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米尺度葡萄糖传感器微电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435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微米尺度葡萄糖传感器微电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检测仪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米尺度葡萄糖传感器微电极。本发明提供一种微米尺度葡萄糖传感器微电极,包括基底、工作电极、对电极,所述基底的前部为工作区域,所述工作电极、对电极位于所述基底的工作区域上,所述工作区域的横截面的最大直径≤1毫米,所述基底的尾部设有与各电极一一对应的PAD,所述工作电极、对电极均通过导线与其对应的PAD连接。本发明通过在平面或柱状的绝缘基底上合理的分布各个电极,同时限制电极的宽度或柱状电极的截面直径有效减小电极体积,从而降低受体的排异反应。
【专利说明】微米尺度葡萄糖传感器微电极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检测仪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米尺度葡萄糖传感器微电极。【背景技术】
[0002]第一类传统血糖监测仪是有创测量仪器,其方法是指尖血测量检验,第二类是无创血糖检测仪,包括皮下组织间液葡萄糖检测仪和光谱分析血糖仪,第三类是连续式血糖监测仪,通常该类血糖仪是通过在细针头的前端加上一个葡萄糖传感器,植入皮下组织,利用所含的葡萄糖氧化酶测定皮下组织间液中氧的消耗量或氢氧离子的产生量,借此转换成葡萄糖值。
[0003]在连续血糖测量系统中,葡萄糖传感器是至关重要的,研究表明,通过植入式葡萄糖传感器进行在体葡萄糖连续检测是可行的,考虑到使用的便利,安全性和可靠性,传感器的植入应选择在皮下用于植入生物体可连续测量化学成分的传感器,并且必须满足其相应的生物体特性,这些特性都与传感器的生物兼容性有关,在有植入体植入的情况下,活体组织或器官都会有组织反映和受体反映,这就意味着传感器不但要有对需检测的化学物有特异的选择性,而且在植入组织后相对长的时间内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对被测物浓度快速变化的检测能力即良好的响应时间特性。
[0004]电极系统作为传感器检测的基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传感器的性能和检测效果。以往使用的传统大小的电极因为体积相对较大,在植入期间,对人体组织的刺激性较大,导致比较严重的排异反应,改变测试环境,进而影响电极的检测结果。因此,采用小体积的电极系统,成为了发展的趋势,在降低电极体积的同时,常常因为电极有效面积的降低而引起电信号强度较低,为了得到较高的检测灵敏度,需要对电极表面进行修饰改性,提高响应活性,实现低浓度下的待测物检测

【发明内容】

[0005]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米尺度葡萄糖传感器微电极,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在平面或柱状的绝缘基底上合理的分布各个电极,同时限制电极的宽度或柱状电极的截面直径有效减小电极体积,从而降低受体的排异反应。并进一步在在电极表面修饰电活性物质如碳纳米管和纳米金改善电极的响应性能。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微米尺度葡萄糖传感器微电极,包括基底、工作电极、对电极,所述基底的前部为工作区域,所述工作电极、对电极位于所述基底的工作区域上,所述工作区域的横截面的最大直径< I毫米,所述基底的尾部设有与各电极一一对应的PAD(引脚),所述工作电极、对电极均通过导线与其对应的PAD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微米尺度葡萄糖传感器微电极为双面式结构,其基底的工作区域为平板型,还包括参比电极,所述对电极和参比电极位于基底的工作区域的一个平面上,工作电极位于基底的工作区域的另一个平面上,对电极的面积为参比电极的3倍。对电极和参比电极可前后或者并排放置于工作区域表面。
[0008]更优选的,还包括辅助电极,所述辅助电极和工作电极位于同一平面上,辅助电极和工作电极的面积相等。所述辅助电极亦通过导线与其对应的PAD连接。辅助电极和工作电极可前后或者并排放置于工作区域表面。
[0009]双面式微电极充分利用基底的工作区域的上下两面,有效面积更大,信号灵敏度更高。
