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病毒感染疾患的多靶协同防治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6621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对付病毒感染疾患的多靶协同防治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来抗御主要由疱疹类病毒及其它冠状病毒引起的复发性疾患的外用制剂。除了针对病毒之外,本发明制剂也适用于病毒感染后继发的各种机会性病原体感染,如念珠菌病、淋球菌感染,或反之,由其它病原体感染而继发的病毒性感染。本发明还提供了制剂工艺,所涉制剂可以方便施用于人体皮肤、粘膜易感部位如口腔、鼻腔、阴道、肛门,不论这些部位属于正常,或者创伤溃疡。本发明所涉制剂工艺的核心原料均为动植物来源,因而安全性极高。采用诸多成分的复方,则具有多靶协同功效,弥补了单一成分在适应病毒突变性(耐药性)方面的不足。
二.发明背景抗病毒药剂因下述原因而大大滞后于抗菌药剂①病毒的突变速度大大快于药物的研发速度,不断出现新毒株。②许多病毒具有很长的无症潜伏期(不被察觉)和时不时的复发性,对恶劣条件有极大耐受力和自控复制系统。③病毒寄生于人体细胞,许多抑杀病毒的合成药物,如寡核苷酸类攻击的目标一核酸(DNA、RNA)及蛋白质(或酶系统)对宿主细胞的核酸和蛋白质往往同时连累。迄今仍难达到安全、高效的防治目的。
以天然动植物为主要依托的中草药,迄今已发现约250味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性(动物体内或体外试验)。按照传统的概念,这些中草药中的绝大多数可以归类为“清热解毒”“抚正祛邪”,或“祛风散瘀”、“燥湿化痈”。按照近代的分析方法,已从这些中草药中分离鉴别出数百种分属多酚类、酚羟酸类、单黄酮类、双黄酮类、异黄酮类、蒽醌类、香豆素类、酚性萜类、生物碱类、皂甙类、多糖寡糖类、含硫氨基酸及多酞、蛋白质等天然活性物质。对它们的物化、生化和细胞病理作用机制分析表明,这些化合物大多为中小分子,具有广泛的亲脂、亲水性(分配系数)梯度和细胞组织透性,并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炎、激活免疫、抑制病原体对组织起破坏作用的酶类(如透明质酸酶、胶原酶、弹性蛋白酶、尿激酶、葡糖基转移酶等)和抗毒素、抗血小板凝集等多重生理活性。仅就直接抑杀抗御病原体的潜力,有些也不亚于合成的专性药物。但它们对宿主细胞和维系宿主内环境生态平衡必需的正常益生菌群,具有很明显的安全性和相容性优势。
病毒性感染是全球性主要疾病困扰之一。涉及的人群比例高达20%。多发在粘膜、皮肤的外在症状,如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全身性水泡、疮疥、糜烂、伴随的阵发性疼痛,或通常主要发生在唇、鼻(HSV-1型)和生殖器、股沟(HSV-2型)的单纯性疱疹水泡、丘疹、溃疡、红肿、疼痛,其特征都有慢长的无症潜伏期和周期性发作,以及很强的传染性。更具危害性的是HSV-2也属于性传播疾患,而且常与衣原体、支原体、钩端螺旋体、淋球菌、白色念珠菌等其它病原体合并感染。属于此类常见病毒性感染疾患的,还有由人类乳头病毒引发的生殖器疣。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生殖器疱疹和生殖器疣这类性传播疾病,可以大大增加AIDS病病毒HIV的感染机会,两者具有紧密相关性。
与本发明相关的病毒主要为带壳病毒。除了带状疱疹、单纯性疱疹HSV-1、2型和生殖器疣之外还有数量很大的粘膜病毒如流感病毒、副粘液病毒如麻疹病毒和腮腺病毒、引发哮喘的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引发普通感冒的冠状病毒、外衣病毒如风疹病毒、引发脑炎和出血性热病的病毒,还有引发口腔溃疡的人巨细胞病毒,以及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许多这类可通过皮肤粘膜感染的病毒性疾病的系统性并发症,累及重要器管者都可能有生命危险。
