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颅脑外伤术后躁动不安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26172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颅脑外伤术后躁动不安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ー种中药组合物,具体涉及ー种治疗颅脑外伤术后躁动不安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颅脑损伤(CCI)是指由于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造成颅脑组织结构被伤害的一类损伤,是创伤学中危害性最大的疾病,是临床救治的重点。躁动不安是颅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常见的症状,易造成脑灌注压异常、颅内出血及意外伤害等并发症,颅脑外伤术后躁动不安可发生于颅脑损伤的不同阶段。通常躁动不安的病人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病人的躁动不安行为不利于治疗和护理,导致病情加重。颅脑外伤病人躁动不安的原因有两方面(一)颅内因素:颅脑损伤手术清除血肿后的因素。病人因脑水肿、脑缺氧、颅内压增高等因素引起躁动,病人由清醒状态进入昏迷时也可出现躁动;(ニ)颅外因素:(I )呼吸道梗阻:气道阻塞后,造成脑缺血引起躁动。(2 )休克前期:颅脑损伤合并休克时,血压变化不明显,但由于创伤、失血等原因引起躁动。(3)疼痛:由于损伤、手术创伤等引起疼痛,从而引起躁动。(4 )膀胱过度充盈、便秘:因为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当发生此类情况时,不能进行有效的言语交流,从而引起躁动。(5 )皮肤瘙痒:由于各种过敏反应或其他刺激导致皮肤瘙痒,引起躁动。(6 )卧位不舒适:颅脑损伤病人常因交感神经兴奋而出现大汗淋漓浸湿床单而引起不适,从而出现躁动。(7 )其他:环境中声音的大小、光线的强弱、温度的高低以及口唇干燥、身体上有异物等等外界因素,均可引起躁动。临床上常用的处理措施是用约束带捆绑或氟哌啶醇、吩噻嗪类药物镇静,但捆绑易引起患者抵抗挣扎致躁动升级、颅内压升高,上述药物可有心血管、呼吸系统并发症及延迟清醒、影响病情观察。在中医理论中,对于颅脑损伤尚没有明确的命名,多属于中医学“损伤内证”和“损伤昏厥”等范畴。近年来,中医药在颅脑损伤领域使用较为广泛,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毒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ー种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对于治疗颅脑外伤术后躁动不安具有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的特点。本发明选择天麻、川芎、当归、红花、炒白术、泽泻、茯苓、石菖蒲、磁石、生龙骨、白芷、狗脊、续断、杜仲、菟丝子、生黄芪、炙甘草进行组合,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使之具有活血止痛,宁心安神的功效,从而能够有效治疗颅脑外伤术后躁动不安。本发明中药物的作用:
其中:
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1.的干燥块莖。性味甘,平。归肝经。功效:息风止痉,平肝潜阳,祛风通络。天麻有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能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轻度收缩脑血管,増加冠状血管流量;能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天麻多糖有免疫活性。《药性论》:治冷气顽痹,瘫缓不遂,语多恍惚,多惊失志。川弯:为伞形科植物川弯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莖。性味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功效: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川芎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川芎挥发油少量时对大脑的活动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延脑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及脊髄反射中枢具有兴奋作用。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的干燥根。性味甘、辛、苦,温。归肝、心、脾经。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当归挥发油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催眠、镇痛、麻酔等作用。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筒状花冠。性味辛、温。归心、肝经。