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药剂输送装置的制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058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用于药剂输送装置的制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描述了一种自动式注射器(1),其包括适合于容纳针筒(3)的针筒托架(7)。所述针筒托架(7)具有坡形构件(7.1),所述坡形构件(7.1)具有第一坡形部(7.2)和第二坡形部(7.3)。自动式注射器(1)包括底架(2),所述底架(2)包括具有适合于接合所述坡形构件(7.1)的梁头部(2.1)的弹性梁。所述第一坡形部(7.2)适合于使得所述梁头部(2.1)相对所述底架(2)沿径向方向偏转,所述第二坡形部(7.3)适合于使得所述梁头部(2.1)相对所述底架(2)沿切向方向偏转。
【专利说明】用于药剂输送装置的制动机构

【背景技术】
[0001]制动机构被应用于控制若干部件相对于彼此的动作,其方式是将这些部件保持在限定的相对位置,直到预定力被突然克服,允许这些部件之一相对于其他部件运动。其中,后序动作可通过施加显著减小的力来实现。该动作可以结束于该制动机构限定的另一相对位置处,其方式是需要克服预定力,以将该部件移动回到其初始位置。
[0002]在传统上,制动机构被用在药剂输送装置中,以控制若干部件的相对运动。例如,制动机构可以用来控制针筒相对所述输送装置的轴向运动,以确保针的穿透深度是合适的。然而,考虑到与药剂输送装置设计关联的某些约束(例如防止部件失效,确保安全性,确保合适的针穿透深度,确保药剂的充分输送,等等),仍然需要一种用于药剂输送装置的改进的制动机构。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药剂输送装置的制动机构。
[0004]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发明的自动式注射器包括适合于容纳针筒的针筒托架。所述针筒托架具有坡形构件,所述坡形构件具有第一坡形部和第二坡形部。该自动式注射器包括底架,所述底架包括具有适合于接合所述坡形构件的梁头部的弹性梁。所述第一坡形部适合于使得所述梁头部相对所述底架沿径向方向偏转,所述第二坡形部适合于使得所述梁头部相对所述底架沿切向方向偏转。
[0005]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所述针筒托架相对所述底架沿第一方向运动时,所述梁头部被所述第一坡形部偏转,而当所述针筒托架相对所述底架沿第二方向运动时,所述梁头部被所述第二坡形部偏转。
[0006]在一个不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自动式注射器进一步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肋和弹性元件,所述第一肋和所述弹性元件都适合于接合所述梁头部。所述梁头部包括适合于接合所述坡形构件的第一梁头部和适合于接合所述壳体的第二梁头部。所述第一梁头部具有轮廓经过加工的接合表面。
[0007]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坡形部形成在所述坡形构件的近侧部分上,所述第二坡形部形成在所述坡形构件的远侧部分上。
[0008]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状态,所述梁头部抵靠所述第一肋和所述第一坡形部以阻止所述针筒托架相对所述底架的运动。在第二状态,所述梁头部被所述第一坡形部沿径向偏转,并引起所述弹性元件沿径向偏转。在第三状态,所述梁头部脱离接合所述第一坡形部,并且所述针筒托架能够相对所述底架平移。在所述第三状态,所述梁头部保持与所述坡形构件接触。在第四状态,所述梁头部处于所述第二坡形部远侧的非偏转位置。当所述针筒托架相对所述底架沿所述第一方向平移至少等于所述坡形构件的长度的预定距离时,所述梁头部达到所述第四状态。在第五状态,所述梁头部被所述第二坡形部沿切向偏转,并且所述针筒托架能够相对所述底架平移。当所述针筒托架相对所述底架沿所述第二方向平移直到所述梁头部抵靠所述第二坡形部时,所述梁头部达到所述第五状态。
[0009]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坡形部的第一平面以非垂直的角度与所述第二坡形部的第二平面相交。
[0010]如本文中使用的,术语“药物”(drug)或“药剂”(medicament) ”意指含有至少一种药学活性化合物的药物配制剂,
[0011]其中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药学活性化合物具有多至1500 Da的分子量并且/或者是肽、蛋白质、多糖、疫苗、DNA、RNA、酶、抗体或其片段、激素或寡核苷酸,或是上述药学活性化合物的混合物,
[0012]其中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药学活性化合物对于治疗和/或预防糖尿病或与糖尿病有关的并发症,诸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diabetic retinopathy)、血栓栓塞病症(thromboembolism disorders)诸如深静脉或肺血栓栓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 syndrome,ACS)、心绞痛、心肌梗死、癌症、黄斑变性(macular degenerat1n)、炎症、枯草热、动脉粥样硬化和/或类风湿关节炎是有用的,
[0013]其中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药学活性化合物包括至少一种用于治疗和/或预防糖尿病或与糖尿病有关的并发症(诸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肽,
[0014]其中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药学活性化合物包括至少一种人胰岛素或人胰岛素类似物或衍生物、胰高血糖素样肽(glucagon-like peptide,GLP-1)或其类似物或衍生物、或毒蜥外泌肽-3 (exedin-3)或毒蜥外泌肽_4 (exedin-4)或毒蜥外泌肽_3或毒蜥外泌肽-4的类似物或衍生物。
[0015]胰岛素类似物例如Gly (A21)、Arg (B31)、Arg (B32)人胰岛素;Lys(B3)、Glu (B29)人胰岛素;Lys(B28)、Pro(B29)人胰岛素;Asp (B28)人胰岛素;人胰岛素,其中B28位的脯氨酸被替换为Asp、Lys、Leu、Val或Ala且其中B29位的赖氨酸可以替换为Pro ;Ala(B26)人胰岛素;Des(B28-B30)人胰岛素;Des(B27)人胰岛素jPDes(B30)人胰岛素。
[0016]膜岛素衍生物例如B29-N-肉?蓮醜-des (B30)人膜岛素;B29_N_掠桐醜_des(B30)人膜岛素;B29_N_肉?蓮醜人膜岛素;Β29_Ν_掠桐醜人膜岛素;Β28_Ν_肉豆蔻酰LysB28ProB29人胰岛素;Β28_Ν_棕榈酰_LysB28ProB29人胰岛素;B30_N_肉豆蔻酰-ThrB29LysB30 人胰岛素;B30_N_ 棕榈酰 _ThrB29LysB30 人胰岛素;B29_N_ (N-棕榈酰-T -谷氨酰)-des (B30)人膜岛素;B29_N_ (N-石胆酰-T -谷氨酰)-des (B30)人膜岛素;B29_N_ (ω -幾基十七醜)_des (B30)人膜岛素和B29-N- (ω -幾基十七醜)人膜岛素。
