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药器、硬双接口及输液软袋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10427884阅读:来源:国知局
弹性卡座4,包括一卡环4-6,所述卡环下侧设置有弹性卡爪4-1,所述弹性卡4-1上端沿所述卡环均匀布置且固定,所述弹性卡爪4-1下端为自由端,且所述弹性卡爪从固定的所述上端到自由的所述下端呈向所述混药杯中心倾斜结构。所述弹性卡座具有一体成型的底板4-5、支撑柱4-4、卡环4-6和弹性卡爪4-1,所述底板4-5外周设置有支撑柱4-4对所述卡环4-6形成支撑固定。
[0179]所述底板4- 5设有中心孔4- 3,所述下针5 - 3穿过所述中心孔从而对所述双针形成定位。环绕中心孔4- 3周围设置有一圈环形突起4- 2,在弹性卡座4安装于混药杯中之后,弹性卡座4上的环形突起4-2能对胶塞形成一个挤压作用。
[0180]所述杯壁3-1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突起(未示出),所述弹性卡座4安装于所述混药杯内而被所述限位突起限制。
[0181]如图4-8所述的双针5,其针板5-1安装于所述混药杯内的所述弹性卡爪4-1之下,底板4-5之上。双针5包括一体成型的中空的上针5-2和下针5-3、以及将上针和下针结合为一体的针板5 -1,上针5 - 2、下针5 - 3头部设置有针尖5 - 5。
[0182]对于双针5,上针的中空通道的出口 5-4,可以开设在所述上针5- 2的针头侧壁上;同样的,所述下针的中空通道的出口,开设在所述下针5-3的针头侧壁上(未示出)。如此设置,是为了避免上针、下针在穿刺胶塞、瓶塞时,出口的边缘对塞子形成直接切割而产生大量的碎肩。通过将出口设置在针头的侧壁上,针尖直接刺入胶塞中,不会形成直接切割作用,降低碎肩的产生。
[0183]又或者,如图7-8所示,上针包覆有一层弹性收缩膜,在穿刺后弹性收缩膜受到压缩,堆积在穿刺孔周围,从而可以有效防止药液沿穿刺孔的缝隙渗漏出来。显而易见的是,下针同样可以包覆一层弹性收缩膜,以解决药液沿穿刺孔的缝隙出现渗漏的问题。
[0184]对于双针5、弹性卡座4以及混药杯3、基座2的组合,如图9所述,混药杯及基座一体成型,而弹性卡座4安放于混药杯之3中,双针5卡设在弹性卡座4中。
[0185]具体而言,弹性卡座4安放于混药杯3中后,被设置于杯壁3-1的内壁上的限位突起(未示出)限制住,从而使得弹性卡座4在安放好之后不会滑出混药杯。另外,弹性卡座4被限制的位置,使得弹性卡座4的底部能接触所述混药杯3的杯底3-2。在优选的胶塞6的设置方案中,弹性卡座4底部的环形突起4-2能对胶塞6形成挤压。
[0186]安装于弹性卡座4之中的双针5,双针5的针板5-1位于弹性卡爪4-1和底板4-5之间,设置完成之后,下针5-3不刺穿胶塞6。
[0187]当然,也可以理解的是,在使用之前,下针5-3部分刺入胶塞6中,或者如图9所示对胶塞6完全穿刺,或者更为优选的是胶塞6中心预设一个小孔,形成环形胶塞,下针5 - 3通过小孔穿刺胶塞6,均是可行的方案。在设计成环形胶塞时,胶塞中心小孔直径比下针5-3小,使得下针5-3插入胶塞6中的小孔并穿过胶塞6后,下针5-3对胶塞6不会形成切割作用,从而能有效避免下针5-3在穿刺胶塞6时形成微肩对药液造成的污染。而且,由于小孔直径比下针5-3的外径小,胶塞6依然能紧贴下针5-3从而避免漏液。
[0188]至于使用的状态,如图14、15所示,西林瓶9插入混药杯3中,西林瓶9的瓶盖被压进弹性卡座4内,使得弹性卡爪4-1的自由端位于西林瓶9的瓶颈处并卡在所述瓶颈处,从而对西林瓶9卡死不能从混药杯3中退出。
[0189]同时,西林瓶9的瓶盖被上针5-2刺穿,瓶盖向下推压针板5-1,从而推动下针5-3刺穿胶塞6、继而刺穿隔膜8,使得混药通道7通过双针5而与西林瓶连通。
[0190]显而易见的是,弹性卡座4的卡环4-6内径与西林瓶外径基本一致,或略大于所述西林瓶外径。而为了更好的固定限制住西林瓶9,使得西林瓶9不滑动,西林瓶9的瓶盖厚度应该与弹性卡爪4 -1的自由端到底板4 - 5之间的距离基本一致,使得西林瓶9刚好通过瓶盖卡在弹性卡爪4-1的自由端与底板4-5之间,且不能上下移动。
[0191]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出于加工容差等的考虑,弹性卡爪4-1的自由端到底板4-5之间的距离略大于瓶盖厚度,也不会显著影响西林瓶的对接和固定。
[0192]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安全、方便、快捷的配药、加药,完全解决了在配药环节的二次污染问题。同时也能保证输液可追溯,因为从西林瓶9对接固定到混药杯3的弹性卡座4上之后,西林瓶9就不能非破坏性的取出。也就是说,从配药,到输液完成,直至回收环节,都能追溯到所加、所注射的是何种药物。
