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肛管排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0946阅读:20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肛管排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肛管排气装置。



背景技术:

正常人胃肠道内存在一定量(大约100~200ml)的气体,气体多位于胃与结肠内,小肠腔内气体较少,当咽入胃内空气过多或因消化吸收功能不良时,胃肠道内产气过多,而肠道内的气体又不能从肛门排出体外,称为腹部胀气(abdominal distension),简称腹胀。消化内科收治的患者中,胃部、胆道疾病,肠道疾病,肝脏疾病都可引起患者腹胀。结肠积气腹部膨隆可局限于下腹部或左下腹部。一般治疗可采用肛管排气法,以加速气体的排出。将引流袋装水系于床边,引流管一端与引流袋的液体相通,另一端与肛管连接,润滑肛管前端后插入直肠15-20cm,以胶布交叉固定于臀部,引流管须留出足够长度,供病人翻身。此方法存在的缺陷有:

1,肛管插入肛门后不易固定,部位特殊胶布不好粘贴,容易滑脱。

2,不能测量插入直肠的深度。

3,不能有效观察到肛管排气的效果。

4,在排气结束取下肛管时胶布的粘贴作用会给患者带来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出一种肛管排气装置,能够十分便捷的使肛管固定在直肠内。

技术方案:一种肛管排气装置,包括肛管、橡胶管、玻璃管以及玻璃瓶;所述肛管后端通过橡胶管连接玻璃管的一端,所述玻璃管的另一端插入玻璃瓶底部,所述玻璃瓶中装有部分体积的水;所述肛管上套有可滑动的圆环,所述圆环与肛管之间通过摩擦定位,所述圆环轴对称设有两个耳板,每个耳板上连接有长度可调的扁平捆绑带,其中一条捆绑带一端设有拴紧器。

进一步的,所述圆环的长度为10~20mm,厚度为5~10mm,所述圆环两端的外径上设有圆弧倒角。

进一步的,所述圆环内侧设有橡胶垫。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肛管排气装置,通过与肛管之间摩擦定位的圆环确定肛管伸入直肠的深度,然后通过连接圆环耳板的绑带患者的腰部从而将肛管固定,绑带长度可调,连接处采用拴紧器,操作十分方便且能够很好的固定肛管。将绑带设计成扁平状也使得患者在侧卧排气时不容易被绑带剐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圆环的正视图;

图3为圆环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进一步的解释。

如图1所示,一种肛管排气装置,包括肛管1、橡胶管2、玻璃管3以及玻璃瓶4。肛管1后端通过橡胶管2连接玻璃管3的一端,玻璃管3的另一端插入玻璃瓶4底部,玻璃瓶4中装有部分体积的水。肛管1上套有可滑动的圆环7,圆环7与肛管1之间通过摩擦定位。圆环7轴对称设有两个耳板71,每个耳板71上连接有长度可调的扁平捆绑带72,其中一条捆绑带一端设有拴紧器73,绑带长度通过调节器74调整。

圆环7的长度优选为10~20mm,厚度为5~10mm。圆环7两端的外径上设有圆弧倒角6,从而能够防止圆环划伤患者,如图2所示。在圆环7内侧设有橡胶垫8,橡胶垫8和肛管壁之间具有适合的摩擦力,如图3所示。

实际操作时,按本装置的连接关系连接好肛管1、橡胶管2、玻璃管3以及玻璃瓶4,护士先将肛管1上的圆环7滑动至肛管尾端,根据实际需要再将肛管插入患者直肠15-20cm,然后将圆环7重新滑动至肛门处。连接圆环7上两个耳板71的绑带绕至患者腹部,通过拴紧器73将两条绑带固定连接,从而十分便捷的将肛管固定在直肠内,很好的防止患者翻动身体而滑出肛管。玻璃瓶4中装有部分体积的水,通过观测玻璃瓶4中出现气泡的情况可以有效观察到肛管排气的效果。在排气结束时,通过操作拴紧器73即可取下肛管,避免传统胶布的粘贴给患者带来的不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