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靶向传递喜树碱的超分子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3102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靶向传递喜树碱的超分子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为基于环糊精修饰喜树碱和金刚烷修饰透明质酸合成的二元超分子组装体,其中金刚烷修饰透明质酸分子式为(C14H21NO11)239(C27H41N3O11)36,平均一条高分子链上修饰36个金刚烷单元,环糊精修饰喜树碱化学分子式为C73H101N5O39;该二元超分子组装体以环糊精与金刚烷间强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和分子间的两亲作用,形成以亲水的透明质酸为外壳、疏水的喜树碱为内核的超分子纳米粒子,纳米粒子粒径为70-90nm。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靶向传递喜树碱的超分子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将分子量为110000的透明质酸溶于二甲基亚砜中,加热至60℃,待透明质酸完全溶解后,将溶液冷却至室温。加入三乙胺,搅拌10分钟后加入氯甲酸乙酯并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然后加入N-(2-氨乙基)-1-金刚烷甲酰胺,室温下搅拌反应24小时,然后向反应液中加入蒸馏水进行稀释,将所得溶液装入截留范围为8000-14000的透析袋中连续透析7天,将所得溶液冻干制得金刚烷修饰的透明质酸;

2)将喜树碱悬浮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制成悬浊液,然后依次加入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4-二甲氨基吡啶和10-炔基十一酸,避光常温下搅拌24小时。抽滤后将滤液经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后加入三氯甲烷,用水洗涤三次后收集有机相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到十一炔修饰的喜树碱粗品,然后以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混合液为展开剂,该混合液中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1:3,用200-300目硅胶柱进行分离,制得十一炔修饰的喜树碱纯品;

3)将十一炔修饰的喜树碱和6-脱氧-6-叠氮-β-环糊精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五水合硫酸铜,将溶液持续搅拌并升温到65℃,然后加入抗坏血酸钠的水溶液,然后在65℃、氩气保护条件下避光反应24小时,抽滤后将滤液加入到丙酮中搅拌,析出沉淀,然后再进行抽滤得到滤饼,得到环糊精修饰喜树碱的粗品;再以正丙醇、水和25wt%的氨水混合液为展开剂,该混合液中正丙醇、水和25wt%氨水的体积比为6:3:1,用200-300目硅胶柱进行分离,制得环糊精修饰的喜树碱纯品;

4)将步骤1)制得的金刚烷修饰透明质酸溶于水中得到溶液a,将步骤3)制得的环糊精修饰喜树碱溶于二甲基亚砜中得到溶液b,然后将溶液a和溶液b均匀混合,制得靶向传递喜树碱的超分子纳米粒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靶向传递喜树碱的超分子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透明质酸与二甲基亚砜的用量比为0.091mmol/L,三乙胺、氯甲酸乙酯和二甲基亚砜的体积比为0.92:0.377:50,透明质酸与N-(2-氨乙基)-1-金刚烷甲酰胺的摩尔比为0.0069:1,处理反应所加的蒸馏水与溶剂二甲基亚砜的体积比为1: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靶向传递喜树碱的超分子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喜树碱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用量比为40mmol/L,喜树碱、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4-二甲氨基吡啶与10-炔基十一酸的摩尔比为1:1.2:0.2: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靶向传递喜树碱的超分子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十一炔修饰的喜树碱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用量比为6.5mmol/L,抗坏血酸钠与水的用量比为0.2mol/L,十一炔修饰的喜树碱、6-脱氧-6-叠氮-β-环糊精、五水合硫酸铜与抗坏血酸钠的摩尔比为0.195:0.4:0.8:2,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与丙酮的体积比为3:4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靶向传递喜树碱的超分子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溶液a中金刚烷修饰透明质酸与水的用量比为14.5μmol/L,溶液b中环糊精修饰喜树碱与二甲基亚砜的用量比为16.7mmol/L,溶液a和溶液b的体积比为100:3。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