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脂肪乳注射液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22677阅读:5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涉及一种脂肪乳注射液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脂肪乳注射液由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临床上应用,是肠外营养时机体能量的来源之一,并提供必需脂肪酸。脂肪乳注射液的安全性好,对静脉无刺激,可以为患者快速提供能量,而且与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和葡萄糖等注射液有很好的兼容性,可以配伍使用。

脂肪乳注射液(C14~24)--药品标准(卫生部药品标准二部第6册),本品系由注射用大豆油经注射用卵磷脂乳化并加注射用甘油制成的灭菌乳状液体,含大豆油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含卵磷脂应为标示量的90.0~110.0%。其用法与用量为静脉滴注,按脂肪量计,每日每公斤体重不超过3g。10%、20%脂肪乳注射液500ml的输注时间不少于5小时;30%脂肪乳注射液250ml的输注时间不少于4小时。

现有的脂肪乳注射液稳定性较低,在放置过程中容易分层,在与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和葡萄糖等注射液配伍使用时容易发生乳剂被破坏、乳粒变大和相分离等现象。报道的脂肪乳注射液的文献较多,如专利申请号:200910224003.2,发明名称:脂肪乳注射液及其生产方法,该申请涉及一种脂肪乳注射液以及其生产方法,通过辅助乳化剂含有油酸,提供了足够稳定的乳粒,从而改善了乳液出现漂油,乳粒变大等缺陷。本发明的脂肪乳生产方法通过在油相中加入油酸,在生产过程中调整生产工艺,从而增强了乳化能力,减小乳粒粒径,提高乳粒稳定性,降低甲氧基苯胺值,减少均化次数,提高了生产产能。专利申请号:201310215699.9,发明名称:一种脂肪乳注射液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脂肪乳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投料、初乳制备、低压匀化、高压匀化、低压匀化、过滤、灌装、上塞、轧盖、灭菌、检澄包装、检验、入库。上述两个专利的缺陷是制得的脂肪乳注射液乳粒分布较宽,在平均粒径控制在250nm~350nm时会产生较多数量小于100nm的小乳粒,当乳粒分布范围较大时与其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将明显降低。

专利申请号:201210131479.3,发明名称为:一种脂肪乳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公开脂肪乳注射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配制罐中加适量水,加入甘油,搅拌使溶解,加入1mol/L氢氧化钠溶液适量,经0.2μm 滤膜滤过,加热至50℃~90℃,加入卵磷脂搅拌使均匀分散;(2)大豆油经0.45μm滤膜过滤后加热至50℃~90℃,将大豆油和卵磷脂混合搅拌形成初乳液,加注射用水至配制量,搅匀,用40μm滤膜滤过后,经高压乳匀机进行如花6~7次,再放出乳剂于稀配罐中;(3)调pH值后检查半成品,经10μm滤膜过滤、冲氮、灌装、轧盖;(4)将灌装乳剂的输液瓶在旋转高压灭菌锅内经100~122℃、10~30分钟灭菌,灯检,包装即得成品。该方法制得乳剂的乳粒分布较宽,乳剂的稳定性较差。乳剂的稳定性与乳滴的大小有密切关系,乳剂中乳滴大小是不均一的,小乳滴通常填充于大乳滴之间,使乳滴的聚集性增加,容易引起乳滴的合并,所以为了保证乳剂的稳定性,制备乳剂时尽可能地保持乳滴的均一性。乳剂的乳粒分布过宽,在与其他注射液混合后容易发生乳剂被破坏,乳粒增大,分层等各种问题。其中后两种方法制得的乳剂容易发生漂油等现象,从而影响脂肪乳的外观质量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均一性和稳定性好的脂肪乳注射液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脂肪乳注射液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油相制备:取大豆油,加热,制备成油相;

b、水相制备:取甘油加注射用水,溶解后加热,即得水相;

c、将油相和水相混合搅拌,加注射用水至配制量的30~70%,搅匀制得初乳液;

d、取初乳液均质1~4次,均质温度为40~70℃。该温度范围可以降低乳剂的粘度,有利于降低乳粒粒径。如果低于40℃,乳剂粘度较高,如要达到需要的粒径范围需要提高均质压力或者增加均质次数。

e、将d步骤均质后的初乳液加注射用水至配制量,混匀后再均质,即得脂肪乳注射液。

其中,步骤a或步骤b所述的加热温度至50~90℃。

其中,步骤a的油相或步骤b中的水相中加入卵磷脂。

其中,步骤b加注射用水后调节pH值8.5~11.5;或步骤c加入注射用水前调节pH值8.5~11.5,或d步骤均质后调节pH值8.5~9.5。脂肪乳在长期放置过程中pH呈下降趋势,在碱性条件下制备有利于脂肪乳的稳定。其中,步骤c所述的加注射用水至配制量的40~60%。