[0017]毒蜥外泌肽-4意指例如毒蜥外泌肽-4 (1-39),其是具有下述序列的肽:HHis-Gly-Glu-Gly-Thr-Phe-Thr-Ser-Asp-Leu-Ser-Lys-Gln-Met-Glu-Glu-Glu-Ala-Val-Arg-Leu-Phe-1Ie-Glu-Trp-Leu-Lys-Asn-Gly-Gly-Pro-Ser-Ser-Gly-Ala-Pro-Pro-Pro-Ser-NH2 ο
[0018]毒蜥外泌肽-4衍生物例如选自下述化合物列表:
[0019]H- (Lys) 4-des Pro36, des Pro37 毒蜥外泌肽 _4 (1-39) _NH2,
[0020]H- (Lys) 5_des Pro36, des Pro37 毒蜥外泌肽 _4 (1-39) -NH2,
[0021]des Pro36[Asp28]毒蜥外泌肽-4(1-39),
[0022]des Pro36 [IsoAsp28]毒嫩外泌狀-4 (1-39),
[0023]des Pro36 [Met (O) 14,Asp28]毒蜥外泌肽 _4 (1-39),
[0024]des Pro36 [Met (O) 14,IsoAsp28]毒蜥外泌肽 _4 (1-39),
[0025]des Pro36 [Trp (02) 25,Asp28]毒蜥外泌肽 _4 (1-39),
[0026]des Pro36 [Trp (02) 25,IsoAsp28]毒蜥外泌肽 _4 (1-39),
[0027]des Pro36 [Met (0) 14 Trp (02) 25,Asp28]毒蜥外泌肽-4 (1-39),
[0028]des Pro36 [Met(O) 14 Trp (02)25, IsoAsp28]毒蜥外泌肽 _4 (1-39);或
[0029]des Pro36[Asp28]毒蜥外泌肽-4(1-39),
[0030]des Pro36 [IsoAsp28]毒嫩外泌狀-4 (1-39),
[0031]des Pro36 [Met(O) 14,Asp28]毒蜥外泌肽-4(1-39),
[0032]des Pro36 [Met (0) 14,IsoAsp28]毒蜥外泌肽 _4 (1-39),
[0033]des Pro36 [Trp (02) 25,Asp28]毒蜥外泌肽 _4 (1-39),
[0034]des Pro36 [Trp (02) 25,IsoAsp28]毒蜥外泌肽 _4 (1-39),
[0035]des Pro36 [Met (0) 14 Trp (02) 25,Asp28]毒蜥外泌肽-4 (1-39),
[0036]des Pro36 [Met (0) 14 Trp (02) 25,IsoAsp28]毒蜥外泌肽-4 (1-39),
[0037]其中-Lys6-NH2基团可以结合于毒蜥外泌肽_4衍生物的C端;
[0038]或下述序列的毒蜥外泌肽-4衍生物
[0039]H- (Lys) 6_des Pro36 [Asp28]毒蜥外泌肽 _4 (1-39) -Lys6-NH2,
[0040]des Asp28 Pro36, Pro37, Pro38 毒蜥外泌肽 _4 (1-39) -NH2,
[0041 ]H- (Lys) 6_des Pro36, Pro38 [Asp28]毒蜥外泌肽 _4 (1-39) -NH2,
[0042]H-Asn- (Glu) 5des Pro36, Pro37, Pro38 [Asp28]毒蜥外泌肽 _4 (1-39) -NH2,
[0043]des Pro36, Pro37, Pro38 [Asp28]毒蜥外泌肽 _4 (1-39) - (Lys) 6-NH2,
[0044]H- (Lys) 6_des Pro36, Pro37, Pro38 [Asp28]毒蜥外泌肽 _4 (1-39) - (Lys) 6-NH2,
[0045]H-Asn - (Glu) 5~des Pro36, Pro37, Pro38 [Asp28]毒嫩外泌肽-4 (1-39)-(Lys) 6-NH2,
[0046]H- (Lys) 6_des Pro36 [Trp (02) 25,Asp28]毒蜥外泌肽 _4 (1-39) -Lys6-NH2,
[0047]H-des Asp28 Pro36, Pro37, Pro38 [Trp (02) 25]毒蜥外泌肽 _4 (1-39) -NH2,
[0048]H-(Lys) 6_des Pro36, Pro37, Pro38 [Trp (02) 25, Asp28]毒嫩外泌肽-4(1-39)-ΝΗ2,
[0049]H-Asn-(Glu)5_des Pro36,Pro37,Pro38[Trp(02)25, Asp28]毒嫩外泌肽-4(1-39)-ΝΗ2,
[0050]des Pro36, Pro37, Pro38 [Trp (02) 25,Asp28]毒蜥外泌肽 _4 (1-39) - (Lys) 6-NH2,
[0051]H-(Lys) 6_des Pro36, Pro37, Pro38 [Trp (02) 25, Asp28]毒嫩外泌肽-4 (1-39)-(Lys) 6-NH2,
[0052]H-Asn-(Glu)5_des Pro36,Pro37,Pro38[Trp(02)25, Asp28]毒嫩外泌肽-4 (1-39)-(Lys) 6-NH2,
[0053]H- (Lys) 6_des Pro36 [Met (0) 14,Asp28]毒蜥外泌肽 _4 (1-39) -Lys6-NH2,
[0054]des Met (0) 14 Asp28 Pro36, Pro37, Pro38 毒蜥外泌肽 _4 (1-39) -NH2,
[0055]H- (Lys) 6-desPro36, Pro37, Pro38 [Met (0) 14,Asp28]毒蜥外泌肽 _4 (1-39) -NH2,
[0056]H-Asn-(Glu) 5_des Pro36, Pro37, Pro38 [Met (0) 14, Asp28]毒嫩外泌肽-4(1-39)-ΝΗ2,
[0057]des Pro36, Pro37, Pro38 [Met (0) 14,Asp28]毒蜥外泌肽 _4 (1-39) - (Lys) 6-NH2,
[0058]H-(Lys) 6_des Pro36, Pro37, Pro38 [Met (0) 14, Asp28]毒嫩外泌肽-4 (1-39)-(Lys) 6-NH2,
[0059]H-Asn-(Glu) 5 des Pro36, Pro37, Pro38 [Met (O) 14, Asp28]毒蜥外泌肽-4 (1-39)-(Lys) 6-NH2,
[0060]H-Lys6-des Pr ο 36 [Me t (O) I 4,Trp (02) 2 5,A sp 28 ]毒蜥外泌月太-4(l-39)-Lys6-NH2,
[0061]H-des Asp28 Pro36, Pro37, Pro38 [Met (0) 14, Trp (02) 25]毒蜥外泌肽-4(1-39)-ΝΗ2,
[0062]H- (Lys) 6_des Pro36, Pro37, Pro38 [Met (0) 14,Asp28]毒蜥外泌肽 _4 (1-39) -NH2,
[0063]H-Asn-(Glu) 5-des Pro36, Pro37, Pro38 [Met (0) 14, Trp (02) 25, Asp28]毒蜥外泌肽-4(1-39)-ΝΗ2,
