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杨木框条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208804阅读:6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白杨木框条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以白杨木为原材料采用浸渍一干燥一体化技术,制造环保型、低变形、 低色差白杨木框条(又称木线)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市场中,常使用常规的聚苯乙烯废料回收发泡的PS塑料框条,如图1所示:为 现有技术中常规PS回收发泡塑料框条结构示意图,是在是采用在塑料底层上使用常规的 聚苯乙烯废料回收发泡的PS塑料框条,在PS发泡体表面采用粘合剂与装饰纸粘合构成。然 而聚苯乙烯(PS)发泡塑料框条,由于是发泡体是废旧回收塑料,因此在环保性和健康性上 受到了出口的限制。因此急需研制一种新型工艺和改进措施,以弥补PS塑料框条不能出口 的遗憾的同时,能够达到环保、轻质、典雅的顶级装饰效果的装饰框条。
[0003] 当前,正在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随着森林结构从天然保护林向人工林的转化 速生树种的白杨木从战略性产业链出发,白杨木的充分利用已是必然趋势,白杨木纹理清 晰、木色白皙、可与意大利的白木相媲美,国际上流行的白木价格高、资源少。用白杨木是绿 色、美丽、健康、低碳、环保的典型树种代替白木。在栽种白杨木生长期只需10年左右即可 成材,而其他的天然树种需要百年成才。白杨木是我国广泛种植的人工林,资源丰富、质地 细腻、硬度适中、价廉易得,但白杨木纤维的不足之处是结构性质不稳定、密度低、柔韧易变 形、起毛起刺、不易打磨砂光,使应用领域受到很大限制。本发明是国内唯一利用白杨木制 作框条的高新技术。为了开辟白杨木的新型产业链,必须从原料预处理、产品结构、生产工 艺及专用设备改进等诸多因素入手,才能实现白杨木的深精加工。建筑装修业用的各类框 条品种繁多,美术性强,出口数量逐年增加,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因此,本发明从白杨木 原木开料一一浸渍一一干燥一一设备一条龙的核心技术入手,经多年研发,经验积累和实 际生产逐一攻关,最终取得了整套的切实可行的先进技术,意义深远,激发了市场活力。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用白杨木实木框条代替常规的聚苯乙烯废料回收发泡的PS塑料框条,提 出了一系列新型工艺和改进措施,不但弥补了PS塑料框条不能出口的遗憾,同时使白杨木 实木框条层次结构更新,达到了环保、白皙、轻质、典雅的顶级装饰效果。
[0005] 白杨木实木框条具有下列特点:
[0006] 1)环保性:原材料为纯天然、生态绿色的白杨木,无辐射、抗菌、防紫外线(水性防 腐漆保护表面)不含甲醛、苯、氨等重金属有害物质,符合国家环保标准和出口欧盟标准。
[0007] 2)稳定性:由于采用优质特定的水性高耐磨、高硬度、无色透明的表面涂料及特 种处理,保护了高端优质框条木质的防水、防潮、防腐、防虫、防白蚁、不变形、不变色、不翘 曲、不干裂、抗老化等环境因素的侵袭,可长期用于室内外的环境中,性能优异,应用持久。
[0008] 3)艺术性:高端优质框条即是装修材料又是美术佳品,可用专用机械及电脑雕刻 机加工成多种断面形状,如:平线、半圆线、麻花线、十字线及其他等。并可设计出表面各种 凹凸花纹,别致高雅,装饰相框、镜框效果卓越。并有纹理清晰、木质感突出、时尚潮流的变 化趋势,高度把握了时尚脉搏且可回归自然,深受市场的青睐。
[0009] 4)方便性:本产品摆在台面和悬挂于墙壁,轻便、易于嵌入钩、环、栓、钉,便于安 装,吊挂、摆台、端正整齐,可锯、可钉、可粘,便于广泛推广应用。
[0010]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以白杨木(BolsamPoplar)为原材料采用浸 渍一一干燥一体化技术,制造环保型、低变形、低色差白杨木框条(又称木线)。可应用于建 筑装修领域的环保木线:压边线,柱脚线、压脚线、墙角线、墙腰线、覆盖线;亦应用于美术 领域的镜框、相框、画框及其他框类的升级转型。填补了我国利用白杨木制作高档框条的空 白。
[0011] -种白杨木框条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白杨木开料,锯片,浸渍处理,微波干 燥,刨成型材,表面砂光,水性漆底涂,表面打磨,涂水性面漆,干燥,质量检测和包装步骤, 所述步骤中:
[0012] 1)浸渍处理:采用水溶性浸渍剂,将浸渍液均匀喷洒或浸泡在经过开料锯片的白 杨木片材上,浸泡时间在6h以上;以改进白杨木的物理机械性能;