其中,步骤c所述的加注射用水至配制量的45~55%。

其中,步骤d所述的初乳液均质2~4次,均质温度为50~65℃。

其中,步骤d所述的均质条件为:均质压力为一级阀400~800bar,二级阀为0~200ba。进一步优选地,均质压力为一级阀600~800bar。均质是脂肪 乳降低乳粒的关键步骤,过高对均质机设备的要求较高;压力偏小需要达到目标乳粒就需要增加均质次数,这样就耗时耗能,而且增加了生产过程的风险。

其中,步骤e所述的均质条件为:均质压力为一级阀50~200bar,二级阀为0~200bar。

本发明制备脂肪乳注射液的乳粒均一性较好,乳粒分布较窄,增加了脂肪乳注射液在长期放置和与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和葡萄糖等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增加了乳剂的质量,减少了乳剂的不良反应,增加了用药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脂肪乳注射液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油相制备:取100g大豆油,加热至70℃,搅拌分散,制得油相;

b、水相制备:取12.5g甘油加入约300ml注射用水中,搅拌溶解后加热至60℃,加入6g卵磷脂,制得水相;

c、将油相和水相混合搅拌后,加入氢氧化钠调节pH值为10.0,加注射用水至500ml(配制量的50%),搅匀制得初乳液;

d、取初乳液过均质机,均质压力为一级阀800bar,均质3次,均质温度为65℃;

e、加入注射用水至1000ml,混匀后再均质1次,均质压力为一级阀50bar、得到均匀乳液。将乳液灌装于输液瓶中,充氮气后加塞,压盖,于旋转灭菌柜中121℃保温12分钟,即得脂肪乳注射液。

实施例2

一种脂肪乳注射液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油相制备:取100g大豆油,加热至80℃,加入12g卵磷脂,搅拌分散,制得油相;

b、水相制备:取25g甘油加入约200ml注射用水中,搅拌溶解后加热至80℃,制得水相;

c、将油相和水相混合搅拌后,加入氢氧化钠调节pH值为10.0,加注射用水至400ml(配制量的40%),搅匀制得初乳液;

d、取初乳液过均质机,均质压力为一级阀650bar、二级阀为120bar,均质4次,均质温度为45℃,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9.5;

e、加入注射用水至1000ml,混匀后再均质1次,均质压力为一级阀160bar、 二级阀为120bar,得到均匀乳液。将乳液灌装于输液瓶中,充氮气后加塞,压盖,于旋转灭菌柜中121℃保温12分钟,即得脂肪乳注射液。

实施例3

一种脂肪乳注射液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油相制备:取100g大豆油,加热至60℃,加入6g卵磷脂,搅拌分散,制得油相;

b、水相制备:取12.5g甘油加入约400ml注射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调节pH值11.0,搅拌溶解后加热至65℃,制得水相;

c、将油相和水相混合搅拌后,加注射用水至600ml(配制量的60%),搅匀制得初乳液;

d、取初乳液过均质机,均质压力为一级阀600bar、二级阀为200bar,均质2次,均质温度为65℃,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9.5;

e、加入注射用水至1000ml,混匀后再均质1次,均质压力为一级阀160bar,得到均匀乳液。将乳液灌装于输液瓶中,充氮气后加塞,压盖,于旋转灭菌柜中121℃保温12分钟,即得脂肪乳注射液。

实施例4

一种脂肪乳注射液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油相制备:取100g大豆油,加热至90℃,搅拌分散,制得油相;

b、水相制备:取25g甘油加入约400ml注射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调节pH值11.5,搅拌溶解后加热至90℃,加入12g卵磷脂,制得水相;

c、将油相和水相混合搅拌后,加入氢氧化钠调节pH值为8.5,加注射用水至600ml(配制量的60%),搅匀制得初乳液;

d、取初乳液过均质机,均质压力为一级阀800bar、二级阀为200bar,均质1次,均质温度为65℃;

e、加入注射用水至1000ml,混匀后再均质1次,均质压力为一级阀160bar、二级阀为120bar,得到均匀乳液。将乳液灌装于输液瓶中,充氮气后加塞,压盖,于旋转灭菌柜中121℃保温12分钟,即得脂肪乳注射液。

