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龙生态捕捉方法、试剂盒、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60772阅读:6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动物捕捞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龙生态捕捉方法、试剂盒、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地龙为常用动物类药材,药用历史悠久,最早记载于《神龙本草经》,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和利尿等功能。临床上用于治疗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和水肿尿少等症。处方中含地龙的中成药有近百种,如年销售额超30亿的疏血通注射液和脑心通胶囊。近年来,由于地龙主产地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地龙的采收人员减少,地龙的价格快速上扬,全开地龙已达到约200元/公斤,未来还有进一步上涨的趋势。

传统上,地龙的采收方法有挖掘法、水淹法、化学法和近年来新兴的电击法。其中挖掘法耗时、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易损伤地龙;水淹法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局限性较大,操作困难;化学法利用化学试剂将地龙驱赶到土壤表面进行收集,常用的化学试剂有福尔马林、芥末和异硫氰酸丙烯酯,化学法采集效率高,但对土壤生物、地表植物有着持久的毒害,易对地下水造成污染,采集到的地龙受到化学物污染,不宜作为地龙药材使用;近年来新兴的电击法“效率极高、成效显著”,短时间内即可获得大量地龙,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地龙采样方法之一,然而电击法具有严重的生态危害,一方面电击易导致土壤板结、硬化,破坏土壤结构和功能,另一方面电击法是典型的“通杀式、灭绝化”捕捉方法,可杀死地龙的成体、幼体甚至茧体,以及其他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物,严重破坏土壤的生物多样性,毁坏土壤生态系统,且难以短时间内恢复。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效率高、成本低、生态友好的捕捉方法及相关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和生态保护的紧迫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龙生态捕捉方法和一种用于地龙生态捕捉的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首先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龙生态捕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茶枯(油茶籽榨油后剩余的余料,又称茶籽饼、茶麸、茶卤等)置于水中浸泡至完全松软,得到茶枯泥;

步骤2、将经敲击直至有汁液渗出的新鲜辣蓼加水搓擦至有泡沫产生,或是将干燥辣蓼浸提后,取辣蓼浸提液加水搅拌至有泡沫产生,得到辣蓼处理液;

步骤3、取适量茶枯泥加入到辣蓼处理液中混合均匀,泼洒于目标区域,待地龙爬出后将其捕获。

优选地,步骤1中,茶枯与水的料液比(千克/升)为1:2~5,浸泡时间为12~48小时。

优选地,步骤2中,取新鲜辣蓼150克~500克,使用钝器敲击新鲜辣蓼的茎秆至有汁液渗出,加入20~30升水,搓擦至有泡沫产生。

优选地,步骤2中,将干燥辣蓼按料液比(千克/升)1:3~8进行浸提,取辣蓼浸提液1~5升加水20~30升搅拌至有泡沫产生。

优选地,上述浸提为冷浸或加热回流提取。采用冷浸时,优选地用水(常温)浸提12~48小时;采用加热回流提取时,优选地用水或30~50%乙醇加热回流1~2小时,得到辣蓼浸提液。

优选地,步骤3中,将50~100毫升茶枯泥加入到辣蓼处理液中混合均匀,得到1份地龙捕捉试剂,按照每份地龙捕捉试剂泼洒1~2平方米的比例,泼洒地龙较多的目标区域。

本发明在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地龙生态捕捉的试剂盒,该试剂盒包括茶枯浓缩颗粒和辣蓼浓缩颗粒。

优选地,试剂盒包括按重量份数计5~10份的茶枯浓缩颗粒和按重量份数计1~3份的辣蓼浓缩颗粒。

优选地,茶枯浓缩颗粒由以下方法制成:将茶枯用水浸提,过滤茶枯浸提液,低温干燥后粉碎成细粉,加入辅料制成颗粒;辣蓼浓缩颗粒由以下方法制成:将干燥辣蓼粉碎后浸提,过滤辣蓼浸提液,低温干燥后粉碎成细粉,加入辅料制成颗粒。

更优选地,上述茶枯按照料液比(千克/升)1:2~5加入水中,用水熬煮1~2小时或水(常温)浸提12~48小时,得到茶枯浸提液。辣蓼按照料液比(千克/升)1:3~8用水浸提12~48小时或者用水或30~50%乙醇加热回流1~2小时,得到辣蓼浸提液。

本发明在第三方面提供了上述用于地龙生态捕捉的试剂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茶枯浓缩颗粒:将茶枯用水浸提,过滤茶枯浸提液,低温干燥后粉碎成细粉,加入辅料制成颗粒;