功效: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红花黄色素有明显增强巴比妥及水合氯醛的中枢抑制作用。炒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莖。性味苦、甘,温。归脾、胃经。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白术对呼吸有短暂的兴奋作用,少量挥发油有镇静作用。泽湾:为泽湾科植物泽湾Alisma orientalis (Sam.) Juzep.的干燥块莖。性味甘,淡,寒。归肾、膀胱经。功效:利水渗湿,泄热通淋。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的干燥菌核。性味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功效: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茯苓煎剂有明显镇静作用。《药征》:“主治悸及肉瞷筋揭,旁治头眩烦躁。”
石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茎。性味辛、苦,温。归心、胃经。功效: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 智。石菖蒲有抗惊厥作用,石菖蒲的挥发油有安神镇静作用。《重庆堂随笔》:石菖蒲,舒心气、畅心神、怡心情、益心志,妙药也。清解药用之,赖以祛痰秽之浊而卫宫城,滋养药用之,借以宣心思之结而通神明。磁石:为氧化物类矿物磁铁矿的矿石。性味辛、咸,平;无毒。归肾、肝、肺经。功能:平肝潜阳;安神镇惊;聪耳明目;纳气平喘。磁石有明显镇静及抗惊厥作用。生龙骨: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胳的化石。性味甘、涩,平。入心、肝、肾经。功效:潜阳安神。龙骨主要含碳酸钙、磷酸钙,少量铁、镁、铝、钾、钠、氯、硫酸根等,有镇静、收敛、固涩、止泻之效。白]1£:伞形科植物白]E Angelica dahurica (Fisch.ex Hoffm.) Benth.etHook.f.或ネ几!=!]11 Angelica dahurica (Fisch.ex Hoffm.) Benth.et Hook.f.var.formosana (Boiss.) Shan et Yuan的干燥根。性味辛,温。入肺、脾、胃经。功效: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水煎剂对大肠杆菌、采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霍乱弧菌、人体结核杆菌等有抑制作用;水浸液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等致病真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白芷有中枢兴奋作用。狗脊:为蛘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Cibotium barometz (L.) J.Sm.的干燥根莖。性味苦、甘,温。归肝、肾经。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強腰膝。狗脊配当归,当归养血补血,活血止痛。两药配伍,养血补血,祛风除湿。配续断,狗脊补肝肾,健腰脚,利关节,续断补肝肾,续筋骨,活血止痛。两药配伍,相须为用,补益肝肾,通利血脉。
续断:为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Dipsacus asperoides C.Y.Cheng et T.M.Ai的干燥根。性味苦、辛,微温。归肝、肾经。功效:补肝肾;强筋骨;调血脉;续折伤;止崩漏。续断对痈疡有排脓、止血、镇痛、促进组织再生的作用;续断水煎剂有较强的兴奋作用。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的干燥树皮。性味甘、微辛,温。入肝、肾经。功效:降血压、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气。杜仲煎剂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菟丝子: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菟丝子、南方菟丝子、金灯藤等的种子。性味辛、甘、平。归肝、肾经。功效:补肝肾,益精髄。菟丝子全株水提物能明显降低兴奋性,能使苯巴比妥对缺氧条件下的麻酔作用增强、生存时间延长;提取物能拮抗苯丙胺引起的兴奋作用,表现出明显的痛觉消失活性。
·
生黄芪: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性味甘,微温。归肺、脾、肝、肾经。功效: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本经》记载:“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补虚,小儿百病。”《日华子本草》记载:“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
