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可控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3213阅读:552来源:国知局
压力可控注射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压力可控注射器。



背景技术:

气管导管适用于临床中建立患者的人工气道,对其实施机械通气、手术麻醉或心肺复苏等用。气管导管上的气囊充气大小及充气量稳定性决定呼吸功能支持技术是否成功。气管导管和患者气道的密封性是呼吸机正压通气和防止口咽部分泌物误吸的关键所在。气囊充气过大会压迫气管组织造成溃疡或气囊破裂,充气不足会漏气影响呼吸机工作或误吸。医护人员通过注射器向气管导管的气囊内充气或补气,由于注射器向气囊内注入一定气体的压力不知,因此医护人员只有不断地向气囊内充气或补气,再靠经验用手触摸和气囊相连通的指示球囊的充气量或使用气囊压力监测表来判断经口插在病人气管位置的气管导管气囊充气量的大小或气囊是否破损。完全靠经验和手感很难避免判断失误,而采用气囊压力监测表检测气囊内压力操作麻烦,且只能知晓气囊内压力的大小,无法量化注射器注入气囊内气体的压力。现有注射器的结构形式,如专利号201310096575.3公开的一种一次性使用注射器,包括外套、活塞、芯杆,活塞连接在芯杆的下端,与芯杆套装在外套内,外套内侧靠近卷边处设有一圈留有缺口的外套凸起,芯杆在活塞连接端的外表面设有与外套缺口相对应的芯杆凸起。其结构单一,只是起到注入气体的作用,并不能对量化注入气体的压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压力可控注射器,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将注入气囊内的一定气体的压力进行量化,实现充入气囊内的气体压力可控,以方便医护人员对气囊进行充气或补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力可控注射器,包括注射器本体和压力转换器,所述注射器本体包括筒体、活塞和活塞杆,所述活塞设置于所述活塞杆端部,且所述活塞与所述筒体的内壁滑动密封配合,所述筒体的左端设置有针嘴,所述筒体的右端内壁设置有卡块,所述活塞杆上设置有缺口,所述压力转换器设置于所述筒体的外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杆呈叶片式结构,所述活塞杆的缺口设置于叶片上。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外表面设置有刻度,所述筒体内壁相间地设置有两卡块,两所述卡块的相间距离与所述刻度相对应,所述活塞杆沿长度方向上等间距地设置有若干缺口,且两所述卡块的相间距离与相邻两所述缺口的间距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杆相对于所述筒体的内壁旋转,当所述活塞杆上的缺口旋转至对准所述卡块时,所述活塞杆相对于所述筒体内壁的轴向移动被限制,当所述活塞杆上的缺口旋转至与所述卡块的位置错开时,所述活塞杆相对于所述筒体内壁能轴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针嘴包括内环和环套在所述内环外的外环,所述外环相对于所述内环有间距,所述内环与所述筒体的内壁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外环的内径小于或等于气管导管的气囊充气头的外径,且所述外环具有弹性。

现气管导管的结构: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本体,气管导管本体的下方设置有气囊,气管导管本体内设置有气囊充气管,气囊充气管一端与气囊相连接,另一端与指示气囊相连接,指示气囊上设置有气囊充气头,其气囊充气管使气囊与指示气囊相连通。建立人工气道时,气管导管经声门置入人体气管,气囊处于人体气管内,指示气囊裸露在人体外面,以便于通过观察指示气囊的充气量来判断气囊的充气量以及气囊是否破坏。向气囊内充气时,通过注射器接气囊充气头充气,且气囊和指示气囊同时充气。

当向气管导管的气囊内充气或补气时,筒体左端的针嘴与气囊充气头相连接,其气囊充气头插入针嘴的内环与外环之间。由右往左推动活塞杆,使得活塞相对于筒体的内壁左移动,且由于活塞相对于筒体内壁滑动密封配合,以保证活塞相对于筒体内壁移动时的密封性能,防止气体泄露,密封性好。由于筒体内壁相间设置的两卡块,其相间距离对应于筒体外表面上的刻度,同时活塞杆上相邻缺口的间距等于两卡块的相间距离,即活塞杆相对于筒体内壁推动两缺口的距离,其对应的气体体积根据筒体外表面的刻度可直观地读出。其活塞杆相对于筒体内壁推动两缺口的距离,即向气囊内注入对应刻度的气体体积,同时注入气体的体积对应的注入气体的压力通过压力转换器直观地显示出来,以便量化注入气体的压力,实现充入气囊内的气体压力可控,方便医护人员向气囊内充气或打气,而不是盲目地向气囊内充气或打气,再靠经验用手触摸和气囊相连通的指示球囊的充气量来判断气囊内的充气量。

当活塞杆相对于筒体内壁移动两缺口之间的距离时,将活塞杆相对于筒体的内壁旋转,使活塞杆上的缺口旋转至对准筒体内壁上的卡块,此时活塞杆相对于筒体内壁的轴向移动被限制,从而有效地量化推入气囊内的气体体积。当活塞杆相对于筒体内壁要轴向移动时,活塞杆相对于筒体旋转,使活塞杆上的缺口旋转至与卡块的位置错开。

