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苄西林颗粒及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8911543阅读:来源:国知局
吐温-80置于胶体磨中,混匀后,高速研磨lOmin,制成40%乳浊液 (包衣剂),备用;
[0038] ④将氨苄西林、0-环糊精、PEG-2000、PEG-8000、乙基香兰素、乙基麦芽酚、木糖 醇、葡萄糖,置于混合机中混合均匀,加入羧丙甲纤维素溶液,制成软材;
[0039] ⑤在旋转制粒机中制成湿颗粒,将湿颗粒放入料仓顶部带喷头的流化床沸腾干燥 机中,设置40-60°C进行干燥,干燥后,停止加热;
[0040] ⑥从料仓顶部喷头处将包衣剂喷出,在颗粒表面包裹一层包衣剂,其包衣机厚度 为0.l-6mm,利用仓内余热继续烘干;
[0041] ⑦收集颗粒,进行分装、包装,即可。
[0042] 以上各个实施例均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 以上操作范围,以本发明重量份配比的内容所示的各个原、辅料成分为基础制备的一种氨 苄西林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均应算为本发明范围。
[0043] 实验与研宄
[0044] 采用本发明制备氨苄西林颗粒的稳定性试验
[0045] 1?仪器与试药
[0046]I. 1仪器
[0047]YJQ-2水循环恒温式加热器(上海分析仪器厂),B⑶-182W冰箱(华凌冰箱厂), P30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北京创新通恒精密仪器有限公司),RC-I型溶出度测试仪(上 海陆斯精密仪器有限公司),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天津精密仪器厂)。
[0048]1. 2试药
[0049] 氨苄西林颗粒(按照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的方法制备)
[0050]2.试验方法与结果
[0051] 2. 1检测方法(所述的"附录"系指《中国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
[0052] 2.I. 1性状本品为类白色颗粒。
[0053] 2. 1. 2溶出度应符合规定(附录114页第一法)
[0054] 2. L 3干燥失重应为2.0%(附录78页)。
[0055] 2. L 4含量测定
[0056] 2.I. 4. 1氨苄西林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36页)测定。
[0057]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水-乙 腈-l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lmol/L醋酸溶液(909 :80 :10 :1)为流动相;流速为每分钟 Iml;柱温30°C;检测波长254nm。理论板数按氨苄西林峰计算不低于1000。
[0058] 测定法精密量取本品适量,用稀释液(取l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IOml与Imol/ L醋酸溶液lml,加水稀释至1000ml,摇匀)溶解并制成每Iml中约含氨苄西林Img的溶液, 精密量取20u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氨苄西林对照品适量,同法测定。按外 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0059] 2. 2加速试验
[0060] 按照上述例生产的氨苄西林颗粒装入铝箔袋中,放在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中, 设定温度为40°C、相对湿度75±5%,放置六个月。每个月定期分别取样,按稳定性重点考 察项目检测,试验结果如下(见表1、表2、表3)。
[0067] 从表1、表2、表3结果表明:三批样品,经6个月的温度加速试验后,其外观色泽、 性状、溶出度、干燥失重和主药的含量均在合格范围内,说明产品的在温度加速试验下性质 稳定。
[0068] 2. 3长期留样试验
[0069]按照上述例生产的氨苄西林颗粒装入铝箔袋中,放在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中, 设定温度为25°C、相对湿度50±5%,放置24个月。并于3个月、6个月、9个月、18个月、24 个月,分别进行取样,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检测,试验结果如下(见表4、表5、表6)。
[0070] 表4长期留样试验结果(实施例1)
[0077]从表4、表5、表6结果可以看出:三个样品,经过长期留样试验后,其样品的溶出 度、干燥失重及主要成分的含量均符合标准规定,并均在合格范围内。
[0078]综合以上试验结果,氨苄西林颗粒在加速试验和长期留样试验下,稳定性较强,符 合要求,按奚念珠的稳定性试验标准,本试验产品在遮光、密闭干燥处的保质期在2年以 上。
【主权项】
1. 一种氨苄西林颗粒,其特征在于:由稳定剂、崩解剂、矫味剂、填充剂、包衣剂制备而 成;所述的稳定剂为环糊精、PEG-2000、PEG-8000 ;所述的崩解剂为羧丙甲纤维素;所述 的矫味剂为乙基香兰素、乙基麦芽酚、木糖醇;所述的填充剂为0 -环糊精、葡萄糖;所述的 包衣剂为氢化大豆油,吐温-80 ; 上述各组份的重量份配比如下:氨苄西林:5-20、0-环糊精:5-20、PEG-2000 :1-5、PEG-8000 :1-5、乙基香兰素:0. 1-2、乙基麦芽酚:0. 1-2、羧丙甲纤维素:0. 2-2、木糖醇: 10-40、甸萄糖:1〇-40、氛化大油:0? 5-3,吐温-80 :0? 5-3。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苄西林颗粒,其特征在于:氨苄西林颗粒用作动物药 物制剂。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苄西林颗粒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下述步骤: ① 将PEG-2000、PEG-8000、乙基香兰素、乙基麦芽酚、木糖醇、葡萄糖分别粉碎、过筛 后,备用,所述的筛为五号药典筛; ② 将羧丙甲纤维素溶于水中,制成1%羧丙甲纤维素溶液,备用; ③ 氢化大豆油与吐温-80置于胶体磨中,混匀后,高速研磨lOmin,制成质量百分比浓 度为40%的包衣剂,备用; ④ 将氨苄西林、0 -环糊精、PEG-2000、PEG-8000、乙基香兰素、乙基麦芽酚、木糖醇、葡 萄糖,置于混合机中混合均匀,加入步骤②制备的羧丙甲纤维素溶液,制成软材; ⑤ 在旋转制粒机中制成湿颗粒,将湿颗粒放入料仓顶部带喷头的流化床沸腾干燥机 中,设置40-60°C进行干燥,干燥后,停止加热; ⑥ 从料仓顶部喷头处将③所述的包衣剂喷出,在颗粒表面包裹一层包衣剂,其包衣机 厚度为〇. 1-6_,利用仓内余热继续烘干; ⑦ 收集颗粒,进行分装、包装,即可。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氨苄西林颗粒及制备方法,按照重量份配比如下:氨苄西林:5-20、β-环糊精:5-20、PEG-2000:1-5、PEG-8000:1-5、乙基香兰素:0.1-2、乙基麦芽酚:0.1-2、羧丙甲纤维素:0.2-2、木糖醇:10-40、葡萄糖:10-40、氢化大豆油:0.5-3,吐温-80:0.5-3。利用本发明制备的氨苄西林颗粒,提供了一种更加适用于动物使用兽药制剂,其制备方法简单、效果较好、生物利用度高。其使用了现有新设备、新工艺,改进了现有传统生产工艺,使生产过程更加高效、快捷,便于推广。
【IPC分类】A61K47/10, A61K47/34, A61K47/38, A61K47/40, A61K47/26, A61K9/16, A61K47/44, A61P31/04, A61K47/22, A61K31/43
【公开号】CN104887631
【申请号】CN201510253719
【发明人】郭芙蓉, 高岭, 高瑞霖, 杜红鸽, 李博, 朱红继, 范念亭, 邱富娜, 狄元冉, 李灵平, 杨灵杰
【申请人】杨灵杰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