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脱乙酰壳多糖复合体及其大颗粒和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36423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放射性脱乙酰壳多糖复合体及其大颗粒和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内辐射治疗的放射性脱乙酰壳多糖复合体及其大颗粒和用于制备它们的方法。肝细胞癌或转移性肝癌的疗法基本上可分为外科手术与药物疗法。在药物疗法中,在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未服用抗癌药的情况下,因为药物通过血流散布全身以后,一般只有少量药物蓄积于疾患处,故必须服用大量药物,由此会造成是严重问题的副作用。为了纠正和弥补这一缺点,实际上在日本流行一种破坏癌组织的疗法,它通过经皮的注射把无水乙醇(anhydrousethanol)接施予肝癌疾患处。作为另一方法,有一种通过肝动脉直接注射,而不是静脉注射抗癌药的方法,从而使比较大的剂量蓄积于癌组织,从而提高疗效。为了提高选择性,用高粘度的象碘化罂粟油(lipiodol)之类的油乳化抗癌药,以便持久地释放药物。虽然也曾采用一种把放射性131I直接标记到碘化罂粟油中,借助从它发射的β射线进行治疗的方法,但因为同时还发射较高能量的γ射线,故对其他器官或组织的辐射损伤可能也会成为问题,并且在肝动脉注射后蓄积于肺的药量时也大,因此不会推广它。最近,积极研究了一种了方法把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细颗粒(15-50μm)直接注射到肝内动脉中,借此栓塞癌组织内的毛细血管,这样不但营养供应被阻断,而且同时发射β射线,从而有双重疗效。能够载带放射性核素的颗粒由不可降解的物质组成,已知这类物质有树脂〔Turner等人,Nucl.Med.Comm.,15,545(1994)〕,陶瓷,玻璃〔Andrews等人,J.Nucl.Med.,35,1637(1994)〕等,还有一篇报告提到,把用166Ho标记的放射性大颗粒加到聚-L-乳酸(Poly-L-laticacid)中,该酸是一种人造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Russell等人,J.Nucl.Med.33,398(1992)〕。在使用放射性颗粒的情况下,应当注意,放射性核素不要脱离颗粒,以免它们通过血流蓄积于其他器官或组织,尤其是骨髓。为此,主要采用不可降解的物质,但更理想的物质可能是一种可生物降解和生物相容的物质,其中放射性衰变几乎完成,且此后颗粒在组织内自然分解,产生稳定的核类和分解的物质,随后排到体外。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方面,尤其对那种虽然经连续药物治疗仍慢性地连续犯病的关节炎病例来说,进行外科滑膜切除术(Surgicalsynovectomy)或辐射滑膜切除术(radiationsynovectomy)。辐射滑膜切除术是一种取代外科滑膜切除术的可取的技术,最近对其临床应用积极地作了研究,而且它是一种能够通过直接注射少量用β辐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颗粒从而方便地用β辐射除去滑膜的发炎区的方法。现在应用的药物有165Dy-FHMA〔Harling等人,Nucl.Sci.andEng.,110,344(1992)〕,165Dy-HMA〔Mclaren等人,Eur.J.Nucl.Med.,16,627(1990)〕,90Y-硅酸盐等。最近,有一些报道谈到153Smi-羟基磷灰石,这是一种具有生物降解能力和生物相容能力的无机组分〔Chinol等人,J.Nucl.Med.,34,1536(1993)〕;还谈到碱金属离子的硅酸盐熔珠(bead)〔USP5011797〕,包含153Sm、165Dy、166Ho、90Y等的玻璃熔珠,和一种有机组分,即,166Ho-聚-L-乳酸。在本发明中,用脱乙酰壳多糖作放射性核素的载体。脱乙酰壳多糖在自然界中是丰富的,具有生物降解能力和生物相容能力。它不是一种以前被当作放射性核素载体的不可降解无机物质的颗粒,也不是一种象聚-L-乳酸之类的人造生物降解有机物质。对在自然界的丰度仅次于纤维素的壳多糖进行碱性水解,就能容易地得到脱乙酰壳多糖;尤其在虾、龙虾、蟹和蚝的壳中含有大量脱乙酰壳多糖。它们在食品工业中仅作为废物而舍去,但最近对它们的研究已日益活跃,旨在资源的再循环。脱乙酰壳多糖被认为是一种可食的无毒物质,用作食品工业中的食品保藏剂,尤其用作重金属处置剂。已报道过各种性质,可用作生物降解粘附线,人造肾膜,烧伤治疗用的皮肤保护膜,医疗和医药工业方面的抗酸、抗胃溃疡、和抗癌剂。脱乙酰壳多糖最近还被普遍认为是一种维持药物释放的施药剂,从而受到制药界的显著关注〔Kubota等人,Chem.Soc.Jpn.,66,1807(1993)〕。在考虑脱乙酰壳多糖的上述特性时,我们已试图用一些主要是强β但弱γ-发射体的、象153Sm、165Dy、166Ho、169Er之类的镧系元素的放射性核素来标记它。因此,我们最终成功地得到了溶液形式的稀有的放射性脱乙酰壳多糖复合体。考虑到其体内稳定性与体外稳定性,有人认为,把它直接注射到不能治愈的疾病患处,例如肝癌、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类似病患处,可使疗效最大。在下面实例中列举本发明细节。