[0064]des Pro36, Pro37, Pro38 [Met (0) 14, Trp (02) 25, Asp28]毒嫩外泌肽-4 (1-39)-(Lys) 6-NH2,
[0065]H-(Lys)6~des Pro36, Pro37, Pro38[Met(0)14, Trp(02)25, Asp28]毒嫩外泌肽-4 (Sl-39)-(Lys)6-NH2,
[0066]H-Asn-(Glu) 5-des Pro36, Pro37, Pro38 [Met (0) 14, Trp (02) 25, Asp28]毒蜥外泌肽-4 (1-39)-(Lys)6-NH2 ;
[0067]或前述任一种毒蜥外泌肽-4衍生物的药学可接受盐或溶剂合物。
[0068]激素例如在Rote Liste, ed.2008,第50章中列出的垂体激素(hypophysishormones)或下丘脑激素(hypothalamus hormones)或调节性活性月太(regulatoryactive peptides)和它们的措抗剂,诸如促性腺激素(促滤泡素(Follitropin)、促黄体激素(Lutropin)、绒毛膜促性腺激素(Chor1ngonadotropin)、绝经促性素(Menotropin))、Somatropine (生长激素(Somatropin))、去氨加压素(Desmopressin)、特利加压素(Terlipressin)、戈那瑞林(Gonadorelin)、曲普瑞林(Triptorelin)、亮丙瑞林(Leuprorelin)、布舍瑞林(Buserelin)、那法瑞林(Nafarelin)、戈舍瑞林(Goserelin)。
[0069]多糖例如葡糖胺聚糖(glucosaminoglycane)、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肝素、低分子量肝素或超低分子量肝素或其衍生物,或前述多糖的硫酸化,例如多硫酸化的形式,和/或其药学可接受的盐。多硫酸化低分子量肝素的药学可接受盐的一个实例是依诺月干素钠(enoxaparin sodium)。
[0070]抗体是球状血浆蛋白质(?150 kDa),也称为免疫球蛋白,其共有一种基础结构。因为它们具有添加至氨基酸残基的糖链,所以它们是糖蛋白。每个抗体的基础功能单元是免疫球蛋白(Ig)单体(仅含有一个Ig单元);分泌的抗体也可以是具有两个Ig单元的二聚体如IgA、具有四个Ig单元的四聚体如硬骨鱼(teleost fish)的IgM、或具有五个Ig单元的五聚体如哺乳动物的IgM。
[0071]Ig单体是“Y”形分子,其由四条多肽链组成;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它们通过半胱氨酸残基之间的二硫键连接。每条重链长约440个氨基酸;每条轻链长约220个氨基酸。每条重链和轻链均含有链内二硫键,链内二硫键稳定它们的折叠。每条链都由称为Ig域的结构域构成。这些域含有约70-110个氨基酸,并根据它们的大小和功能分类被归入不同的范畴(例如,可变或V、恒定或C)。它们具有特征性的免疫球蛋白折叠,其中两个β片层创建一种“三明治”形状,该形状由保守的半胱氨酸和其它带电荷的氨基酸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保持在一起。
[0072]哺乳动物Ig重链有五种类型,表示为α、δ、ε、γ、和μ。存在的重链的类型决定抗体的同种型;这些链分别可以在IgA、IgD、IgE、IgGjP IgM抗体中找到。
[0073]不同的重链的大小和组成是不同的;α和γ含有大约450个氨基酸,δ含有大约500个氨基酸,而μ和ε具有大约550个氨基酸。每条重链具有两个区,即恒定区(CH)和可变区(VH)。在一个物种中,恒定区在同一同种型的所有抗体中是基本上相同的,但是在不同同种型的抗体中是不同的。重链γ、α和δ具有包含三个串联Ig域的恒定区,和用于增加柔性的绞链区;重链μ和ε具有包含四个免疫球蛋白域的恒定区。重链的可变区在由不同B细胞生成的抗体中是不同的,但其对于由单个B细胞或单个B细胞克隆生成的所有抗体而言是相同的。每条重链的可变区为大约110氨基酸长并包含单个Ig域。
[0074]在哺乳动物中,有两种类型的免疫球蛋白轻链,表示为λ和K。轻链具有两个连续的域:一个恒定域(CL)和一个可变域(VL)。轻链长大约211到217个氨基酸。每个抗体含有两条轻链,它们总是相同的;在哺乳动物中每个抗体仅存在一种类型的轻链,或是K或是入。
[0075]如上文详述的,虽然所有抗体的大体结构非常相似,但是给定抗体的独特性质是由可变(V)区决定的。更具体地说,可变环一其在轻链(VL)上和重链(VH)上各有三个--负责结合抗原,即抗原特异性。这些环被称为互补决定区(ComplementarityDetermining Reg1ns,CDRs)。因为来自VH和VL域的CDR都对抗原结合位点有贡献,所以是重链和轻链的组合,而不是其中单独一个,决定最终的抗原特异性。
[0076]“抗体片段”含有如上定义的至少一个抗原结合片段,并呈现与衍生抗体片段的完整抗体基本上相同的功能和特异性。以木瓜蛋白酶(papain)限制性的蛋白水解消化将Ig原型裂解为三个片段。两个相同的氨基末端片段是抗原结合片段(Fab),每个片段含有一个完整L链和大约一半H链。第三个片段是可结晶片段(Fe),其大小相似但包含的是两条重链的羧基末端的那一半,并具备链间二硫键。Fe含有糖、补体结合位点、和FcR结合位点。限制性的胃蛋白酶(P印sin)消化产生含有两条Fab和铰链区的单一 F (ab’)2片段,其包括H-H链间二硫键。F(ab’)2对于抗原结合而言是二价的。F (ab’)2的二硫键可以裂解以获得Fab’。此外,可将重链和轻链的可变区融合到一起以形成单链可变片段(scFv)。
[0077]药学可接受盐例如酸加成盐和碱性盐。酸加成盐例如HCl或HBr盐。碱性盐例如具有选自碱或碱土的阳离子,例如Na+、或K+、或Ca2+,或铵离子N+ (Rl) (R2) (R3)(R4)的盐,其中Rl至R4彼此独立地为:氢、任选取代的C1-C6烷基、任选取代的C2-C6烯基、任选取代的C6-C10芳基、或任选取代的C6-C10杂芳基。药学可接受盐的更多实例在"Remington’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17.ed.Alfonso R.Gennaro(Ed.), MarkPublishing Company, Easton, Pa., U.S.A., 1985 中及 Encyclopedia of PharmaceuticalTechnology 中描述。
[0078]药学可接受溶剂合物例如水合物。
[0079]本发明的进一步应用范围从下面给出的详细描述将变得清楚。但是,应该明白,这些详细描述和具体例子虽然指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仅仅是以图解的方式给出的,因为从这些详细描述中,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变化和改进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变得清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80]从下面给出的详细描述和仅作为图解给出并因此对本发明没有限制性的附图,本发明将得到更加充分的理解。在这些附图中:
[0081]图1A是处于第一状态A的制动机构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性侧视图,
