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鹤膝风的中药制剂及制法_2

文档序号:9241953阅读:来源:国知局
分钟,滤出药液,滤渣再加3. 5倍量水,大火 煮开后再小火煮22分钟,滤出药液,合并两次药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 32的药膏; (5 )将步骤(3 )和步骤(4 )所得混匀,即得。
[0018] 本发明所得治疗鹤膝风的中药制剂外用膏剂的使用方法是:敷患处,盖以纱布,胶 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
[0019] 实施例2治疗鹤膝风的中药制剂,取下述重量份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每份为 680g):五加皮16份,松节15份,雀梅藤17份,桑瘿13份,桃茎白皮12份,桑枝13份,八角 楓叶16份,紫薇皮15份,猪苓14份,弹刀子菜17份,黑面叶15份,泽兰18份,乌榄叶16 份。
[0020] 上述治疗鹤膝风的中药制剂片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取松节和桑瘿,加水煎煮两次,加水量均为松节和桑瘿总重量的6倍,每次煎煮1. 3 小时,合并两次药液; (2) 取八角楓叶、黑面叶和乌榄叶,加6. 5倍量水,大火煮开后再小火煮30分钟,滤出药 液,滤渣再加5. 4倍量水,大火煮开后再小火煮20分钟,滤出药液,合并两次药液; (3) 将步骤(1)和步骤(2)所得药液混合,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 31的药膏,50°C干燥15 小时,研成细粉,过六号筛; (4) 将除松节、桑瘿、八角楓叶、黑面叶和乌榄叶外的其余8味原料药共研细末,过六号 筛,50°C干燥6小时,取出; (5) 将步骤(3)和步骤(4)所得混匀,以干挤制粒机压成薄片,每片重0. 5g即得。
[0021] 典型病例一:刘XX,女,49岁。主诉:右膝肿痛3年余。3年前,患者右膝漫肿,走路 疼痛,经服中西医药物,未见明显效果。2008年5月18日来诊。诊见患者右膝关节肿大,皮 色不变,走路疼痛,按之稍甚,屈伸不利,夜闯痛重,不能寐,周身肌肉消瘦。舌质淡红,苔少, 脉沉细无力。诊断为鹤膝风。服用本实施例所得治疗鹤膝风的中药制剂片剂,一日三次,每 次2片,温水送服。服用半个月,疼痛减轻。继续服用1个半月,症状全部消失,功能恢复。 随访未复发。
[0022] 实施例3治疗鹤膝风的中药制剂,取下述重量份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每份为 680g):五加皮11份,松节9份,雀梅藤12份,桑瘿10份,桃茎白皮8份,桑枝10份,八角楓 叶10份,紫薇皮11份,猪苓10份,弹刀子菜13份,黑面叶11份,泽兰13份,乌榄叶11份。
[0023] 上述治疗鹤膝风的中药制剂散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取松节和桑瘿,加水煎煮两次,加水量均为松节和桑瘿总重量的6倍,每次煎煮1. 3 小时,合并两次药液; (2) 取八角楓叶、黑面叶和乌榄叶,加6. 5倍量水,大火煮开后再小火煮30分钟,滤出药 液,滤渣再加5. 4倍量水,大火煮开后再小火煮20分钟,滤出药液,合并两次药液; (3) 将步骤(1)和步骤(2)所得药液混合,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 31的药膏,50°C干燥15 小时,研成细粉,过八号筛; (4) 将除松节、桑瘿、八角楓叶、黑面叶和乌榄叶外的其余8味原料药共研细末,过八号 筛,50°C干燥6小时,取出; (5) 将步骤(3)和步骤(4)所得混匀,以每包4g分包,无菌封装即得。
[0024] 典型病例二:关XX,男,60岁。主诉:右膝关节肿胀1年余。1年前,患者出现右膝 关节肿胀,活动受限,曾到当地医院进行治疗,效果不显。2009年12月10日来诊。患者右 膝肿,侧卧难以转侧,喜嗳怕冷。舌红苔白滑,脉滑。诊断为鹤膝风。服用本实施例所得治 疗鹤膝风的中药制剂散剂,一日两次,每次4g,开水冲服。服用两周,上述症状得到缓解。继 续服用1个月,所有症状消失,功能恢复。随访未复发。
[0025] 实施例4治疗鹤膝风的中药制剂,取下述重量份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每份为 680g):五加皮15份,松节13份,雀梅藤15份,桑瘿12份,桃茎白皮11份,桑枝12份,八角 楓叶14份,紫薇皮14份,猪苓13份,弹刀子菜15份,黑面叶14份,泽兰16份,乌榄叶15 份。
[0026] 上述治疗鹤膝风的中药制剂丸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取松节和桑瘿,加水煎煮两次,加水量均为松节和桑瘿总重量的6倍,每次煎煮1. 3 小时,合并两次药液; (2) 取八角楓叶、黑面叶和乌榄叶,加6. 5倍量水,大火煮开后再小火煮30分钟,滤出药 液,滤渣再加5. 4倍量水,大火煮开后再小火煮20分钟,滤出药液,合并两次药液; (3) 将除松节、桑瘿、八角楓叶、黑面叶和乌榄叶外的其余8味原料药共研细末,过六号 筛,50°C干燥6小时,取出,以步骤(1)和步骤(2)所得泛丸,干燥,每丸重0. 3g即得。