[0010]优选的,所述各电极为长方形,各电极的宽度为0.01~I毫米。
[0011]更优选的,工作区域的宽度与电极的总宽度相对应。
[0012]优选的,所述各电极的面积为0.1-2_2。
[0013]优选的,绝缘基底厚度为0.01~0.8毫米。
[0014]优选的,所述微米尺度葡萄糖传感器微电极为阶梯型多层结构,还包括参比电极、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基底上,所述第一绝缘层的长度短于基底,所述第二绝缘层位于第一绝缘层上,所述第二绝缘层的长度短于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基底的尾部重合,所述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基底的前部构成阶梯型的三层结构,所述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对电极分别位于阶梯型的三层结构的不同平面上。
[0015]优选的,所述各电极为长方形,各电极的宽度为0.01~I毫米。
[0016]优选的,所述各电极的面积为0.1-2_2。
[0017]优选的,绝缘基底、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的厚度为0.01~0.8毫米;
[0018]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分别分布在基底和绝缘层上,暴露在外部环境中。各个电极通过分布在一个平面上的金导线与接口 PAD连接,金导线的一部分与电极接触,而导线主体部分位于绝缘层之下,优选情况下将金导线置于绝缘层之下,可以有效的保护导线部分。同时,将各个电极在不同平面上分布,一方面将电极的间距拉大,降低了电极表面微环境相互之间的影响,同时阶梯状的电极分布可以有效抑制人体反应对电极响应的干扰;另一方面,将电极分布在不同平面上,在各个电极有效面积不变的前提下,可以进一步降低整个电极的宽度。多层式微电极的电极总宽度有望在平面式微电极基础上降低一半左右。
[0019]优选的,所述微米尺度葡萄糖传感器微电极为环状结构,其基底的工作区域为圆柱型或锥形,还包括参比电极,各电极均以环状分布在工作区域上。
[0020]更优选的,还包括辅助电极,所述辅助电极亦以环状分布在工作区域上。
[0021]更优选的,当基底的工作区域为圆柱型时,圆柱型的直径0.1-1毫米;优选为
0.2~0.8 晕米。
[0022]优选的,所述各电极的面积为0.l-10mm2。
[0023]环状结构的微电极平滑的基底形状降低了平面电极的锐利边缘对人体组织的刺激性,有利于降低人体排异反应,实现植入式长期检测。
[0024]优选的,所述微米尺度葡萄糖传感器微电极为螺旋结构,其基底的工作区域为圆柱型或锥形,还包括参比电极,所述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中的任意一个为丝状,且以螺旋形式均匀缠绕在基底的工作区域周围,其余两个电极以环状分布在工作区域上。
[0025]优选的,所述微米尺度葡萄糖传感器微电极为螺旋结构,其基底的工作区域为圆柱型或锥形,还包括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将工作电极、对电极、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中的任意一个为丝状,且以螺旋形式均匀缠绕在基底的工作区域周围,其余三个电极以环状分布在工作区域上。[0026]优选的,所述各电极的面积为0.l-10mm2。
[0027]更优选的,所述螺圈的内径为0.2~I毫米,所述基底的工作区域的直径为≥ 0.1mm,且< Imnin
[0028]更优选的,将参比电极为丝状,且以螺旋形式均匀缠绕在基底的工作区域周围,其余电极以环状分布在工作区域上,参比电极的位置与其余电极的位置相对应,且参比电极不与其余电极接触。
[0029]螺旋状微电极将电极以螺旋状缠绕在绝缘基底周围,大大增大电极反应面积,有助于提闻电流响应强度。
[0030]优选的,所述导线为金导线,且均位于所述基底内部。
[0031]所述微米尺度葡萄糖传感器微电极的本发明中“微电极”定义为在两维截面上的尺寸或直径在0.01~I毫米范围内。对于微电极的长度不进行进一步限定。
[0032]优选的,所述微米尺度葡萄糖传感器微电极的总长度为0.5-8cm;优选为
1.5-4.5cm。
[0033]本发明所使用的基底为具有优异绝缘性能的材料,主要来自无机非金属陶瓷,氧化硅玻璃和有机高聚物等,同时考虑到植入式电极的应用环境,要求基底材料具有高的不透水性和高机械强度。