实施例1166Ho-脱乙酰壳多糖复合体的制备把35mg脱乙酰壳多糖(分子量约500,000,水解率为85%)溶解于4ml含2%醋酸的水溶液中,且把其pH值调节到3.0。通过在核反应堆中进行中子辐照,把它转换成166Ho(NO3)3,并溶解于2ml蒸馏水中。把该溶液的0.1ml等分试样添加到脱乙酰壳多糖溶液中,充分混合,且在室温下保持30分钟。实施例2166Ho-脱乙酰壳多糖复合体的产率及其放射化学纯度的检验使实施例1的合成反应混合物经受瞬时薄层色谱法(ITLC)检验。涂有硅酸的玻璃纤维板和由甲醇∶水∶醋酸(49∶49∶2V/V)制成的溶剂混合物,被分别用作固定相和流动相。其反应产率可认为超过99%。而且,在每个时间间隔用ITLC相继地验证该混合物的放射化学纯度,同时保持样品在室温或37℃,以观察其体外稳定性。166Ho-脱乙酰壳多糖复合体和离析的166Ho的Rf值,可认为分别是0.3和0.9,从而它们离析(resolution)是优秀的。实施例3166Ho脱乙酰壳多糖复合体的体外稳定性的检验对按实施例1制备的166Ho-脱乙酰壳多糖复合体,用如实施例2所述的ITLC,在维持于室温或37℃的情况下,检验其放射化学纯度,并且对因此而从该复合体离析的166Ho量用百分率表示。如表1所示,甚至在室温或37℃下维持25天,离析的166Ho也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从而证实,166Ho-脱乙酰壳多糖复合体的体外稳定性是很高的。表1时间对166Ho-脱乙酰壳多糖复合体随时间稳定性的影响</tables>实施例4153Sm-、165Dy-、169Er-脱乙酰壳多糖复合体的制备及它们体外稳定性的检验按照实施例1与实施例2中所述程序制备这些复合体,并检验所得复合体的体外稳定性。这些复合体的反应产率全都超过99%,其体外稳定性象166Ho情况一样高。实施例5166Ho脱乙酰壳多糖大颗粒的制备及其颗粒尺寸的分布把2NNaOH水溶液在强烈搅拌的情况下缓慢地加入按实施例1制备的166Ho-脱乙酰壳多糖复合体溶液中。在完成沉淀以后,把形成的沉淀物用离心法从其上清液分离。测量每一部分的放射性。上清液的放射性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这样,我们能够证实,大颗粒是几乎按定量形成的。其颗粒直径分布于10-40μm范围,且其平均颗粒尺寸约为25μm。实施例6166Ho-脱乙酰壳多糖大颗粒的体外稳定性检验按实施例5制备的大颗粒是用离心法分离的,其后用5ml蒸馏水或生理盐水溶液洗涤6次。在每次洗涤时,都测量沉淀物和上清液的放射性。上清液的放射性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这就表明大颗粒很稳定。表2用接连洗涤法测量166Ho-脱乙酰壳多糖大颗粒的稳定性实施例7166Ho-脱乙酰壳多糖大颗粒的体外稳定性检验按实施例5制备的大颗粒是,在维持于室温或37℃下,在每个时间间隔用离心法分离的。对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进行计数。结果表明,166H0-脱乙酰壳多糖大颗粒的体外稳定性,在室温情况和在37℃情况下的是优秀的。表3经过的时间对166Ho-脱乙酰壳多糖大颗粒稳定性的影响</tables>实施例8166Ho-脱乙酰壳多糖复合体及其大颗粒的体内稳定性检验对按实施例1制备的复合体溶液,把其pH值调节成5.5,然后把它通过0.2μm薄膜过滤器而过滤,并加以消毒。把一份0.1ml(0.5mCi)溶液用关节内注射法引入正常兔的膝关节。在经过一段适当的时间间隔以后,把残留在关节内的放射性通过使用γ照相机同注射后立即测得的总放射性进行比较。其结果表明,甚至在注射后48小时,其放射性也几乎定量地残留于关节腔内(166Ho的物理减少除外);这就说明,所制备的复合体是有充分的体内稳定性的。按实施例5制备大颗粒,悬浮于盐水溶液中,此后用高压容器在121℃消毒30分钟。把这种悬浮液的0.1ml(0.5mCi)等分试样如上所述地引入膝关节。结果表明,其体内稳定性象复合体一样好。表4残留于免关节内的166Ho-脱乙酰壳多糖大颗粒的放射性</tables>权利要求1.一种放射性脱乙酰壳多糖复合体的内辐射治疗剂,它用象153Sm、165Dy、166HO、169Er之类的放射性核素标记而制成。2.一种放射性脱乙酰壳多糖大颗粒的内辐射治疗剂,它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乙酰壳多糖复合体制成。3.一种把放射性脱乙酰壳多糖复合体制成内辐射治疗剂的方法,其特征如下把脱乙酰壳多糖溶入醋酸水溶液中,其pH值被调至3.0;在核反应堆中对165HO(NO3)3进行中子辐照,借此把它转换成166HO(NO3)3;然后把它溶入蒸馏水中,并把所得溶液在强烈搅拌情况下加入脱乙酰壳多糖溶液中;此后于室温下保存。4.一种把放射性脱乙酰壳多糖复合体制成内辐射治疗剂的方法,其特征如下把脱乙酰壳多糖溶入醋酸水溶液中,其pH值被调至3.0;借助核反应堆中辐照中子,把它转换成166HO(NO3)3;然后把它溶入蒸馏水中,此后在室温下保存;接着,在强烈搅拌情况下添加2NNaOH水溶液,以形成放射性脱乙酰壳多糖大颗粒。全文摘要放射性脱乙酰壳多糖复合体及其大颗粒及其制备法,能够取代肝细胞癌或转移性肝癌的常规外科手术和药物治疗法。脱乙酰壳多糖复合体及其大颗粒,是一种天然高分子物质并用发射高能β射线的放射性核素(文档编号A61K51/06GK1183303SQ95120818公开日1998年6月3日申请日期1995年12月14日优先权日1995年12月14日发明者朴敬培,金荣美,金载禄申请人:韩国原子力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