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立机脚部固定架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2051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倒立机脚部固定架调整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整装置,尤指一种在进行倒立运动时,使脚部固定更为方便且更具安全性的脚部固定架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人由于生活忙碌,加上长时间使用3C产品,缺乏适量的运动已成为大多数人存在的弊病,而缺乏运动是造成气血循环不顺的主要因素,因此,一种可于室内运动,可增加气血循环的倒立机被成功开发,且受到大众青睐。现有的倒立机包括一架体及枢设于架体上的倒立板体,在倒立板体下方设有一脚部固定架,以供使用者躺在倒立板体之上,脚部固定至脚部固定架上,借由倒立板体的枢转,达到方便使用者倒立的目的。由于进行倒立运动前,使用者的脚部需先固定于脚部固定架上,因此,其固定的操作方式显得格外重要,现有的倒立机的脚部固定架通常设有夹轮,借由一拉杆上拉使夹轮松开后放入脚部,再将拉杆放松使夹轮定位,将脚部夹持固定,由于操作上较为不便,故而可能间接影响安全,实也待有效改善。发明人有鉴于此,经不断研究、实验,遂萌生设计一种倒立机脚部固定架调整装置,尤指一种在进行倒立运动时,使脚部固定更为方便且更具安全性的倒立机脚部固定架调整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倒立机脚部固定架调整装置,使使用者在使用倒立机进行倒立运动时,使用者的脚部的固定得以更为方便且更具安全性。

前述的倒立机脚部固定架调整装置,包括定位杆及结合于该定位杆的调整结构。其中,该定位杆上设有对称的夹轮及一固定座,该固定座的上方设有一弧状齿条,该调整结构设有一枢设于固定座上且得以沿固定座转动的底座,在该底座上设有对称的夹轮及一管体,在该管体内设有可沿该管体上、下移动的控制杆,该控制杆的底端则设有一齿块。在使用倒立机时,借由控制杆的转动使齿块脱离弧状齿条,将管体向外扳以供脚部置于脚部固定架上,再将管体向内扳使夹轮夹于脚部,转动控制杆使齿块啮合于弧状齿条构成定位,以供进行倒立运动,从而使倒立机的脚部固定更为方便且更具安全性。

前述的倒立机脚部固定架调整装置,其中的弧状齿条设于一固定座上,使固定座结合于定位杆上。

前述的倒立机脚部固定架调整装置,其中,调整结构的底座呈ㄇ状,使该底座枢设于该固定座上,得以沿该固定座转动。

前述的倒立机脚部固定架调整装置,其中,该调整结构的管体的内缘设有螺纹部,该控制杆在适当位置处设有螺牙段,使该控制杆借由螺牙段与螺纹部的旋动,构成上、下的移动。

前述的倒立机脚部固定架调整装置,其中,设于调整结构的管体的内缘的螺纹部为一螺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使倒立机的脚部固定更为方便且更具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倒立机立体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调整装置立体分解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调整装置立体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调整装置剖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调整装置动作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架体

11 轴部

12 把手

2 倒立板架

3 脚部固定架

31 夹轮

32 夹轮

33 定位杆

34 固定座

35 弧状齿条

4 调整结构

41 底座

42 管体

421 螺纹部

43 控制杆

431 螺牙段

44 盖体

45 齿块

451 固定孔

452 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2,并配合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倒立机立体图及调整装置立体分解图、立体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倒立机包括:一架体1、一枢设于架体1上的倒立板架2以及一组设于倒立板架2下方的脚部固定架3,在脚部固定架3上设有对称的夹轮31、32,该架体1的两侧边各设有一轴部11以及各设有一把手12,使该脚部固定架3上方两端分别枢设于轴部11上,得以沿轴部11翻转,以供使用者躺在倒立板架2上,将脚部置于脚部固定架3上,借由夹轮31、32夹持固定,并以手握把手12将倒立板架2翻转以进行倒立运动。

该脚部固定架3设有一调整装置,该装置包括由倒立板架2下方延伸的定位杆33以及结合于该定位杆33上的调整结构4。其中,该定位杆33为弯弧状,其弯弧段前缘设有对称的夹轮31,弯弧段的后缘设有一固定座34,在该固定座34的上方设有一弧状齿条35。

该调整结构4设有一概呈ㄇ状的底座41,使该底座41枢设于固定座34上,得以沿固定座34转动。该底座41上设有对称的夹轮32及一管体42,在管体42的内缘设有螺纹部421(可埋设一螺帽),以供一在适当位置处设有螺牙段431的控制杆43穿设一盖体44后再穿设于该管体42上,借由螺牙段431沿螺纹部421的旋动,使控制杆43可沿该管体42上、下移动,该控制杆43的底端设有一齿块45(在齿块45上设有固定孔451,在控制杆43穿设于固定孔451后,以固定件452锁固),当控制杆43沿该管体42上、下移动时,使齿块45脱离弧状齿条35或啮合于弧状齿条35。

借由前述构件的组合,构成倒立机脚部固定架调整装置。在使用倒立机时,借由控制杆43的转动使齿块45脱离弧状齿条35,将调整结构4的管体42向外扳,以供脚部置于脚部固定架3上,再将管体42向内扳,使夹轮31、32夹于脚部,转动控制杆43使齿块45啮合于弧状齿条35构成定位,以供进行倒立运动,从而使倒立机的脚部固定更为方便且更具安全性。

请参阅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调整装置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调整装置在组装完成后,其中的控制杆43穿设于调整结构4的管体42内,并固定于管体42内的螺纹部421上,当控制杆43在正向转动时,该控制杆43可借由螺牙段431与螺纹部421向上移动,从而使控制杆43底端的齿块45由弧状齿条35脱离,由于调整结构4的底座41枢设于固定座34上,使调整结构4的管体42可向外、向内自由的扳动。

请参阅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调整装置动作状态图。敬请配合图1,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在进行倒立运动时,使用者躺在倒立板架2上,将控制杆43正向转动,使控制杆43可借由螺牙段431与螺纹部421向上移动,从而使控制杆43底端的齿块45由弧状齿条35脱离,使调整结构4的管体42可向外扳动,供使用者脚部置于脚部固定架3后,将管体42向内扳动,借由夹轮31、32将脚部夹持固定,再将控制杆43反向转动,使控制杆43可借由螺牙段431与螺纹部421向下移动,从而使控制杆43底端的齿块45由弧状齿条35啮合定位,而当使用者脚部定位后,使用者即可以手握把手12将倒立板架2翻转以进行倒立运动,使倒立机的脚部固定更为方便且更具安全性。

前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经过些微修饰、变更,仍不失本实用新型的要义所在,仍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范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以包括底座、管体、控制杆及齿块的调整结构,配合设于倒立机定位杆的弧状齿条,构成倒立机脚部固定架调整装置。使倒立机在进行倒立运动时,使用者的脚部的固定得以更为方便且更具安全性。为一实用的设计,是具有新颖性的实用新型,特依法提出专利申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