[0034]优选的,所述基底的材料选自聚四氟乙烯(Teflon)、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聚酰亚胺(PI)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0035]对于工作电极和对电极,本发明采用具有良好导电性和强化学惰性的材料作为电极材料。
[0036]优选的,所述对电极选自石墨电极、玻碳电极、贵金属电极等中的一种。
[0037]优选的,所述工作电极选自石墨电极、玻碳电极、贵金属电极等中的一种。
[0038]考虑到良好的延展性和表面结构的稳定性的要求,贵金属电极如金电极、钼电极、银电极等成为较好的选择。
[003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工作电极和对电极均为钼电极。
[0040]优选的,所述参比电极选自氯化银/银电极或甘汞电极中的一种。
[0041]优选的,所述各电极的厚度为0.1~200纳米;优选为I~10纳米。
[0042]优选的,所述各电极表面设有碳纳米管层修饰层。利用碳纳米管特有的机械强度、高比表面积、快速电子传递效应和化学稳定性,在已成型的电极表面,通过物理吸附、包埋或者共价键和等方式,将碳纳米管修饰到电极表面以提高电子传递速度,同时由于其比表面积大能够作为一种优良的催化剂(酶)载体。所述碳纳米管层修饰层可通过Nafion溶液分散法、共价固定法等固定于电极表面。
[0043]优选的,所述电极表面还设有生物酶修饰层。所述生物酶(优选为葡萄糖氧化酶)修饰层可通过多聚赖氨酸固定于电极表面。
[0044]优选的,所述各电极表面设有纳米金修饰层。本发明的电极表面修饰还可以是利用纳米金良好的生物共容性及不会破坏生物体内酶及蛋白质的活性的特性,在已成型的电极表面,通过共价交联等方式将纳米金修饰到电极表面。所述纳米金修饰层可通过电还原法、溶胶-凝胶法等固定于电极表面。
[0045]本发明中的微电极体系可分为三电极体系和两电极体系,其中三电极体系为一根对电极,一根参比电极和至少一根工作电极,而两电极体系则为一根对电极和至少一根工作电极。此外,本发明按照工作电极的数量,也可分为两种情况:1)单工作电极:工作电极只有一根;2)双工作电极:工作电极有两根,其中一根与待检测物质发生电氧化还原,产生电信号,称为“工作电极”;另一根则通常负责检测干扰物或者背景溶液的响应信号,称之为“辅助电极”。上述各种电极组成方式均有其独特的优势,其中三电极体系因为多出一跟参比电极,因此可以有效的控制检测电位, 防止出现电位漂移的情况;而两电极体系则结构更简单,制作成本更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6]图1是本发明微米尺度葡萄糖传感器微电极的双面式微电极俯视图的正面图
[0047]图2是本发明微米尺度葡萄糖传感器微电极的双面式微电极俯视图的背面图。
[0048]图3是本发明微米尺度葡萄糖传感器微电极的多层式微电极的俯视图。
[0049]图4是本发明微米尺度葡萄糖传感器微电极的多层式微电极的侧视图。
[0050]图5是本发明微米尺度葡萄糖传感器微电极的环状微电极的俯视图。
[0051]图6是本发明微米尺度葡萄糖传感器微电极的螺旋状微电极的俯视图。
[0052]元件标号说明
[0053]11参比电极
[0054]14基底
[0055]17对电极
[0056]18工作电极
[0057]19辅助电极
[0058]21基底
[0059]22PAD
[0060]23金导线
[0061]24对电极
[0062]25工作电极
[0063]26参比电极
[0064]27基底
[0065]28PAD
[0066]29金导线
[0067]30对电极
[0068]31工作电极
[0069]32参比电极
[0070]33基底
[0071]34PAD[0072]35金导线
[0073]36对电极
[0074]37工作电极
[0075]38参比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0076]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0077]须知,下列实施例中未具体注明的工艺设备或装置均采用本领域内的常规设备或装置;所有压力值和范围都是指绝对压力。
[0078]此外应理解,本发明中提到的一个或多个方法步骤并不排斥在所述组合步骤前后还可以存在其他方法步骤或在这些明确提到的步骤之间还可以插入其他方法步骤,除非另有说明;还应理解,本发明中提到的一个或多个设备/装置之间的组合连接关系并不排斥在所述组合设备/装置前后还可以存在其他设备/装置或在这些明确提到的两个设备/装置之间还可以插入其他设备/装置,除非另有说明。而且,除非另有说明,各方法步骤的编号仅为鉴别各方法步骤的便利工具,而非为限制各方法步骤的排列次序或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 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的情况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0079]实施例1