实施例5

一种脂肪乳注射液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油相制备:取100g大豆油,加热至50℃,加入6g卵磷脂,搅拌分散,制得油相;

b、水相制备:取12.5g甘油加入约200ml注射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调节pH值9.0,搅拌溶解后加热至50℃,加入6g卵磷脂,制得水相;

c、将油相和水相混合搅拌后,加入氢氧化钠调节pH值为8.5,加注射用水至400ml(配制量的40%),搅匀制得初乳液;

d、取初乳液过均质机,均质压力为一级阀700bar、二级阀为80bar,均质3次,均质温度为55℃,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8.5

e、加入注射用水至1000ml,混匀后再均质1次,均质压力为一级阀200bar、二级阀为100bar,得到均匀乳液。将乳液灌装于输液瓶中,充氮气后加塞,压盖,于旋转灭菌柜中121℃保温12分钟,即得脂肪乳注射液。

对照例1

取100g大豆油,加热至80℃,加入12g卵磷脂,搅拌分散,制得油相;取25g甘油加入适量注射用水中,搅拌溶解后加热至80℃,制得水相;将油相和水相混合搅拌后加氢氧化溶液调节pH10.0,加注射用水至1000ml,过均质机,均质压力为一级阀650bar、二级阀为120bar,均质4次,均质温度为65℃,得到均匀乳液。将乳液灌装于输液瓶中,充氮气后加塞,压盖,于旋转灭菌柜中121℃保温12分钟,即得脂肪乳注射液。

对照例2

取100g大豆油,加热至90℃,搅拌分散,制得油相;取25g甘油加入适量注射用水中,搅拌溶解后加热至90℃,加入12g卵磷脂,制得水相;将油相和水相混合搅拌后加注射用水至1000ml,过均质机,均质压力为一级阀600bar、二级阀为200bar,均质2次,均质温度为45℃,调节均质压力为一级阀160bar、二级阀为120bar再均质1次,得到均匀乳液。将乳液灌装于输液瓶中,充氮气后加塞,压盖,于旋转灭菌柜中121℃保温12分钟,即得脂肪乳注射液。

对照例3

取100g大豆油,加热至50℃,加入6g卵磷脂,搅拌分散,制得油相;取12.5g甘油加入适量注射用水中,搅拌溶解后加热至50℃,加入6g卵磷脂,制得水相;将油相和水相混合搅拌后加氢氧化溶液调节pH8.5,加注射用水至1000ml,过均质机,均质压力为一级阀800bar、二级阀为80bar,均质3次,均质温度为55℃,得到均匀乳液。将乳液灌装于输液瓶中,充氮气后加塞,压盖,于旋转灭菌柜中121℃保温12分钟,即得脂肪乳注射液。

对照例4

取100g大豆油,加热60℃,加入6g卵磷脂,搅拌分散,制得油相;取12.5g甘油加入约400ml注射用水中,搅拌溶解后加热至65℃,制得水相;将油相和水相混合搅拌后加注射用水至250ml(配制量的25%),过均质机,均质压力为一级阀700bar、二级阀为200bar,均质1次,均质温度为65℃,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为9.5,加入注射用水至1000ml,混匀后再均质1次,均质压力为一级阀160bar,得到均匀乳液。将乳液灌装于输液瓶中,充氮气后加塞,压盖,于旋转灭菌柜中121℃保温12分钟,即得脂肪乳注射液。

对照例5

取100g大豆油,加热至70℃,搅拌分散,制得油相;取12.5g甘油加入约300ml注射用水中,搅拌溶解后加热至60℃,加入6g卵磷脂,制得水相;将油相和水相混合搅拌后加注射用水至750ml(配制量的75%),过均质机,均质压力为一级阀500bar,均质3次,均质温度为65℃,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为9.5,加入注射用水至1000ml,混匀后再均质1次,均质压力为一级阀50bar、二级阀为120bar,得到均匀乳液。将乳液灌装于输液瓶中,充氮气后加塞,压盖,于旋转灭菌柜中121℃保温12分钟,即得脂肪乳注射液。

