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中药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8790阅读:3071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中药膏。



背景技术:

外科伤口如烧烫伤、各种外伤、皮肤溃疡、粘膜损伤等,治疗病程长、痛苦大、且容易并发感染。西医通常是用双氧水、生理盐水、酒精、红汞、碘酒、紫药水等清洗伤口后用无菌纱布或凡士林纱布覆盖。此法虽灭菌效果好,但不能止血,不能促进新细胞生长;清洗伤口时,十分疼痛,用于外伤的中药复方有云南白药、桃花散、圣金刀散等,均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多数药物治疗的周期长,需要改进。目前促进伤口愈合的产品效果都不太好,因此急需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中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疗效显著、无副作用的促进伤口愈合的中药膏。

本发明的促进伤口愈合的中药膏,其原料组成按质量配比为:冰片1-3份;赤石脂10-15份;雷公藤15-20份;土贝母5-10份;红粉1-3份;黄芩5-10份;藕节10-18份;荜茇2-6份。

各药物组成的药物作用:

冰片:【性味归经】性寒,味辛、苦。归心经、脾经、肺经。

【功效与作用】开窍醒神、清热止痛。属开窍药。

赤石脂:【性味归经】性温,味甘、酸、涩。归大肠经、胃经。

【功效与作用】涩肠、止血、生肌、敛疮。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敛肺涩肠药。

雷公藤:【性味归经】性凉,味苦、辛,有大毒。归心经、肝经。

【功效与作用】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消炎、解毒。属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土贝母:【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苦。归肺经、脾经。

【功效与作用】散结、消肿、解毒。属拔毒生肌药。

红粉:【性味归经】性热,味辛。有大毒。归肺经、脾经。

【功效与作用】拔毒、除脓、去腐、生肌。属拔毒生肌药。

黄芩:【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肺经、胆经、脾经、大肠经、小肠经。

【功效与作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藕节:【性味归经】性平,味甘、涩。归肝经、肺经、胃经。

【功效与作用】收敛止血,化瘀。属止血药下属分类的收敛止血药。

荜茇:【性味归经】味辛,性热。归胃经、大肠经。

【功效与作用】温中散寒、下气止痛。属温里药。

将上述药物制成本发明的方法是:

将上述冰片、赤石脂、雷公藤、土贝母、红粉、黄芩、藕节和荜茇各药物混合并制成中药药膏,使用时将制成的中药药膏涂抹在伤口上即可,每日3-5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中药膏采用中药制配而成,药源广泛,成本低廉,其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诸药合用,相得益彰;具有散瘀止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去腐生肌的功效,促进皮肤伤口愈合,适用于跌打损伤,也可用于烧烫伤的皮损患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用来对本发明的构成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的促进伤口愈合的中药膏,其原料组成按质量配比为:冰片1份;赤石脂10份;雷公藤15份;土贝母5份;红粉1份;黄芩5份;藕节10份;荜茇2份。

实施例2

本发明的促进伤口愈合的中药膏,其原料组成按质量配比为:冰片2份;赤石脂13份;雷公藤18份;土贝母8份;红粉2份;黄芩8份;藕节15份;荜茇5份。

实施例3

本发明的促进伤口愈合的中药膏,其原料组成按质量配比为:冰片3份;赤石脂15份;雷公藤20份;土贝母10份;红粉3份;黄芩10份;藕节18份;荜茇6份。

治疗标准:

痊愈:皮损愈合率 ≥ 95%,或仅遗留少许色素沉着,症状消失;

显效:皮损大部分愈合,愈合率70%~95%,症状明显减轻;

有效:皮损部分愈合,愈合率50%~70%,症状改善;

无效:皮损愈合不明显或者加重,愈合率<50%,症状未见变化。

临床资料: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经临床观察病人100例,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率显著,临床观察过程中,功效确切,未发现患者有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且经临床观察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后,治愈83例,显效14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9%,完全达到临床用药标准。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得知在本发明的启示下作出的与本发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