[0193]而对于一类需要特殊保存的药物,譬如说需要即配即注型的,上述混药器可能还存在一些不便之处,因为必须把西林瓶灌装的药物带到病房,再将西林瓶与混药器对接、然后在病房配药当即使用。
[0194]为了更方便的满足医护人员即配即用的需求,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增设了易折柄10,如图15所示。
[0195]在混药通道下端设置易折柄10,在如图15所示的,将西林瓶9与混药杯3中的弹性卡座4完成对接和穿刺后,带至药房,在输液前掰断易折柄10,打通混药通道,即可完成现场配药,现场使用。
[0196]如图1所示,混药器与并排设置于基座2的输液通道11一起,构成硬双接口。
[0197]将混药器与输液软袋I通过焊接的方式接在一起,构成带混药器的输液软袋I,如图16所示。所述混药器通过所述基座2与输液软袋接I合在一起。
[0198]可以理解的是,输液通道11可以与混药器并排的设置在基座2上,正如图1所示。输液通道也可以通过另外一个基座单独的焊接在输液软袋I上,设置于输液软袋I与混药器同侧或者相对的另一侧,或者输液软袋I的其他部位,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均是显而易见的设置。
[0199]关于基座的形状及结构,为了避免混药器、输液通道或者带混药器及输液通道的硬双接口焊接在软袋上之后,在储存、运输以及使用过程中,基座焊接部位对输液软袋造成的损坏,基座设计为哑铃形或船形,如图1中的基座2所示,且混药通道7、输液通道11的下端与基座2的下端平齐。基座2的四周侧壁上均布焊接纹路,这样能很好的保证在于输液软袋的焊接过程中,即使是在较低的温度下基座2也能和软袋2很好的熔合焊接。而且,船形或哑铃形的基座,流线型好,不尽改善了焊接的力学性能,而且没有锋锐的角度,可以使硬双接口与输液软袋2的结合更平滑,不易损坏软袋。
[0200]最后,为了保证输液软袋在使用时的安全无菌,需要对混药杯进行密封。密封混药杯一般采用易撕膜,比较优选的是PP易撕膜,优选的是带有一定透气性的PP易撕膜。将易撕膜直接压合在混药杯杯口处,使用时直接撕掉易撕膜即可。
[0201 ]因为在输液软袋I灌装之后,进行封口,然后进行高温灭菌。如果不对混药杯进行密封的话,灭菌之后带混药器的输液软袋,由于混药杯中带有穿刺的十字针5依然暴露在外部环境中,运输使用时必可避免的会被污染,依然不能保证其无菌性。
[0202]而密封之后的混药杯,在灭菌时,由于是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由医用聚合物材料构成的混药杯的杯体,以及密封混药杯的易撕膜材料,会变软收缩;混药杯封闭的内部和外部,存在一个比较大的压力差,在高压的作用下,混药杯和易撕膜均会变形,冷却后会混药杯和易撕膜完全被压坏,从而破坏了混药器结构,导致混药器完全不能使用。
[02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比较优选的做法是对混药杯的杯壁,优先的是在杯壁下半部,设置加强筋3-3,如图17所不。
[0204]加强筋可以是设置在杯壁内侧和/或外侧的均匀分布的突起的与混药杯一体成型的竖条,或者横条,或者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优选的是沿杯壁内侧下半部均匀分布的竖条状结构;更优选的是突起的竖条从杯壁内侧下半部延伸至杯底,最优选的是竖条突起的厚度从上到下逐渐平滑的连续增加。
[0205]在杯壁上设置加强筋3-3基本上可以解决灭菌过程中混药杯不被压变形,但是还存在着密封混药杯的密封膜在灭菌时被压缩变形的问题。
[0206]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混药杯杯口处还设置有一如图18所示的盖板12,密封膜13覆盖盖板12,使得盖板对密封膜形成有效的支撑,防止密封膜在灭菌时被压缩变形。在杯口处沿所述杯壁设有台阶状内沿,盖板搁置在所述台阶状内沿上,使得设置在杯口处的盖板的上表面与杯口平齐或略低于所述杯口,对密封膜热压在所述杯壁上端表面的密封工艺不会造成影响。
[0207]对于盖板12的形状,可以呈圆形,与混药杯杯口一致,但是,优选的盖板形状是横截面呈多边形,譬如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十二变形。
[0208]对于盖板12的设置,优选的盖板与十字针同轴设置,上针的针尖5-5正对盖板中心。
[0209]更有优选的是,盖板中心设有一通孔12-1,通孔内径小于上针5-2的外径,上针5-2的针尖5 - 5部分位于通孔内但不能穿过所述通孔,从而使得上针5 - 2对盖板也有一个支撑作用。
[0210]而优选设计的盖板形状一一多边形且中间带孔的结构,实验表明,在采用了气压平衡手段后,这种优选设计,能更快的让混药杯内外的气压达到平衡,从而在湿热法灭菌工艺中,表现更为出色一一密封膜平整如初,混药杯没有丝毫变形。这是因为多边形且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