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捻变形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9762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假捻变形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对多根合成长丝进行假捻变形的假捻变形机。
背景技术
由WO 03/002793A1已知同一种的假捻变形机。
已知的假捻变形机包括许多加工位,其并列设置在机械纵侧面。每一加工位包括多个过程机组,其设置于机架中用于一长丝流程。过程机组如输送装置、热装置、冷却装置、假捻机组和卷绕装置在机架中保持尽可能短的长丝流程。但在这方面应该注意,过程机组在加工位中特别在过程开始以前是可操作的并从而是易于接近的。为此已知的假捻变形机具有一操作通道,其构成在机架的多个机架部件之间。因此从操作通道出发可由操作人员操作大部分过程机组。特别是已知的假捻变形机的特征在于卷绕装置和在其前面连接的过程机组的紧凑的设置。因此直接组合机架的各个支承卷绕装置和前置的过程机组的机架部件。但因此增加了接近各过程机组的困难。

发明内容
现在本发明的目的是进一步构成开头所述型式的假捻变形机,使其尽管将各过程机组紧凑地设置于机架中但仍以简单的方式和方法确保对过程机组的可接近性。
按照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具有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假捻变形机来达到。
由诸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和特征组合阐明本发明的有利的进一步构成。
本发明利用假捻变形机的已知结构,其中过程机组的一部分固定在面向操作通道的机架墙板上。这样,按照本发明,该机架墙板分布在多个分别为各加工位的一个区域配置的机架门中,机架门1可摆动地与机架的一个机架部件连接。因此不仅机架门的前面而且机架门的背面从操作通道出发是可接近的。附加的机架自由空间,特别是在组装的机架部件中,不再是必要的,还可以更紧凑地将各机架部件和过程机组的设置组合于假捻变形机中。
为了使在长丝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环境负荷远离电装置,按照权利要求2的本发明的进一步构成是特别有利的。对此用于长丝导向、长丝断头检测和长丝操作所需的过程机组的部件固定在机架门的外部的前面。反之,用于过程机组的能量供应和控制所需要的部件固定在机架门的内部的背面。因此基本上构成为封闭的墙板的机架门将长丝操作与过程机组的敏感的部件如控制、调节、能量供应或功率等电子系统分开。其中作为附加的保护措施机架门可以在背面上具有一罩。
在假捻变形机中各机架门优选彼此独立地与固定的过程机组可在一工作位置与一维修位置之间操作。因此可以维修和改装一加工位的个别过程机组而与邻接的加工区域无关。
通过本发明的有利的进一步构成,其中各机架门在工作位置可与机架锁定地连接,可以可靠地固定过程机组本身,实施具有高的动力学的过程步骤,例如输送装置。
其中特别有利的是,加工区域的一组过程机组固定在机架门上。借此可以将用于能量供应或信号传送的切割点有利地减至最少。由此例如一组输送装置可以由一共同的能量分配器供应能量。
一加工区域的一组过程机组优选由12个单机组构成,其因此平行同时加工12根长丝。
在多个输送装置由机架门固定的情况下,一特别紧凑和狭窄的构造方式可以这样达到,即在每一输送装置之间设置一屏蔽装置。通过屏蔽装置有利地避免因气流或断线引起的输送装置的相互影响。
本发明与在假捻变形机中卷绕装置是否实施自动的换筒或是否由操作人员手工实施换筒无关。特别是在一具有自动换筒的假捻变形机中通过本发明的进一步构成可以从两侧达到向卷绕装置的可接近性,其中机架门设置在机架的机架部件上,其在位于操作通道对面的一侧上支承多个卷绕装置。对此在打开机架门时可以从操作通道出发达到卷绕装置的背面。
按照本发明的假捻变形机尽管有很紧凑的构造方式但其特征在于其操作方便的造型。