[0082]图1B是处于状态A的制动机构的透视图,
[0083]图2A是处于第二状态B的制动机构的示意性侧视图,
[0084]图2B是处于状态B的制动机构的透视图,
[0085]图3A是处于第三状态C的制动机构的示意性侧视图,
[0086]图3B是处于状态C的制动机构的透视图,
[0087]图4A是处于第四状态D的制动机构的示意性侧视图,
[0088]图4B是处于状态D的制动机构的透视图,
[0089]图5A是处于第五状态E的制动机构的示意性侧视图,
[0090]图5B是处于状态E的制动机构的透视图,
[0091]图6示出了在使用前的状态下的自动式注射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剖面中的两个纵向剖视图,
[0092]图7示出了移除帽和保护性针护套之后的自动式注射器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两个纵向剖视图,
[0093]图8示出了在近端被压靠在注射部位的情形下的自动式注射器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两个纵向剖视图,
[0094]图9示出了在触发按钮被按下的情形下的自动式注射器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两个纵向剖视图,
[0095]图10示出了在针插入注射部位过程中的自动式注射器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两个纵向剖视图,
[0096]图11示出了在针完全插入的情形下的自动式注射器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两个纵向剖视图,
[0097]图12示出了在注射剂量快要用尽时的自动式注射器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两个纵向剖视图,
[0098]图13示出了在剂量用尽时的自动式注射器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两个纵向剖视图,
[0099]图14示出了从注射部位移除的自动式注射器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两个纵向剖视图,
[0100]图15示出了在针缩回到针安全位置的情形下的自动式注射器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两个纵向剖视图,
[0101]图16示出了在六个不同状态下的用于控制第一套管的运动的针插入控制机构的示意图,
[0102]图17示出了在三个不同状态下的针筒缩回控制机构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图,
[0103]图18示出了在三个不同状态下的用于以可听见的方式指示注射结束的噪声发出机构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图,
[0104]图19示出了在三个不同状态下的柱塞释放机构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图,
[0105]图20示出了在三个不同状态下的按钮释放机构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图,
[0106]图21是柱塞释放机构的一替换实施例的等轴测图,
[0107]图22是按钮释放机构的一替换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
[0108]图23是噪声发出机构的一替换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
[0109]图24是噪声发出机构的第三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以及
[0110]图25是具有以叠合套筒触发器取代触发按钮的自动式注射器的另一实施例。
[0111]在所有图中,相应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

【具体实施方式】
[0112]图1A是处于第一状态A的制动机构18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性侧视图;图1B示出的是处于状态A的制动机构18的相应透视图。制动机构18控制第一部件2相对第二部件7沿着纵向方向(例如近侧方向P或远侧方向D)的平移。在一个药剂输送装置(例如自动式注射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部件2可以是底架2,而第二部件7可以是针筒托架7 ( 二者都示出在例如图6A和图6B中),二者中的每一个都装在壳体12中,并能够相对壳体12平移。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明白,对制动机构18的描述不必严格地按照所描述方式进行实现;例如,第一部件可以是针筒托架7,而第二部件可以是底架2。进一步,尽管将参照自动式注射器描述制动机构18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会明白制动机构18可以用在其他药剂输送装置中,包括但不限于笔式注射装置、安全注射装置、安全针、输液系统等等。
[0113]再次参见图1A和图1B,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底架2包括具有梁头部2.1的弹性梁,其中,梁头部2.1具有适合于接合托架7上的坡形构件7.1的第一梁头部2.2和适合于抵靠壳体12上的第一肋12.12的第二梁头部2.3。坡形构件7.1包括径向坡形部7.2和切向坡形部7.3。如图1B所示,径向坡形部7.2可以从近侧方向P向着远侧方向D沿径向方向倾斜,而切向坡形部7.3可以从第一切向方向Tl向着第二切向方向T2沿着切向方向倾斜。
[0114]在状态A中,第一梁头部2.2抵靠径向坡形部7.2。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梁头部2.2具有轮廓经过加工的接合表面,该接合表面抵靠径向坡形部7.2,并在托架7试图相对底架2沿近侧方向P运动时提供阻力。在状态A中,第一肋12.12抵靠第二梁头部2.3,这样防止了梁头部2.1的径向运动,并因此防止了托架7沿近侧方向P相对底架2的运动。
[0115]图2A是处于第二状态B的制动机构18的示意性侧视图;图2B示出的是处于状态B的制动机构18的相应透视图。在状态B下,壳体12沿近侧方向P相对底架2和托架7移动。随着壳体12沿着近侧方向P运动,第二梁头部2.3接合壳体12上的弹性元件12.13,引起弹性元件12.13沿径向偏转。
[0116]图3A是处于第三状态C的制动机构18的示意性侧视图;图3B示出的是处于状态C的制动机构18的相应透视图。当指向近侧的力施加到托架7并克服弹性元件12.13提供的径向力和梁头部2.1的弹性力时,径向坡形部7.2引起梁头部2.1沿径向偏转,并且托架7相对底架2和壳体12沿近侧方向P平移。
[0117]图4A是处于第四状态D的制动机构18的示意性侧视图;图4B示出的是处于状态D中的制动机构18的相应透视图。当托架7相对底架2和壳体12沿近侧方向P移动足够的距离时,弹性元件12.13提供的径向力和梁中的弹性力引起梁头部2.1返回到位于切向坡形部7.3远侧的轴向、非偏转位置。