人体腔体(口腔、眼、鼻、窦、咽峡、气管、支气管、生殖器、肛门)粘膜细胞是病毒受体最集中、易感的部位。疱疹病毒的活动行踪是由皮肤、粘膜入侵,潜行至中枢神经系感觉神经的神经节。一定条件下,病毒即沿神经走向外延到达皮肤、粘膜处进行复制、繁殖。针对这个特点,在皮肤、粘膜处狙击病毒,即切断病毒粒子附着入侵,与细胞融合,以及复制各个环节的外用药剂,已证明为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局部外用药剂直接与病原体接触,并与病损组织直接作用,具有剂量上的优势,并可避开各种全身性不良反应。面对禽流感AIV病毒等应急的险恶形势,也可采用类似的外用制剂,清洗、“消杀灭”。
外用制剂对抗病毒感染的有效作用靶点,可以概括为①阻断病毒突刺与宿主细胞受体之间的接着——抗附着,以及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入侵。
②抑制病毒DNA或RNA整合酶系以及蛋白质合成酶系,阻断病毒的复制过程及生命过程。
③直接破坏病毒囊膜和衣壳的糖蛋白亲酯性结构,使病毒失活。
中草药抗病毒活性物中占居首要位置的各种酚性结构的黄酮类,萜类、酚羟酸及它们的衍生物等,主要特点是可以与病毒壳体、核酸聚合和蛋白质合成酶系以及宿主细胞膜的蛋白质发生亲和、架桥等反应,或影响其细微分子立体排布。这对病毒粒子的完整结构,及其逆转录复制系统和本身的生物学活性都是致命的。酚性结构中小分子对于阻断病毒粒子在宿主细胞的附着和入侵也非常有效。不仅如此,大量研究揭示植化酚性次生代谢物大多具有免疫激活性。特此,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早在1980年就提出了“BRM”概念(“BRM”即是指能激活机体免疫功能的生物学活性物质,大多来自中草药、蔬果)。如甘草、穿心莲等具有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并提高免疫力。“清热解毒”类中草药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甘草、黄芩、青黛等具有诱生干扰素、激活T细胞,并可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免疫细胞的激活可以产生对病毒等病原体(包括癌细胞)具杀伤作用的因子如干扰素,NO等,或者增加自然杀伤细胞的数量。将这类酚性活性物中小分子按照一定规律复配组合起来,对病毒等病原体可产生“多靶点”协同效应。对动植物宿主,它们可以统称为“自然防御系统”。实际上,这正体现了自然界本身固有的一种进化和自然选择规律。
中医药防治诸多热病、炎症的复方多成分处方,或许正是一些切合了“多靶点”协同效应的经典。多味处方的效应往往胜过单味,而副作用却往往小于单味。但迄今真正方便又灵验的制剂,运用现代工艺制作、可以用现代生物医药科学分析阐明其机理者,所见甚少。近年还出现了一类植物药与合成专性抗病毒药合用的制剂,据认为可以提高效力、减轻不良反应。自然药物尤其适合于发展中国家,合成药大多供发达国家用于延命。
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多靶点”抗病毒、抗其它病原体感染的外用制剂的主要组方成分包括①至少一种或一种以上含酚性类黄酮、醌类及衍生物的中草药或提取物或精制提取物;②至少一种或一种以上含酚羟酸及衍生物的中草药或提取物或精制提取物;③至少一种或一种以上酚性萜类精油。;④至少一种或一种以上苯羟基或羟基羧酸;⑤至少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壳聚糖或壳聚糖衍生物本发明所述抗病毒感染外用制剂是指不经口或注射进入体内、血液,可以在粘膜、皮肤经透皮吸收发挥作用的各种制剂,如洗剂、漱剂、气雾(喷)剂、搽剂、涂剂、膏霜剂、栓剂、贴附膜剂或带有其它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载体(包括纤维、膜、海绵块、粉态),或由上述载体材料进一步加工成的衣服、口罩、面罩、面膜、手套等医用卫生防护设备。
