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内径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2425阅读:5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支气管内径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气管内径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气管、支气管内径的评估在评价气道病变严重程度、临床疗效及指导临床治疗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测量气管、支气管内径的方法主要包括1.通过胸部X线平片测量气管内径;因为胸部X线平片气管壁边线模糊,线条不清,由此方法测量的数据不精确。2.利用CT测量气管和主支气管内径;该方法测得的数据较精确,克服了 X线平片测定不精确和与患者真实数据有误差的缺点,但影像学数据与复杂的气道病变仍有差距, 特别是无法反映患者吸呼气等瞬间的气道内径的变化。3.经支气管镜气道内评估技术;传统的气管镜下评估方法主要通过经验性目测法或参照物比较的方法评估,结果往往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不够精确。采用气道内测量仪直接进行测量的方法可以精确的记录气道内径的数据,但由于目前临床上无方便、实用的气道内测量仪,临床上较难实施,随着气道疾病的增多及气道介入治疗技术的开展,气道内径的测量及评估需要精确及使用方便的测量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气管内径测量装置,可直接在气管镜下进行实时测量,避免患者再次行胸部CT检查的操作过程,简便、准确且节省医疗资源。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支气管内径测量装置,其中,包括手柄、刻度尺、导管和测量部,所述刻度尺穿装设置在手柄上,手柄的一端连接导管,导管的另一端设置有测量部。进一步,所述测量部包括内芯和三个以上的触手。进一步,所述触手为V型。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可方便、精确地测量气管、支气管内径,经支气管镜气道内测量仪可直接在支气管镜下进行实时测量,避免患者再次行胸部CT检查的操作过程,简便、准确且节省医疗资源。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或者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测量部的结构示意图;[0013]图3为本实用新型测量原理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测量原理函数图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刻度尺1、手柄2、导管3和测量部4,刻度尺1 穿装在手柄2上,刻度尺1可在手柄2内滑动,手柄2的另一端连接有导管3,导管3包括内管31和外管32,内管31 —端安装有测量部4,测量部4由内芯和三个触手组成,触手为 V型,内芯起支撑触手的作用,当刻度尺1滑动伸缩时,测量部4的触手张开或收缩,由此在刻度尺1上读出相应的数值,该数值即为气管、支气管内径。当测量部4的触手为二个时, 由于扭力作用,触手容易扭动变形,测量结果不准确。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测量原理示意图,图3中h即气管、支气管半径, L为一常数,即弯曲部长度,d为刻度尺1的滑动距离。具体的测量方法先使用
h-ν Λ 公式计算出支气管内径,三次测量取平均值;支气管横截面积则根据S=IIh2计
算,根据三次测量所得h计算平均值。图4所示为函数图像,图中以为例,即L = 6时,气管、支气管半径值h在0 — 6之间变化。使用本实用新型测量气管、支气管内径时,将测量部4及导管3经气管镜的活检孔道进入到气管内,拉伸刻度尺1,测量部4的内芯及触手从内管中伸出,触手张开,当气管镜的镜子观察到触手抵至气管、支气管的内壁时,在刻度尺1上读出滑动距离,根据公式计算出气管、支气管内径,三次测量取平均值,得到最终的气管、支气管内径值。测量完毕后,收缩刻度尺1,刻度尺1回到原始位置,测量部4的内芯和触手收缩到导管3的内管中。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如改变测量部触手的数目,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支气管内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2)、刻度尺(1)、导管(3)和测量部(4),所述刻度尺(1)穿装设置在手柄(2)上,手柄(2)的一端连接导管(3),导管(3)的另一端设置有测量部(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气管内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部(4)包括内芯和三个以上的触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气管内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手为V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支气管内径测量装置,其中,包括手柄、刻度尺、导管和测量部,所述刻度尺穿装设置在手柄上,手柄的一端连接导管,导管的另一端设置有测量部。本实用新型可直接在气管镜下进行实时测量,避免患者再次行胸部CT检查的操作过程,简便、准确且节省医疗资源。
文档编号A61B5/107GK202051707SQ20112013804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4日
发明者忽新刚, 程剑剑, 陈宁, 陈献亮, 马利军, 马芸, 齐咏 申请人:忽新刚, 马利军, 齐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