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集聚纺纱装置的张力支承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748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型集聚纺纱装置的张力支承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型集聚纺纱装置的张力支承机构,属于紧密纺纱机的气动聚集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紧密纺纱机为消除纺纱三角区在主牵伸下游增加了一个纤维须条聚合的负压气动集聚装置,气动集聚装置主要由负压集聚管、网格圈、集聚罗拉以及网格圈张紧机构等构成,负压集聚管导向面的管壁上开有多个气流导槽,网格圈表面密布气孔,多个网格圈分别对应套装在负压集聚管的各气流导槽上,使每一个气流导向槽对应一根纤维须条,在负压集聚管内的负压气流作用下,纤维须条毛羽随着网格圈转动输送的同时在气流导槽上得到 集聚,而有效减少纺纱三角区,达到减少纱线毛羽和增加纱线的强力的要求。由于网格圈套在负压集聚管、集聚罗拉和张力机构的张力杆上,而控制皮辊压在集聚罗拉上,牵伸集聚后的纤维须条通过集聚罗拉握持点所形成的浮游区直接影响纱线的性能指标。目前所公开的集聚纺纱装置的张力支承机构在张力支承座、张力支承架以及两个定位弹簧片构成的张力支承机构,将张力支承座设置在负压集聚管的下侧,通过定位弹簧片将张力支杆安装在两张力支承座处,使张力杆位于集聚罗拉的下部,避免了纤维须条通过牵伸装置后其棉绒毛羽及空气中的飞花、尘埃下落后造成张力杆积花而使网格圈跑出张力支架的控制范围的问题。由于张力杆支承点接近于集聚罗拉与控制皮辊的夹持点,同时,各限位滑座在底部设有对网格圈进行轴向限位的挡块,当网格圈向限位滑块最低点一侧转动时,挡块既能挡在松施网格圈的一侧,也能网格圈紧边的一侧,故能有效控制网格圈的轴向移动,对网格圈可靠限位,能提高网格圈的张紧效率,使牵伸后的纤维须条能迅速进入气流导槽的位置并完整通过气流导槽,使纱线能达到所要求的纱线毛羽及强力。但对于6锭、8锭等多锭结构的异形管结构,由于张力杆较长,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变形而造成的张力支撑座以及限位滑座的位置变化,进而影响网格圈的张力变化。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将至少两个张力杆安装在负压集聚管上,提高张力杆和负压集聚管强度,更容易控制每个网格圈的张力的集聚纺纱装置的张力支承机构。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型集聚纺纱装置的张力支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负压集聚管下侧的四个以上的张力支承座以及至少两个张力支承架和至少四个定位弹簧片,各张力支承座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的张力支承架包括张力杆、沿张力杆横向间隔设置的三个以上可调节网格圈张力的限位滑座,限位滑座通过调节弹簧顶在张力杆的下部,各限位滑座的底部设有对网格圈进行轴向限位的具有挡边的挡块;两定位弹簧片的连接面分别与相对应的两张力支承座连接,两定位弹簧片的调节安装面分别与张力杆的两端压接,且张力杆的两端设置在两张力支承座的安装孔内,两定位弹簧片的调节安装面上设有装配面和内凸起。[0006]本实用新型在负压集聚管下侧设有的四个以上的张力支承座并与至少两个张力支承架和至少四个定位弹簧片相配安装,故能使安装在负压集聚管上的张力杆长度缩短,提高张力杆的强度好,其使用过程中不易变形,而且更容易制造,比较适用于6锭、8锭等多锭结构的负压集聚管。本实用新型由于缩短了张力杆的长度,因此能够避免过长张力杆因强度差、变形而造成的张力支撑 座及限位滑座位置变化,进而影响网格圈的张力变化,可使每个网格圈的张力更容易控制。本实用新型采用分段式的张力杆,由于负压聚集管位于内侧的下邻的两个张力支承座可以设计成包覆小罗拉结构,从而也提高了负压集聚管的强度较好。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张力支承机构安装在集聚纺纱装置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张力支承机构安装在集聚纺纱装置、且准备安装网格圈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张力支承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张力支承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定位弹片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定位弹片与张力杆在正常纺纱时安装位置的结构示图。图9是图7中定位弹片与张力杆在装卸网格圈时的结构示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定位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