[0118]图5A是处于第五状态E的制动机构18的示意性侧视图;图5B示出的是处于状态E中的制动机构18的相应透视图。当托架7和壳体12相对底架2沿远侧方向D运动时,切向坡形部7.3引起梁头部2.1沿切向偏转。梁头部2.1的偏转需要可以降低托架7和底架2相对运动速度的力。当托架7相对底架2和壳体12沿远侧方向D移动了足够距离时,梁头部2.1返回到其在状态A下的轴向非偏转位置。因为弹性元件12.13已返回到其非偏转位置并且第一肋12.12已返回到其相对托架7的原始位置(如状态A中所示),所以,托架7不能相对底架2沿近侧方向P运动(反之亦然)。梁头部2.1被防止径向运动,是因为其抵靠第一肋12.12,并因此不能越过径向斜面7.2。
[0119]在更一般性的实施方式中,径向坡形部7.2和切向坡形部7.3可被布置为沿两个不同方向偏转梁头部2.1,这两个不同方向不一定要相互之间成90°取向。因此,径向坡形部7.2引起的偏转不一定要指向垂直于由切向坡形部7.3引起的偏转的方向,并且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偏转的相反方向可以不是180°。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明白,制动梁2.1可以类似地作为第二部件7的一部分,坡形构件7.1可以作为第一部件2的一部分。
[0120]图6A和图6B示出了药剂输送装置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例如自动式注射器I)的两个纵向剖视图,其中结合有根据本发明的制动机构。图6A和图6B示出在不同的剖面上的两个纵向剖视图,所述不同剖面相对偏转角度近似90°,其中自动式注射器I处于开始注射前的初始状态。自动式注射器I包括底架2。在下面的描述中,底架2 —般为认为是位置固定的,因此,其他部件的动作是相对底架2来描述的。带有中空注射针4的针筒3 (例如Hypak针筒)布置在自动式注射器I的近侧部分中。当组装自动式注射器I或针筒3时,保护性针护套5附接到针4。止挡件6被布置用于从远侧密封针筒3,并用于使得流体药剂M移动经过中空针4。针筒3被保持在托架7中,并且被支撑在托架中的近端处。托架7可滑动地布置在底架2中。
[0121]驱动弹簧(例如压缩弹簧)8布置在托架7的远侧部分中。柱塞9用作将驱动弹簧8的力传递给止挡件6。
[0122]驱动弹簧8装载在托架7的远侧托架端面10和布置在柱塞9远侧的止推面11之间。
[0123]托架7、驱动弹簧8和柱塞9 一起工作,将药剂M从针筒3排出。这些部件因此可被称为驱动子组件。
[0124]底架2和托架7布置在壳体12中。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触发按钮13布置在壳体12的远端。在一个示例性柱塞释放机构27中,栓钉14在起始于托架7的远侧端面10的两个弹性臂15之间从触发按钮13的远侧端面沿着近侧方向P突出,因此防止臂15在图19A所示的初始状态A中相向折曲。在图19A中,只有一个弹性臂15被显示出来以说明原理。各弹性臂15向外被卡在远侧柱塞套筒17中的相应的第一凹部16中,远侧柱塞套筒17从远侧附接到止推面11并被布置在驱动弹簧8内侧。弹性臂15接合在第一凹部16中,防止了柱塞9相对托架7的轴向平移。弹性臂15具有坡形部,使得:当柱塞9和托架7在驱动弹簧8的负载作用下相对运动时,弹性臂15向内折曲,在初始状态A中这种折曲被栓钉14阻止。
[0125]当自动式注射器I处于其初始状态时,托架7被图1A和图1B所示的制动机构18锁定到底架2。
[0126]触发按钮13 —开始通过按钮释放机构26接合到壳体12,且不能被压下。在图20A到图20C中详细说明按钮释放机构26。现参见图20A,按钮释放机构26包括触发按钮13上的弹性近侧梁13.1,近侧梁13.1具有外部第四坡形部13.2和内部第五坡形部13.3。在图20A所示的初始状态A中,外部第四坡形部13.2接合在具有坡形部的第一壳体制动件12.1中,防止触发按钮13从远端D运动出来。触发按钮13在近侧同时抵靠壳体12和托架7,于是被防止沿近侧方向P按压。
[0127]再参见图6A和图6B,成形为另一压缩弹簧的控制弹簧19围绕着托架7布置,作用在近侧的第一套管20和远侧的第二套管21之间。控制弹簧19被用来沿着近侧方向P移动托架7并因此移动驱动子组件,以用于针的插入,或用于沿着远侧方向D移动托架7并因此移动驱动子组件,以用于针的缩回。
[0128]在图6A和图6B所能表示出的状态中,帽22被附接到壳体12的近端,而保护性针护套5仍然处于套在针4和针座上的位置。帽22的内部套筒22.1布置在底架2的内部,套在保护性针护套5上。在内部套筒22.1中,附接了倒钩23。倒钩23接合到保护性针护套5,以用于联合轴向平移。
[0129]自动式注射器I的操作顺序如下:
[0130]用户从壳体12的近端拉动帽22。倒钩23将保护性针护套5结合到帽22。于是,在移除帽22时,也移除了保护性针护套5。图7A和图7B示出了帽22和保护性针护套5被移除的自动式注射器I。通过处于图1A和图1B所示状态A中的制动机构18,带针筒3的托架7被阻止相对底架2沿近侧方向P运动。
[0131]参见图7A和图7B,用户握住壳体12并将在近端P从壳体12突出的底架12靠着注射部位(例如患者皮肤)放置。随着自动式注射器I被压靠在注射部位上,壳体12相对底架2沿着近侧方向P平移到图8A和图SB所示的前进位置中。第二套管21锁定到壳体12,因此随着壳体12相对底架2和自动式注射器I的几乎所有其他部件运动,于是轻轻地将控制弹簧19压缩靠在第一套管20上,由于针插入控制机构24处于图16A详细所示的状态A中,第一套管20通过底架2而被防止沿近侧方向P运动。现参见图16A,箭头形状的弹性构件20.1在近侧布置在第一套管20上。带有箭头部20.1的第一套管20由于被压缩的控制弹簧19的负载作用而受到沿着近侧方向P的力。箭头部20.1上的外部第六坡形部
20.2与底架2上的第二远侧第七坡形部2.4相互作用,使箭头部20.1沿着向内方向I倾斜,这种倾斜被向内抵靠底架7的箭头部20.1所阻止。于是,第一套管20不能沿着近侧方向P平移。
[0132]再参见图8A和图SB,第二套管21由于针筒缩回控制机构25处于图17A详细示出的状态A而被锁定到壳体。现参见图17A,针筒缩回控制机构25包括第二套管21上的弹性近侧梁21.1,弹性近侧梁21.1具有第二梁头部21.2,第二梁头部21.2具有内部凸台
21.3和远侧外部第八坡形部21.4。远侧外部第八坡形部21.4接合带坡形部的第二壳体制动件12.2,接合的方式是利用第二套管21在控制弹簧19沿着远侧方向D的负载作用下使得第二梁头部21.1沿着向内方向I倾斜,第二梁头部21.1沿着向内方向I倾斜被内部凸台21.3向内抵靠托架7所阻止。
[0133]在参见图8A和图8B,如果用户要使壳体12运动离开注射部位,则控制弹簧19展开,使自动式注射器I返回到图7A和图7B所示的移除帽22后的初始状态。
[0134]在图8A和图8B所示的状态中,托架7继续被制动机构18阻止沿近侧方向P运动,但是,当壳体12在其前进位置时,制动机构18被解锁,因为壳体12上的第一肋12.12也已经移动了并且不再阻止梁头部2.1向外偏转(如图2A和图2B所示)。壳体12相对于通过制动机构18被锁定到底架2的托架7运动,引起按钮释放机构26转换到图20B所示的状态B。触发按钮13不能随着壳体12沿近侧方向P平移,因为其抵靠着托架7。第一壳体制动件12.1上的坡形部与触发按钮13上的近侧梁13.1上的外部第四坡形部13.2相互作用,使近侧梁13.1沿向内方向I偏转,于是使得近侧梁13.1上的内部第五坡形部13.3接合在布置于托架7中的带坡形部的托架制动件7.4中。随着壳体12沿着近侧方向P进一步平移,其从外侧支撑近侧梁13.1,于是将触发按钮13锁定到托架7。现在,触发按钮13从底架12的远端D突出,并准备被按压。
