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4030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体态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体态支撑装置,更具体地,涉及可穿着的体态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许多制造商已经开发出人可穿着的体态支撑装置,该装置用于改善穿着者的 体态。不过,所有这些装置可能会使穿着者产生其他问题,例如,血液流量 减少,穿着者的身体特定区域的压痛。
因此,需要一种改进型体态支撑装置。

发明内容
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穿着者的体态支撑装置,其包括紧固 元件、第一带和第二带。所述紧固元件可围绕穿着者的躯干装备。每个带均 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并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处连接到所述紧固元件。每个 带具有肩接合部分,其成形以接合穿着者的肩关节部。所述带中的每一个均 适于承受张力,并从而将向后力通过所述肩接合部分施加在肩关节上。所述 带被配置为在向内不超过肩锁关节之处接合穿着者的肩。每个带沿着使用中 不穿越穿着者的前腋窝折拢部的路径延伸。
在第二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穿着者的体态支撑装置,其中,所述 体态支撑装置被配置为促使穿着者的肩向后,同时避免将向下力施加在穿着 者的锁骨上,并同时避免穿过穿着者的前腋窝折拢部。
在第三方面, 一种用于穿着者的体态支撑装置包括紧固元件、第一带 和第二带。所述紧固元件可围绕穿着者的躯干装备。每个带均具有第一端和 第二端,并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处连接到所述紧固元件。每个带具有肩接合 部分,其成形以接合穿着者的肩关节部。所述带中的每一个均适于承受张力, 并从而将向后力通过所述肩接合部分施加在肩关节上。所述带被配置为,在 向内不超过肩锁关节之处接合所述穿着者的肩。所述体态支撑装置不单独或 组合设置任何围绕穿着者胸部的张力承受元件,从而有利于在呼吸过程中使 胸腔扩张。
在第三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紧固元件具有上边缘,其延伸经过所述 穿着者的躯干的正面而至剑突下方且不低于底肋,并且,所述紧固元件适于
在第四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穿着者的体态支撑装置,其包括紧固 元件、第一带和第二带。所述紧固元件可围绕穿着者的躯干装备。每个带均 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并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处连接到所述紧固元件。每个 带具有肩接合部分,其成形以接合穿着者的肩关节部。所述带中的每一个均 适于承受张力,并从而将向后力通过所述肩接合部分施加在肩关节上。所述 带被配置为在向内不超过肩锁关节之处接合穿着者的肩。所述体态支撑装置 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覆盖板。所述至少一个覆盖板被连接到紧固元件、所述 第一带和所述第二带中的至少一个,同时在穿着者与紧固元件、所述第一带 或所述第二带中的任意一个之间基本不传送力。所述至少一个覆盖板被配置 为覆盖所述穿着者的身体上的所述紧固元件以及第一带和第二带并不配置 为覆盖的部分。


现在将仅参照附图通过示例来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la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展现良好体态的人的透视图; 图lb是图la中所示的人的后视图lc是图la中所示人的肩胛、锁骨、肱骨和胸骨的放大后视图; 图ld是图la中所示人的肌肉、神经血管结构和骨骼结构中的一部分的 放大后视图le是图la中所示人的内部肌肉组织中的一部分的前^L图lf是图la中所示人的骨骼结构中的一部分的前视图,其图示了一些
神经血管结构通过锁骨与第 一肋之间的空隙的通道;
图2a是图la中所示人的后视图,示出了由于不良体态而导致的肩胛的
外展;
图2b是图If中所示骨骼结构的前视图,图示了在锁骨与第一肋之间的
一些神经血管结构的受压;
图3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前视图3b是图3a中所示支撑装置被穿着者所穿着时的前视图3c是图3a中所示支撑装置被穿着者所穿着时的后视图3d是图3a中所示支撑装置在穿着者身上的一部分的放大前视图,其
示出穿着者的 一 部分骨骼结构;
图3e是图3a中所示支撑装置被穿着者所穿着时的前视图,该装置具有
可选的带元件;
图3f是图3a中所示支撑装置被穿着者所穿着时的后视图,该装置具有 另一可选的带元件;
