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慢性肺心病的芪黄益肺制剂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039933阅读:10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慢性肺心病的芪黄益肺制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中草药为原料制成的中药制剂,具体地说是治疗慢性肺心病的芪黄益肺制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疾病,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基础上反复呼吸道感染至右心负荷加重而成,最终导致心肺功能逐步恶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国内外研究资料证实老年肺心病患者无论在急性发作期还是缓解期均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由于免疫功能低下,长期反复气道感染,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时有效控制急性发作期,而控制急性发作期的关键又在于控制感染,所以通常以抗生素治疗为主,但抗生素往往使细菌耐药,菌群失调,副作用多或被杀死的细菌菌体破坏,释放大量的核糖核酸,使痰液粘稠不易咳除,细菌不断繁殖,抗菌治疗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方功补兼施,既补益肺肾,又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利水消肿的治疗慢性肺心病的芪黄益肺制剂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制剂是在二十余年的临床工作中,经过而反复实践探索,所研制的经验方。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制剂黄芪10-60g 菟丝子3-40g 橘红5-40g茯苓5-50g京半夏5-30g 川贝母5-40g 山豆根5-30g 杏仁5-40g百部5-40g白芥子5-40g 黄芩(炒)5-40g。
其最佳重量份的原料配比为黄芪30菟丝子15 橘红10 茯苓20京半夏10 川贝母10山豆根15 杏仁10百部15 白芥子10 黄芩(炒)12。
按以下步骤制得合剂将原料洗净,置煎煮容器是煎煮二次,每次50~60分钟,合并药液过滤,川贝粉碎成细粉加入滤液中,浓缩至量,加入苯甲酸、尼泊金乙酯适量,搅匀,即得。
本发明的制剂治疗慢性肺心病临床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45例患者均有我院住院患者,参照1980年全过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1],心功能分级按通用的美国纽约心脏学会NYHA提出的分级方案[2],中医肺胀诊断标准为中医内科学第五版教材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中的诊断标准[3]。
本组45例患者均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共87例,原发病是慢性支气管炎44例,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36例,支气管哮喘36例。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45-60岁者11例,60-75岁者27例,75岁以上者7例;对照组42例,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45-60岁10例,60-75岁27例,75岁以上者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及病程等方面基本相同,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都常规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持续低流量吸氧、强心利尿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同时应用芪黄益肺合剂《制剂批准号为滇药制字(Z)05A02614号》30ml/次,3次/日,口服治疗,7天为一疗程,治疗前后检测观察指标.
1.3观察指标临床症状体征咳嗽、咯痰、呼吸困难、心悸气促、唇甲紫绀、腹胀水肿、肺部罗音、肝脏大小、舌质、舌苔、脉象。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胸片、血生化指标、肝功能、肾功能、血气分析等。
1.4疗效标准[4]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功能提高2级以上。
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提高1级。
无效症状及心功能无改变或反而恶化。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检测结果

注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P<0.052.2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48.9%(22/45)、有效44.4%(20/45)、无效6.67%(3/45);对照组显效28.5%(10/42)、有效547%(23/42)、无效16.7%(7/42)。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病,我国肺心病患病率约为4%,占住院心脏病的38.5%-46%,多数地区占第三位、第四未,东北、西南已由第二位上升至首位[1],多为老年病。肺心病常因劳累或感冒急性发作而加重病情。