步骤2、制备辣蓼浓缩颗粒:将干燥辣蓼粉碎后浸提,过滤辣蓼浸提液,低温干燥后粉碎成细粉,加入辅料制成颗粒;

其中步骤1和步骤2无先后顺序,亦可同步进行。

优选地,茶枯按照料液比(千克/升)1:2~5加入水中,用水熬煮1~2小时或水(常温)浸提12~48小时,得到茶枯浸提液。辣蓼按照料液比(千克/升)1:3~8用水(常温)浸提12~48小时或者用水或30~50%乙醇加热回流1~2小时,得到辣蓼浸提液。将得到的两种浸提液分别低温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适当比例的辅料如糊精、玉米淀粉、乳糖或其他赋形剂,制成颗粒。

本发明在第四方面提供了上述试剂盒在捕捉地龙中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从试剂盒中取出50~100克茶枯浓缩颗粒和10~30克辣蓼浓缩颗粒,加入到20~30升水中搅拌混匀,得到1份地龙捕捉试剂;

步骤2、按照每份地龙捕捉试剂泼洒1~2平方米的比例,泼洒目标区域;

步骤3、等待10~30分钟后,捕捉出现在地表的地龙。

本发明公开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生态友好等特点,并且可以克服辣蓼地域和生产季节性限制、茶枯和辣蓼运输不便等难题,对保障临床地龙用药安全、保护土壤生态系统、农民脱贫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取茶枯50克,置于250毫升水中(料液比1:5)浸泡12小时至完全松软,得到茶枯泥;取新鲜辣蓼150克,使用钝器敲击新鲜辣蓼的茎秆至有汁液渗出,加入30升水,充分搓擦至有泡沫产生,得到辣蓼处理液。取50毫升茶枯泥加入到辣蓼处理液中,充分混合均匀,得到1份地龙捕捉试剂,按照每份地龙捕捉试剂泼洒1~2平方米的比例,泼洒地龙较多的目标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区域为田园菜地,选取3个约1平方米的捕捉区域,各泼洒1份根据上述方法制备的地龙捕捉试剂,等待30分钟后,捕捉出现在地表的地龙,直至没有地龙出现,再等待1小时后,采用手挖的方式在各捕捉区域距地表20厘米范围内的土壤中捕捉剩余的地龙,计算由地龙捕捉试剂驱赶的地龙和捕捉地龙总数(由地龙捕捉试剂驱赶的地龙+手挖的地龙)之比,此即为捕捉效率,结果示于表1。

表1采用实施例1的地龙捕捉方法的捕捉效率

实施例2

取茶枯50克,置于100毫升水中(料液比1:2)浸泡24小时至完全松软,得到茶枯泥;取新鲜辣蓼500克,使用钝器敲击新鲜辣蓼的茎秆至有汁液渗出,加入20升水,充分搓擦至有泡沫产生,得到辣蓼处理液。取100毫升茶枯泥加入到辣蓼处理液中,充分混合均匀,得到1份地龙捕捉试剂,按照每份地龙捕捉试剂泼洒1~2平方米的比例,泼洒地龙较多的目标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区域为河边泥地,选取3个约1平方米的捕捉区域,各泼洒1份根据上述方法制备的地龙捕捉试剂,等待30分钟后,捕捉出现在地表的地龙,直至没有地龙出现,再等待1小时后,采用手挖的方式在各捕捉区域距地表20厘米范围内的土壤中捕捉剩余的地龙,计算捕捉效率,结果示于表2。

表2采用实施例2的地龙捕捉方法的捕捉效率

实施例3

取茶枯50克,置于100毫升水中(料液比1:2)浸泡24小时至完全松软,得到茶枯泥;取新鲜辣蓼500克,使用钝器敲击新鲜辣蓼的茎秆至有汁液渗出,加入20升水,充分搓擦至有泡沫产生,得到辣蓼处理液。取100毫升茶枯泥加入到辣蓼处理液中,充分混合均匀,得到1份地龙捕捉试剂,按照每份地龙捕捉试剂泼洒1~2平方米的比例,泼洒地龙较多的目标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区域为田园菜地,选取3个约1平方米的捕捉区域,各泼洒1份根据上述方法制备的地龙捕捉试剂,等待30分钟后,捕捉出现在地表的地龙,直至没有地龙出现,再等待1小时后,采用手挖的方式在各捕捉区域距地表20厘米范围内的土壤中捕捉剩余的地龙,计算捕捉效率,结果示于表3。

