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容装氢水制剂的微胶囊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679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用于容装氢水制剂的微胶囊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容装氢水制剂的微胶囊结构,用以解决现有氢水制剂的不同组分过早调和或与外界接触,而有变质的问题;其包括有:一结合件,有一第一结合部、一第二结合部及一第三结合部;一第一囊体,有一第四结合部用以对应结合在该结合件的第一结合部,使该第一囊体固定在该结合件上;一第二囊体,有一第五结合部用以对应结合在该结合件的第二结合部,使该第二囊体固定在该结合件上;一第三囊体,有一第六结合部用以对应结合在该结合件的第三结合部,使该第三囊体固定在该结合件上;在前述第一囊体、第二囊体及第三囊体容装氢水制剂的不同组分。
【专利说明】用于容装氢水制剂的微胶囊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容装氢水制剂的微胶囊结构,尤其是指一种具有多个隔开的容置空间的微胶囊结构,用以容装氢水制剂的不同组分。
【背景技术】
[0002]氢水制剂可以供人体适时的补充氢分子,维持人体较佳的体态及健康,例如增加细胞含水量、抗老化、帮助伤口修复、支气管纾缓等等。
[0003]其中,可将氢水制剂溶于热的洗澡水中或添加于保养品,使氢分子由皮肤渗入,氢分子是极佳的抗氧化剂,对紫外线所造成的皮肤衰老有明显改善作用,其原理在于可增加皮肤胶原的合成。
[0004]另外,由于一般药物类抗氧化剂维他命C、E因需通过消化道吸收的过程,所以达到血药峰值的时间较慢,因此对于某些急性疾病的治疗效果不佳,而氢分子具有很快的扩散速度,因此达到血药峰值的时间较快,可以较快速扫除人体内的自由基。
[0005]但是,氢分子在常压下溶解度低,易从溶液中释放出来,所以如何在氢水制剂中维持氢分子浓度是急需克服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容装氢水制剂的微胶囊结构,其可避免氢水制剂的不同组分过早调和或与外界接触,而有变质的问题,有助于长期保存,且可供人体吸收较高浓度的氢分子。
[0007]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0008]一种用于容装氢水制剂的微胶囊结构,其包括有:
[0009]一结合件,有一第一结合部、一第二结合部及一第三结合部;一第一囊体,有封闭的一第一容置空间,在该第一囊体上并有一用以对应结合在该结合件的第一结合部的第四结合部,该第一囊体固定在该结合件上;一第二囊体,有封闭的一第二容置空间,在该第二囊体上并有一用以对应结合在该结合件的第二结合部的第五结合部,该第二囊体固定在该结合件上;一第三囊体,有封闭的一第三容置空间,在该第三囊体上并有一用以对应结合在该结合件的第三结合部的第六结合部,该第三囊体固定在该结合件上。
[0010]上述第一囊体上设有一第一注入孔及一第一排气孔,及两塞子填塞前述第一注入孔及第一排气孔。
[0011]上述第二囊体上设有一第二注入孔及一第二排气孔,及两塞子填塞前述第二注入孔及第二排气孔。
[0012]上述第三囊体上设有一第三注入孔及一第三排气孔,及两塞子填塞前述第三注入孔及第三排气孔。
[0013]上述结合件的第一结合部、第二结合部及第三结合部为嵌槽,前述第一囊体的第四结合部、前述第二囊体的第五结合部及前述第三囊体的第六结合部为对应前述嵌槽的嵌块。
[0014]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用于容装氢水制剂的微胶囊结构的功效在于:
[0015]1.将氢水制剂的不同组分分别装容在不同容置空间,在使用时,才将各组分混合产生溶解的氢分子,可供人体吸收较高浓度的氢分子。
[0016]2.借由前述第一囊体、第二囊体及第三囊体储存氢水制剂的不同组分,可阻隔各组分与外界接触,避免受环境影响产生质变,有助于长期保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0020]符号说明 [0021]I结合件11第一结合部 12第二结合部
[0022]13第三结合部 2第一囊体21第一容置空间
[0023]22第四结合部 23第一注入孔 24第一排气孔
[0024]25塞子3第二囊体31第二容置空间
[0025]32第五结合部 33第二注入孔 34第二排气孔
[0026]35塞子4第三囊体41第三容置空间
[0027]42第六结合部 43第三注入孔 44第三排气孔
[0028]45 塞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0030]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有:
[0031]一结合件1,有一第一结合部11、一第二结合部12及一第三结合部13 第一囊体2,有封闭的一第一容置空间21,在该第一囊体2上并有一第四结合部22用以对应结合在该结合件I的第一结合部11,使该第一囊体2固定在该结合件I上;一第二囊体3,有封闭的一第二容置空间31,在该第二囊体3上并有一第五结合部32用以对应结合在该结合件I的第二结合部12,使该第二囊体3固定在该结合件I上;一第三囊体4,有封闭的一第三容置空间41,在该第三囊体4上并有一第六结合部42用以对应结合在该结合件I的第三结合部13,使该第三囊体4固定在该结合件I上。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结合部11、第二结合部12及第三结合部13为嵌槽,而前述第四结合部22、第五结合部32及第六结合部42为相对应的嵌块。其中,前述结合件1、第一囊体2、第二囊体3及第三囊体4由可溶解于水的材质制成,例如人体可食用的动物明胶等。