图3g是图3a中所示支撑装置的相对于穿着者骨骼结构的前视图4a是根据本发明另 一 实施例的支撑装置被穿着者所穿着时的前视图4b是图4a中所示支撑装置的后视图5是可包含于图3a和4a中所示支撑装置的可选套袖部分的后视图; 图6 a是根据本发明另 一 实施例的支撑装置被穿着者所穿着时的前视图; 图6b是图6a中所示支撑装置的后立体图,图示了处于关闭位置的张紧 元件;
图6c是图6a中所示支撑装置的后立体图,图示了处于打开位置的张紧 元件;
图7是可与图6a中所示支撑装置一起使用的可替代的张紧元件的后立 体图;和
图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女性穿着者身上的支撑装置的前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清楚起见,在此使用的术语"圆周,,和"有效圓周"是指围绕物件或 人体一部分的周界的距离,即使该物件或人体部分并非理想圓形也是如此。
参照图la和lb,其示出人10。人10的身体包括躯干12、头13、 一对 臂14和一对肩15、以及其它部分。躯干12具有前部16 (图la)、背部18 (图lb)和两个侧部20。在躯千12和臂14中显示的骨骼元件包括肩胛22 (图lb)、脊柱24、肋骨26、胸骨28 (图la)、两个锁骨30和两个肱骨
参照图lc,肩胛22和肱骨32在关节34处交汇,关节34为肩关节34, 也已知为盂肱关节(g〗enohumeral joint) 34。每个锁骨30具有第 一端35和 第二端36。在第一端35处,锁骨30在关节38处连4^到胸骨28的顶部。 在第二端36处,锁骨30连接到肩胛22的被称为肩峰且图示为40的区域。 在锁骨30与肩山奪40之间的关节牙尔为肩锁关节(acromioclavicular joint)且 图示为42。肩锁关节42的内边缘图示为88。
第一肋图示为图lc中的26a,并且连接到紧邻锁骨30下方的胸骨28。 锁骨30与第一肋26a之间存在空隙。
参照图ld,图示为45的胸小肌一端连接到胸小肌腱47,胸小肌腱47 自身连接到肩胛22的已知为喙突(coracoid process )并且图示为72的部分。 胸小肌45在其另一端连接到图示为26c、 26d和26e的第三、第四和第五肋。
参照图le,胸大肌图示为74并在胸骨28、锁骨30和肱骨32之间延伸。 胸大肌74的侧向边界图示为73。胸大肌74的侧向边界73的部分95形成 前腋窝折拢部,该折拢部为图示为93的腋窝的边缘。
参照图ld,多个神经血管结构通过所述空隙,经过第一肋26a上方和 锁骨30下方。这些神经血管结构标识为44,并包括臂丛、锁骨下静脉、和 锁骨下动脉。此外,锁骨下肌肉存在于所述空隙中,从而占据了锁骨30与
第 一肋26a之间的部分空间。
许多神经血管结构经过胸小肌腱47下方,包括臂丛和腋窝锁骨下静脉 和动脉。这些神经血管结构标识为27。
参照图la和lb,躯干12具有第一位置,在该位置处,人10可显示为 具有良好体态。当展现良好体态时,脊柱24的腰部分和胸部分一起呈现为 大致S形,在图示为241的腰区域中向前向外弯曲,并且在图示为24t的胸 区域中向后向外弯曲。
参照图lf,当人10展现出良好体态时,在锁骨30与第 一肋26a之间的 空隙中存在足够空间,以允许血管结构44基本不受压地穿过。
此外,参照图ld,当人10展现良好体态时,在胸小肌腱47下方存在 足够空间,以允许血管神经结构27的下方通道基本不受压。
参照图2a,当人10处于弯腰或曲背位置时,可能导致多种疾患,例如 包括偏头痛、视力模糊、面部受压、耳鸣、颈痛、颈肿大、手臂疼痛、手足 冰冷、背痛、腹股沟疼痛、和间歇性麻木。
在弯腰或曲背位置,人体,尤其是脊柱24,不再具有S形结构。结果, 压力分布于脊柱24的推骨与推间盘之间,从而使推间盘突出,随着时间的 推移,这可能导致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已知的许多问题。
曲背体态可能缘自于生活方式和/或职业。例如,在一些类型的职业中, 人10主要使用其胸肌45和74,而通常不使用其旋肩胛(periscapular )肌和 腰伸肌,这就导致所称的失调(deconditioning)。在失调状态下,胸肌45 和74的组合牵拉以及旋肩胛肌和腰伸肌的失效,共同导致形成曲背体态。
由于胸肌45和74的反向拉力相对较弱,所以肩胛22变得外展,并且 因此侧向向外移动,如图2b所示。肩胛22的侧向移动导致锁骨30大致在 水平面中围绕肩锁关节42枢转,从而使锁骨30的第一端即近端35被促使 向后。这就改变了在水平面中的锁骨30相对于第一肋26a的角度,并导致 空隙变窄。这进而导致通过所述空隙的神经血管结构44(例如臂丛和锁骨 下静脉)的部分或全部受压。锁骨下动脉可能会受压,但这种情况由于多种
原因而不太普遍,其中一种原因是,锁骨下动脉与至少一些其它的神经血管
结构44相比而具有更强刚性的壁。
可以理解的是,当例如在锁骨30与第一肋26a之间出现神经血管结构 44受压的情况时,锁骨30和第一肋26a中的至少一个可能不直接接触正在 受压的结构44。在空隙中存在的其它部分,例如锁骨下肌肉或l束下月几 (infraspinatus), 也处于受压状态。
神经血管结构44的受压可导致上文所提的多种疾患。例如,由于包含 在神经血管结构44中的血管结构的受压,在这些血管结构中的流体流动的 阻力增大,这就导致特定血管和支管膨胀,并至少部分由于静脉流动减緩而 使动脉血管阻力增大。静脉阻塞和动脉阻力增大的后果是众所周知的,首先 在血管受损最严重的区域并之后还在其它身体区域中,呈现出浮肿和缺血的 情况。神经血管结构44受压这种状况可导致多种疾患,例如包括偏头痛、 面部受压、颈痛、手臂疼痛和麻木、手冰冷、某种形式的非根治性(non-radical ) 腿痛以及间歇性麻木。