表3采用实施例3的地龙捕捉方法的捕捉效率

实施例4

取茶枯50克,置于100毫升水中(料液比1:2)浸泡24小时至完全松软,得到茶枯泥;取新鲜辣蓼500克,使用钝器敲击新鲜辣蓼的茎秆至有汁液渗出,加入20升水,充分搓擦至有泡沫产生,得到辣蓼处理液。取100毫升茶枯泥加入到辣蓼处理液中,充分混合均匀,得到1份地龙捕捉试剂,按照每份地龙捕捉试剂泼洒1~2平方米的比例,泼洒地龙较多的目标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区域为树林下的疏松泥土,选取3个约1平方米的捕捉区域,各泼洒1份根据上述方法制备的地龙捕捉试剂,等待30分钟后,捕捉出现在地表的地龙,直至没有地龙出现,再等待1小时后,采用手挖的方式在各捕捉区域距地表20厘米范围内的土壤中捕捉剩余的地龙,计算捕捉效率,结果示于表4。

表4采用实施例4的地龙捕捉方法的捕捉效率

从上述实验数据可以看到,实施例2-4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地龙出没较多的河边泥地、田园菜地和树林下的疏松泥土区域均有很好的捕捉效果,捕捉效率均达到99%以上,远高于现有技术能达到的捕捉效率。

实施例5

取茶枯50克,置于150毫升水中(料液比1:3)浸泡48小时至完全松软,得到茶枯泥;取新鲜辣蓼300克,使用钝器敲击新鲜辣蓼的茎秆至有汁液渗出,加入25升水,充分搓擦至有泡沫产生,得到辣蓼处理液。取80毫升茶枯泥加入到辣蓼处理液中,充分混合均匀,得到1份地龙捕捉试剂,按照每份地龙捕捉试剂泼洒1~2平方米的比例,泼洒地龙较多的目标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区域为树林下的疏松泥土,选取3个约1平方米的捕捉区域,各泼洒1份根据上述方法制备的地龙捕捉试剂,等待30分钟后,捕捉出现在地表的地龙,直至没有地龙出现,再等待1小时后,采用手挖的方式在各捕捉区域距地表20厘米范围内的土壤中捕捉剩余的地龙,计算捕捉效率,结果示于表5。

表5采用实施例5的地龙捕捉方法的捕捉效率

实施例6

取茶枯50克,置于100毫升水中(料液比1:2)浸泡24小时至完全松软,得到茶枯泥;取干燥辣蓼20克,用60毫升50%乙醇(料液比1:3)加热回流1小时,得到辣蓼浸提液。取50毫升辣蓼浸提液加水30升充分搅拌至有泡沫产生,得到辣蓼处理液。取100毫升茶枯泥加入到辣蓼处理液中,充分混合均匀,得到1份地龙捕捉试剂,按照每份地龙捕捉试剂泼洒1~2平方米的比例,泼洒地龙较多的目标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区域为树林下的疏松泥土,选取3个约1平方米的捕捉区域,各泼洒1份根据上述方法制备的地龙捕捉试剂,等待30分钟后,捕捉出现在地表的地龙,直至没有地龙出现,再等待1小时后,采用手挖的方式在各捕捉区域距地表20厘米范围内的土壤中捕捉剩余的地龙,计算捕捉效率,结果示于表6。

表6采用实施例6的地龙捕捉方法的捕捉效率

实施例7

取茶枯50克,置于100毫升水中(料液比1:2)浸泡24小时至完全松软,得到茶枯泥;取干燥辣蓼20克,用160毫升水(料液比1:8)水(常温)浸提24小时,得到辣蓼浸提液。取50毫升辣蓼浸提液加水20升充分搅拌至有泡沫产生,得到辣蓼处理液。取100毫升茶枯泥加入到辣蓼处理液中,充分混合均匀,得到1份地龙捕捉试剂,按照每份地龙捕捉试剂泼洒1~2平方米的比例,泼洒地龙较多的目标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区域为田园菜地,选取3个约1平方米的捕捉区域,各泼洒1份根据上述方法制备的地龙捕捉试剂,等待30分钟后,捕捉出现在地表的地龙,直至没有地龙出现,再等待1小时后,采用手挖的方式在各捕捉区域距地表20厘米范围内的土壤中捕捉剩余的地龙,计算捕捉效率,结果示于表7。