[0135]在图8A和图8B的状态中,用户沿近侧方向P按压触发按钮13。因为触发按钮13抵靠着托架7,所以,托架7被沿着近侧方向P推靠在底架2上。当用户推触发按钮13时,制动机构18提供阻力。一旦用户施加的力超过预定值(例如梁头部2.1沿径向偏转到径向坡形部7.2以及使弹性元件12.13沿径向偏转到壳体12上所需的力),制动机构18从图2A和图2B所示的状态B释放并进入图3A和图3B所示的状态C,开始注射周期。当托架7相对底架2沿近侧方向P行进足够远时,托架7上的坡形构件7.1在偏转的第一梁头部2.2下方通过,于是允许第一梁头部2.2释放并沿径向向内方向I远侧向后运动到斜坡构件7.1的后面,抵靠切向坡形部7.3,如图4A和图4B所示的状态D中。
[0136]一旦托架7相对第一套管20沿近侧方向P滑动足够远,针插入控制机构24被转换到图16B所示的状态B。在图16B中,托架7已沿近侧方向P平移,使得第一套管20上的箭头部20.1不再从内侧受到支撑。这可以通过托架7中的第二凹部7.5实现。现在,在控制弹簧19的负载作用下,箭头部20.1沿着向内方向I偏转进入第二凹部7.5,到达图16C所示状态C。第一套管20这时与底架2脱离联结。代替的,通过接合位于第二凹部7.5近端的、托架7上的远侧第十坡形部7.6的内部第九坡形部20.3,箭头部20.1使第一套管20联结到托架7。于是,控制弹簧19继续使托架7从这个位置沿近侧方向P运动。当用户使针4前进其行程的一部分时,控制弹簧19在针从近端P突出之前即接管插入。所以,用户体验的是按压按钮,而不是手动插入针。
[0137]制动机构18依赖用户施加力而不是位移。一旦施加的力超过转换制动件所需的力,用户将完全地推动触发按钮13,确保第一套管20将一直转换。如果用户没有通过制动件,那么,触发按钮13返回到其如图8A和图SB所示的待使用的未使用状态。这个特征避免了自动式注射器I到达未定义状态。
[0138]图9A和图9B示出了自动式注射器I,其中,触发按钮13被充分地按压,使得控制弹簧19联结到托架7上并继续使托架7沿近侧方向P运动,但还没有抵靠壳体12。
[0139]联结到第一套管20的托架7通过控制弹簧19而被驱动沿着近侧方向P平移。因为针筒3被布置为与托架3进行联合轴向平移,所以,针筒3和针4也平移,导致针4从近端P突出并被插入注射部位中。触发按钮13相对壳体12返回到其初始位置,并如图20A的状态A中那样从托架7锁回壳体12。托架7进一步沿近侧方向P平移,防止近侧梁13.1向内偏转,因此,外部第四坡形部13.2不能从第一壳体制动件12.1脱离接合。
[0140]如图1OA和图1OB所示,就在针4到达完全插入深度之前,触发按钮13上的栓钉14被完全从托架7的弹性臂15之间拉出来。于是,柱塞释放机构27到达图19B所示的状态B,其中,弹性臂15不再从内侧受到栓钉14的支撑。由于弹性臂15坡形接合在第一凹部16中,所以,在驱动弹簧8的负载作用下,弹性臂15如图19C所示沿向内方向I偏转。于是,柱塞9被从托架7释放并被驱动弹簧8沿近侧方向P驱动,准备注射药剂M0从弹性臂15之间拉出栓钉14的力由控制弹簧19提供,而使弹性臂15离开接合向着柱塞9偏转所需的力由驱动弹簧8提供。
[0141]当柱塞9向止挡件6运动至与止挡件6无空隙时,托架7沿近侧方向P的运动由推动第一套管20的控制弹簧19来完成。随着托架7在针插入过程中相对于底架2运动,所以,针插入机构24到达图16D所示状态D。箭头部20.1已随托架7运动并仍然保持被底架2向内偏转,以防止第一套管20脱离接合托架7。箭头部20.1必须能够沿向外方向O偏转以允许缩回,下面将对此进行讨论。为了允许向外偏转,箭头部20.1向近侧行进超过图16E?图16F所示的靠近底架2中的开口 2.5的底架2的部分。但是,在针插入动作的大约过半部分过程中,只要壳体12被保持压靠在注射部位,不允许其在控制弹簧19的负载作用下沿远侧方向D返回超过预定距离,那么,箭头部20.1就将被壳体12上的第六肋12.3(图16A?图16F没有示出,见图1OA?图13A)阻止沿着外部方向D偏转。
[0142]如图1lA和图1lB所示,针4这时完全插入注射部位。按压触发按钮13和完全插入针4之间的时间非常短,但是,在这段时间中发生了若干机械操作。
[0143]针插入深度由托架7相对于底架2而不是相对于壳体12来限定,因此,如果用户畏缩或没有牢固地保持自动式注射器I靠着皮肤,那么,只有壳体12将沿远侧方向D运动,而注射深度保持不变。
[0144]一旦柱塞9在驱动弹簧8的力作用下移动至与止挡件6无空隙,止挡件6就在针筒3内被沿着近侧方向P推压,将药剂M经针4排放进入注射部位。
[0145]如图12A和图12B所示,就在注射结束之前,止挡件6在针筒3内几乎到底的情况下,释放噪声部件28。噪声部件28包括布置在远侧柱塞套筒17内的细长部分28.1和布置在托架端面10和触发按钮13的端面之间的远端板28.2。两个弹性臂30起始于远侧托架端面10,并沿近侧方向P延伸。噪声弹簧29被布置为通过近侧支承在第二弹性臂30上的肋(未示出)上、远侧支承在噪声部件28上而相对托架7沿远侧方向D偏压噪声部件28。
[0146]用于释放噪声部件28的噪声发出结构31示意性示出于图18A、图18B和图18C。现参见图18A,噪声发出机构31包括上述的第二弹性臂30。带坡形部的内部凸台30.1被布置在每一个第二弹性臂30上,接合到噪声部件28的细长部分28.1上的对应的外部第七坡形部28.3,使得第二弹性臂30在噪声弹簧29的负载作用下沿向外方向O偏转。在噪声发出机构31的初始状态A中,第二弹性臂30被远侧柱塞套筒17的外部支撑阻止向外偏转,于是防止噪声部件28相对托架7平移。噪声发出机构31保持在状态A,直到刚刚在注射结束之前、如图12A和图12B所示的止挡件6在针筒3中几乎到底的情况下。在这个位置,柱塞9相对托架7沿近侧方向P已平移的程度使得第二弹性臂30不再被远侧柱塞套筒17支撑。噪声发出机构31因此到达了图18B所示的状态B。由于带坡形部的内部凸台30.1和外部第七坡形部28.3之间的坡形接合,第二弹性臂30在噪声弹簧29的负载作用下向外偏转,因此使噪声部件28从托架7脱离接合,允许噪声部件28在图18C所示状态C下通过噪声弹簧29驱动而沿远侧方向D运动。于是,噪声部件28被沿着远侧方向D加速并且远端板28.2撞击在触发按钮13的内侧,向用户产生可听见和可感觉到的注射即将结束的反馈。
[0147]图13A和图13B示出了止挡件6在针筒3中彻底达到底部的自动式注射器I。
[0148]如上所述,用户能够让壳体12在控制弹簧19的力作用下沿远侧方向D运动几个毫米而不会影响针4的位置,只要该动作在预定距离以下。无论在任何时候,如果用户想结束注射,那么用户必须使得壳体沿远侧方向D运动超过这个距离。图14A和图14B示出自动式注射器I从注射部位抬起,壳体12沿远侧方向D运动整个行程,使得底架2从壳体12的近端突出。当壳体12运动时,第一套管20释放托架7,之后第二套管21从壳体12释放并沿远侧方向D拉托架7。如果两个套管20、21同时附接到托架7,那么缩回可能会失败。通过壳体12的轴向位移分开套管20、21的转换,这个问题得以克服。
[0149]第一套管20的转换示出于图16E和图16F。在图16E中,壳体12在从注射部位移除自动式注射器I的过程中已被允许在控制弹簧19的负载作用下沿远侧方向D运动。第六肋12.3 (未示出,见图14A)被从箭头部20.1的后面外部移除。第一套管20仍被控制弹簧19沿近侧方向P推。由于箭头部20.1上的内部第九坡形部20.3与托架7上的远侧第十坡形部7.6接合,箭头部20.1沿向外方向O偏转进底架2的开口 2.5内,针插入控制机构24到达图16E所示的状态E,使第一套管20与托架7脱离联结,并将第一套管20锁到底架2。
