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损伤缝合针与缝合线的连接方法

文档序号:9425818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损伤缝合针与缝合线的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医用组织吻合器,尤其是涉及吻合器的缝合针与缝合线的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专利名称为:钛镍记忆合金皮内组织吻合器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为:201010591771.4的专利文件中记载了缝合线与缝合针的固定连接方式:钛镍记忆合金丝线一端设置突起端,将突起端插入盲孔内,再通过冲压使中段内陷,使盲孔卡住突起端,再通过焊接方式实现固定连接。该连接方式在实际工艺生产中存在难以实现或无法实现的问题。首先,钛镍记忆合金丝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是由大直径丝材经多次反复拉伸后形成所需的小直径丝材(皮内组织缝合常用线径在0.070mm?0.299mm,即USP6-0至USP2-0/T),直径是均匀且丝材表面是平整的,因而无法在丝材拉伸过程中一次性形成突起端。加之,由于丝材直径极其微小,丝材拉伸形成后,在不影响丝体抗张强度的前提下,要想通过冲压、热熔变形等后加工处理方式形成牢固的突起端,几乎是不可能做到或工艺是极其复杂的。同时,该专利所记载,中段内陷后,再通过焊接方式固连,也是难以实现或无法实现的。由于缝合线材质为钛镍,缝合针材质为不锈钢,材质的不同,该方法不仅存在焊接材料脱落的风险,对于使用何种焊接材料和焊接工具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其次是缝合丝与盲孔内壁之间的空隙通常在0.03?0.08mm之间,正常情况需要高倍放大镜观测,焊接材料因表面张力因素难以熔入微小空隙内。并且,任何热熔方式都有可能将连接部位的缝合丝材变性、熔断或在盲孔入口边缘形成不规则焊点,增加穿刺阻力,影响缝合效果。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安全牢固、生产工艺简单且生产效率高的无损伤缝合针与缝合线的连接方法。
[0004]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损伤缝合针与缝合线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缝合针的直径选用合适的第一组模具,所述第一组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下模具合模后形成腔体的截面为椭圆形;
步骤2,将缝合线插入缝合针盲孔,直至盲孔底部;
步骤3,把插装好的缝合针和缝合线安装到第一组模具上,进行第一次冲压,使盲孔切面形成椭圆状;
步骤4,根据缝合针的直径选用合适的第二组模具,所述第二组模具包括左模具和右模具,所述左、右模具合模后形成腔体的截面可由椭圆形向圆形转变;
步骤5,把第一次冲压后的缝合针和缝合线安装到第二组模具上,进行第二次冲压,使盲孔切面恢复至圆形。
[0005]其中,所述步骤5中受冲压的盲孔和缝合线内嵌延展变形,盲孔内缝合线直径小于盲孔外缝合线直径,使缝合线的插入末端自然形成突起端,从而卡住盲孔,实现固定连接。
[0006]进一步,所述第二组模具的左模具两侧均间隔设置条形槽,所述右模具的两侧与左模具的条形槽相对位置处设置有条形图块,左、右模具通过交叉嵌设的方式实现合模。
[0007]进一步,所述步骤3中的第一组模具安装于距盲孔底端五分之一处。
[0008]进一步,所述步骤3中第一组模具冲压的方向为于盲孔底端对盲孔外壁向轴心方向进行。
[0009]进一步,所述步骤5中的第二组模具安装于距盲孔底端五分之一处。
[0010]进一步,所述盲孔的孔深为0.08?2.20mm。
[00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缝合线与缝合针的连接固定方式采用腔体截面为椭圆形的第一组模具进行第一次冲压,采用腔体形状可变的第二组模具进行第二次冲压,经两次冲压,通过缝合线的变形自然形成突起端,进行固连,克服现有产品盲孔壁皱折、破裂引致的脱针、断线等问题;具有安全牢固、生产效能高等特点。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的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组模具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冲压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无损伤缝合针与缝合线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缝合针的直径选用合适的第一组模具,所述第一组模具包括上模具11和下模具12,所述上、下模具11、12合模后形成腔体的截面为椭圆形;
步骤2,将缝合线4插入缝合针3盲孔,直至盲孔5底部;
步骤3,把插装好的缝合针3和缝合线4安装到第一组模具上,模具位于距盲孔底端五分之一处,于盲孔底端对盲孔外壁向轴心方向进行第一次冲压,使盲孔5切面形成椭圆状;步骤4,根据缝合针的直径选用合适的第二组模具,所述第二组模具包括左模具21和右模具22,所述左、右模具21、22合模后形成腔体的截面可由椭圆形向圆形转变;
步骤5,把第一次冲压后的缝合针和缝合线安装到第二组模具上,进行第二次冲压,使盲孔切面恢复至圆形,经过两次冲压,使受冲压的盲孔和缝合线内嵌延展变形,盲孔内缝合线直径小于盲孔外缝合线直径,使缝合线的插入末端自然形成突起端,从而卡住盲孔,实现固定连接。
[0014]进一步,进一步,所述盲孔的孔深为1.8mm,当然根据需要孔深可在0.08?2.20mm
的范围内选择。
[0015]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无损伤缝合针与缝合线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缝合针的直径选用合适的第一组模具,所述第一组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下模具合模后形成腔体的截面为椭圆形; 步骤2,将缝合线插入缝合针盲孔,直至盲孔底部; 步骤3,把插装好的缝合针和缝合线安装到第一组模具上,进行第一次冲压,使盲孔切面形成椭圆状; 步骤4,根据缝合针的直径选用合适的第二组模具,所述第二组模具包括左模具和右模具,所述左、右模具合模后形成腔体的截面可由椭圆形向圆形转变; 步骤5,把第一次冲压后的缝合针和缝合线安装到第二组模具上,进行第二次冲压,使盲孔切面恢复至圆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损伤缝合针与缝合线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受冲压的盲孔和缝合线内嵌延展变形,盲孔内缝合线直径小于盲孔外缝合线直径,使缝合线的插入末端自然形成突起端,从而卡住盲孔,实现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损伤缝合针与缝合线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模具的左模具两侧均间隔设置条形槽,所述右模具的两侧与左模具的条形槽相对位置处设置有条形图块,左、右模具通过交叉嵌设的方式实现合模。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无损伤缝合针与缝合线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第一组模具安装于距盲孔底端五分之一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损伤缝合针与缝合线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第一组模具冲压的方向为于盲孔底端对盲孔外壁向轴心方向进行。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无损伤缝合针与缝合线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的第二组模具安装于距盲孔底端五分之一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损伤缝合针与缝合线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孔的孔深为0.08?2.20mm。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损伤缝合针与缝合线的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缝合针的直径选用合适的第一组模具,所述第一组模具腔体的截面为椭圆形;将缝合线插入缝合针盲孔,直至盲孔底部;把插装好的缝合针和缝合线安装到第一组模具上,进行第一次冲压,使盲孔切面形成椭圆状;根据缝合针的直径选用合适的第二组模具,第二组模具合模后形成腔体的截面可由椭圆形向圆形转变;把第一次冲压后的缝合针和缝合线安装到第二组模具上,进行第二次冲压,使盲孔切面恢复至圆形;采用二组模具进行两次冲压,通过缝合线的变形自然形成突起端,进行固连,克服现有产品盲孔壁皱折、破裂引致的脱针、断线等问题。
【IPC分类】A61B17/04
【公开号】CN105147343
【申请号】CN201510302495
【发明人】韩永俊
【申请人】珠海拓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