表7采用实施例7的地龙捕捉方法的捕捉效率

实施例8

制备用于地龙生态捕捉的试剂盒

1、制备茶枯浓缩颗粒

将茶枯按照料液比1:2加入水中,用水熬煮2小时,得到茶枯浸提液,过滤茶枯浸提液,60℃低温干燥后粉碎成细粉,加入辅料,按照茶枯粉:糊精:玉米淀粉:乳糖1:1:1:1.5的比例制粒。

2、制备辣蓼浓缩颗粒

将干燥辣蓼粉碎后按照料液比1:3加入水中,加热回流2小时浸提,得到辣蓼浸提液,过滤辣蓼浸提液,60℃低温干燥后粉碎成细粉,加入辅料,按照辣蓼粉:糊精:玉米淀粉:乳糖1:1:1:1.5的比例制粒。

取50克上述茶枯浓缩颗粒和10克上述辣蓼浓缩颗粒,加入到30升水中充分搅拌混匀,得到1份地龙捕捉试剂,按照每份地龙捕捉试剂泼洒1~2平方米的比例,泼洒地龙较多的目标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区域为田园菜地,选取3个约1平方米的捕捉区域,各泼洒1份根据上述方法制备的地龙捕捉试剂,等待30分钟后,捕捉出现在地表的地龙,直至没有地龙出现,再等待1小时后,采用手挖的方式在各捕捉区域距地表20厘米范围内的土壤中捕捉剩余的地龙,计算捕捉效率,结果示于表8。

表8使用实施例8中试剂盒的捕捉效率

实施例9

制备用于地龙生态捕捉的试剂盒

1、制备茶枯浓缩颗粒

将茶枯按照料液比1:5加入水中,水(常温)浸提12小时,得到茶枯浸提液,过滤茶枯浸提液,60℃低温干燥后粉碎成细粉,加入辅料,按照茶枯粉:糊精:玉米淀粉:乳糖1:1:1:1.5的比例制粒。

2、制备辣蓼浓缩颗粒

将干燥辣蓼粉碎后按照料液比1:8加入30%乙醇中,加热回流2小时浸提,得到辣蓼浸提液,过滤辣蓼浸提液,60℃低温干燥后粉碎成细粉,加入辅料,按照辣蓼粉:糊精:玉米淀粉:乳糖1:1:1:1.5的比例制粒。

取100克上述茶枯浓缩颗粒和30克上述辣蓼浓缩颗粒,加入到20升水中充分搅拌混匀,得到1份地龙捕捉试剂,按照每份地龙捕捉试剂泼洒1~2平方米的比例,泼洒地龙较多的目标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区域为河边泥地,选取3个约1平方米的捕捉区域,各泼洒1份根据上述方法制备的地龙捕捉试剂,等待30分钟后,捕捉出现在地表的地龙,直至没有地龙出现,再等待1小时后,采用手挖的方式在各捕捉区域距地表20厘米范围内的土壤中捕捉剩余的地龙,计算捕捉效率,结果示于表9。

表9使用实施例9中试剂盒的捕捉效率

实施例10

制备用于地龙生态捕捉的试剂盒

1、制备茶枯浓缩颗粒

将茶枯按照料液比1:3加入水中,水(常温)浸提48小时,得到茶枯浸提液,过滤茶枯浸提液,60℃低温干燥后粉碎成细粉,加入辅料,按照茶枯粉:糊精:玉米淀粉:乳糖1:1:1:1.5的比例制粒。

2、制备辣蓼浓缩颗粒

将干燥辣蓼粉碎后按照料液比1:5加入水中,水(常温)浸提48小时,得到辣蓼浸提液,过滤辣蓼浸提液,60℃低温干燥后粉碎成细粉,加入辅料,按照辣蓼粉:糊精:玉米淀粉:乳糖1:1:1:1.5的比例制粒。

取80克上述茶枯浓缩颗粒和20克上述辣蓼浓缩颗粒,加入到25升水中充分搅拌混匀,得到1份地龙捕捉试剂,按照每份地龙捕捉试剂泼洒1~2平方米的比例,泼洒地龙较多的目标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区域为树林下的疏松泥土,选取3个约1平方米的捕捉区域,各泼洒1份根据上述方法制备的地龙捕捉试剂,等待30分钟后,捕捉出现在地表的地龙,直至没有地龙出现,再等待1小时后,采用手挖的方式在各捕捉区域距地表20厘米范围内的土壤中捕捉剩余的地龙,计算捕捉效率,结果示于表10。

表10使用实施例10中试剂盒的捕捉效率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