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备独立三腔的胃管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5440发布日期:2018-09-25 20:30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配备独立三腔的胃管接头。



背景技术:

胃管(nasogastric tube)是由鼻孔插入,经由咽部、食管到达胃部的医用管道,通过胃管可以抽出胃液,也可以用来向胃里注入流质食物或者营养液,还可以向胃里注入药物,常用于存在吞咽困难的病人。

现有的胃管接头往往只有一个通道,抽取胃液、输送营养液以及输送药物等动作均通过一个通道进行,胃液、营养液和药物会在通道内壁附着并混合,由此导致通道很不卫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配备独立三腔的胃管接头,解决现有胃管接头只有一个通道而导致不卫生的问题。

一种配备独立三腔的胃管接头,包括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所述第一接头内设有第一连通腔,第一连通腔在第一接头的顶端形成开口,所述第二接头内设有第二连通腔,第二连通腔在第二接头的顶端形成开口,所述第三接头内设有第三连通腔,第三连通腔在第三接头的顶端形成开口;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胃管接头内的彼此独立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所述第一连通腔的底端、第二连通腔的底端和第三连通腔的底端分别同相应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彼此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分别位于第一接头的两侧,第二连通腔的轴向与第一连通腔的轴向形成的夹角为锐角,第三连通腔的轴向与第一连通腔的轴向形成的夹角为锐角。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通腔与第二通道的连接处的高度高于第三连通腔与第三通道的连接处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通腔与第一通道倒圆角连接,所述第二连通腔与第二通道倒圆角连接,所述第三连通腔与第三通道倒圆角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道的半径大于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的半径。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通腔的下端的半径沿靠近第一通道的方向逐渐缩小,以在所述第一连通腔的底端形成腔口,所述腔口与第一通道连通,且第一通道的半径大于所述腔口的半径。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通腔的下端的半径沿靠近第一通道的方向呈圆弧形收缩。

优选的,所述腔口呈圆柱体形。

优选的,所述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的外侧壁均设有可封堵相应开口的帽盖。

优选的,所述帽盖包括盖板以及从盖板表面向外突出的凸柱,所述凸柱可拆卸式插接在开口中。

本实用新型中,胃管接头内具有彼此独立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第一连通腔、第二连通腔和第三连通腔分别与相应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连通,从而可以通过不同的通道进行胃液、营养液和药物等液体的传输,以防止胃液、营养液和药物等液体的混合感染,使胃管接头更加卫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配备独立三腔的胃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配备独立三腔的胃管接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配备独立三腔的胃管接头,如图1和图2所示,其包括第一接头1、第二接头2和第三接头3,第一接头1、第二接头2和第三接头3的下端连接固定在一起。第一接头1内设有第一连通腔10,第一连通腔10在第一接头1的顶端形成开口100,第二接头2内设有第二连通腔20,第二连通腔20在第二接头2的顶端形成相应的开口,第三接头3内设有第三连通腔30,第三连通腔30在第三接头3的顶端形成相应的开口。第一连通腔10、第二连通腔20和第三连通腔30均可设置为管腔状。该胃管接头还包括设置在胃管接头内的彼此独立的第一通道11、第二通道21和第三通道31。胃管接头的底端连接有胃管4,第一通道11、第二通道21和第三通道31随胃管4向外延伸,可延伸至人体的胃部。第一连通腔10的底端与第一通道11连通,第二连通腔20的底端与第二通道21连通,第三连通腔30的底端与第三通道31连通。因而,第一连通腔10与第一通道11、第二连通腔20与第二通道21以及第三连通腔30与第三通道31形成彼此独立的通道,通过第一接头1、第二接头2和第三接头3上相应的开口可以分别传输胃液、营养液和药物等液体,防止彼此之间交叉感染。第一连通腔10、第二连通腔20和第三连通腔30起到扩充相应通道口径的作用,注射器、药物瓶内的液体等可通过第一连通腔10、第二连通腔20和第三连通腔30流向相应的通道。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通道11、第二通道21和第三通道31彼此平行设置,便于液体在三个通道中顺畅流动。第二接头2和第三接头3分别位于第一接头1的两侧,第二连通腔20的轴向与第一连通腔10的轴向形成的夹角为锐角,第三连通腔30的轴向与第一连通腔10的轴向形成的夹角为锐角,且第一连通腔10与第一通道11倒圆角连接,第二连通腔20与第二通道21倒圆角连接,所述第三连通腔30与第三通道31倒圆角连接。这种倾斜的结构设置以及倒圆角的过渡连接,使得连通腔与相应的通道之间可以更加顺畅地过渡,保证液体可在三个通道中顺畅流动。其中,第一通道11的半径可大于第二通道21和第三通道31的半径,通过第一通道11可以输送稀饭等流质食物。

在此结构设置的基础上,第二连通腔20与第二通道21的连接处的高度高于第三连通腔30与第三通道31的连接处的高度,即两个连接处在第一通道11的轴向上错位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说的高度,是以图中最下端的位置为高度起点。由于第二连接头2和第三连接头3将通过压塑成型,使两个连接处在轴向上错位,可以防止压塑过程中对第一通道11的压力过于集中,防止第一通道11出现偏移或者内壁出现凸块,保证第一通道11的顺畅。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连通腔10的下端,即靠近第一通道11的部分,其半径将沿靠近第一通道11的方向逐渐缩小,即靠近第一通道11距离越近,第一连通腔10的半径越小,可以通过连通腔10的内壁,引导流质食物流向第一通道11。随第一连通腔10下端半径的缩小,第一连通腔10会在最底端的位置形成一个腔口101,腔口101与第一通道11连通,且第一通道11的半径大于腔口101的半径。则流质食物不会在腔口101堆积,是其流动过程更加顺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通腔10的下端的半径沿靠近第一通道11的方向呈圆弧形收缩。即第一连通腔10的内壁呈圆弧状,使第一连通腔10的内壁更加光滑,更便于流质食物的流动。更进一步的,腔口101呈圆柱体形,即腔口101的半径是保持统一的,不再继续缩小。且腔口101与第一连通腔10的内壁圆滑过渡,如图形成圆角102,使流质食物的流动更加顺畅。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头1、第二接头2和第三接头3的外侧壁均设有可封堵相应开口的帽盖5,帽盖5可通过软管51固定在相应的第一接头1、第二接头2和第三接头3的外侧壁,使帽盖5可以随意移动。具体的,所述帽盖5包括盖板以及从盖板表面向外突出的凸柱,凸柱可拆卸式插接在开口中,以封堵相应的开口,防止灰尘落入连通腔,保证接头内连通腔的卫生。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