本实用新型的针嘴的外环的内径小于或等于气囊充气头的外径,且外环具有弹性,以便气囊充气头插入针嘴的内环与外环之间时,针嘴的外环能够将气囊充气头紧密地包裹住,防止充气时针嘴与气囊充气头脱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筒体内壁上设置有两卡块,活塞杆上设置有缺口,两卡块的相间距离与筒体外表面的刻度相对,且相邻两缺口之间的间距与两卡块的相间距离相等,以便活塞杆相对于筒体内壁推入两缺口之间的距离时,通过筒体外表面上的刻度直观读出推入的气体体积,同时通过压力转换器直观地显示出对应推入气体体积的压力,以量化注入气体的压力,方便医护人员向气囊内充气或打气,而不是盲目地向气囊内充气或打气,再靠经验用手触摸和气囊相连通的指示球囊的充气量来判断气囊内的充气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A的向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气管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标记:

1筒体,2针嘴,3活塞杆,4卡块,5活塞,6压力转换器,7气管导管本体,8气囊,9指示气囊,10气囊充气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

现气管导管的结构,如图4所示,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本体7,气管导管本体7的下方设置有气囊8,气管导管本体7内设置有气囊充气管,气囊充气管一端与气囊8相连接,另一端与指示气囊9相连接,指示气囊9上设置有气囊充气头10,其气囊充气管使气囊8与指示气囊9相连通。建立人工气道时,气管导管经声门置入人体气管,气囊8处于人体气管内,指示气囊9裸露在人体外面,以便于通过观察指示气囊9的充气量来判断气囊的充气量以及气囊8是否破坏。向气囊8内充气时,通过注射器接气囊充气头10充气,且气囊8和指示气囊9同时充气。

为量化注入气囊内气体的压力,以方便医护人员对气囊进行充气或补气,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压力可控注射器。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压力可控注射器,包括注射器本体和压力转换器,所述注射器本体包括筒体1、活塞5和活塞杆3,所述活塞5设置于所述活塞杆3端部,且所述活塞5与所述筒体1的内壁滑动密封配合,所述筒体1的左端设置有针嘴2,所述筒体1的右端内壁设置有卡块4,所述活塞杆3上设置有缺口,所述压力转换器6设置于所述筒体1的外表面。

如图3所示,所述活塞杆3呈叶片式结构,所述活塞杆3的缺口设置于叶片上。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筒体1外表面设置有刻度,所述筒体1内壁相间地设置有两卡块4,两所述卡块4的相间距离与所述刻度相对应,所述活塞杆3沿长度方向上等间距地设置有若干缺口,且两所述卡块4的相间距离与相邻两所述缺口的间距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活塞杆3相对于所述筒体1的内壁旋转,当所述活塞杆3上的缺口旋转至对准所述卡块4时,所述活塞杆3相对于所述筒体1内壁的轴向移动被限制,当所述活塞杆3上的缺口旋转至与所述卡块4的位置错开时,所述活塞杆3相对于所述筒体1内壁能轴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针嘴2包括内环和环套在所述内环外的外环,所述外环相对于所述内环有间距,所述内环与所述筒体1的内壁相连通。

当向气管导管的气囊8内充气或补气时,筒体1左端的针嘴2与气囊充气头10相连接,其气囊充气头10插入针嘴2的内环与外环之间。由右往左推动活塞杆3,使得活塞5相对于筒体1的内壁左移动,且由于活塞5相对于筒体1内壁滑动密封配合,以保证活塞5相对于筒体1内壁移动时的密封性能,防止气体泄露,密封性好。由于筒体1内壁相间设置的两卡块4,其相间距离对应于筒体1外表面上的刻度,同时活塞杆3上相邻缺口的间距等于两卡块4的相间距离,即活塞杆3相对于筒体1内壁推动两缺口的距离,其对应的气体体积根据筒体1外表面的刻度可直观地读出。其活塞杆3相对于筒体1内壁推动两缺口的距离,即向气囊8内注入对应刻度的气体体积,同时注入气体的体积对应的注入气体的压力通过压力转换器6直观地显示出来,以便量化注入气体的压力,实现充入气囊8内的气体压力可控,方便医护人员向气囊8内充气或打气,而不是盲目地向气囊8内充气或打气,再靠经验用手触摸和气囊8相连通的指示球囊9的充气量来判断气囊8内的充气量。

当活塞杆3相对于筒体1内壁移动两缺口之间的距离时,将活塞杆3相对于筒体1的内壁旋转,使活塞杆3上的缺口旋转至对准筒体1内壁上的卡块4,此时活塞杆3相对于筒体1内壁的轴向移动被限制,从而有效地量化推入气囊8内的气体体积。当活塞杆3相对于筒体1内壁要轴向移动时,活塞杆3相对于筒体1旋转,使活塞杆3上的缺口旋转至与卡块4的位置错开。

本实用新型的针嘴2的外环的内径小于或等于气囊充气头10的外径,且外环具有弹性,以便气囊充气头10插入针嘴2的内环与外环之间时,针嘴2的外环能够将气囊充气头10紧密地包裹住,防止充气时针嘴2与气囊充气头10脱开。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