由于锁骨30连接到胸骨28,因此,锁骨30的第一端即近端35的向后 移动导致胸骨28 (特别是胸骨柄)随之向后移动,由此减小了胸骨柄与T3 (第三胸推)主体前边界之间的距离。
在特定类型的人10中,上文所提的直径的减小可导致一种或多种困难。 例如,胸部薄而窄的个人往往具有相对较直的颈部和胸部脊柱的正常矢状面 形态(saggital alignment)。在这样的人中,颈部脊柱前凸消失和胸部脊柱 后凸变平,导致胸骨柄的后表面更接近于第三胸推的主体的前边界。例如, 对于一些人而言,这个距离可小于约5厘米(2英寸)。随着锁骨30近端 35如上文所述地被促使向后,这个距离可减小到大约2.5厘米(l英寸)至 3.8厘米(1.5英寸)。在比其它肋26更深入胸腔的第一肋26a的顶部处, 这种情况尤为明显。第一肋26a的这种定位允许其压迫特定的静脉,例如, 头臂静脉(brachiocephalic vein)。其它的易于因所述"直径"减小而招致 困难的人10包括具有漏斗胸(pectus excavatum )的人,具有胸部脊柱侧凸
的人,颈部脊柱前凸基本消失的人,和/或肥胖的人。
除了导致锁骨30在水平面中转动外,锁骨30由于失调而进行的移动还 可导致锁骨30大致围绕其长度从面向人IO左肩一侧的观察点沿顺时针方向 转动,从面向穿着者IO右肩一侧的观察点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由于锁骨30 的结构,这种转动进一步使锁骨30与第一肋26a之间的空隙变窄,从而使 所通过的神经血管结构44的受压加剧。
除了上述以外,肩胛22的稳定肌(stabilizer muscle)的失调还可导致 肩胛22的"非神经性展翼(winging)"。肩胛22的非神经性展翼是指, 肩胛22的内边缘远离背部18的平面而向外移动,不过,这并不是由于胸长 神经受损所致,胸长神经受损通常导致神经性展翼。实际上,非神经性展翼 的原因在于,用于将肩胛22的内边缘保持在背部18的平面中的稳定肌处于 被削弱状态。
肩胛22的非神经性展翼产生轮施加于肩锁关节42上的转矩,这样因而 导致肩胛30向下移动。肩胛30向下移动进一步减小了所述空隙的尺寸,并 因而使所通过的神经血管结构44的受压问题恶化。
此外,在由于失调而使肩肝22下垂的情况下,味突43以及胸小肌腱 47可以相对于其正常位置而降低,从而使胸小肌腱47压迫在其下方通过的 神经血管结构27。这些结构27的受压导致的多种疾患与经过肩胛30下方 的结构44的受压所导致的疾患相同。
除了上述内容外,具有曲背体态的人IO通常沿前腋窝折拢部95而相对 敏感,从而使腋窝折拢部95的任何受压都会导致疼痛。
应该注意到,由于肩肝22通过肩胛稳定肌连接到肋26,因而肩胛22 的移动会带动肋26移动。如图2a所示,肩胛22的外展可促使肋26的前部 在其与胸骨28的接合处向下转动。这会导致胸腔容积减小,从而会在呼吸 过程中增大肺部扩张的阻力而妨碍呼吸。
参照图3a、 3b和3c,其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支撑装置46。 在穿着之后,支撑装置46使在上文中所述的与不良体态相关的部分或全部
疾患得以改善。
支撑装置46包括紧固元件48和两个带50。参照图3b,紧固元件48可 围绕穿着者10的躯干12进行装备,并用作针对带50的紧固件。紧固元件 48具有前部54、后部56和两个侧部57。
紧固元件48可选地可包括开口 58,该开口 58可通过连接器60被关闭 (图3a)。开口 58可设置在围绕紧固元件48周界的任意合适位置。例如, 开口 58可设置在紧固元件48的前部54,以利于穿着者10在穿着支撑装置 46时触及所述连接器。连接器60可制成为任何合适结构。例如,连接器60 可由组件61和组件65构成,其中,组件61由接近于紧固元件48第一边缘 59a的一个或多个钩62组成,组件65由接近于紧固元件48的第二边缘59b 一个或多个眼66构成。钩62可接合到眼66,以将紧固元件48围绕穿着者 10的躯千12而紧固。
为了防止一个或多个钩62从一个或多个眼66意外脱离,连接器60可 附加以邻近于钩62和眼66而定位的钩-环部分68。钩-环连接器部分68 包括可邻近于一个或多个钩62的钩部分68a和可邻近于一个或多个眼66 定位的环部分68b。
可替代地,其它连接器60也是可用的。例如,连接器60可仅由钩材料 68a的带和环材料68b的带构成,这样可在不使用钩和眼的情况下形成具有 足够强度的连接。在连接器60的又一实施例中,连接器60可包括拉锁,以 取代上述的钩和眼,并取代上述的钩材料和环材料。
紧固元件48可进一步包括周界调节装置67,其允许调节紧固元件48
的有效周界,以适应于不同尺寸的穿着者。周界调节装置67可制成为任意
合适结构。例如,紧固元件48可包括多个由一个或多个眼66组成的组件
65,其中每个组件65被定位而与第二边缘59b相距不同距离。例如,第一
组件65可定位而与第二边缘59b相距大约1厘米,而第二组件65可定位而
与第二边缘59b相距大约3厘米。由一个或多个钩62组成的组件61可插入
到任意的由一个或多个眼66组成的组件65中,以调节紧固元件48的有效
周界。
可替换地,可以提供接近于第二边缘59b的一个或多个钩62和接近于 第一边缘59a的一个或多个眼66。
可替换地,周界调节装置67可包括多个由钩62组成的组件61,其中 组件61被定位而与紧固元件48的相应端部59a和59b相距不同距离,而且, 周界调节装置67可包括单一的由眼66组成的组件65,组件65接近于紧固 元件48的另一端部59a或5%。进一步可替换地,周界调节装置67可包括 多个由钩62组成的组件61和多个由眼66组成的组件65。