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为抗感染、纠正心衰,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但往往由于广谱抗菌素的大剂量使用和强心、利尿剂的使用,造成二重感染、内环境紊乱、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国内外研究资料证实老年肺心病患者无论在急性发作期还是缓解期均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由于免疫功能低下,长期反复气道感染,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时有效控制急性发作期,而控制急性发作期的关键又在于控制感染,但抗生素往往使细菌耐药,菌群失调,副作用多或被杀死的细菌菌体破坏,释放大量的核糖核酸,使痰液粘稠不易咳除,细菌不断繁殖,抗菌治疗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而清肺化痰的中药均有不同程度的祛痰和扩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利于痰液排除而促进炎症改善。同时,中药有较好的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肺心病属中医“肺胀”等范畴,临床表现咳、痰、喘、瘀、肿等为主,病因是内外合邪,病位在肺、肾、脾、心,涉及五脏六腑。肺胀病机虽然复杂,但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是本病的基本特征。本虚在于肺、肾、脾、心气阴两虚,标实是痰热水瘀互结。本组患者多为久病,耗伤正气,肺、肾、脾衰,卫外不固,更易遭受外邪。芪黄益肺合剂有黄芪、菟丝子、化红、茯苓、山豆根、百部、杏仁、炒黄芩、白芥子等组成,方中黄芪益气固表、利水渗湿;菟丝子补益脾肾;杏仁、白芥子,化红、川贝母清肺化痰,宣肺理气。黄芩、山豆根清热解毒,消肿利咽,茯苓健脾利水。全方功补兼施,既补益肺肾,又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利水消肿。现代药理证实黄芪、白介子、山豆根、茯苓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故芪黄益肺合剂是一种治疗慢性肺心病的有效制剂,值得推广应用。
其中的参考文献[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3,27。
陈灏珠,李宗明.内科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36。
王永炎,晁思祥.今日中医内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12。
王净净,龙俊杰.中医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32-336。
本发明的主要优势和创新点在于1、全方功补兼施,既补益肺肾,又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利水消肿。同时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此作用经动物实验已得到证实。
2、在临床应用中证实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该制剂,观察其对老年慢性肺心病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取以下原料(重量份克)黄芪10 菟丝子3 橘红5 茯苓5京半夏5 川贝母5山豆根5 杏仁5百部5 白芥子5 黄芩(炒)5按以下方法制得合剂将原料洗净,置煎煮容器是煎煮二次,每次50~60分钟,合并药液过滤,川贝粉碎成细粉加入滤液中,滤液浓缩至1000ml,加入苯甲酸和尼泊金乙酯各0.5-3‰,搅匀,即得。
实施例2取以下原料(重量份克)
黄芪30 菟丝子15 橘红10 茯苓20京半夏10 川贝母10山豆根15 杏仁10 百部15 白芥子10 黄芩(炒)12按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
实施例3取以下原料(重量份克)黄芪60菟丝子40 橘红40 茯苓50京半夏30 川贝母40山豆根30 杏仁40百部40 白芥子40 黄芩(炒)40按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
用本发明的配方也可制成其它剂型的药物。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慢性肺心病的芪黄益肺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制剂黄芪10-60g 菟丝子3-40g 橘红5-40g茯苓5-50g京半夏5-30g 川贝母5-40g 山豆根5-30g 杏仁5-40g百部5-40g白芥子5-40g 黄芩(炒)5-40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慢性肺心病的芪黄益肺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制剂黄芪30菟丝子15 橘红10 茯苓20京半夏10 川贝母10山豆根15 杏仁10百部15 白芥子10 黄芩(炒)12。
3.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慢性肺心病的芪黄益肺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制得合剂将原料洗净,置煎煮容器是煎煮二次,每次50~60分钟,合并药液过滤,川贝粉碎成细粉加入滤液中,浓缩至量,加入苯甲酸、尼泊金乙酯适量,搅匀,即得。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治疗慢性肺心病的芪黄益肺制剂及制备方法。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制剂黄芪10-60g,菟丝子3-40g,橘红5-40g,茯苓5-50g,京半夏5-30g,川贝母5-40g,山豆根5-30g,杏仁5-40g,百部5-40g,白芥子5-40g,黄芩(炒)5-40g。本发明全方功补兼施,既补益肺肾,又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利水消肿,同时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此作用经动物实验已得到证实。并且在临床应用中证实,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该制剂,对老年慢性肺心病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文档编号A61P11/00GK1951490SQ200610048719
公开日2007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11日
发明者刘明, 蔡瑞锦, 刘庆彤, 姜莉芸, 魏丹霞, 顾力华 申请人:昆明市中医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