炎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莖。炎甘草为甘草的蜜烘制加工品。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效:补脾和胃,益气复脉。《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本发明药物原料用量是经发明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原料用量为在下述重量份范围都具有较好的疗效:天麻7-17份、川芎7-17份、当归10-20份、红花5-15份、炒白术20-28份、泽泻13-23份、茯苓13-23份、石菖蒲10_20份、磁石15-25份、生龙骨25-35份、白芷7-17份、狗脊13-23份、续断15-25份、杜仲15-25份、菟丝子20-28份、生黄芪25-35份、炙甘草3-9份。其中优选为:天麻12份、川弯12份、当归15份、红花10份、炒白术24份、泽泻18份、茯苓18份、石菖蒲15份、磁石20份、生龙骨30份、白芷12份、狗脊18份、续断20份、杜仲20份、菟丝子24份、生黄芪30份、炙甘草6份。本发明药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汤剂。步骤一、首先按照重量配比称量磁石、生龙骨先放入容器内煮沸20分钟。步骤ニ、然后按照重量配比称量天麻、川芎、当归、红花、炒白术、泽泻、茯苓、石菖蒲、白芷、狗脊、续断、杜仲、菟丝子、生黄芪、炙甘草放入步骤一容器内煎25-30分钟即可。本发明药物具有活血止痛,宁心安神等功效,且疗效好,毒副作用小,据对临床100例患者观察统计,使用本发明药物一个疗程总有效率80%,两个疗程总有效率95%。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天麻7份、川芎7份、当归10份、红花5份、炒白术20份、泽泻13份、茯苓13份、石菖蒲10份、磁石15份、生龙骨25份、白芷7份、狗脊13份、续断15份、杜仲15份、菟丝子20份、生黄芪25份、炙甘草3份。实施例ニ、天麻12份、川芎12份、当归15份、红花10份、炒白术24份、泽泻18份、茯苓18份、石菖蒲15份、磁石20份、生龙骨30份、白芷12份、狗脊18份、续断20份、杜仲20份、菟丝子24份、生黄芪30份、炙甘草6份。实施例三、天麻17份、川弯17份、当归20份、红花15份、炒白术28份、泽泻23份、茯苓23份、石菖蒲20份、磁石25份、生龙骨35份、白芷17份、狗脊23份、续断25份、杜仲25份、菟丝子28份、生黄芪35份、炙甘草9份。下面是患者使用本发明药物的临床统计资料:
一、一般资料
收治患者共100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52例,男女比例0.9:1,平均年龄36岁。ニ、中医诊断标准:
1、有头部外伤或间接外伤史。 2、伤后出现神志昏迷,烦燥不宁,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3、结合病史和体检情況、CT、磁共振检查可确定损伤部位及程度。三、治疗方法
按照本发明药物重量配比,称取原料药(一日剂量),水煎,过滤去渣,早晩各服一次,20日为ー个疗程。四、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神志清醒,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能恢复日常工作。好转:神志清醒,症状改善,生活基本自理或部分自理。未愈:症状无改善。五、治疗结果统计
权利要求
1.治疗颅脑外伤术后躁动不安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药物组成:天麻7-17份、川芎7-17份、当归10-20份、红花5-15份、炒白术20-28份、泽泻13-23份、茯苓13-23份、石菖蒲10-20份、磁石15-25份、生龙骨25-35份、白芷7_17份、狗脊13-23份、续断15-25份、杜仲15-25份、菟丝子20-28份、生黄芪25-35份、炙甘草3-9 份。
2.根据权利要求书I所述的治疗颅脑外伤术后躁动不安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干,由以下重量份的药物组成:天麻12份、川芎12份、当归15份、红花10份、炒白木24份、泽泻18份、茯苓18份、石菖蒲15份、磁石20份、生龙骨30份、白芷12份、狗脊18份、续断20份、杜仲20份、菟丝子24份、生黄芪30份、炙甘草6份。
3.根据权利要求书I或2所述的治疗颅脑外伤术后躁动不安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干: 步骤一、首先按照重量配比称量磁石、生龙骨先放入容器内煮沸20分钟;步骤ニ、然后按照重量配比称量天麻、川;、当归、红花、炒白术、泽泻、茯苓、石菖蒲、白主、狗脊、续断、杜仲、菟丝子、 生黄芪、炙甘草放入步骤一容器内煎25-30分钟即可。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颅脑外伤术后躁动不安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它是由天麻、川芎、当归、红花、炒白术、泽泻、茯苓、石菖蒲、磁石、生龙骨、白芷、狗脊、续断、杜仲、菟丝子、生黄芪、炙甘草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组成,具有活血止痛,宁心安神的功效,能够有效治疗颅脑外伤术后躁动不安。
文档编号A61K36/8988GK103099972SQ20131007620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1日
发明者陈常娟, 唐永磊, 唐明 申请人:陈常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