[0080]双面式微电极
[0081]图1和图2所示微米尺度葡萄糖传感器微电极的双面式微电极,基底14厚度为0.01-0.8mm,各电极为长方形,各电极的宽度均为0.0l-1mm,微电极总长度为0.5_8cm,各电极的面积为0.l-2mm2,对电极17和参比电极11位于基底14的一个面上,工作电极18和辅助电极19位于基底14的另一个面上,各电极通过金导线16连接到金制PAD15上,且PAD15与各电极一一对应,对电极17的面积为参比电极11的3倍,辅助电极19和工作电极18的面积相等。
[0082]实施例2
[0083]多层式微电极
[0084]图3和图4所示微米尺度葡萄糖传感器微电极的多层式微电极,基底21上设有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并构成阶梯型,基底21、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的厚度均为0.01-0.8mm,各电极为长方形,各电极的宽度均为0.0l-lmm,微电极总长度为0.5_8cm,各电极的面积为0.l-2mm2,对电极24、工作电极25和参比电极26分别排布在阶梯结构的基底21、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上,各电极通过金导线23连接到金制PAD22上,且PAD22与各电极对应。
[0085]实施例3
[0086]环状微电极
[0087]图5所示微米尺度葡萄糖传感器微电极的环状微电极,基底27的前部为圆柱型,直径0.1-lmm,微电极总长度为0.5-8cm,各电极的面积为0.1-lOmm2,对电极30、工作电极31和参比电极32环状分布在基底27上,各电极通过穿过绝缘基底内部的金导线29连接到金制PAD28上,且PAD28与各电极——对应。
[0088]实施例4
[0089]螺旋状微电极
[0090]图6所示微米尺度葡萄糖传感器微电极的螺旋状微电极,基底33的前部为圆柱型,直径> 0.1且< Imm,螺圈内径为0.微电极总长度为0.5_8cm,各电极的面积为0.1-lOmm2,对电极36和工作电极37环状分布在基底33上,参比电极38以螺旋状形式缠绕在基底材料33周围,且参比电极38不与其他电极接触,各电极通过金导线35连接到金制PAD34上,且PAD34与各电极——对应。
[0091]实施例5
[0092]将碳纳米管分散到Nafion溶液中
[0093]本实施例采用多壁碳纳米管,先用强酸将碳纳米管进行完全的酸化和氧化,然后再与Nafion水溶液作用,得到CNT-Nafion分散液,再将其涂覆到电极表面上,步骤为:取MWCNTs分散于4.0moI/L盐酸中,超声处理4小时后,用二次蒸馏水洗至中性;再用王水超声处理4小时,用水洗至中性,100摄氏度真空干燥4小时;称取上述处理过的MWCNTs,溶解于5%Naf ion和0.05mol/L磷酸缓冲液(pH7.0)的混合溶液内,超声分散30分钟,即可得分散良好的Nafion-MWCNTs黑色悬浊液。将上述悬浊液涂覆到电极表面上,可以通过刷涂、旋涂、浸涂、喷涂等方式。最后即可得到具有碳纳米管修饰的传感器电极。该方法的优点是步骤简单,生产成本较低。
[0094]实施例6
[0095]共价固定碳纳米管
[0096]本实施例采用多壁碳纳米管,先在金属电极上自组装一层巯基乙氨,将除杂、羧基化后的多壁碳纳米管溶液滴在电极表面上可获得碳纳米管修饰的电极,步骤为:取多壁碳纳米管在350摄氏度下氧化2小时,去除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冷却后于浓盐酸中超声4小时,再洗涤烘干;将纯化好的碳纳米管再置于王水中超声6小时,将所得的碳纳米管离心过滤,用去离子水洗涤至PH值为7时为止;将电极经过超声清洗和H2SO4中的电化学清洗后,放入lmmol/L巯基乙胺的乙醇溶液中浸泡2小时,取出洗净,即在电极表面形成自组装巯基乙胺膜;接着将电极放入碳纳米管溶液中浸泡5小时,然后用水洗涤,晾干即得碳纳米管修饰的传感器电极。该方法的优点是碳纳米管与电极通过共价作用结合,比较牢固,稳定性较强。
[0097]实施例7
[0098]多聚赖氨酸同时固定碳纳米管和生物酶