[0150]当壳体12在从注射部位移除后进一步沿远侧方向D运动时,针筒缩回控制机构25从其状态A(参见图17A)转换到图17B所示状态B。壳体12和被锁定到壳体12的第二套管21 —起沿远侧方向D运动,同时托架7被制动机构18保持就位于其上述的状态D (参见图4A和图4B)。由于这个动作,第二套管21上的近侧梁21.1的第二梁头部21.2上的内部凸台21.3不再向内抵靠托架7。代替的,在控制弹簧19的负载作用下,由于第二梁头部
21.2坡形接合于带坡形部的第二壳体制动件12.2,内部凸台21.3沿向内方向I被偏转进入托架7中的第三凹部7.7。针筒缩回控制机构25因此到达图17C所示的状态C,其中第二套管21与壳体12脱离联结而连接到托架7。在针筒缩回控制机构25转换到状态C之前,制动机构18对托架7的运动施加小的迟滞力,因为当针筒缩回控制机构25已转换到状态E中且壳体12沿远侧方向D平移时,存在一个由第二套管21施加的沿着远侧方向D拉托架7的小的滑动力。如果托架7在第二套管21转换之前沿远侧方向D运动得太远,那么,壳体12就会在内部凸台21.3能够偏转进入第三凹部7.7之前超出行程,阻止缩回。
[0151]从制动机构18的位置D (参见图4A和图4B)开始,在控制弹簧19的负载作用下,托架7以及因此坡形构件7.1沿远侧方向D平移。于是,制动梁2.1沿切向方向T偏转。这对托架7的运动施加了确保第二套管21转换到托架7所需的小的迟滞力。
[0152]控制弹簧19在其位于壳体内的近端处被抵靠在底架2上的第一套管20接靠。控制弹簧19的远端使第二套管21、带着托架7、以及因此带着带有针4的针筒3同其一起克服处于图5A和图5B所示状态的制动机构18而沿远侧方向D运动。注意:当用户一允许壳体12平移足够远,针4就被自动式注射器I从皮肤缩回,这与带有针罩的自动式注射器是相反的,针罩要求用户从注射部位移除自动式注射器,由此针罩自己将针拉出皮肤,用以允许针罩前进。
[0153]由于噪声部件28的容许运动相对托架7是受限的,所以,在从注射部位移除时,噪声部件28不再与已随着壳体12沿远侧方向D运动的触发按钮13接触。当缩回开始时,噪声弹簧29不提供任何迟滞力。一旦噪声部件28在托架7缩回时再次撞击触发按钮13,噪声弹簧29必须被重新压缩,减少了驱动最后缩回部分的力。为了即使在这个力减小的情况下也能确保可靠缩回,控制弹簧19必须具有合适的尺寸。
[0154]如图15A和图15B所示,当远侧套管21遇到壳体12上的第一后退止挡件12.4时,缩回结束。在图16F所示状态F下,第一套管20上的箭头部20.1由托架7从内部支撑,并因此被防止沿向内方向I偏转。箭头部20.1的外部第六坡形部20.2接合在壳体12上的第六肋12.3的后面,防止壳体12被再次沿近侧方向P推动。考虑到公差,在箭头部20.1和第六肋12.3之间可以提供一间隙。
[0155]制动机构18返回到图1A和图1B所示的状态A,像一开始那样将托架7相对底架2锁定就位,但是,制动机构18这时不能被解锁,因为壳体12不能相对底架2运动。
[0156]这时,经过壳体12中的指示器窗口 32可以看到第一套管20上的标签20.4—指示自动式注射器I已经使用过了。
[0157]图21是柱塞释放机构27的一替换实施方式的等轴侧视图。柱塞释放机构27防止柱塞9相对托架7沿近侧方向P运动,直到托架7沿近侧方向P运动以用于针插入。与图19的柱塞释放机构27相反,图21的该替换实施方式通过托架7相对第二套管21的运动释放柱塞9,而在图19中托架7和触发按钮13的相对运动被用来触发柱塞9的释放。图21示出了柱塞释放之前的柱塞释放机构27。第二套管21被显示为透明的,以改善清晰度。柱塞9正被驱动弹簧8沿着近侧方向P推。为了使得柱塞9前进,其必须转动绕过托架7上的第十二坡形部7.8。柱塞9上的坡形构件9.1被布置为接合这个第十二坡形部7.8。坡形构件9.1的转动被第二套管21上的花键联结在托架7的纵向开口 7.9中的内部纵向肋21.5阻挡。壳体12和第二套管21保持在相同位置,即联结到一起以进行联合轴向平行。在压下触发按钮13时,如上所述,首先是通过用户按压触发按钮13,然后是通过控制弹簧19经第一套管20接替过来,使得作为驱动子组件一部分的托架7和柱塞9沿近侧方向P运动。一旦托架7相对第二套管21沿近侧方向P运动足够远,在驱动弹簧8的负载作用下,由于坡形构件9.1坡形接合于第十二坡形部7.8,柱塞9上的坡形构件9.1避开第二套管21上的纵向肋21.5,并能转动通过纵向肋21.5的近端。于是,驱动弹簧8使柱塞9沿近侧方向P前进,用以注射药剂M。
[0158]图22是按钮释放机构26的一替换实施方式的纵向剖视图。与图20的的按钮释放机构26不同,图22的按钮释放机构26开始于触发按钮13被锁定但从壳体12的远端突出,而图20的按钮释放机构26通过转换触发按钮13在托架7和壳体12之间的接靠,在皮肤接触时给出裸露的触发按钮13的外观。一旦在皮肤接触底架2时托架7沿远侧方向D运动,就可以压下触发按钮13并启动自动式注射器I。这确保了有顺序的操作。
[0159]在图22的实施方式中,触发按钮13有两个近侧梁13.1,每一个近侧梁13.1都有带坡形部的外部凸台13.4。在图22所示的初始状态,带坡形部的外部凸台13.4接合在壳体12中的相应的第四凹部12.5中。通过托架7按照阻止近侧梁13.1向内部偏转的方式从内部支撑近侧梁13.1,防止带坡形部的外部凸台13.4从第四凹部12.5脱离接合。近侧梁13.1上的内部突起13.5抵靠在托架7上的第二肋7.10上,使得防止托架7在初始状态进一步沿着近侧方向P运动。一旦托架7在皮肤接触底架2时沿远侧方向D运动,托架7中的第一窗口 7.11就运动到内部突起13.5的后面,从而在压下触发按钮13时由于坡形接合在第四凹部12.5中,允许近侧梁13.1向内偏转。近侧梁13.1这时被壳体12从外部支撑,并且保持接合于托架7,即使是在缩回针4时。触发按钮13因此不能返回其初始状态,表示自动式注射器I已使用过了。
[0160]图22所示的按钮释放机构26可优选地与图21所示的注射释放机构27进行组合。
[0161]图23是噪声发出机构31的一替换实施方式的纵向剖视图。与图18的噪声发出机构31相反,在图2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噪声弹簧29作用在壳体12和噪声部件28之间,而在图18中,噪声弹簧29作用在托架7和噪声部件28之间。在针插入过程中,因为噪声部件28随着托架7相对壳体12运动,所以噪声弹簧29被压缩。当噪声部件28在剂量结束前的很短时间被柱塞9释放时,噪声部件28沿远侧方向D运动并冲击触发按钮13。与图18中不同,由于噪声弹簧29被接靠在壳体12中而不是托架7中,所以,噪声弹簧29在针缩回过程中不会被重新压缩。
[0162]图24A和图24B示出了噪声发出机构31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纵向剖视图。该实施方式无需专门的噪声弹簧就可以工作。柱塞9包括在近侧带坡形部的肋9.2,其被布置为刚好在剂量用尽之前扩张托架7上的两个第七夹子7.21。当近侧带坡形部的肋9.2行进通过第七夹子7.21时,第七夹子7.21 “啪”地返回并冲击柱塞9,产生声响。托架7的管状形状有助于传输该声响。图24A示出的是释放前的噪声发出机构31。图24B示出的是释放后的噪声发出机构31。托架7上的第七夹子7.21的近侧面在轴向上是错开的,以通过一个一个地将第七夹子7.21抬起越过近侧带坡形部的肋9.2的远侧侧面而便于组装。