图10中定位弹片与张力杆在正常纺纱时安装位置的结构示图。
图12是
图10中定位弹片与张力杆在装卸网格圈时的结构示图。其中1 一负压集聚管,1-1 一气流导槽,1-2—吸气孔,2—集聚罗拉,3—网格圈,4一吸气接头,5—定位弹簧片,5-1—调节安装面,5-2—装配面,5-3—内凸起,5-4—连接面,6—张力支承座,6-1—外台阶,6-2—孔内定位面,6-3—限位台阶,7—张力杆,7-1—支承座,7-2—定位块,8—限位滑座,8_1—侧挡边,9一挡块,10一调节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I 6所示,本实用新型集聚纺纱装置的张力支承机构,包括设置在负压集聚管I下侧的至少四张力支承座6以及至少两个张力支承架和至少四个定位弹簧片5,各张力支承座6上设有安装孔。见图I 6所示,本实用新型至少四个张力支承座6位于负压集聚管I的下侧,其中两个位于负压聚集管I的两端,至少两个相邻的位于负压聚集管I的中部,如采用六个张力支承座时,其负压聚集管I两侧分别设有两个相邻的张力支承座,各张力支承座6固定在负压集聚管I下部,将各张力支承座6与负压集聚管I制成一体结构。负压集聚管I沿导向面的管壁上设有与负压腔相通的至少一个吸气孔1-2以及三个以上的气流导槽1-1,吸气接头4固定在吸气孔1-2上,通过吸气接头4与负压气源吸入负压集聚管I内,多个网格圈3套装在负压集聚管I上并位于各气流导槽1-1处,集聚罗拉2旋转时带动网格圈3转动,通过均匀的负压气流作用于各牵伸出的纤维束上,使其集聚成一束,随后加捻使其毛羽能密封缠绕在纱线上。见图I 3、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张力支承架包括张力杆7、沿张力杆7横向间隔设置的三个以上可调节网格圈张力的限位滑座8,限位滑座8通过调节弹簧10顶在张力杆7的下部,各限位滑座8的底部设有对网格圈3进行轴向限位的具有挡边的挡块9,由于挡块9两侧的挡边是设置在限位滑座8底部的两侧并延伸向上,故能有效地防止网格圈3的轴向移动,见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张力杆7具有前折边、两端部具有支承座7-1,见图4、5所示,张力支承座6的内侧面上设有对张力杆7翻转时的限位的限位台阶6-3,用于定位弹簧片5连接的外台阶6-1或孔内定位面6-2,张力杆7间隔设有三个以上的定位块7-2,呈U形的限位滑座8 一侧设有导槽,限位滑座8通过导槽插接在定位块7-2上,调节弹簧10顶在张力杆和限位滑座8的U形端,限位滑座8在挡块后部还设有侧挡边8-1,通过限位滑座8调节和支承网格圈3,而挡块9上内侧的凸块并卡接在限位滑座8的U形槽内与限位滑座8一起移动。见图I 4所示,本实用新型定位弹簧片5具有连接面5-4和调节安装面5_1,两 定位弹簧片5的连接面5-4分别与两张力支承座6连接,定位弹簧片5的调节安装面5-1分别与设置在两张力支承座6安装孔内的张力杆7两端相接,且两定位弹簧片5的调节安装面5-1上具有对张力杆7端部起支承作用的装配面5-2以及对张力杆7转动和平移进行限位的内凸起5-3,使张力杆7能在两张力支承座6安装孔中旋转或水平移动,并通过定位弹簧片5上的内凸起5-3控制张力杆7的位置,在外力的作用下张力杆7可越过定位弹簧片5上的该内凸起5-3进行旋转或水平移动,并可在外力的作用下返回正常的工作位置。见图7 9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结构的定位弹簧片5,该定位弹簧片5的调节安装面5-1设有两个竖置相交且向内倾的斜面,将调节安装面5-1分隔为装配面5-2和由两斜面形成的内凸起5-3,定位弹簧片5的连接面5-4为呈框形并卡接在张力支承座6上由张力支承座6的外台阶6-1或内台阶限位,或定位弹簧片5的连接面5-4为平面,定位弹簧片5的连接面5-4卡接在张力支承座6安装孔的孔内定位面6-2上,使张力杆7通过两定位弹簧片5安装在张力支承座6上,见图8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弹簧片5与张力杆7在正常纺纱时安装位置,定位弹簧片5前部的装配面5-2夹在张力杆7两端的支承座7-1上,内凸起5-3将调整后的张力杆7的位置进行定位。见图9所示,当需要拆装网格圈3时,可将张力杆7向后水平移动,使张力杆7两端的支承座7-1越过内凸起5-3并由内凸起5-3进行限位,并转动张力杆7即可。当需支承网格圈3时,将张力杆7向前推越过内凸起5-3,返回正常纺纱位置。见