以下参照附图借助于一个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假捻变形机。其中图1 本发明的假捻变形机的实施例的示意俯视图;图2 按照图1的实施例的一个加工区域的加工位的示意横剖视图;图3 按照图1和2的实施例的平行于操作通道的示意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中示意地示出本发明的假捻变形机的实施例的俯视图。假捻变形机具有一机架4。机架4包括多个机架部件,这些机架部件在这里称为进料架4.1、过程架4.2和卷绕架4.3以及上面的多层拉幅架4.4。机架部件4.1,4.2,4.3和4.4相互固定连接。与进料架4.1间隔开一定距离设有一单独的筒子架3。
在机架4中沿纵向方向并列设置许多加工位1.1、1.2、1.3等。通常在一假捻变形机中设有200个以上的加工位,优选216个加工位。在图1的实施例中示例性只以标记1.1、1.2和1.3标明前三个加工位。在每一加工位1.1、1.2和1.3中分别加工至少一根长丝。许多加工位分布在多个加工区域内。在图1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各12个并列设置的加工位1.1、1.2、1.3等构成一个加工区域。图1中对此示例性地示出前两个加工区域2.1和2.2以及部分地示出第三加工区域2.3。每一加工区域2.1、2.2、2.3等包括多个过程机组,其固定于机架4中的一调节结构上,以便同时从给纱筒子上抽出为加工区域的加工位配置的长丝,并使其变形、拉伸和卷绕到卷筒上。
图1中只示意地示出加工区域的一部分或在各个加工位设置的具有标记10、11、12、13、16和18的过程机组。用标记10标明一组牵拉输送装置,其中为每一加工位分别配置一个牵拉输送装置,以便从一给纱筒子上抽出一长丝37。给纱筒子安装于筒子架3中。为了拉伸和变形将长丝3 7在一加工位例如加工位1.1中导入一假捻区,该区由初级加热装置11、冷却装置12和假捻变形机组13构成。紧接着将长丝37在每一加工位中受一次热后处理,这由次级加热装置16来实现。加工结束后将长丝37在卷绕装置18中卷绕到卷筒21上。卷绕装置18占据三个加工位的宽度,因此各三个卷绕装置在一立柱上下相叠地设置于卷绕架4.3中,对此稍后要进一步讨论。
为了控制过程机组,其在图1中只部分由标记10、11、13、16和18示出,为每一加工区域配置一场控制装置。这样,为加工区域2.1配置场控制装置38.1和为加工区域2.2配置场控制装置38.2。场控制装置42.1和42.2以及图中未再示出的假捻变形机的后接的加工区域的场控制装置与机器控制装置39相连接。因此可以控制和检测一个加工区域的过程机组而与邻接的加工区域的过程机组无关。
图2中借助于一个加工位的横剖视图示意地示出过程机组在机架4中的设置以及具有机架部件4.1、4.2、4.3和4.4的机架4的构成。进料架4.1和过程架4.2彼此间隔开设置并构成操作通道5。过程架4.2和卷绕架4.3组成为一个机架装置。在操作通道5的上面过程架4.2和进料架4.1通过一多层拉幅架4.4相连接。
机架部件4.1、4.2、4.3和4.4相互固定连接,以便保持各过程机组用以引导、加工和卷绕长丝。在进料架4.1上设有一组牵拉输送装置10。为此牵拉输送装置10固定在机架墙板40上,其中在机架墙板40的面向操作通道5的前面上设置牵拉输送装置10的驱动的进料辊23和超程辊24而在机架墙板40的背面上设置电机25和供电装置。
在长丝流程中在牵拉输送装置10后面接着初级加热装置11和冷却装置12,它们连续地设置并且由多层拉幅架4.4固定在操作通道5的上方。
为了安装在长丝流程中随后的假捻变形机组13,一横支座41设置在过程架4.2的上部。横支座41并列固定一组假捻变形机组13。假捻变形机组13构成为所谓摩擦圆盘机组,其中多个重叠的摩擦圆盘设置在三个布置成一三角形的驱动轴上。假捻变形机组13由一电机26驱动。
在横支座41的下面每一加工区域在过程架4.2上设置一机架门7.1。机架门7.1可摆动地固定在过程架4.2上,其构成以下还要更详细地说明。
每一加工位在机架门7.1上固定一长丝张力传感器27、一拉伸输送装置14和一调节输送装置15。其中为长丝的导向、检测和加工所需要的过程机组27、14和15的部件安装在机架门7.1的面向操作通道5的前面上。用于过程机组14、15和27的能量供应和控制所需要的部件固定在机架门7.1的背面。对此示例性示出长丝张力传感器27的传感器电子设备28和拉伸输送装置14与调节输送装置15的输送装置电子设备29。调节输送装置15通过一支架42固定在机架门7.1上,以便直接在机架门7.1的下端使长丝从过程架4.2上可以转向到卷绕架4.3上。