本发明抗病毒外用制剂不仅适合于正常皮肤、粘膜施用(消、杀、灭),更适合发炎、红肿、已经溃疡的损伤皮肤粘膜,或长了疮疖、湿疣、水泡等的病灶部位,因为本组方中的活性成分不仅具有抗病毒、抗细菌及真菌和白色念珠菌等病原体的协同作用,还具有突出的抗炎、抗溃疡和组织修复的作用。粘膜和开放性伤口是病毒入侵和复制的最佳天然场所,本发明组方中的诸多成分复配组合,具有显著多元功效协同的抗病毒附着、入侵和复制的机制。(文献①②)本发明制剂在抗御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同时,对于人体皮肤和粘膜维系生态平衡必需的益生菌和皮肤、粘膜表皮细胞,不仅不会造成明显的抑制或损伤,还具有促进生长、维持微生态平衡的良性机制,也包括免疫促进机制和组织修复机制。(文献③④⑤)本发明制剂的组方成分之I,即富含类黄酮和醌类衍生物的下列中草药中的至少一种或一种以上香茹、西蕃莲(叶)、紫花地丁、茶叶、夏枯草、黄花蒿、青蒿、黄精、黄芩、连翘、紫苏、穿心莲、板蓝根、金莲花、甘草、丹参、紫锥菊、蒲公英、野菊花、金银花、松针、侧柏叶、银杏叶、山渣叶、柿叶、甘桔皮,也包括这些中草药的粗提物或精提物,也包括可从这些中草药提取物中分离的单一活性物类黄酮和醌类衍生物如木犀草素、黄芩素、青蒿素、桑色素、高良姜素、金丝桃素、杨梅素、槲皮素、山奈酚、芦丁、芹菜素、以及双黄酮、异黄酮。
本发明制剂组方成分之II,即含酚羟酸类的下列中草药的至少一种或一种以上石榴(皮、籽)、青黛、茴香、肉桂皮、大黄、虎杖、马齿苋、贯众、败酱、五倍子、金银花、甘草、松塔、诃子、松针、银杏叶。也包括这些中草药的粗提物或精提物。所含酚羟酸为下列一种或一种以上咖啡酸、绿原酸、莽草酸、甘草酸、鞣花酸、肉桂酸、菊苣酸、熊果酸、没食子酸。
本发明制剂组方成分之III,即至少一种或一种以上下列酚性萜类精油成分或混合物木香、丁子香酚、冰片、百里香酚、薄菏脑、桉叶油、肉桂油、迷迭香油、茶树油、熏衣草油、香紫苏油、青蒿油、艾叶油、芹菜子油、当归油、甘草油、枯茗油、姜黄油、大蒜油、松针油、杜松子油、柏木油。
本发明制剂组方成分之IV,为下列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苯羟基或羟基羧酸吡咯烷酮羧酸、抗坏血酸、乳酸、苹果酸、琥珀酸、柠檬酸、丁二酸、水杨酸、乙酰水杨酸、乙酸。本发明制剂中主诸要活性物壳聚糖衍生物、类黄酮、酚羟酸、精油的最佳抑菌PH为3.5-6.0。
本发明制剂组方成分之V的壳聚糖衍生物,包括下列一种或一种以上壳聚糖的硫酸酯或盐、壳聚糖的磺酸酯或盐、羧甲基壳聚糖的硫酸化酯或盐、壳聚糖的锌、铜、银配合物、壳寡糖、壳聚糖的季胺化物。
本发明制剂除上述必要成分之外,还可添加各种辅剂,如稀释剂水、乙醇、异丙醇、二甲亚砜,润湿剂丙二醇、甘油、山梨醇,止痛麻醉剂如苯佐卡因、利多卡因,表面活性剂、脂肪醇类、油脂类如霍霍巴油、芝麻油,合成的抗病毒药剂如核苷酸类逆转录抑制剂(RT)3TC、AZT;非核苷酸类逆转录抑制剂(RT)如α-APA、TIBO、蛋白酶抑制剂Indinavir,Saguinair等;合成的抗菌剂,如磺胺嘧啶银、双胍类、碘苷、氯化十六烷基吡啶鎓类季胺盐等。
本发明制剂的多靶协同效应概括为两类①直接对病毒(破坏病毒外壳、凝聚、抗附着、抗融合及入侵、抗复制)②粘膜微生态(免疫强化、激发体液和细胞杀伤因子、PH佳化、抗氧化、抗炎、促益生菌生长、清除毒素、组织修复)。
迄今尚难对多元复杂的作用机制进行一一厘清,就象对涉及大量组方成分的中成药或鸡尾酒,因而对本发明制剂多组分功效协同的阐述,主要依靠病案和推理分析。

