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压式开背按摩机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1143发布日期:2018-10-19 21:29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按摩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滚压式开背按摩机芯,尤其适用于按摩背垫或按摩椅靠背。



背景技术:

现有按摩器领域,采用电机驱动并配合蜗轮箱减速的方案,运用相当广泛,其特点是整体性好,只需一级减速即可满足按摩头动作之需。为了提高按摩效率和按摩范围,大多采用双头电机驱动,这样可比单头电机增加一倍的驱动能力,如,单头电机可驱动一对揉捏按摩头,而双头电机即可驱动两对揉捏按摩头,目前此种结构也是按摩器领域所常见的。不但按摩范围有限,且只是平面范围内的推拿手法,其驱动本身无法产生起伏变化的三维按摩。为此,业者提出了许多改良方案,如申请号2014204965930一种新型的搓脚开背机芯装置,在双头电机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薄型涡轮箱组件和第二薄型涡轮箱组件,且第一薄型涡轮箱组件和第二薄型涡轮箱组件的涡轮分别与双头电机左右两端的传动轴相连接;所述的第一薄型涡轮箱组件、第二薄型涡轮箱组件上端均设置有一对按摩轮,按摩轮的上端套接有花键,花键上连接有开背转盘,四个开背转盘两两相对连接有脚板按摩条。它采用单根按摩条只脚板的开背机构装置,独特的全方位搓揉开背按摩方式,模仿人体脚板逼真效果,至按摩时脚板在背部来回搓动按摩,噪音低,性能稳定、按摩效果更佳。该结构只是提供一种最为简单的开背方案。如何改良现有技术的不足,即成为本实用新型研究的对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带偏心轴转盘在驱动开背臂偏摆运动的同时,利用穿过开背臂的偏心轴端部固定一揉捏盘,借助揉捏盘与开背臂形成揉捏结构,形成一端具有揉捏、另一端可自适应,实现立体按摩的滚压式开背按摩机芯。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滚压式开背按摩机芯,包括带按摩头的开背臂、机架、安装在机架上的蜗轮箱和电机,电机输出经蜗轮变速后,蜗轮轴上固定一带偏心轴的转盘;所述开背臂一端套设在转盘的偏心轴上,由该转盘驱动偏摆运动,开背臂另一端通过机架上的支轴或蜗轮箱驱动的偏心轴约束和支撑;其特征是:转盘偏心轴穿过开背臂的端部固定有揉捏盘,该揉捏盘表面凸设有一个以上按摩头,该按摩头与开背臂围绕在该揉捏盘周围的按摩头形成组合按摩结构;所述开背臂另一端成下折结构,端部轴定位有一弧形翘板,该弧形翘板两头翘起,并在端部分别轴定位有一对滚轮,一对滚轮对称分布在弧形翘板两侧。

所述滚轮表面设有轴向的波浪或半圆条。

所述开背臂下折结构端部设置有对称轴座,弧形翘板活动嵌设在该轴座中,且与对称轴座之间的弧形底相切;所述弧形翘板上开设有弧形轴孔,通过一导轴定位在开背臂轴座上。

所述开背臂与支轴或偏心轴配合的孔为长槽,该长槽长轴方向与主体平行,并设置在下折结构端,允许支轴或偏心轴在长槽方向滑动。

所述开背臂中部设置有模拟脚形的按摩指。

本实用新型利用转盘上偏心轴驱动开背臂同时,双驱动一揉捏盘旋转,旋转的揉捏盘与开背臂在揉捏周围的按摩头配合,形成揉捏按摩结构;而开背臂另一端下折后定位有弧形翘板,借助定位在弧形翘板两端的滚轮,实现自适应三维按摩;形成开背的同时一端具有揉捏另一端三维按摩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具体图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滚压式开背按摩机芯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滚压式开背按摩机芯立体示意图

图3开背臂与弧形翘板关系示意图

其中

1—开背臂 11—下折结构 12—长槽 13—按摩指

14—轴座 2—电机 3—蜗轮箱 4—转盘

41—偏心轴 5—揉捏盘 6—按摩头 7—弧形翘板

71—滚轮 72—半圆条 73—弧形轴孔 8—支轴

81—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滚压式开背按摩机芯,包括带按摩头的开背臂1、电机2、蜗轮箱3和机架,图中未涉及到机架故省略;机架用来固定蜗轮箱3和电机2,电机2输出经蜗轮变速后,蜗轮轴上固定一带偏心轴的转盘4;转盘4上的偏心轴41穿过开背臂1的端部固定有揉捏盘5,该揉捏盘5表面凸设有一个以上按摩头6,该按摩头6与开背臂1围绕在该揉捏盘4周围的按摩头6形成组合揉捏按摩结构;开背臂1另一端成下折结构11,端部轴定位有一弧形翘板7,该弧形翘板7两头翘起,并在端部分别轴定位有一对滚轮71,一对滚轮71对称分布在弧形翘板7两侧,也即一弧形翘板7驱动四个滚轮71;更具体地说,滚轮71表面设有轴向的波浪或半圆条72,提高按摩时的触感。

开背臂1另一端通过支轴8限位,该支轴8固定在机架的横梁81上,而这个支轴8也可是另一蜗轮箱带动的另一套转盘上的偏心轴,形成既约束又有动力驱动,开背更有力度。为此,开背臂1与支轴8或偏心轴配合的孔为长槽12,该长槽12长轴方向与主体平行,并设置在下折结构11的一端,允许支轴8或偏心轴在长槽12方向滑动。进一步,开背臂1中部设置有模拟脚形的按摩指13。

参照图3并图1,开背臂1下折结构端部设置有对称的轴座,弧形翘板7活动嵌设在该轴座14中,且与对称轴座14之间的弧形底相切,也就是说弧形翘板7底部是放置在一对轴座14之间的弧形面上;弧形翘板7上开设有弧形轴孔73,通过一导轴定位在开背臂轴座14上,开背臂1偏摆运动,尤其上下往复运动,会促使弧形翘板7沿两轴座14之间的弧面起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