图10 12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结构定位弹簧片5,定位弹簧片5的调节安装面5-1上设有内倾的凸块,该凸块可为球形凸块或锥柱形,将调节安装面5-1分隔为装配面5-2和由凸块形成的内凸起5-3,定位弹簧片5的连接面5-4为平面并卡接在张力支承座6安装孔的孔内定位面6-2上,或定位弹簧片5的连接面5-4呈框形并卡接在张力支承座6上由张力支承座6的内台阶或外台阶6-1限位。见
图1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弹簧片5与张力杆7在正常纺纱时安装位置,定位弹簧片5前部的装配面5-2夹在张力杆7两端的支承座7-1上,内倾的凸块将调整后的张力杆7的位置进行定位。见
图12所示,当需要拆装网格圈3时,可将张力杆7向后水平移动,使张力杆7两端的支承座7-1越过内凸起5-3由内凸起5-3进行限位,并转动张力杆7即可。当需支承网格圈3时,将张力杆7向前推越过内凸起5-3,返回正常 纺纱位置。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型集聚纺纱装置的张力支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负压集聚管(I)下侧的四个以上的张力支承座¢)以及至少两个张力支承架和至少四个定位弹簧片(5),各张力支承座(6)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的张力支承架包括张力杆(7)、沿张力杆(7)横向间隔设置的三个以上可调节网格圈张力的限位滑座(8),限位滑座(8)通过调节弹簧(10)顶在张力杆(7)的下部,各限位滑座(8)的底部设有对网格圈进行轴向限位的具有挡边的挡块(9);两定位弹簧 片(5)的连接面(5-4)分别与相对应的两张力支承座(6)连接,两定位弹簧片(5)的调节安装面(5-1)分别与张力杆(7)的两端压接,且张力杆(7)的两端设置在两张力支承座(6)的安装孔内,两定位弹簧片(5)的调节安装面(5-1)上设有装配面(5-2)和内凸起(5-3)。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改进型集聚纺纱装置的张力支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支承座¢)固定在负压集聚管(I)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改进型集聚纺纱装置的张力支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杆(7)具有前折边、两端部具有支承座(7-1),且张力支承座¢)的内侧面上设有对张力杆限位的限位台阶(6-3),张力杆(7)间隔设有三个以上的定位块(7-2),呈U形的限位滑座(8) —侧设有导槽,限位滑座(8)通过导槽插接在定位块(7-2),调节弹簧(10)顶在张力杆(7)和限位滑座⑶的U形端,限位滑座⑶在挡块后部还设有侧挡边(8-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型集聚纺纱装置的张力支承机构,包括设置在负压集聚管下侧的四个以上的张力支承座以及至少两个张力支承架和至少四个定位弹簧片,各张力支承座上设有安装孔,张力支承架包括张力杆、沿张力杆横向间隔设置的三个以上可调节网格圈张力的限位滑座,限位滑座通过调节弹簧顶在张力杆的下部,各限位滑座的底部设有对网格圈进行轴向限位的具有挡边的挡块;两定位弹簧片的连接面分别与相对应的两张力支承座连接,两定位弹簧片的调节安装面分别与张力杆的两端压接,且张力杆的两端设置在两张力支承座的安装孔内,两定位弹簧片的调节安装面上设有装配面和内凸起。本实用新型能提高张力杆和负压集聚管强度,更容易控制每个网格圈张力。
文档编号D01H13/10GK202643998SQ20122005071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6日
发明者崔桂生, 胡文君, 刘东坡, 柏立娟 申请人:常州市同和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