作为核心成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本发明制剂中的作用是全方位的,即,既是缓释载体(大分子),又是组织修复(表皮细胞促生长剂)和免疫激发剂(巨噬细胞趋化和激活);既是病原体抑杀剂(阳离子静电凝聚性和抗附着作用)又是微生态保护剂(促进益生菌生长和清除毒素、维持PH平衡);既是抗氧化剂(清除自由基)又是小分子药物透皮促进剂,等等。这是本发明制剂的主要优势特点。
本发明制剂的各组方中草药粗提物或精提物,仅列举了个别主要活性化合物成分作为代表物,实际所含应为活性化合物群,应包括如多糖、寡糖、皂甙类、植物甾醇、生物碱、香豆素、原花青素、蒽醌类、有机酸等。这些化合物中的相当一部分,也同样具有抗病毒或提高组织免疫力的作用。
按照本发明相关工艺中提供的“提取—净化”二步相结合的技巧,可以将无关的大分子蛋白质和分子量超过3000的多聚鞣质(单宁)以及不溶性悬浮粒子,包括污染物杂质及微生物细胞碎片等去除,而将主要相关中小分子活性物保留。
由于本发明提供的质子化壳聚糖净化工艺中已将“反性物质”(註)大部分从中草药提取物成分中除去,所获得的净化体系在物化性质上是一种相容性很好的稳态体系,其主要活性化合物群便是上述可以包括的类黄酮、醌类、酚羟酸类、低聚鞣质、多酚类、原花青素、皂甙类、芪酚类、萜酚类。
註“反性物质”指在体系中在物化性质上与主要的活性物质不相容或令发生沉淀、凝聚的物质。
四.本发明相关工艺①原生药(植物)的提取工艺之一本发明的提取工艺的特点利用大分子壳聚糖电荷特性,可以与各种带异性电荷的大分子,如与该味中草药活性基本不相干的细胞(包括微生物)碎片、污染尘埃甚至有毒的农药、重金属离子等结合絮凝,而被析出除去。此“提取-净化”二步相结合的工艺的具体操作如下第一步“净化剂”微粉的制备将脱乙酰度大于80%的壳聚糖以稀醋酸溶解后调PH至6.5-8.0,以大于10000转/分的剪切均质机打成粘糊状微晶壳聚糖,加入10倍体积的无水乙醇以去除糊状物的大部分水分,滤去多余乙醇后,将已分散开的微晶壳聚糖按1∶10悬浮在76-85%的乙醇中,加入与壳聚糖等当量的乙酸,室温下充分搅拌12小时,将质子化的微晶壳聚糖离心回收,再经真空干燥,即成本发明提取工艺中所用的“净化剂”微粉。
第二步将列在本发明组方成分之I的原料药(生药)粗粉碎至2mm左右的碎片(粒),按1∶5-10加50%乙醇回流提取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二次滤液,加入适量“净化剂”微粉,搅拌约30分钟至1小时,直至产生絮状析出物。离心或过滤去除絮状析出物,将清液减压浓缩、真空干燥或冷冻干燥、粉碎即得提取物干粉。
②原生药(植物)的提取工艺之二将列在本发明组方成分之II原料药粗粉碎至2mm左右的碎片(粒),按1∶8(W/V)加50%乙醇回流提取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去除大部分乙醇,经与提取工艺之一的相同方法,以“净化剂”微粉处理后,经离心或过滤去除悬浮离子,将清液加上大孔树脂(或101树脂)柱,加水洗涤,再以95%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真空干燥即得提取物粉。
③壳聚糖——Ag、Cu、Zn配合物的制备工艺第一步壳聚糖多孔微粉的制备将脱乙酰度≥90%壳聚糖按提取工艺之一中“净化剂”微粉制备法,制得粘糊状微晶壳聚糖(PH≥7.0),经冷冻干燥后粉碎至∽400目。
第二步将上述壳聚糖超微细粉按1∶20-50(W/V)悬浮在去离子水中,按壳聚糖与Ag、Cu、Zn离子的克分子比为10∶1-1∶20往悬浮液中添加单独一种或多种金属离子的盐,加热至65-70℃,持续搅拌5-8小时,过滤出微粉粒子,经去离子水洗净、真空干燥,即得壳聚糖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的多孔微粉。
上述Ag、Cu、Zn离子的盐可以是硝酸盐、硫酸盐、乙酸盐等。
④配剂工艺诸主要活性成分及辅助成分的配剂用量范围见表1所列。
洗剂洗剂1#的配制将壳聚糖或壳聚糖Ag、Zn、Cu配合物按1∶2重量比加乙酸(或其它羟基酸)配制成含壳聚糖或壳聚糖配合物0.5-1.0%的水溶液(含酸1.0-2.0%的)即成。