在过程架4.2和卷绕架4.3的下部设有次级加热装置16。为了安装卷绕装置在卷绕架4.3中构成三层。每一层支承一个卷绕装置18,其基本上由一传动辊19、一摆动机构20和一筒子架22构成。在筒子架22上长丝37被卷绕到卷筒21上。在卷绕架4.3的下部在第一层与次级加热装置16的出口之间设有一输入装置17。并且卷绕装置18包括一纱管库43,以便实施自动的换筒。图中未更详细地示出用于更换整筒所需的辅助装置。沿着卷绕架4.3构成一落筒通道6,从那里运出整筒。
输送装置10、14、15和17在加工位的调节结构中在其构造上是同样的,从而例如牵拉输送装置10对其更详细地说明如下。该输送装置由一进料辊23和一为进料辊23配置的超程辊24构成。进料辊经由一电机25驱动。超程辊24可自由旋转地支承,其中长丝37以多次缠绕经由进料辊23和超程辊24引导。
为了长丝导向还附加沿长丝流程分配多个导纱器或转向辊。这些部件以标记34.1、34.2...34.5标明。
为了操作机器,在进料架4.1与过程架4.2之间构成操作通道5。因此由操作人员从操作通道5出发可操作进料架4.1和过程架4.2上的全部过程机组。特别是可以直接从操作通道5出发对过程架4.2的过程机组13、14、15和27进行有利的维修与重调工作。对此图3中从操作通道5出发示意地示出过程架4.2的纵剖视图。为了概观在图3的机器,图中省去了长丝的流程。在过程架4.2上对每一加工区域2.1、2.2和2.3分别具有一横支座41.1、41.2和41.3,用以安装一组假捻变形机组13。同样每一加工区域2.1、2.2和2.3具有一机架门7.1、7.2和7.3,其上固定过程机组14、15和27。机架门7.1、7.2和7.3构成同样的,从而借助于机架门7.1说明其构造,机架门7.1在一侧面端通过两铰链8.1和8.2与过程架4.2可摆动地连接。在对置的侧面端在机架门7.1上构成两个固定锁30.1和30.2,借其在所示工作位置机架门7.1可与过程架4.2锁定。机架门7.1在固定锁30.1和30.2的区域内具有一手柄9,借其可操作机架门7.1。
机架门7.1、7.2和7.3分别支承在外部的前面上,该前面面向操作通道,它们用于长丝导向、长丝断头检测和长丝操作所需的过程机组的部件14、15和27。用于过程机组的能量供应和控制所需的部件如传感器电子设备和输送装置电子设备安装在图中看不见的机架门7.1、7.2和7.3的内部的背面上。因此机架门7.1、7.2和7.3分别支承一加工区域的一组拉伸输送装置14、调节输送装置15和长丝张力传感器27。其中每一组过程机组由12个单机组构成。机架门7.1、7.2和7.3可以彼此独立地在机架4.2上从一图中所示的工作位置导向一摆出的维修位置。对此可以由操作人员将每一机架门7.1、7.2和7.3经由手柄9引出锁定的工作位置并转向操作通道的方向。实施该过程特别是为了维修过程机组和为了附加安装其他的过程机组例如一在拉伸输送装置14与调节输送装置15之间设置的射流装置(Tangeleinrichtung)。此外,在打开机架门时向卷绕装置18的通道在卷绕架4.3中从一背面是开通的(图2)。
此外在关闭机架门7.1、7.2和7.3时形成一能量供应与控制的电子设备的罩,因为用于长丝操作所需要的过程机组的机械部件基本上从外面是可接近的。为此机架门7.1、7.2、7.3基本上由封闭的墙板构成。为了在加工区域内保持尽可能紧密的分纱,在各拉伸输送装置14之间将一长形的屏蔽装置31固定在机架门7.1、7.2和7.3上。屏蔽装置31基本上沿拉伸输送装置14的伸出的进料辊和超程辊的大小延伸。借此不出现因产生的气流或断纱引起的相互影响。
图1、图2和图3中所示的假捻变形机的实施例在过程机组的构成和结构中是有利的。原则上有可能在机架中结合附加的或可选择的过程机组。通过机架门部分地安装过程机组的主要优点在于,不仅过程机组的操作而且过程机组的维修或改装可以从操作通道出发实现。特别是在一假捻变形机的机架的各机架部件中,其由其背面不可接近或与其他的机架部件组成一单元时,借此可以实现过程机组的有利的安装。
此外本发明也可延伸到这样的解法,其中机架门与机架墙板不是可摆动地而是可移动地连接。在这方面机架门的移动可以不仅沿机架墙板的纵向而且横向于机架墙板(推动板)实现。