按照《化学药物稳定性技术研究指导原则》和乳剂稳定性中有关药物稳定性试验的规定,将本发明实施例1-5和对照例1-5制备的脂肪乳注射液各取100mL与含有电解质的氨基酸注射液100mL配伍后,在不同温度下放置进行稳定性考察试验,在10℃放置下的稳定性考察,如表1所示;25℃放置下的稳定性考察,如表2所示;40℃放置下的稳定性考察,如表3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1-5和对照例1-3和5制备的脂肪乳注射液贮存放置6个月的稳定性,如表4所示。

所述的含有电解质的氨基酸注射液为1000ml中含有:5.3g亮氨酸、3.9g异亮氨酸、4.9g盐酸赖氨酸、1.9g甲硫氨酸、5.5g苯丙氨酸、3.0g苏氨酸、1.0g色氨酸、4.3g缬氨酸、3.3g精氨酸、0.145g盐酸半胱氨酸、3.0g丙氨酸、2.4g组氨酸、4.1g门冬氨酸、9.0g谷氨酸、2.1g甘氨酸、8.1g脯氨酸、7.5g丝氨酸、0.5g酪氨酸、2.0g氢氧化钠、0.368g氯化钙、0.37g硫酸镁、0.375g氯化钾、0.84g氢氧化钾、0.3g焦亚硫酸钠。

表1.脂肪乳注射液与含有电解质的氨基酸注射液配伍后在10℃放置的稳定性

由上表可知,在10℃条件下脂肪乳注射液与含有电解质的氨基酸注射液配伍后,实施例1-5的稳定性在128小时发生絮凝现象,但乳粒分布无显著变化,在150小时内未产生大于1.0um的乳粒。而对照例4在配伍完成后就出现粒径大于1.0um的乳粒;对照例1-3均在配伍后8小时发生絮凝现象,并产生粒径大于1.0um的乳粒,在64小时后发生漂油;对照例5在配伍后16小时发生絮凝现象,并产生粒径大于1.0um的乳粒,在96小时后发生漂油。

表2.脂肪乳注射液与含有电解质的氨基酸注射液配伍后在25℃放置的稳定性

由上表可知,在25℃条件下脂肪乳注射液与含有电解质的氨基酸注射液配伍后,实施例1-5的稳定性在128小时发生絮凝现象,但乳粒分布无显著变化,在150小时产生大于1.0um的乳粒。而对照例1-3均在配伍后4小时发生絮凝现象,并产生大于1.0um以上的乳粒,在16小时后发生漂油;对照例4在配伍完成后就出现粒径大于1.0um的乳粒;对照例5在配伍后8小时发生絮凝现象,并产生粒径大于1.0um的乳粒,在32小时后发生漂油。

表3.脂肪乳注射液与含有电解质的氨基酸注射液配伍后在40℃放置的稳定性

由上表可知,在40℃条件下10%脂肪乳注射液与含有电解质的氨基酸注射液配伍后,实施例1-5的稳定性在96小时发生絮凝现象,但乳粒分布无显著变化,在128小时内产生大于1.0um以上的乳粒。而对照例1-3和5均在配伍后4小时发生絮凝现象,并产生大于1.0um以上的乳粒,在8小时后发生漂油;对照例4在配伍完成后就出现粒径大于1.0um的乳粒。

所述的絮凝是指乳剂中分散相的乳粒发生可逆的聚集现象。

所述的漂油是指乳剂液面有油滴存在的现象。

表4.脂肪乳注射液贮存放置6个月的稳定性

分层是指乳剂放置后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的现象。分层的判断标准是指在观察时缓慢倾斜盛装乳剂的容器180度,在倾斜过程中需十分仔细观察底部乳液与上部乳液的颜色不一致时为极少量,在倾斜过程中稍仔细观察底部乳液与上部乳液的颜色不一致时为少量,在倾斜过程中直接观察到底部乳液与上部乳液的颜色不一致时为明显。实施例1-5在25℃放置4个月出现极少量的分层,到6个月才出现明显的分层;在40℃放置3个月出现极少量的分 层,到5个月出现明显分层。对照例1-3和5在25℃和40℃分别放置4个月和3个月就出现明显分层。对照例4在配伍完成后乳粒未能达到要求,故未进行对比。

综上所述,本发明制备的脂肪乳注射液的稳定性有明显的改善,与含有电解质的氨基酸注射液进行配伍稳定性有显著的改善;在稳定性放置过程中的稳定性有明显提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