[0099]本实施例将碳纳米管和酶(优选例为葡萄糖氧化酶)加入多聚赖氨酸(Polylysine)溶液中,经过超声分散后,涂覆到电极表面上,步骤为:按照实施例6的步骤进行MWCNTs的羧基化,然后取羧基化的MWCNTs用二次蒸馏水分散,然后向碳纳米管溶液中加入EDC(100mg/mL)和NHS(100mg/mL)用NaOH调整溶液pH为6.0,置于室温下搅拌2小时,然后再将该溶液PH值调整为8.5,用微量注射器加入200uL多聚赖氨酸于上述碳纳米管溶液中,搅拌反应过夜即得CNT-1ysine溶液,离心分离该溶液,除去未参加反应的多聚赖氨酸,然后用二次水分散CNT-lysine,加入戊二醛水溶液(25%),活化反应I~2小时,再加入葡萄糖氧化酶(Gox),交联反应2~3小时,离心分离除去未参加反应的葡萄糖氧化酶,最好用磷酸缓冲液(PH7.4)分散沉淀,即得CNT-lysine-Gox溶液,将上述混合溶液涂覆于钼电极上,然后在4摄氏度下放置约4小时,待溶剂蒸干以后,即制得碳纳米管修饰的酶传感器电极。该方法的特点是同时将碳纳米管与生物酶同时固定在电极表面上。碳纳米管除了改善电极性能之外,还起到了酶载体的作用。
[0100]实施例8
[0101]电还原法修饰纳米金
[0102]本实施例采用电还原氯金酸法制备了纳米金修饰电极,步骤为:将金属电极进行超声等清洗处理后,置于2mg/ml的氯金酸溶液中,以0.1mo I/L的KNO3溶液做支持电解质,在-200mV电位下还原HAuCl4溶液,一定时间后取出进行清洗,即可得到纳米金修饰的电极。
[0103]实施例9
[0104]溶胶-凝胶法修饰纳米金
[0105]本实施例采用将Na2SiO3.9H20置于烘箱里,120摄氏度下放置约12小时,得Na2SiO3.3H20,完全冷却后用3mol/L的盐酸溶液调节比重到1.38,过滤后得到澄清的水玻璃溶液,取出Iml用水1:1(V/V)稀释,再经过磺酸基型阳离子交换柱后,得到pH=l.5的硅溶胶,备用;将金属电极进行 预处理后,浸入0.3ml上述制得的硅溶胶、0.15mL半胱氨酸(IOmM),0.20mLPVA (质量分数为0.05%)UOmL金溶胶的均匀混合液中,约30秒后取出,在4摄氏度下放置12小时后得到纳米金修饰的电极。相对于常规电极,采用上述方法用纳米金修饰后的电极具有高的有效面积,同时与酶等有更多的结合位点,可以更加有效进行待测分子的检测。
[0106]实施例10
[0107]双面式微电极与普通单面微电极对过氧化氢的响应对比
[0108]本实施例采用相同尺寸的聚四氟乙烯(Teflon)基底(厚度约为0.01mm,宽度约为
0.15mm),制作单面微电极和双面微电极,双面电极结构如图2所示(对电极和参比电极位于一个平面上,工作电极位于另一个平面上),单面电极结构如图3所示。工作电极和对电极为钼,参比电极为银/氯化银,其中,双面电极工作电极、对电极、参比电极的面积分别为
0.9平方毫米、1.5平方毫米、0.4平方毫米,其中,单面电极工作电极、对电极、参比电极的面积分别为0.36平方毫米,0.6平方毫米、0.2平方毫米,在ImM过氧化氢溶液中,单面电极对过氧化氢的响应电流为1850nA,双面电极对过氧化氢响应电流为4120nA,此结果充分说明双面式微电极充分利用基底的工作区域上下两面,工作电极的有效面积为单面电极工作电极的2.5倍,对同一浓度的过氧化氢响应电流为单面电极的2.3倍。
[0109]实施例11
[0110]螺旋状微电极与双面微电极对过氧化氢的响应对比
[0111]本实施例采用直径0.15mm棒状的基底,制作螺旋状微电极,采用宽度为0.15mm片状基底制备双面微电极,双面电极结构如图2所示(对电极和参比电极位于一个平面上,工作电极位于另一个平面上),螺旋状电极结构如图6所示。工作电极和对电极为钼,参比电极为银/氯化银,其中,双面电极工作电极、对电极、参比电极的面积分别为0.9平方毫米、1.5平方毫米、0.4平方毫米,其中,螺旋状电极工作电极、对电极、参比电极的面积分别为
1.36平方毫米、2.1平方毫米、0.75平方毫米,参比电极为丝状,且以螺旋形式均匀缠绕在基底的工作区域周围(螺旋内径为0.2mm,其余电极以环状分布在工作区域上,参比电极的位置与其余电极的位置相对应,且参比电极不与其余电极接触),在ImM过氧化氢溶液中,双面电极对过氧化氢响应电流为4120nA,螺旋状微电极对过氧化氢的响应电流为5480nA,此结果充分说明螺旋状微电极充分利用基底的可使用区域制备电极,工作电极的有效面积为双面电极工作电极的1.5倍, 对同一浓度的过氧化氢响应电流为单面电极的1.33倍,有效提高了电流的响应强度。
[0112]综上所述,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0113]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权利要求】