如果钩材料68a和环材料68b组成的带被包含在连接器60中,则这些 带68a和68b可相互接合,而不论由钩62组成的组件61和由眼66组成的 组件65中的哪个进4亍4妄合。
参照图3g,紧固元件48的上边缘图示为55a。优选地,在紧固元件48 的前部54,上边缘55a在图示为26h的第八肋的下方接合穿着者10。例如, 上边缘55a可配置为在图示为26i的第九肋的底部的邻近上方接合穿着者 10。由于其与第九肋26i的接合,紧固元件48将肋26向上推,这样可增大 胸腔容积,从而在呼吸过程中可有利于肺扩张。
如果不接合第九肋26i,则紧固元件48的上边缘55a可配置为在图示为 26j的第十肋底部的邻近上方接合穿着者10,并通过这种接合将肋26向上 推。
紧固元件48可由任意合适材料制成,并优选地由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 制成,从而使其围绕穿着者10贴身装备。这种贴身装备有助于紧固元件48 接合躯干12,并有助于防止在使用中在穿着者10身上向上拱缩。
参照图3b,带50延伸越过肩15,并接合肩关节部34。每一个带50均 具有第一端76 (图3c)和第二端78 (图3b)。第一端76和第二端78连接 到紧固元件48。第一端76可连接到紧固元件48的后部56 (图3c)。第二 端78可连接到紧固元件48的前部54 (图3b)。
每个带50均具有肩接合部分86,其接合穿着者10的肩关节部34之一 (见图3d)。肩接合部分86具有前端85a (图3b )和后端85b (图3c)。 每个带50均具有后部分50b(图3c),后部分50b从肩接合部分86后端85b 延伸到紧固元件48的后部56。
参照图3b,支撑装置46具有在带50的内边缘之间的宽度Ws。该宽度 Ws被选择而使得每个带50均承受所选择的张力,并因而促使肩关节部34 向后。如果该选定宽度Ws减小,则使带50促使肩关节部34向后所采用的 力增大。
参照图1,每个带50均具有前部分50a,前部分50a乂人肩接合部分86 的前端85a延伸到紧固元件48的前部54。
后部分50b的角度可选定为非竖直角度。通过将所述角度选定为非竖直 角度,由后带部分50b (通过肩接合部分86 )施加于肩关节部34上的力的 一部分沿向内方向。因此,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带50适于承受促使肩关节 部34向内的张力。
为了利于承受带50中的张力,带50的制造材料可具有选定量的弹性和 选定比率的单位伸展的弹性张力。例如,合适材料可为Supplex ,即,与 可用于紧固部分48的材料相同的材料。用于装置48的另一合适材料可例如 为亚麻级SpandexTM。
支撑装置46可包括宽度控制装置94,以允许控制支撑装置46的有效 宽度。这样,允许控制在后带部分50b中的张力。
此外,这样允许支撑装置46适应于具有一定范围的肩宽度的多个穿着 者10。宽度控制装置94可定位在任意合适的位置,例如在紧固元件48的 后部56上。宽度控制装置94可具有任意合适的结构。例如,紧固元件48 可具有从后部56至少部分向下延伸的间隙96。间隙96在一侧上可由紧固 元件48的第一边缘98限定,在另一侧上可由紧固元件48的第二边缘100 限定。成组的孔102可被设置而接近于紧固元件48的每个边缘98和100。 系带元件104穿过孔102并被系紧,以控制间隙96的尺寸,从而控制距离 Ws。
优选地,由边缘98和]00形成的间隙96的形状呈V形。V形的形状 降低了紧胀程度(amount of bunching ),而所述紧胀程度在边缘98和100 平行而且间隙96大致为方形时可能会产生。
宽度控制装置94与带50和紧固元件48的后部56相结合,用于使肩胛 22内收。此外,通过张紧宽度控制装置94,带50将促使肩15进一步向后, 并将使肩胛22进一步内收。因此,通过宽度控制装置94可以控制在肩胛 22上的促动力并进而控制内收量。
肩关节部34向后运动(图3d)促使锁骨30在水平面中围绕肩锁关节 42转动,从而促使锁骨30的第一端或称内端35向前。锁骨30的移动打开 了其与第一肋26a之间的空隙,从而减小或者有可能消除了经过其中的神经 血管结构44 (图lf)所经受的任何受压情况。
此外,锁骨30的移动使得胸骨柄向前(向前方)移动,从而增大了在 胸骨柄与T3 (第三胸推)的主体前边界之间的距离或"直径",因而减轻 了诸如头臂静脉的特定静脉的受压情况(至少对于部分人如此)。
此外,肩关节部34的向后运动和肩关节部34的任何向内运动4吏肩胛 22内收(使肩胛22向内移动)。肩胛22向内移动,使锁骨30围绕其自身 轴线沿着从面向穿着者10右肩 一侧的观察点的顺时针方向和从面向穿着者 10的右肩 一侧的观察点的逆时针方向转动。
此外,肩胛22的所进行的向内移动提升了胸小肌腱47 (图ld),从而 减轻了在从其下方经过的神经血管结构27 (图ld)上可能发生的任何受压 情况。
此外,肩15的向后移动促使穿着者10的脊柱24朝向其中间位置,如 图la所示。结果,压力在推骨和脊柱24的推间盘之间被重新分布,以减小 任何推间盘突起。
可选地,带50的后部分50b (图3c)或紧固元件48可以沿着使其越过 肩胛22 (图3d)的路径延伸,从而使其适于承受的张力使其将肩胛22压至 背部中,从而防止可能发生的非神经性展翼,并帮助校正肩胛下垂。