[0027] 典型病例三:梁XX,女,62岁。主诉:双膝关节肿胀8月余。8个月前,患者双膝膝 关节出现肿大。经多方治疗无效。2010年3月14日来诊。诊见患者双膝关节肿胀、疼痛, 屈伸不利,内有积液,皮肤不变,难以直立行走,拄杖难行,怕凉甚重,遇热则舒。脉缓细,舌 质淡苔薄白,大便溏泄。诊断为鹤膝风。服用本实施例所得治疗鹤膝风的中药制剂丸剂,一 日三次,每次3丸,温水送服。服用1个月,上述症状减轻。继续服用1个月,诸症消失,功 能恢复。随访未复发。
[0028] 实施例5治疗鹤膝风的中药制剂,取下述重量份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每份为 680g):五加皮13份,松节12份,雀梅藤13份,桑瘿11份,桃茎白皮9份,桑枝11份,八角 楓叶12份,紫薇皮13份,猪苓12份,弹刀子菜14份,黑面叶13份,泽兰15份,乌榄叶14 份。
[0029] 上述治疗鹤膝风的中药制剂外用膏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取松节和桑瘿,加水煎煮两次,加水量均为松节和桑瘿总重量的6倍,每次煎煮1. 3 小时,合并两次药液; (2) 取八角楓叶、黑面叶和乌榄叶,加6. 5倍量水,大火煮开后再小火煮30分钟,滤出药 液,滤渣再加5. 4倍量水,大火煮开后再小火煮20分钟,滤出药液,合并两次药液; (3) 将步骤(1)和步骤(2)所得药液混合,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 35的药膏,备用; (4) 将除松节、桑瘿、八角楓叶、黑面叶和乌榄叶外的其余8味原料药放入锅中,加7倍 量水,浸泡40分钟,大火煮开后再小火煮37分钟,滤出药液,滤渣再加4. 3倍量水,大火煮 开后再小火煮27分钟,滤出药液,合并两次药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 35的药膏; (5 )将步骤(3 )和步骤(4 )所得混匀,即得。
[0030] 本发明所用主要中药原料的药理如下: 五加皮:基原: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药性:辛、苦,温。归肝、肾经。功用 主治: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用于风湿痹痛,筋骨瘘软,小儿行迟,体虚乏力,水肿,脚气。
[0031] 松节:基原:为松科植物油松、马尾松、赤松、云南松等枝干的结节。药性:苦;性 温。归肝、肾经。功用主治:祛风燥湿;舒筋通络;活血止痛。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脚痹 瘘软;跌打伤痛。
[0032] 雀梅藤:基原:为鼠李科植物雀梅藤的根。药性:甘;淡;平。归肺、肾经。功用主 治:降气;化痰;祛风利湿。主咳嗽;哮喘;胃痛;鹤膝风;水肿。
[0033] 桑瘿:基原:为桑科植物桑老树上的结节。药性:苦;性平。归肝、胃经。功用主治: 祛风除湿;止痛;消肿。主风湿痹痛;胃痛;鹤膝风。
[0034] 桃茎白皮:基原: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去掉栓皮的树皮。药性:苦;平;无毒。归 肺、脾经。功用主治:清热利水,解毒,杀虫。主水肿;痧气腹痛;肺热喘闷;痈疽;瘰疬;湿 疮;风湿关节痛;牙痛;疮痈肿毒;湿癣。
[0035] 桑枝:基原: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嫩枝。药性:微苦,平。归肝经。功用主治:祛风 湿,利关节。用于肩臂、关节酸痛麻木。
[0036] 八角楓叶:基原:为八角楓科植物入角楓的叶。药性:味苦;辛;性平;小毒。归肝、 肾经。功用主治:化瘀接骨;解毒杀虫。主跌打瘀肿;骨折;疮肿;乳痈;乳头皲裂;漆疮;疥 癣;刀伤出血。
[0037] 紫薇皮:基原:为千层菜科植物紫薇的茎皮和根皮。药性:味苦;性寒。功用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祛风;散瘀止血。主无名肿毒;丹毒;乳痈;咽喉肿痛;肝炎;挤癣;鹤膝风; 跌打损伤;内外伤出血;崩漏带下。
[0038] 猪苓:基原: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干燥菌核。药性:甘、淡,平。归肾、膀胱经。功 用主治:利水渗湿。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
[0039] 弹刀子菜:基原:为玄参科植物弹刀子菜的全草。药性:味微辛;性凉。功用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主便秘下血;疮疖肿毒;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0040] 黑面叶:基原:为大戟科植物黑面叶的嫩枝叶。药性:味微苦;性凉,有毒。归大肠、 肝经。功用主治:清热祛湿;活血解毒。主腹痛吐泻;湿瘆;缠腰火丹;皮炎;漆疮;风湿痹 痛;产后乳汁不通;阴痒。
[0041] 泽兰:基原:为唇形科植物毛叶地瓜儿苗的干燥地上部分。药性:苦、辛,微温。归 肝、脾经。功用主治:活血化瘀,行水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血腹痛,水肿。
[0042] 乌榄叶:基原:为橄榄科植物乌榄的叶。药性:微苦;涩;性凉。归肝经。功用主 治:清热解毒;止血。主感冒发热;肺热咳嗽;丹毒;疖肿;崩漏。
[0043] 试验例1本发明所得治疗鹤膝风的中药制剂(实施例5)的临床应用:2007年5 月-2010年11月,在6所医院筛选270例鹤膝风患者,其中男150例,女120例,年龄12-69 岁,平均年龄37. 8岁。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