洗剂2#的配制取洗剂1#壳聚糖或壳聚糖配合物水溶液添加I组和II组的混合中草药提取物粉末至含每组0.5-2.0%,充分均质促溶,即成。
洗剂3#的配制取洗剂2#,以等体积的乙醇(95%)稀释,加入0.5-1.0%混合精油即成。疏水性强的精油不易在醇—水相彻底分散,这时可以添加适量的乳化剂如吐温或季胺盐、甜菜碱。
粉剂将本发明组方成分I、II、III(固态混合精油冰片、百里香酚、薄荷脑)IV和V组的提取物和粉剂按每组等量称量,混合后彻底微粉化至5-20μm或纳米级的微粉。也可适量添加辅助成分如合成杀病毒剂、止痛剂后再一起混合微粉化。
栓剂(或片剂)由上述粉剂加入少量水分即可粘合造型。提取物中的糖类加之酸类和壳聚糖等天然具有粘合力,是优良的药物赋形剂。
喷务剂喷雾剂1#的配制上述微粉剂可以直接用来喷敷。
喷雾剂2#的配制上述各种洗剂可以直接用来喷敷。也可以添加辅助成分如合成杀病毒剂或止痛剂等。
膏剂(涂抹剂)上述各种微粉剂可用精制的霍霍巴油、芝麻油或茶树油、柏木油等按照一般熟知的技术调制成油膏剂,或以丙二醇、山梨醇、聚乙二醇、DMSO及适量的去离子水调制成亲水膏剂。必要时可添加适量的甜菜剂、氯化十六烷基吡啶鎓、吐温等乳化剂。
表1. 制剂组方成分及含量范围(%)注


注数字指类别物的总量(%)或浓度五.效果检验通过对典型的疱疹类病毒(及其它机会性病原体)感染门诊病例的观察评分以验证本发明制剂的效果,结果见表II
临床观察效果评分(注1)表II

注1将效果定为五个级,6分为可接受,10分为甚好.制剂的每项改进大体延续进行3个月的观察,病例数不少于10例.总病例数超过100例。评分指标渗出、糜烂、炎症等的消退;疼痛、烧灼、瘙痒感的减轻及燥湿、结痂进度和痊愈率和复发率(6个月内)注2混合酸1的组成吡咯烷酮羧酸∶抗坏血酸∶水杨酸=1∶2∶1注3中草药提取物I黄芩、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大青叶各等份混合后的提取物粉剂。
注4中草药提取物II石榴皮、大黄、马齿苋、甘草各等份混合后的提取物粉剂。I和II按1∶1混合注5混合酸2的组成抗坏血酸∶乳酸∶乙酸=2∶1∶1注6混合精油(粉态)百里香酚∶薄荷脑∶冰片=2∶1∶1实施例1.防治单纯性疱疹病毒-2(HSV-2)及白色念珠菌等交义感染的洗剂、喷雾剂、粉剂和膏剂的制作。
①洗剂

②粉剂上述活性成分除液相乙醇和水以外,按所给百分含量比例混合,彻底粉碎至5-20μm的微粉即得.可用于粘膜、溃疡面喷敷。
③膏剂上述活性成分的粉剂加上适量的乙醇、DMSO或霍霍巴油、茶树油、橄榄油调剂成适合稠度的膏剂即得。可涂敷于疮疡面。
实施例2.防治流感病毒感染和减轻流感症状的鼻用、口腔、咽喉用喷雾剂。
②喷雾剂

参考文献①.Kimberlin,D.W.et al.1995.Antiviral Res.26423-438②.Ono,K.et al.1990.Euro.J.Biochem.190469-476③.Garcia.et al.2003.Phytother.Res.17(9)1073-1075④.Schuhmacher et al.2003,Phytomedicine10504-510⑤.Nagai,T.et al.1995.Antiviral Res.2611-2权利要求
1.一种防治病毒和其它病原体感染疾患的外用制剂的组方及其制剂的制作工艺,外用制剂的组方包括5个部分I.一种或一种以上含有类黄酮、醌类及其衍生物的中草药提取物;制剂中的用量为0.5-40%II.一种或一种以上含有酚羟酸及其衍生物的中草药提取物;制剂中的用量为0.5-40%III.一种或一种以上萜酚类精油;制剂中的用量为0.1-20%IV.一种或一种以上苯羟基或羟基酸;制剂中的用量为2-20%V.一种或一种以上壳聚糖衍生物;制剂中的用量为0.1-80%外用制剂包括洗剂、喷雾剂、膏剂、栓剂、粉剂。制剂中精油、酚羟酸、类黄酮、壳聚糖及壳聚糖配合物的最佳抑菌(包括病毒)PH是3.5-6.0,该PH范围可由本发明配方中的羟基酸类达到。诸外用制剂用于皮肤、粘膜,达到防止感染以及各种溃疡性疾患治疗的目的。