带50的端部76和78中的至少一个可被可移动地连接到紧固元件48, 以利于穿上和脱下支撑装置46。例如,如图3a所示,带50的第二端78可 通过连接器80被可移动地连接到紧固元件48的前部54。连接器80可制成 为任意合适的结构。例如,连接器80可包括钩-眼部分81和钩-环部分 82。钩-眼部分81包括成组的钩81a (其可包括少至一个钩81a),其可 例如定位于每个带50上;和成组的眼81b (从而使每组均可包括少至一个 眼81b),其可定位于紧固元件48上,用于承接带50上的钩8a。钩-环 部分82邻近于每个钩-眼部分81定位,以防止钩-眼部分81在带50中的 至少一个暂时松弛的情况下分离。显示为82a的钩部分例如可定位于带50 上,显示为82b的环部分可定位于紧固元件48上。
优选地,可以调节带50的前部分50a的有效长度。例如,端76和78 可在多个位置处连接到紧固元件48,从而允许调节带50的有效长度。例如, 多组眼81b可设置在与紧固元件48的上边缘55a相距不同距离处,以承接 来自每个带50的钩81a。可替换地或者另外地,多组钩81a可设置在与带 50的第二端78相距不同距离处。因此,通过改变承接钩81a的不同的成组 的眼81b,可调节带50的有效长度。钩-环连接器部分82可进行连接,而 不论选择哪组眼81b来承接钩81a。
可替换地,带50的有效长度可通过任意其它合适装置来调节。例如, 带50可包括长度调节扣,其类似于背包的肩带上的扣,或类似于腰带上的 扣。
由于带50中承受张力,所以部分向下力将施加于肩15上。带50避免 将任何向下力施加在锁骨30上,从而避免在所述空隙中的神经血管结构44 受压。
每个带50的肩接合部分88具有显示为87的内边缘,其代表由每个肩 接合部分86施加在锁骨30上的任何向下力的内极限。在图3d中可以看出, 肩接合部分86的内边缘87由肩锁关节42的内边缘88侧向定位,从而没有 向下力施加到锁骨30。可选地,可将肩接合部分86的内边缘87向内定位
至与肩锁关节42的内边缘88 —致。如果采用另一种方式,则肩接合部分 86接合穿着者10的肩15,而向内不超出穿着者10的肩锁关节42内边缘。
出于清楚的目的,上文提到的内边缘87仅在其相关于锁骨30可能受压 的情况下涉及肩接合部分86的内边缘。因此,肩接合部分86在锁骨30的 前方或后方的部分是否处于肩锁关节42的内侧,并不重要,因为其在正常 情况下的使用过程中不会压迫锁骨30。
通过比较,现有技术的特定体态支撑衣装在肩锁关节42内侧接合肩15, 结果,这些衣装将向下力施加于锁骨30上,这作为原因之一可导致无论 肩15是否向后移动,在下方的神经血管结构44均会受压。此外,穿着某些 现有技术中的支撑衣装,可以导致斜角肌和斜方肌的受压,因而会使穿着者
肩接合部分86可具有在前视图或后视图中大致杯状的形状,用于容纳 肩关节部34,从而防止带50在穿着者10身上向内移动,并防止带50沿着 穿着者10的臂14向下滑动。杯状形状可采用任何合适的方式形成。例如, 杯状形状可通过沿着缝92交汇的臂平行部分89与肩平行部分90形成。可 替换地,杯状形状可采用任意合适的方式形成。
在图3a所示实施例中,带50在其第一端76处与紧固元件48整体形成。 不过,可替换地,带50可以为分立件,其被可拆卸地或固定地接合到紧固 元件48。
每个带50的路径(即,在紧固元件48的前部54与紧固元件48的后部 56之间延伸并越过肩15之一的路径)使得带50避免横穿前腋窝折拢部95。 通过避免横穿折拢部95,带50 (和整个支撑装置46)避免了折拢部95的 侧向边缘受压。
除了上述内容以外,应注意到的是,体态支撑装置46不包括任何围绕 胸腔的受力元件的单独件或其相应的组合,从而有利于穿着者10在呼吸时
扩张胸腔。
肩胛垫可定位在紧固元件48的后部56,以增强对于肩胛下垂的校正。
肩胛垫可呈三角形,并增大肩胛上的压力,从而将它们更紧密地移动到胸腔 壁的后部,并移动朝向胸部脊柱的中线。在一个实施例中,它们可被设置而
使三角形的底线竖直而顶点朝向脊柱24。三角形的底线可处于臂14的后侧 与腋窝93的接合平面中。根据被受压影响的舒适度,可采用更厚或更薄的 垫。所述垫可由多种不同材料制成。
可包括可选的引导带105 (图3e),以帮助穿上支撑装置46。引导带 105可为可拆卸的。
可选地,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带固定元件103,用于防止带50在使用 过程中在穿着者10上移动。例如,图3e所示的可选的引导带105可以用作 带至带连接器,并因此可构成带固定元件103。带至带连接器105在邻近于 第一带和第二带50与穿着者10的肩15接合之处连接于第一带和第二带50 之间,从而防止带50从穿着者10的肩15脱落。带至带连接器105可具有 任何用于此目的的结构。例如,带至带连接器105可包含在两个带50之间 延伸越过使用者胸腔的材料板。在使用支撑装置46期间,带至带连接器05 向带50施加一定程度的阻力而阻止其向外分开,这因而阻止带50从穿着者 10的肩15脱落。
带至带连接器105优选地由具有相对较小弹性的材料制成,从而使其在 正在穿着装置46时不会施加力而促使带50朝向彼此运动,从而不会使带 50朝向穿着者IO的颈部向上移动。为了适应具有不同肩宽度的穿着者10, 如果包含带至带连接器105,则通过某些合适装置使其沿长度可调节。
带至带连接器105可基本覆盖在支撑装置46前方上的第一带和第二带 50之间的整个空间。换句话说,带至带连接器105可在由带50、紧固元件 48和穿着者10的预计领口所限定的空间上延伸。
可选地,带至带连接器105可延伸于每个带50与紧固元件48上的某点 之间。
如图3f所示,可选地,带至带连接器105可以设置在带50的后部分上 (即,沿着穿着者10的躯千12的背部18设置),而不是设置在躯干12的
正面16上。进一步可替换地,支撑装置46可以包含两个带至带连接器105, 一个位于背部18上, 一个位于正面16上。
