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导丝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导丝,包括导丝主体及位于导丝主体头端的弯折形头端部,所述导丝主体的尾端设有向导丝主体迂回弯折的尾端部。本实用新型的导丝具有弯折形的头端部,同时也具有弯折形的尾端部,使其头、尾端部均可以安全引入体内,可使操作者使用起来更为方便,同时,可逆转导丝的导入方向,使其功能大大增加,缩短手术操作的时间。
【专利说明】—种医用导丝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导丝,特别涉及用于微创治疗的多功能医疗用导丝。
【背景技术】
[0002]医用导丝的主要功能是在诊断、微创治疗过程中,在体内起导轨和定位作用,将治疗或检查所使用的导管或导入器导入到目标部位。因此,医用导丝需要进行头端部成形,并且在质地硬度上经过处理,以便能够在分岔或者弯曲的管腔内无损伤地跟随管腔形状而压入。
[0003]为了防止从上臂或者手腕向心脏压入时所使用的导丝的头端部在插入途中误入(弯曲进入)分岔血管,同时为了可以向期望的部位适应性地引入导丝,一般导丝的头端部(或称为前端部)进行了弯折成形(shaping),如图1所示,以满足手术的要求。如图2所示,为可适应性地根据需要临时进行弯折,现也有一种具有可塑头端部的导丝,即头端部可以根据需要临时成形,这种导丝称为可塑导丝。
[0004]但是,随着临床上更多新技术的开展以及某些特殊病例的出现,上述常规导丝显露出它的诸多不足之处:
[0005]手术中可能需要逆转导丝前进的方向,即有可能将导丝的头端部变成尾端部及尾端部变成头端部来使用的情况,例如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经颈静脉肝静脉支架植入术,股动脉穿刺失败而又必须从股动脉途径操作的介入手术等,上述常规导丝常无法达到要求,因为具备导引功能的只有头端部,尾端部为较坚硬的部分,进入管腔后后退势必造成管腔的损伤或穿破,更换不同形状头端部的导丝也不能达到防止管腔损伤或穿破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头端部及尾端部均能压入体内的医用导丝。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一种医用导丝,包括导丝主体及位于导丝主体头端的弯折形头端部,所述导丝主体的尾端设有向导丝主体迂回弯折的尾端部。
[0009]在上述基础上,为适应引入部位的不同需要,本实用新型可做如下改进:
[0010]所述尾端部为一弯折条;或者,所述尾端部为一弯钩,该弯钩具有勾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垂直连接于导丝主体,所述勾部垂直连接于连接部。
[0011]进一步地,所述弯折条为直条,与导丝主体的夹角为钝角;或者,所述弯折条为圆弧条,与导丝主体相切。
[0012]进一步地,所述弯折条的末端延伸出一延伸段,该延伸段与弯折条相交。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I)本实用新型的导丝具有弯折形的头端部,同时也具有弯折形的尾端部,使其头、尾端部均可以安全引入(压入)体内,可使操作者使用起来更为方便,可以节省医疗费用,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可以降低并发症,同时,头、尾端部均可安全引入(压入)体内,可逆转导丝的导入方向,使其功能大大增加,缩短手术操作的时间,缩短医、患曝光的时间,减轻放射线对医、患双方的伤害,减少造影剂的用量,减少与操作时间过长及造影剂用量过多相关的并发症。
[0015](2)本实用新型所的导丝能够在部分手术中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例如,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中,首先,经皮肝脏穿刺,穿中门静脉,在透视下,通过门静脉经肝实质穿通肝静脉,将导丝从体外引入门静脉、肝实质、肝静脉,到达上腔静脉,从右侧颈内静脉引出,此时,逆转导丝的行进方向,逆门静脉方向向肠系膜上静脉或脾静脉压进,到达目标位置后,沿导丝引进球囊或支架系统。又如,对于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病人,在股动脉穿刺常误入假腔的情况下,可以从左侧的肱动脉穿刺,压入所述的导丝的头端部,经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腹主动脉、髂总动脉、右侧髂外动脉引出体外,此时逆转导丝的方向,即将导丝的头端部变为尾端部,将其尾端部变为头端部,再引入导管行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常可使不能成功的手术变为成功,并且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中的相关风险。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现有具有弯折形头端部的导丝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现有具有可塑头端部的导丝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导丝主体,2、头端部,3、尾端部,31、直条,32、圆弧条,33、直段,34、圆弧段,35、勾部,36、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5]实施例一
