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091099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或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四季均有流行。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突出的病征,病毒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关节等几乎所有的器官。因此,常可引起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乳腺炎、卵巢炎等症状。由于目前西药无法有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因此人们对快速有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药药物存在极大的需求,至今为止,还没有发现关于本发明的有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人依据中医理论的研究和临床试验的反复验证,终于找到了有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药物,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药组合药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就是提供了该中药组合药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药物是选择芙蓉叶、仙人掌、大青叶、蒲公英、马齿苋、青黛、金银花、菊花、板蓝根、天花粉、冰片、白凡士林进行组合的,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能够有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其中选用芙蓉叶是因为其性味微辛,凉,归肺、肝经,有清肺凉血,散热解毒,消肿排脓的功能,治肺热咳嗽,肠痈,外治痈肿,脓耳,无名肿毒,烧、烫伤。选用仙人掌是因为其性味苦,寒,入心、肺、胃三经,有行气活血,清热解毒的功能,治心胃气痛,痞块,痢疾,痔血,咳嗽,喉痛,肺痈,乳痈,疔疮,汤火伤,蛇伤。选用大青叶是因为其性味苦,寒,入肝、心、胃经,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能,治温病热盛烦渴,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性肝炎,菌痢,急性胃肠炎,急性肺炎,丹毒,吐血,衄血,黄疸,痢疾,喉痹,口疮,痈疽肿毒。选用蒲公英是因为其性味苦甘,寒,入肝、胃经,有清热解毒,利尿散结的功能,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选用马齿苋是因为其性味酸,寒,入大肠、肝、脾经,有清热解毒,散血消肿的功能,治热痢脓血,热淋,血淋,带下,痈肿恶疮,丹毒,瘰疬。选用青黛是因为其性味咸,寒,入肝、肺、胃经,有清热,凉血,解毒的功能,治温病热盛,斑疹,吐血、咯血,小儿惊癎,疮肿,丹毒,蛇虫咬伤。选用金银花是因为其性味甘,寒,入肺、胃经,有清热,解毒的功能,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疡,肿毒,瘰疬,痔漏。用菊花是因为其性味甘苦,凉,入肺,肝经,有疏风,消热,明目,解毒的功能,治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疔疮,肿毒。选用板蓝根是因为其性味苦,寒,入肝、胃血分,有清热,解毒,凉血的功能,治流感,流脑,乙脑,肺炎,丹毒,热毒发斑,神昏吐衄,咽肿,痄腮,火眼,疮疹。选用天花粉是因为其性味甘苦酸,凉,入肺、胃经,有生津,止渴,降火,润燥,排脓,消肿的功能,治热病口渴,消渴,黄疸,肺燥咳血,痈肿,痔瘘。选用冰片是因为其性味辛苦,凉,入心、肺经,有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的功能,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癎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赤翳膜,蛲虫病。选用白凡士林是因为其极具防水性,是一种保湿用品,常用于配制医药药膏及皮肤保护油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组合的药物用量也是发明人经过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分组的用量在下述重量范围内都具有较好疗效:

芙蓉叶15-25克、仙人掌15-25克、大青叶15-25克、蒲公英15-25克、马齿苋8-12克、青黛8-12克、金银花13-17克、菊花13-17克、板蓝根15-25克、天花粉8-12克、冰片4-5克、白凡士林200-300克

优选为:

芙蓉叶20克、仙人掌20克、大青叶20克、蒲公英20克、马齿苋10克、青黛10克、金银花15克、菊花15克、板蓝根20克、天花粉10克、冰片5克、白凡士林250克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一、备料

1、芙蓉叶:除去残留枝梗、杂质,用水喷淋,稍润,切丝,干燥;

2、仙人掌:按量提取鲜仙人掌;

3、大青叶:拣去杂质及枯叶,洗净;

4、蒲公英:拣去杂质,洗净泥土;

5、马齿苋:拣净杂质,除去残根;

6、青黛:拣去杂质,过筛;

7、金银花:拣净杂质;

8、菊花:拣净叶梗、花柄及泥屑杂质;

9、板蓝根:拣净杂质,洗净;

10、天花粉:拣去杂质,大小块分开,用水泡约六成透,捞出,闷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晒干;或用水洗净,捞出,晒至极干,捣成小块;

11、冰片:原品入药;

12、白凡士林:按量提取。

二、制备

1、将炮制后的芙蓉叶、仙人掌、大青叶、蒲公英、马齿苋、金银花、菊花、板蓝根、天花粉清洗干净并置于户外晒干,打碎;

2、将上述晒干打碎的药料和青黛、冰片共研为细粉;

3、将研为细粉的药料加入白凡士林混合搅拌均匀即得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药膏。

本发明药物具有消肿止痛,清热凉血的功能,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见效快、疗效好。

以下通过试验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药物的有益效果,这些试验包括本发明药物的动物毒性试验和临床疗效观察试验。

[试验例1]本发明药物的动物毒性试验

取西德兔10只,雌雄兼用,体重2.0-2.5kg,先将家兔腹部毛发去除裸露出皮肤,然后将配置好的药膏涂抹在家兔腹部裸露皮肤处,然后用纱布缠缚,每天涂药1次,连续涂药5天,每天观察给药反应,结果表明家兔活动、饮食正常,药物无不良毒副作用。

[试验例2]本发明药物的临床疗效观察

1、一般资料

收治门诊患者共47例。

2、诊断标准

有发热、畏寒、头痛、肌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症状,腮腺肿痛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1~2日后单侧或双侧非化脓性腮腺肿痛或其他唾液腺肿痛。吃酸性食物时胀痛更为明显。腮腺管口可见红肿。末梢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后期淋巴细胞增加。发病前1~4周与腮腺炎病人有密切接触史。

3、治疗方法

(1)先把患病部位用温水浸泡15分钟;

(2)将浸泡完毕的患部用毛巾擦干;

(3)把配制好的药膏涂在患部,1日3次,连续涂药7天。

4、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流行性腮腺炎症状痊愈,恢复正常;

好转:流行性腮腺炎病变症状减轻,病情逐步好转;

无效:达不到好转标准者。

5、治疗结果(见下表):

在上述治疗中,用本发明药物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患者47例,结果显效45例,显效率为95.74%,好转2例,好转率为4.26%,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