1.一种微米尺度葡萄糖传感器微电极,包括基底、工作电极、对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的前部为工作区域,所述工作电极、对电极位于所述基底的工作区域上,所述工作区域的横截面的最大直径< I毫米,所述基底的尾部设有与各电极一一对应的PAD,所述工作电极、对电极均通过导线与其对应的PAD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米尺度葡萄糖传感器微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米尺度葡萄糖传感器微电极为双面式结构,其基底的工作区域为平板型,还包括参比电极,所述对电极和参比电极位于基底的工作区域的一个平面上,工作电极位于基底的工作区域的另一个平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米尺度葡萄糖传感器微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米尺度葡萄糖传感器微电极为阶梯型多层结构,还包括参比电极、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基底上,所述第一绝缘层的长度短于基底,所述第二绝缘层位于第一绝缘层上,所述第二绝缘层的长度短于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基底的尾部重合,所述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基底构成阶梯型的三层结构,所述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对电极分别位于阶梯型的三层结构的不同平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米尺度葡萄糖传感器微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米尺度葡萄糖传感器微电极为环状结构,其基底的工作区域为圆柱型或锥形,还包括参比电极,各电极均以环状分布在工作区域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米尺度葡萄糖传感器微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米尺度葡萄糖传感器微电极为螺旋结构,其基底的工作区域为圆柱型或锥形,还包括参比电极,所述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中的任意一个为丝状,且以螺旋形式均匀缠绕在基底的工作区域周围,其余两个电极以环状分布在工作区域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米尺度葡萄糖传感器微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米尺度葡萄糖传感器微电极为螺旋结构,其基底的工作区域为圆柱型或锥形,还包括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所述工作电极、对电极、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中的任意一个为丝状,且以螺旋形式均匀缠绕在基底的工作区域周围,其余三个电极以环状分布在工作区域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米尺度葡萄糖传感器微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的材料选自聚四氟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酰亚胺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米尺度葡萄糖传感器微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电极选自石墨电极、玻碳电极、贵金属电极等中的一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米尺度葡萄糖传感器微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电极选自石墨电极、玻碳电极、贵金属电极等中的一种。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米尺度葡萄糖传感器微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比电极选自氯化银/银电极或甘汞电极中的一种。
【文档编号】A61B5/1486GK103462615SQ201310419408
【公开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3日
【发明者】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上海移宇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