[0163]图25A和图25B示出的是自动式注射器I的另一实施方式在不同剖面中的纵向剖视图,不同的剖面相对旋转近似90°,其中自动式注射器I处于开始注射前的初始状态。自动式注射器I与图6到图20中描述的自动式注射器基本相同。但是,不同于图6?图20的自动式注射器,该实施方式的自动式注射器I具有叠合套筒触发器,而不是触发按钮。
[0164]叠合套筒触发器12是与壳体12相同的部件,其具有封闭的远侧端面12.10,而不是图6?图20中的远侧端面。内部触发按钮13布置在套筒触发器12内部的远端。与图6?图20中不同,触发按钮13在任何状态下都是看不见的,也不从壳体12突出。考虑到在与触发按钮13不干涉的情况下,触发器套筒12有一些行程,在初始状态中,在套筒触发器12的远侧端面12.10和内部触发按钮13之间设有间隙33。
[0165]因为自动式注射器I在其他方面与图6?图20的自动式注射器没有不同,所以,自动式注射器I按照相同方式操作,除了下面内容:
[0166]当底架2靠着注射部位放置时,在套筒行程的第一阶段,套筒触发器12相对底架2沿近侧方向P平移进入前进后的位置,消除了套筒触发器12的远侧端面12.10和内部触发按钮13之间的间隙33。像图6?图20的实施方式那样,这个动作使得制动机构18和触发按钮13解锁。在套筒行程的第二阶段,当用户继续下压套筒触发器12,由此使其沿近侧方向P进一步前进时,远侧端面12.10撞击触发按钮13,由此压下触发按钮13,直到第一套管20从底架2释放并且控制弹簧力结合到托架7上。然后托架7前进,直到内部触发按钮13停止在壳体12中的另一肋上,并且柱塞释放结构27被释放(注意:在该实施方式中,栓钉14更短)。
[0167]从用户方面来说,控制机构18被布置为当用户达到套筒行程的第二阶段时提供阻力。在内部,与图6?图20的实施方式在这一点上没有区别。
[0168]像在图6?图20的实施方式中那样,通过用户在套筒行程的第二阶段使得套筒触发器12充分前进,由此充分下压内部触发按钮13并克服控制机构,针插入被触发。
[0169]当控制弹簧19接替按钮按压,充分地使托架7前进用以针插入时,内部触发按钮13到底而位于套筒触发器12中的内部第五肋12.11上,并且内部触发按钮13转换回来而被锁到套筒触发器12,像图20C中那样。
[0170]图25A和图25B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与图21?图24所示的替换特征组合。
[0171]不言而喻,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所有两个部件之间的坡形接合中,可以是在一个或另一个部件上只有一个坡形部,或者,在两个部件上都有坡形部,对于坡形接合的效果没有明显影响。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式注射器(I),包括: 适合于容纳针筒(3)的针筒托架(7),所述针筒托架(7)具有坡形构件(7.1),所述坡形构件(7.1)具有第一坡形部(7.2)和第二坡形部(7.3);和 底架(2),所述底架(2)包括具有适合于接合所述坡形构件(7.1)的梁头部(2.1)的弹性梁, 其中,所述第一坡形部(7.2)适合于使得所述梁头部(2.1)相对所述底架(2)沿径向方向偏转,所述第二坡形部(7.3)适合于使得所述梁头部(2.1)相对所述底架(2)沿切向方向偏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式注射器(I),其中,当所述针筒托架(7)相对所述底架(2)沿第一方向运动时,所述梁头部(2.1)被所述第一坡形部(7.2)偏转,而当所述针筒托架(7)相对所述底架(2)沿第二方向运动时,所述梁头部(2.1)被所述第二坡形部(7.3)偏转。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式注射器(I),进一步包括: 包括第一肋(12.12)和弹性元件(12.13)的壳体(12),所述第一肋(12.12)和所述弹性元件(12.13)都适合于接合所述梁头部(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式注射器(1),其中,所述梁头部(2.1)包括适合于接合所述坡形构件(7.1)的第一梁头部(2.2)和适合于接合所述壳体(12)的第二梁头部(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式注射器(1),其中,所述第一梁头部(2.2)具有轮廓经过加工的接合表面。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式注射器(I),其中,所述第一坡形部(7.2)形成在所述坡形构件(7.1)的近侧部分上,所述第二坡形部(7.3)形成在所述坡形构件(7.1)的远侧部分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式注射器(1),其中,在第一状态,所述梁头部(2.1)抵靠所述第一肋(12.12)和所述第一坡形部(7.2)以阻止所述针筒托架(7)相对所述底架(2)的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式注射器(1),其中,在第二状态,所述梁头部(2.1)被所述第一坡形部(7.2)沿径向偏转,并引起所述弹性元件(12.13)沿径向偏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式注射器(1),其中,在第三状态,所述梁头部(2.1)脱离与所述第一坡形部(7.2)的接合,并且所述针筒托架(7)能够相对所述底架(2)平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式注射器(I),其中,在所述第三状态,所述梁头部(2.1)保持与所述坡形构件(7.1)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动式注射器(1),其中,在第四状态,所述梁头部(2.1)处于所述第二坡形部(7.3)远侧的非偏转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2和11所述的自动式注射器(1),其中,当所述针筒托架(7)相对所述底架(2)沿所述第一方向平移至少等于所述坡形构件(7.1)的长度的预定距离时,所述梁头部(2.1)达到所述第四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动式注射器(1),其中,在第五状态,所述梁头部(2.1)被所述第二坡形部(7.3)沿切向偏转,并且所述针筒托架(7)能够相对所述底架(2)平移。
14.根据权利要求2和12所述的自动式注射器(1),其中,当所述针筒托架(7)相对所述底架(2)沿所述第二方向平移直到所述梁头部(2.1)抵靠所述第二坡形部(7.3)时,所述梁头部(2.1)达到所述第五状态。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式注射器(1),其中,所述第一坡形部(7.2)的第一平面以非垂直的角度与所述第二坡形部(7.3)的第二平面相交。
【文档编号】A61M5/20GK104470560SQ201380022204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7日
【发明者】T·坎普, S·布里尔顿 申请人:赛诺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