[0026]如图3所示的一种医用导丝,包括导丝主体I及位于导丝主体I头端的弯折形头端部2,在导丝主体I的尾端设有向导丝主体I迂回弯折的尾端部3。该尾端部3的材料、硬度、涂层的需求按照现有常规头端部I的技术标准进行设置。
[0027]本实施例的尾端部3为一弯折条,该弯折条为直条31,与导丝主体I的夹角为钝角。
[0028]另外,根据引入目标部位的需求,尾端部3的形状可与头端部2的形状相同,或者不同。同时,尾端部3也可用可塑材料设置,以临时弯折成需要的形状。
[0029]本导丝可应用于如下情形:
[0030]1、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中的应用。
[0031]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一般先穿刺右侧颈内静脉,通过颈内静脉到达肝静脉,再经肝静脉经肝实质穿刺门静脉,然后植入支架,以在肝内建立一条门静脉-体静脉分流的通道。但如果遇到经肝静脉无法穿刺门静脉的情形,则上述手术方案就无法顺利实施。此时,利用本发明所述的导丝,经皮肝脏穿刺,穿中门静脉后,在超声导引下经肝实质穿刺肝静脉,将导丝经肝静脉、上腔静脉引入到右侧颈内静脉,此时,继续前进导丝,使导丝的尾端部进入到门静脉系统,当其尾端部3进入门静脉后,操控自右侧颈内静脉引出的头端部,将该导丝的头端部变成导丝的尾端部,而原来的导丝尾端部变为导丝头端部,则可以自右侧颈内静脉放置支架系统。
[0032]2、在经颈内静脉肝静脉内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
[0033]在临床中,对于肝静脉狭窄或闭塞的布-加氏综合征患者,通常采用经右侧颈内静脉穿刺行肝静脉内支架植入术,但如果导丝从上腔静脉进入肝静脉有困难,手术将无法进行。此时,采用本发明所述导丝经皮肝脏穿刺肝静脉,沿肝静脉进入上腔静脉,从右侧颈内静脉引出导丝,逆转导丝的方向,将导丝的头端部变为导丝的尾端部,则可以较容易的植入肝静脉内支架。
[0034]3、在股动脉穿刺失败而又必须从股动脉途径操作的介入手术中的应用。
[0035]临床上,如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需要行腹主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病人,支架多需从股动脉途径放置,但如果从股动脉途径穿刺失败或从股动脉途径上行有困难时,则可以从左侧肱动脉途径穿刺,引入本导丝,经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髂总动脉及股动脉引出,逆转导丝的方向,则可以顺利行腹主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0036]实施例二
[0037]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导丝的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导丝的尾端部3的弯折条的末端延伸出一延伸段,该延伸段为直段33,与直条31相交。
[0038]实施例三
[0039]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导丝的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导丝的尾端部3的弯折条为圆弧条32,该圆弧条32与导丝主体I相切。
[0040]实施例四
[0041]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导丝的实施例四,本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三的不同之处在于:导丝的尾端部3的弯折条的末端延伸出一延伸段,该延伸段为圆弧段34,与圆弧条32相交,并向远离导丝主体I的方向延伸。
[0042]实施例五
[0043]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导丝的实施例五,本实施例五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导丝的尾端部3为一弯钩,该弯钩具有勾部35和连接部36,连接部36垂直连接于导丝主体1,勾部35垂直连接于连接部36。
[004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利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医用导丝,包括导丝主体及位于导丝主体头端的弯折形头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主体的尾端设有向导丝主体迂回弯折的尾端部,所述尾端部为一弯折条或一弯钩;所述弯折条的末端延伸出一延伸段,该延伸段与弯折条相交;所述弯钩具有勾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垂直连接于导丝主体,所述勾部垂直连接于连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条为直条,与导丝主体的夹角为钝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条为圆弧条,与导丝主体相切。
【文档编号】A61F2/95GK203724600SQ201320608234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9日
【发明者】向贤宏, 杨建勇 申请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