参照图5,显示了可替换的带固定元件103。带固定元件103可为套袖 部分10S,其穿着在穿着者10的每个臂14上。套袖部分108连接到肩接合 部分86,并充分夹紧臂14而使肩接合部分86保持基本就位,无论穿着者 10的臂14或躯干10的位置如何。结果,当穿着者IO的移动方式使肩接合 部分86离位时,套袖部分108基本防止其移动。可替代地,可以使用任何
臂14的相对较少部分的长度。
每个套袖部分108包括巻绕穿着者10的臂14的巻绕部分108a,不过, 该部分108a定位在腋窝93下方,以基本上避免前浙i窝折4龙部95 (图lg) 受压和腋窝93敏感部分受压。巻绕部分108a通过连接器部分108b连接到 带50 (图5中仅示出一个带50)的肩接合部分86,而连接器部分108b并 不巻绕穿着者10的臂14,并且例如可沿着臂14的侧向外侧表面延伸。
套袖巻绕部分108a可设置有套袖周界调节装置1U,以允许调节套袖 巻绕部分108a的有效周界,从而使其在臂14上夹紧而足以允许其将肩接合 部分86保持就位,而不会使臂14产生过度的不舒适感或疼痛,也不会过度 压迫臂i4中的任何神经血管结构,尤其是在臂14的朝向胸腔21侧部27的 上部分上的相对较为敏感那些臂14结构。套袖周界调节装置111可以具有 任何合适的结构。例如,它可以包括在套袖巻绕部分108a上的一个或多个 钩和环连接器113。可替换地,它可包括在每个套袖巻绕部分108a上的一个 或多个扣和调节带。
参照图4a和4b,其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可选实施例的体态支撑装置106。 体态支撑装置106可类似于体态支撑装置46 (图3a),其不同之处在于, 体态支撑装置106可以不设置如图3a、 3b和3c中所示的连接器60和80, 而是可在其位置具有持久连接作为替代。例如,紧固元件48可为不可开口 的,并可设置为连续环作为替代。类似地,带50的端部76 (图4a)和端部
套袖部分108。套袖部分108仅需要延伸穿着者10的
78 (图4b)可均持久接合到紧固元件48。支撑装置106可以可选地包括或 不包括宽度控制装置94 (图3a)。
可选地,支撑装置106也可以包括连接器60 (图3a),而不包4舌连接 器80 (图3a),或者可替代地,其可以包括连接器80 (图3a),而不包括 连接器60 (图3a)。
为了能够被置于体态支撑装置106上,其制造材料可选择为具有足够的 弹性,以允许紧固元件48越过穿着者10的头13和肩15被拉至其在穿着者 10的躯千12上的目标位置。可替换地,装置106可被制造为具有足够弹性 (通过由合适材料形成的结构),以允许穿着者10逐步套入其中,并将其 向上拉至就位。
在支撑装置106中,可以设置可由带至带连接器105 (即引导带105) (图3e和3f)构成的可选的引导带105和可选的带固定元件103 (图3e和 3f)。
参照图6a和6b,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可替代实施例的体态支撑装置 109。体态支撑装置109可类似于体态支撑装置46 (图3a、 3b和3c )或]06 (图4a和4b),其不同之处在于,所构造的体态支撑装置109可被穿着为 外衣而非内衣。
体态支撑装置109包括紧固元件48、第一带和第二带50,并且进一步 包括多个覆盖板110。覆盖板110连接到紧固元件48以及第一带和第二带 50,并延伸越过其间的空间,以覆盖穿着者10的身体上未被紧固元件48或 第一带和第二带50覆盖的部分。
覆盖板110连接到紧固元件48和带50,使得它们基本不将与体态支撑 相关的力施加在穿着者10上。换句话说,覆盖板IIO覆盖穿着者10的身体, 而并不用作力传送元件,这不同于的确用作力传送元件并的确将与体态支撑 相关的力施加在穿着者10上的紧固元件48及第一带和第二带50。优选地, 覆盖板110基本上根本不将力施加于穿着者10上,不过,它们可以在特定 环境下将一些力施加于穿着者10上。例如,当穿着者10将他或她的臂14 或身体定位在特定位置时,覆盖板110可以将力施加在穿着者10的身体上,
不过,这种力不是与体态支撑相关的力。在另一实例中,覆盖板可紧靠穿着
者10的皮肤进行相对贴身的装备,不过,它们可由易于伸展的相对弹性的 材料制成。由于它们的贴身装备和它们的弹性,因此在穿着支撑装置109时, 它们总是可将较小的力施加于穿着者IO的身体上,不过这种力相对较小, 并且与体态支撑无关。
覆盖板IIO可采用任何合适方式配置,以覆盖穿着者10的身体。例如, 覆盖板110可包括左右套袖112、左右侧板116 (右侧板116示于图6a中, 左侧板116示于图6b中)、以及前板120 (图6a)。板112、 116和120中 的任一个可根据需要由一个或多个材料件制成。板12、 116和120的材料 可被选择以具有任何希望的特性,例如可呼吸性、柔软性或吸湿性。
每个侧板116沿着穿着者10的躯干12的侧部16延伸,连接于带50的 前部分50a、相同带50的后部分50b、和紧固部分48的侧部57之间。每个 套袖112连接在其中一个侧板116之间,还连接到第一带50的肩接合部分 86。可选地,侧板116可沿着第一带和第二带50的整个外边缘连接,套袖 U2可完全附接到侧板116,而非部分地附接到第一带和第二带50。
前板120附接在第一带与第二带50之间,并且其底部附接到紧固元件 48的前部54。前板120延伸至穿着者10的肩15,并形成体态支撑装置109 的颈孔的前部。根据紧固部分48的后部56在穿着者10的躯干12的背部 18上的覆盖程度,可设置一个或多个后板22,其例如可以连接于紧固部分 48的后部56、第一带和第二带50以及前板120之间。后板122可限定支撑 装置109的颈孔的后部分的至少一部分。