[0013] 2)对浸渍处理后的白杨木片材进行微波干燥;包括步骤:(2. 1)将浸剂后的白杨 木以载车搭架方式推入微波干燥装置的预热室内,预热温度为50-55°C,预热时间为1~ 1. 5h;使木材利用余热充分预热。
[0014] (2. 2)预热后的木材进入干燥室,干燥体积为50~80m3,用输出功率80~300KW 的微波加热使木材受热,载车下方用往复式电动机呈往返运动,使木材受热均匀;干燥温度 为120°C±2°C;干燥3~5h;得到含水率为25%的片材;
[0015] 3)使用刨床对白杨木片材进行加工型材;
[0016] 其中,所述水溶性浸渍剂包括以下成分,以重量百分比计:环烷酸三丁基锡2~ 4. 5;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7~21. 5;铵盐6.8~8;次氮基三乙酸(NTA) 8~9. 3;聚醋酸乙 烯酯5~7;硼酸3~4. 5 ;酮类化合物1. 2~3. 5 ;乙醇8~10 ;聚乙二醇(400)0~2 ;水 35 ~40。
[0017] 优选的,所述水溶性浸渍剂包括以下成分,以重量百分比计:环烷酸三丁基锡2~ 3. 5;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8. 5~21.5;铵盐6.8~7.5;次氮基三乙酸(NTA) 8. 3~8.8;聚醋 酸乙烯酯5~6. 5 ;硼酸3~3. 7 ;酮类化合物1. 2~2. 5 ;乙醇8~9 ;聚乙二醇(400)0~ 2 ;水 35 ~38。
[0018] 其中,铵盐可选用季铵盐(如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TTAC))、或三亚乙基三胺等 其中一种;酮类化合物可选用例如丙酮、丁酮或2-戊酮等。
[0019] 浸渍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0] 1)先将环烷酸三丁基锡、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按配方量混合均匀制成混合液A, 再将乙醇、聚乙二醇(400)二分之一的水量混合制成混合液B;另将铵盐、次氮基三乙酸 (NTA)、聚醋酸乙烯酯、酮类化合物溶于混合液B中得到混合液C;
[0021] 2)将硼酸溶于80~90°C的热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浓度为25%~40%的硼酸溶 液冷却待用;
[0022] 3)将混合液A,混合液C,硼酸水溶液混合均匀加余量水搅拌均匀制得浸渍剂。
[0023] 进一步的,所述浸渍剂在使用时用水稀释20~30倍作为浸渍液使用。
[0024] 进一步的,所述刨床的后轴上刀转数:1200转/分,下刀:6000转/分;前轴上刀 转数:8000转/分,侧刀:2000转/分;所述刨床的切削刀具包括圆盘刀体和均匀分布在圆 周的6个切削齿,刀具材质采用含钨量高的高速钢。
[0025]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由上述制造方法得到的白杨木框条,所述白杨木框条为多层浸 渍涂覆式结构,白杨木板材层的一面由底层至上依次是第一浸渍层,第一水性底漆层,第一 水性面漆层;白杨木板材层的另一面依次是第二浸渍层,第二水性底漆层,第二水性面漆 层;所述白杨木板材层、第一浸渍层与第二浸渍层的总厚度为5~8mm。
[002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7] 1.采用水溶性白杨木防霉、防腐、防虫浸渍技术,为改进白杨木的物理机械性能, 从本质上提高白杨木的密度、硬度、白度及强度,彻底改变白杨木无法深精加工的、无法做 高档产品的弊端,提高了白杨木在木业加工领域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使历来不被重 视的白杨木从劣质变优质,从无用变有用,从滞销变出口,闯进了整合相关的绿色产业链。
[0028] 2.木材干燥装置及工艺的改进
[0029] 速生白杨木集成材,经浸渍技术后,使白杨木的木质结构,经过化学处理产生了质 的变化,进一步采用针对白杨木特殊设计的WB型微波干燥装置代替传统的蒸汽干燥窑及 一系列特种木材加工设备的切削刨磨,制成了整体力学性能稳定的高端白杨木框条及其他 产品。因此,采用浸剂干燥一体化的先进技术,达到白杨木材的密度、强度、硬度和平整度的 大幅提高和定性,使整体力学性能稳定化。只有各工序的高速协调和统一才能获得预期效 果,同时经特种处理后的白杨木保持不变色、低色度、清越效果。尤其微波干燥速度是常规 蒸汽干燥速度的3倍以上。
[0030] 3.改变白杨木切削刀具
[0031] 由于白杨木质软柔韧,加工时易起毛起刺,所以一般刀具无法刨削,虽经改性处理 但一般刀具难以进刀。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