[0032]进一步,在前述第一囊体2上设有一第一注入孔23及一第一排气孔24,以及两塞子25用以填塞前述第一注入孔23及第一排气孔24 ;前述第二囊体3上设有一第二注入孔33及一第二排气孔34,以及两塞子35用以填塞前述第二注入孔33及第二排气孔34 ;前述第三囊体4上设有一第三注入孔43及一第三排气孔44,以及两塞子45用以填塞前述第三注入43及第三排气孔44。
[0033]透过前述第三注入孔43,在该第三容置空间41中充填氢氧化钙或珊瑚钙,充填过程中,该第三容置空间41内的气体由该第三排气孔44排出,充填完成后再以前述塞子45填塞前述第三注入孔43及第三排气孔44 ;将乳糖、微晶纤维素microcrystallinecellulose、轻丙甲纤维素methocel K100M、聚乙烯卩比咯烧酮povidone, PVP K-30、二氧化娃、硬脂酸镁magnesium stearate、胺基酸、Q10、珍珠粉及胶原蛋白充份混合后,透过前述第二注入孔33充填在该第二容置空间31中,充填过程中,该第二容置空间31内的气体由该第二排气孔34排出,充填完成后再以前述塞子35填塞前述第二注入孔33及第二排气孔34 ;透过前述第一注入孔23,在该第一容置空间21中充填含有钾离子、钠离子或钙离子等电解质,充填过程中,该第一容置空间21内的气体由该第一排气孔24排出,充填完成后再以前述塞子25填塞前述第一注入孔23及第一排气孔24。
[0034]可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微胶囊混合于泡澡锭、化妆品、药品或健康食品中,由前述第一容置空间21内的电解质、第二容置空间31内的乳糖、微晶纤维素microcrystallinecellulose、轻丙甲纤维素methocel K100M、聚乙烯卩比咯烧酮povidone, PVP K-30、二氧化娃、硬脂酸镁magnesium stearate、胺基酸、Q10、珍珠粉及胶原蛋白的混合物,以及第三容置空间41内的氢氧化钙或珊瑚钙混合成为氢水制剂,可产生氢分子供人体吸收。并且借由前述第一囊体2、第二囊体3及第三囊体4来阻隔前述氢水制剂的各组分,在使用时,才借由被搓破或被人体体温融解,而将各组分混合产生溶解的氢分子,供人体吸收较高浓度的氢分子。
[0035]另外,将本实用新型微胶囊混合于动物饲料中可提高家禽、家畜的成长速度达10%至40%;将本实用新型微胶囊溶于水中作为植物营养剂可帮助植物生长速度提高20%至 40%。
[0036]由前述第一囊体2、第二囊体3及第三囊体4来装容前述氢水制剂的各组分,可阻隔各组分与外界接触,避免受环境影响产生质变,有助于长期保存。
[0037]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容装氢水制剂的微胶囊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结合件,有一第一结合部、一第二结合部及一第三结合部; 一第一囊体,有封闭的一第一容置空间,在该第一囊体上并有一用以对应结合在该结合件的第一结合部的第四结合部,该第一囊体固定在该结合件上; 一第二囊体,有封闭的一第二容置空间,在该第二囊体上并有一用以对应结合在该结合件的第二结合部的第五结合部,该第二囊体固定在该结合件上; 一第三囊体,有封闭的一第三容置空间,在该第三囊体上并有一用以对应结合在该结合件的第三结合部的第六结合部,该第三囊体固定在该结合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容装氢水制剂的微胶囊结构,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囊体上设有一第一注入孔及一第一排气孔,及两塞子填塞前述第一注入孔及第一排气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容装氢水制剂的微胶囊结构,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二囊体上设有一第二注入孔及一第二排气孔,及两塞子填塞前述第二注入孔及第二排气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容装氢水制剂的微胶囊结构,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三囊体上设有一第三注入孔及一第三排气孔,及两塞子填塞前述第三注入孔及第三排气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容装氢水制剂的微胶囊结构,其特征在于:前述结合件的第一结合部、第二结合部及第三结合部为嵌槽,前述第一囊体的第四结合部、前述第二囊体的第五结合部及前述第三囊体的第六结合部为对应前述嵌槽的嵌块。
【文档编号】A61K8/11GK203777342SQ201320886205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1日
【发明者】林先文 申请人:联群生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