附图标记清单1,1.1,1.2,1.3... 加工位2,2.1,2.2,2.3... 加工区域3筒子架4机架4.1 进料架4.2 过程架4.3 卷绕架4.4 多层拉幅架5操作通道 6落筒通道7.1,7.2,7.3机架门8.1,8.2 铰链9手柄 10 牵拉输送装置11 初级加热装置 12 冷却装置13 假捻变形机组 14 拉伸输送装置15 调节输送装置 16 次级加热装置17 输入装置 18 卷绕装置19 传动辊20 摆动机构21 卷筒 22 筒子架23 进料辊24 超程辊25 电机 26 电机27 长丝张力传感器28 传感器电子设备29 输送装置电子设备 30.1,30.2 固定锁31 屏蔽装置 33 给纱筒子34.1,34.2...34.5转向辊,导纱器35 导纱头36 备用筒子 37 长丝38.1,38.2 场控制装置39 机器控制装置40 机架墙板 41 横支座42 支架 43 纱管库
权利要求
1.用于对多根合成长丝进行假捻变形的假捻变形机,包括多个加工位(1.1,1.2,1.3),这些加工位分别具有多个固定在一个机架(4)上的过程机组(10、11、12、15、18),以便将长丝(37)平行地从给纱筒子(33)中抽出、使其变形、拉伸并卷绕到卷筒(21)上,其中,机架(4)具有多个机架部件(4.1,4.2,4.3,4.4),通过这些机架部件构成一个操作通道(5),并且其中过程机组(14、15)的一部分固定在面向操作通道(5)的机架墙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墙板分布在多个分别为各加工位的一个区域配置的机架门(7.1,7.2,7.3)中,并且每一机架门(7.1,7.2,7.3)可摆动地与机架(4)的一个机架部件(4.2)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捻变形机,其特征在于,机架门(7.1,7.2,7.3)分别将过程机组(14、15)的用于长丝导向、长丝断头检测和长丝处理所需的部件固定在一个面向操作通道(5)的外部的前面上,而将过程机组(14、15)的能量供应和控制的部件固定在一个内部的背面上。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假捻变形机,其特征在于,机架门(7.1,7.2,7.3)彼此独立地与各固定的过程机组(14、15)一起可在一个工作位置与一个维修位置之间引导。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假捻变形机,其特征在于,机架门(7.1,7.2,7.3)在工作位置可与机架(4.2)锁定地连接。
5.按照权利要求1至4之一项所述的假捻变形机,其特征在于,机架门(7.1,7.2,7.3)分别装有至少一组加工区域的过程机组,这些过程机组由输送装置(14)、长丝断头检测装置(2 7)和/或射流装置构成。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假捻变形机,其特征在于,一个加工区域的所述一组过程机组由优选12个单机组构成。
7.按照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假捻变形机,其特征在于,过程机组由多个输送装置(14)构成,其中每一输送装置(14)具有至少一个驱动的进料辊(23),并且在邻接的进料辊(23)之间分别设有一个屏蔽装置(31)。
8.按照权利要求1至17之一项所述的假捻变形机,其特征在于,机架门(7.1,7.2,7.3)安装在机架(4)的机架部件(4.2)上,该机架部件在与操作通道(5)相对置的一面上支承多个卷绕装置(18)。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多根合成长丝进行假捻变形的假捻变形机,包括多个加工位。每一加工位包括多个过程机组,它们固定在机架上,以便将长丝从给纱筒子中抽出、使其变形、拉伸并卷绕到卷筒上。机架具有多个机架部件,这些机架部件构成一个操作通道并且其中过程机组的至少一部分固定在面向操作通道的机架墙板上,为了可以按简单的方式和方法实施过程机组的操作、维修和改装,按照本发明,该机架墙板分布在多个分别为各加工位的一个区域配置的机架门中,其中每一机架门可摆动地与机架的一个机架部件连接。
文档编号D02G1/02GK1537986SQ20041003251
公开日2004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19日
发明者克莱门斯·耶施克, 安德烈亚斯·滕斯, 托马斯·沃特曼, 沃特曼, 亚斯 滕斯, 克莱门斯 耶施克 申请人:苏拉有限及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