39.8ug/mL、DGLA食组29.8±21.0ug/mL)。上述结果表示摄取DGLA可能对与肥大细胞数增加密切相关的各种疾病非常有用。
表10各食物的成分表(单位%)

※1构成脂肪酸的约40%为DGLA的甘油三酯※2游离的DGLA量相当于食料中的约1.0%
表11Nc/Nga小鼠的体重变化(g、平均值±标准偏差、N=7)

表12Nc/Nga小鼠颈背部皮肤的肥大细胞数及相对评价

※1肥大细胞数在10×40倍视野范围内的该细胞数。对于同一标本反复变换5次视野,表示其平均值。
※2相对评价肥大细胞数的标准++确认有多处肥大细胞特别多,总体上本细胞多+确认有一部分肥大细胞多,总体上本细胞数稍多。
+-肥大细胞数几乎正常。
摄取DGLA对特应性皮肤炎的预防效果,与GLA相比,低用量就能得到预防特应性皮肤炎的效果,因此DGLA作为特应性皮肤炎的预防食品,其有用性高。并且该时摄取最适当的用量对有效性是极其重要的。
与其他的PUFA相比,经口摄取DGLA对嗜酸细胞的抑制作用更加有效。因此,对于皮肤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与嗜酸细胞浸润或嗜酸细胞数增加密切相关的各种疾病,与其他的PUFA相比,DGLA的有用性高。
经口摄取DGLA能够安全、有效地抑制肥大细胞数增加,因此,对于皮肤疾病、哮喘、鼻炎等与肥大细胞数增加密切相关的各种疾病,DGLA的有用性高。
权利要求
1.组成物,其含有有效成分二均-γ-亚麻酸(DGLA),对皮肤疾病具有预防或治疗效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成物,其为食品组成物或医药组成物。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成物,其中上述皮肤炎是过敏性皮肤炎。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组成物,其中上述过敏性皮肤炎是特应性皮肤炎。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成物,其中二均-γ-亚麻酸(DGLA)的摄取量是成人每人每日5mg~600mg。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组成物,其中二均-γ-亚麻酸(DGLA)的摄取量是成人每人每日5mg~200mg。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组成物,其中二均-γ-亚麻酸(DGLA)的摄取量是成人每人每日5mg~150mg。
8.饮食物,其含有二均-γ-亚麻酸(DGLA)、且附有对皮肤疾病具有预防或治疗效果的标示,其特征为对皮肤疾病具有预防或治疗效果。
9.饮食物,其含有成人每人每日的摄取量5mg~600mg的二均-γ-亚麻酸(DGLA)、且附有对皮肤疾病具有预防或治疗效果的标示。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组成物或饮食物,其中上述二均-γ-亚麻酸(DGLA)以甘油酯、磷脂质、糖脂质、烷基酯或游离脂肪酸的形式存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成物或饮食物,其中上述甘油酯是甘油三酯、甘油二酯或单酸甘油酯。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组成物或饮食物,其中上述甘油酯是甘油三酯及/或甘油二酯。
13.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组成物或饮食物,其为丸剂、片剂或胶囊剂的形式。
14.二均-γ-亚麻酸(DGLA)的使用,其用于预防或治疗皮肤疾病。
15.组成物,其含有二均-γ-亚麻酸(DGLA),对预防或治疗与嗜酸细胞浸润或嗜酸细胞数增加相关的疾病有效。
16.组成物,其含有二均-γ-亚麻酸(DGLA),抑制嗜酸细胞浸润。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组成物,其中上述组成物是食品或医药组成物。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组成物,其中上述食品是辅助食物。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组成物,其中上述医药组成物是口服药剂。
20.如权利要求15~19中任一项所述的组成物,其中上述组成物是液体制剂、丸剂、片剂、或胶囊剂。
21.如权利要求15及17~20中任一项所述的组成物,其中上述与嗜酸细胞浸润或嗜酸细胞数增加相关的疾病是皮肤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或消化系统疾病。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组成物,其中上述皮肤疾病是特应性皮肤炎、湿疹或干癣。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组成物,其中上述呼吸系统疾病是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过敏性肺炎或嗜酸细胞性肺炎。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组成物,其中上述消化系统疾病是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或溃疡性大肠炎。
25.如权利要求15~2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成物,其中上述二均-γ-亚麻酸(DGLA)是甘油酯、磷脂质、糖脂质、烷基酯或游离脂肪酸或其盐的形式。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组成物,其中上述甘油酯是甘油三酯、甘油二酯或单酸甘油酯。
27.如权利要求15~26中任一项所述的组成物,其中上述二均-γ-亚麻酸(DGLA)来源于微生物。
28.组成物,其含有二均-γ-亚麻酸(DGLA),对与肥大细胞数增加相关的疾病的预防或治疗有效。
29.组成物,其含有二均-γ-亚麻酸(DGLA),抑制肥大细胞的数量。
30.如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组成物,其中上述组成物是食品或医药组成物。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组成物,其中上述食品是辅助食物。
32.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组成物,其中上述医药组成物是口服制剂。
33.如权利要求28~32中任一项所述的组成物,其中上述组成物是液体制剂、丸剂、片剂或胶囊剂。
34.如权利要求28及30~33中任一项所述的组成物,其中上述与肥大细胞增加相关的疾病是皮肤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或其他过敏性疾病。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组成物,其中上述皮肤疾病是特应性皮肤炎、湿疹、干癣、基底细胞癌或棘细胞癌。
36.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组成物,其中上述呼吸系统疾病是支气管哮喘。
37.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组成物,其中上述过敏性疾病是花粉症、过敏性鼻炎或过敏性结膜炎。
38.如权利要求28~37中任一项所述的组成物,其中上述二均-γ-亚麻酸(DGLA)是甘油酯、磷脂质、糖脂质、烷基酯或游离脂肪酸或其盐的形式。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组成物,其中上述甘油酯是甘油三酯、甘油二酯或单酸甘油酯。
40.如权利要求27~39中任一项所述的组成物,其中上述二均-γ-亚麻酸(DGLA)来源于微生物。
全文摘要
提供其中含有二均-γ-亚麻酸(DGLA)、对皮肤疾病具有预防或治疗效果的食品、医药等的组成物;提供其中含有二均-γ-亚麻酸(DGLA)、对皮肤疾病具有预防或治疗效果的食品、医药等的组成物以及提供其中含有二均-γ-亚麻酸(DGLA)、对预防或治疗与肥大细胞数增加相关的疾病有效的组成物。
文档编号A61K9/48GK101019853SQ20061000311
公开日2007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14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14日
发明者立石法史, 河岛洋 申请人:三得利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