2.根据权利要求1这种防治病毒和其它病原体感染疾患的外用制剂的组方的第I部分的中草药,包括野菊花、紫锥菊、连翘、黄芩、金银花、板蓝根、地丁、虎杖、丹参、蒲公英、穿心莲、黄花蒿、黄精、金莲花、夏枯草、大青叶、藤黄。
3.根据权利要求1这种防治病毒和其它病原体感染疾患的外用制剂的组方的第II部分的中草药,包括马齿苋、茴香、贯众、松塔、肉桂皮、诃子、败酱、五倍子、甘草、紫锥菊、青黛、石榴皮、大黄、金银花。
4.根据权利要求1这种防治病毒和其它病原体感染疾患的外用制剂的组方的第III部分,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萜酚类精油包括木香、百里香酚、姜黄油、肉桂油、丁子香酚、薄菏脑、青蒿油、桉叶油、香紫苏油、柏木油、桔皮油、茶树油、艾叶油、松针油。
5.根据权利要求1第IV部分所包括的苯羟基或羟基酸为下列一种或一种以上吡咯烷酮羧酸、乳酸、乙酸、苹果酸、琥珀酸、抗环血酸、水杨酸、乙酰水杨酸、丁二酸。
6.根据权利要求1第V部分所包括的壳聚糖衍生物为下列一种或一种以上壳聚糖锌、壳聚糖锌铜、壳聚糖锌银、壳聚糖锌铜银配合物、壳聚糖、壳寡糖、壳聚糖硫酸脂或盐、壳聚糖磺酸脂或盐。
7.根据权利要求1、2、3所涉第I部分含类黄酮、醌类及其衍生物的中草药和第II部分含酚羟酸及衍生物的中草药提取工艺中采用的“净化剂”的制法,及采用该“净化剂”来除去提取物中无关杂质的技术。“净化剂”的制法采用了先将壳聚糖溶液在PH7-8的微碱性下以10000rpm以上高速剪切均质成微晶壳聚糖,然后脱去大部分水分后在含乙醇75-85%的醇水介质中加有机酸进行质子化,得到壳聚糖盐的微粉的技术。“净化剂”的使用技术涉及往中草药的醇-水提取液中添加相当于该提取液固形物含量的1/10-1/50的“净化剂”,经过30分钟至1小时搅拌后令沉淀物出现,经过滤和离心去除沉淀物,即得净化后的提取液,然后将其浓缩,经柱吸附(第II部分中药)、洗脱、浓缩、真空干燥或冷冻干燥成提取物干粉。
8.根据权利要求2本发明防治病毒及其它病原体感染疾患的外用制剂组方的第I部分中草药提取物所含类黄酮、醌类及其衍生物包括下列一种或一种以上木犀草素、黄芩素、青蒿素、桑色素、高良姜素、金丝桃素、杨梅素、槲皮素、山奈酚、芦丁、芹菜素、以及双黄酮、异黄酮。
9.根据权利要求3发明防治病毒及其它病原体感染疾患的外用制剂组方的第II部分中草药提取物所含酚羟酸类及其衍生物包括下列一种或一种以上咖啡酸、绿原酸、莽草酸、甘草酸、鞣花酸、肉桂酸、菊苣酸、熊果酸、没食子酸。
10.根据权利要求1本发明制剂适用的典型感染疾患包括复发性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生殖器疣、复发性口腔溃疡、粘膜冠状病毒引发的流感、鼻病毒引发的普通感冒,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引发的感染,以及用于SARS、禽流感、爱滋病病毒的防控,以及其它病原体的机会性感染疾患。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来抗御主要由疱疹类病毒及其它冠状病毒引起的复发性疾患的外用制剂。除了针对病毒之外,本发明制剂也适用于病毒感染后继发的各种机会性病原体感染,如念珠菌病、淋球菌感染,或反之,由其它病原体感染而继发的病毒性感染。本发明还提供了制剂工艺,所涉制剂可以方便施用于人体皮肤、粘膜易感部位如口腔、鼻腔、阴道、肛门,不论这些部位属于正常,或者创伤溃疡。本发明所涉制剂工艺的核心原料均为动植物来源,因而安全性极高,对宿主细胞和寄生的益生菌群具保护作用,合乎“绿色”生态平衡。采用诸多成分的复方,则具有多靶协同功效,弥补了单一成分在适应病毒突变性(耐药性)方面的不足。
文档编号A61K31/352GK101057953SQ20061007633
公开日2007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21日
发明者陈祖辉 申请人:陈祖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