前板120和后板122均在肩15的接近处连接到两个带50。结果,前板 120和后板122均用作带固定元件。
如图6b所示,紧固部分48的后部分56包括宽度控制装置124,其可 例如为拉锁126 j立锁126可延伸到支撑装置109的后部的最顶部。后^反122 可定位在拉锁126的边缘之间,从而能够在关闭拉锁126的过程中保护穿着
者10的皮肤。
拉锁126包括手柄127,其可设置具有足够长的拉索,以越过肩部延伸 至穿着者IO正面,从而允许穿着者IO在穿着支撑装置109时自己关闭拉锁 126。
作为拉锁的可替换方案,支撑装置109可以包括宽度控制装置124,其 类似于图3b所示支撑装置46所用的宽度控制装置,并且包括扎带元件和在 间隙任 一 侧上的成组的孔。
参照图7。作为拉锁的替代方案,宽度控制装置124可替换地可为成组 的弹性元件128。弹性元件128延展以允许使用者穿上支撑装置109,并且 一旦支撑装置109位于穿着者IO上就朝向弹性元件128的无载长度收缩, 从而促使肩15向后。弹性元件128的优点在于,不需要其它人帮助穿着者 10,而对于具有例如如图5b所示拉锁的实施例或对于具有例如如图3b所示 扎带的实施例而言,则可能需要他人的协助。
可选地,前板120可以被替代为带至带连接器105。可替换地,可选地 可使支撑装置109包含带至带连接器105,带至带连接器105不覆盖第一带 与第二带50之间的整个空间,并进一步包括前板120,以覆盖躯千12正面 的未被带至带连接器105所覆盖的部位。
根据支撑装置109的目的,装置109可配置为隐藏其作为一种体态支撑 装置的事实,从而使其在他人面前仅呈现为一件服装,且可选地呈现为时尚 服装。可替换地,支撑装置109可配置用作运动服,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更 易于让人接受的是,支撑装置109在视觉外观上用作体态支撑装置,而并非 简单地覆盖穿着者IO的身体。因此,特别在用作运动服装的情况中,支撑 装置109可包括可开口的连接器60和/或80,以利于穿上和脱下。
可选地,支撑装置109可以具有少至一个的覆盖板110,其覆盖穿着者 10的身体的单一部分。
在本文中所公开的任意实施例中,可选地,可以在支撑装置中所选位置 处设置加强元件,例如竖直延伸的半刚性杆。这些加强元件有利于将力遍及
支撑装置的部分或全部而传送。
对于上文所提供的所有支撑装置,可以想到的是,该装置可以设置多种 尺寸,使得该装置可用于范围相对广泛的大众群体部分。
男性可以穿着如图3b、 4a和6a所示的体态支撑装置46、 106或109。 可替代地,女性穿着者10也可以穿着体态支撑装置46、 106、 109,如图8 所示(通过示例在该图中示出体态支撑装置109)。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 第一带和第二带50可沿着躯干12的正面16充分地侧向延伸,以避免延伸 越过穿着者10的胸部的正面。
由在此所显示和描述的体态支撑装置46、 106和109提供的益处,可能 不适用于每个人。不过, 一些人将获得支撑装置46、 106或109的至少一些 益处。
如果希望,可以一天24小时穿着体态支撑装置46、 106、 109。例如, 在诸如打字、驾驶和某些情况下的睡眠这些造成长时间体态紧张的情况中, 当穿着宽松服装时,可调节前周界调节装置67和套袖周界调节装置111, 用以感到舒适或增强体态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提供一种方法用于选择、装备和订购身体体态 装置。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实现订购,这些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使用网络交互、 电话或类似方法。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1、 一旦在货单(chartware)或其它通知装置中已显示出订单,则确定 付款方法。
2、 为了从公司获得授权,a)使用"点击"图标来图示所述装置和描述 其使用,和b)点击指示了所选病人对于所述装置的特定需要的说明。结合 电话请求而将订单复印件传真至接收人。
3、 如果采用医疗保险,则使用医疗保险帐单号并递交。
4、 如果采用个人付费,则传真订单,不过应确保在发货前付款。 在一个实施例中订购过程包括
1、复制文档中的"矫形器定制(brace measurements)"表格,并点击
任何需要提供的解释性说明或回答接收人的问题。这些内容将存放在"矫形 器定制"文件夹内的文件中,但也可能存放在货单中,作为验证装置需求的 一组片断。
2、 一旦已经从公司获得授权,则传真具有定制的订购表格,其中包含 点击添加如下任意或全部附加特征夜箍、肩胛垫、或肩胛间长枕垫,以及 所需附加特征的尺寸。
3、 记录所需的在主订购清单上的跟踪信息,其指示付款人、授权日期、 传真的订购日期、及任意跟踪号(如果我们同意使用一个跟踪号),而且, 此后一旦我们收到完整的资料,则指示库存中是否具有合适的附件。
