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蒸汽给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237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喷蒸汽给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印染后整理领域,具体说是涉及采用喷蒸汽给湿的预缩机中的喷蒸汽给湿装置。
现有的喷蒸汽给湿装置是由蒸汽管道、汽水分离器、进汽头、进汽圈、不锈钢烘筒、外层汽室、冷凝水回水管路、疏水阀组成。其工作原理为蒸汽从一端进气头进入不锈钢烘筒内使其表面加热,同时,蒸汽从另一端通过汽水分离器、进汽头、进汽圈进入到外层汽室后立即被烘筒表面的高温所汽化并直接穿透织物,对织物正、反面及纤维内部均匀给湿,使织物具有可塑性,从而达到真正预缩的目的。上述装置中因其结构所致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是汽水分离器的分水效果差,原因是汽水分离器中的关键零件回气管太长,其下端管口距筒底部距离太近,由于筒内具有一定工作压力,因此能够把筒底的凝水压入回汽管并送出汽水分离器到达外层汽室造成滴水;二是进汽圈结构不合理,该气圈内部圆周均布4个Φ22孔,蒸汽需从这四个孔中通过才能进入外层汽室,由于四个孔的截面积之和远远小于外层汽室的环形面积,因此蒸汽不能快速进入外层汽室而被截流在进气端造成滴水,两处不足造成织物在幅宽方向上含湿不均匀,从而影响预缩整理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喷蒸汽给湿装置包括汽水分离器和不锈钢烘筒;所述不锈钢烘筒包括中空结构的内汽室、环绕筒壁设置的环柱形外层汽室,其内汽室通过设置在不锈钢烘筒一侧端盖上的进汽头与蒸汽源相连通,其外层汽室通过安装在不锈钢烘筒另一侧的进汽圈、以及与进汽圈相连通的进汽头通过管道与汽水分离器的蒸汽出口相连通;其中,设置在进汽圈内的进汽道为一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的槽口直接与外层汽室的环形进汽口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汽水分离器包括下部设置有排水口的分离器壳体、通过上端盖吊装在分离器内腔中的回汽管;所述回汽管的长度小于分离器壳体内腔高度的1/2,且在其外壁上盘绕有至多两圈螺旋分流板;在上端盖上设置有一与回汽管相连通的蒸汽出口和偏置在蒸汽出口一侧、位于螺旋分流板上方的蒸汽进口。
由于本实用新型将进汽圈内的进汽道由圆周均布4个Φ22孔的结构改为环形凹槽结构,这就使得其通气面积增大至原通气面积的37倍,同时还改变了蒸汽相外层汽室流动时的轨迹,即由四个小圆柱形态流动变为以圆环形态快速流动,从而使蒸汽均匀分散到整个幅宽方向。另由于本实用新型将汽水分离器中的回汽管缩短了近1/3,并将螺旋分流板由三圈改为两圈,从而保证了筒底部的凝水在工作压力范围内无法从回汽管中排出,真正起到汽水分离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不仅可克服现有技术中汽水分离效果差、易造成外层汽室进汽端滴水的不足之处,更主要的是可使蒸汽均匀分散到整个幅宽方向,实现对织物正、反面及纤维内部均匀给湿,使织物具有可塑性,达到真正预缩的目的。
图2是


图1中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
图1中汽水分离器的主视图。
图4是
图1中进汽圈剖视图。
图5是图4的A向视图。
上述图中1是蒸汽管路,2汽水分离器,3是进汽头,4是进汽圈,5是不锈钢烘筒,6是外层汽室,7是进汽头,8是冷凝水回路,9是疏水阀,10是上端盖,11是连接法兰,12是分离器壳体,13是螺旋分流板,14是回汽管,1 5是引水架,16是环形凹槽图6是现有技术中汽水分离器的主视图。
图中1′是分离器壳体,2′是螺旋分流板,3′是回汽管,4′是引水架。
图7是现有技术中进汽圈剖视图。
图8是图7的B向视图。
图中5′是进汽孔,6′是进汽圈。
权利要求1.一种喷蒸汽给湿装置,它包括汽水分离器(2)和不锈钢烘筒(5);所述不锈钢烘筒(5)包括中空结构的内汽室、环绕筒壁设置的环柱形外层汽室(6),其内汽室通过设置在不锈钢烘筒(5)一侧端盖上的进汽头(7)与蒸汽源相连通,其外层汽室(6)通过安装在不锈钢烘筒(5)另一侧的进汽圈(4)、以及与进汽圈(4)相连通的进汽头(3)通过管道与汽水分离器(2)的蒸汽出口相连通,其特征在于设置在进汽圈(4)内的进汽道为一环形凹槽(16),该环形凹槽(16)的槽口直接与外层汽室(6)的环形进汽口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蒸汽给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水分离器(2)包括下部设置有排水口的分离器壳体(12)、通过上端盖(10)吊装在分离器壳体内腔中的回汽管(14);所述回汽管(14)的长度小于分离器内腔高度的1/2,且在其外壁上盘绕有至多两圈螺旋分流板(13);在上端盖(10)上设置有一与回汽管(14)相连通的蒸汽出口和偏置在蒸汽出口一侧、位于螺旋分流板(13)上方的蒸汽进口。
专利摘要一种喷蒸汽给湿装置,它包括汽水分离器(2)和不锈钢烘筒(5);所述不锈钢烘筒(5)包括中空结构的内汽室、环绕筒壁设置的环柱形外层汽室(6),其内汽室通过设置在不锈钢烘筒(5)一侧端盖上的进汽头(7)与蒸汽源相连通,其外层汽室(6)通过安装在不锈钢烘筒(5)另一侧的进汽圈(4)、以及与进汽圈(4)相连通的进汽头(3)通过管道与汽水分离器(2)的蒸汽出口相连通,其特征在于设置在进汽圈(4)内的进汽道为一环形凹槽(16),该环形凹槽(16)的槽口直接与外层汽室(6)的环形进汽口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在于可使蒸汽均匀分散到整个幅宽方向,实现对织物正、反面及纤维内部均匀给湿,使织物具有可塑性,达到真正预缩的目的。
文档编号D06C7/00GK2573528SQ0227898
公开日2003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30日
发明者黄辉, 王强华, 朱银山, 常同侠 申请人:郑州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