虽然以上描述包括了优选实施例,不过应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所附权利 要求书的清晰含义的情况下,本发明易于进行改造和变换。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穿着者的体态支撑装置,包括紧固元件,其中所述紧固元件可装备而围绕穿着者的躯干;和第一带和第二带,其中,每个带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并在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处连接到所述紧固元件,每个带均具有肩接合部分,用于成形以接合穿着者的肩关节部,所述带中的每一个均适于承受张力,并因而通过所述肩接合部分将向后力施加在肩关节部上,并且所述带被配置为在向内不超过肩锁关节之处接合穿着者的肩,其中,每个带沿着使用中不穿越穿着者的前腋窝折拢部的路径延伸。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态支撑装置,其中,每个肩接合部分具有 前部和后部,并且每个带从所述肩接合部分的前部向下延伸到所述第二端, 所述紧固元件具有前部,用于接合穿着者的正面,并且每个带的第二端连接 到所述紧固元件的前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态支撑装置,其中,每个肩接合部分具有 前部和后部,并且每个带从所述肩接合部分的后部以非竖直角度向下延伸至 所述第一端,使得在使用中,所述带适于承受的张力导致所述带促使所述肩 关节部向内。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中,针对每个带的路径被配置 为延伸经过穿着者的肩胛之一,并且在使用中,所述带适于施加在所述肩胛 的内边缘上的张力促使该内边缘至穿着者的背部。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带和第二带可以被 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紧固元件。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带和第二带均具有 可调节的有效长度。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带和第二带的端部 中的至少一个可在多个位置连接到所述紧固元件。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中,所述体态支撑装置具有与 之相关的肩宽度,并且所述紧固元件具有后部,所述紧固元件的后部具有肩 宽度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体态支撑元件的肩宽度,以适应具有一定范围 的肩宽度的穿着者。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装置,其中所述紧固元件的后部包括左 后部分和右后部分,并且大致竖直延伸的间隙从所述紧固元件的后部的顶部 向下延伸,并沿着所述紧固元件的后部的高度的至少一部分,将所述左后部 分和右后部分间隔开,所述左后部分和右后部分中的每一个均包括接近所述 间隙的成列的系带孔,所述肩宽度调节装置包括穿过所述系带孔的至少 一 个 系带元件。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中所述紧固元件具有有效周界,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肩接合部分 呈杯状,以接合穿着者的肩关节部。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覆盖板, 所述至少一个覆盖板被连接到所述紧固元件、所述第一带和所述第二带中的 至少一个,同时,在穿着者与所述紧固元件、所述第一带或所述第二带中的 任意之一之间基本没有力的传送,所述至少一个覆盖板被配置为覆盖在穿着 者身体上没有配置为被所述紧固元件和所述第一带和第二带覆盖的部分。
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进一步包括套袖部分,其连接 到每个肩接合部分,每个套袖均具有巻绕部分,所述巻绕部分被配置为巻绕 穿着者的臂,并夹紧使用者的臂,以防止使用中相关的肩接合部分移动。
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中,所述巻绕部分被配置为从 穿着者的前腋窝折拢部之处分开。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穿着者的支撑装置,其包括紧固元件、第一带和第二带。所述紧固元件可装备而围绕穿着者的躯干。每个带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并在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处连接到所述紧固元件。每个带具有肩接合部分,用于成形以接合穿着者的肩关节部。所述带中的每个均适于承受张力,并因而通过所述肩接合部分将向后力施加在肩关节部上。所述带被配置为在向内不超过肩锁关节之处接合穿着者的肩。每个带沿着使用中不穿越穿着者的前腋窝折拢部的路径延伸。
文档编号A61F5/01GK101170973SQ200680015198
公开日2008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4日
发明者张凯钧, 特蕾西·A·纽柯克 申请人:综合整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