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2329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绕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在将用于缝制的线从卷线筒向线轴上卷绕时使用的绕线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9及图10所示,进行缝制的缝纫机101将从卷线筒102a抽出的作为上线的缝线Ta向缝针106供给。并且,具有下述结构,其通过使该缝针106上下移动,而如图11所示使缝线Ta与卷绕在安装于釜107内部的线轴108上的作为下线的缝线Tb缠绕,在由压脚109按压的布料上形成线迹,从而进行缝制。这种缝纫机101具有用于向安装于釜107 内部的线轴108上卷绕缝线Tb的绕线装置110 (例如,參照专利文献I)。在具有该绕线装置110的缝纫机101中,从卷线筒102b抽出的缝线Tb被线引导部112引导,井向绕线装置110引导。如图12所示,绕线装置110具有绕线轴113。该绕线轴113插入圆筒状的支撑筒部114中,利用轴承115可转动地支撑。在该绕线轴113的一端侧,经由垫片116安装有用于安装橡胶环117的绕线轮118,并利用螺钉119固定。另外,在绕线轴113的另一端侧固定有固定环120,在与该固定环120相比更靠近前端侧可以装卸线轴108。在这种绕线装置110中,绕线轴113的橡胶环117通过与设置于使缝针106上下移动的上轴121上的绕线摩擦轮(省略图示)接触,从而进行旋转。由此,使安装在该绕线轴113上的线轴108旋转,向该线轴108上卷绕卷线筒102b的缝线Tb。另外,存在下述情況,S卩,在缝纫机101中,设置有在缝制结束的同时将缝线切断的切线装置,在这种缝纫机101中,如果切线装置进行动作而将上下线切断,则在天秤上止点附近停止驱动。但是,如果在该状态下使按压缝制物的压脚109上升,则有时使缝针106的前端从压脚109的下表面凸出。因此,例如如专利文献2的记载所示,在切线动作完成后,对缝纫机电动机进行控制,以使上轴121逆向旋转,使缝针106上升,从而即使压脚109上升,缝针106的前端也不会从压脚109的下表面凸出。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1-145795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公平03-014479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如专利文献2的记载所示,在使上轴反转而使缝针上升的缝纫机101中,在利用绕线装置110向线轴108上卷绕缝线Tb时,如图13所示,如果在切线动作完成后使上轴121逆向旋转(在图13(b)中向箭头A方向旋转),则绕线装置110的绕线轴113也逆向旋转(在图13(a)中向箭头B方向旋转)。如果反复进行该切线动作以及上轴121的逆向旋转动作,则有时在线轴108上所卷绕的缝线Tb松弛。在绕线装置110中,通过利用线引导部112的缝线调节盘以一定的压カ进行按压,从而向缝线Tb施加规定的张力,使缝线Tb在线轴108上以紧密的状态卷绕,但如果将因线轴108逆向旋转而松弛的缝线Tb再次向线轴108上卷绕,则缝线Tb以松弛的状态被卷绕在线轴108上。因此,使卷绕在线轴108上的缝线Tb的密度产生波动,可能对缝制时的缝制品质造成影响。另外,由于线轴108逆向旋转而松弛的缝线Tb,有时因其捻转而扭转,如果在该状态下使绕线装置110开始对缝线Tb进行卷绕,则缝线Tb会以扭转的状态进行卷绕,或如图14所示,由于缝线Tb的扭转使缝线路径发生变化,而向绕线装置110的绕线轴113上缠绕缝线Tb。特别是高缝台缝细机(post-bed sewing machine)等在缝细机101的主体向作业人员侧倾斜的状态使用的情况下,可能发生缝线Tb向绕线轴113上缠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绕线装置,其可以始终顺利且良好地向线轴上进行缝线的卷绕。可以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实用新型的绕线装置具有可装卸线轴的绕线轴,通过从缝纫机的上轴传递旋转カ而使该绕线轴正向旋转,从而将卷线筒的线向所述线轴上沿规定方向卷绕,其特征在干,所述绕线轴具有驱动轴,其通过所述上轴而进行旋转;从动轴,其可以以与该驱动轴相同的轴线为中心进行转动而被支撑,可以装卸所述线轴;以及旋转カ传递部,其设置在所述驱动轴和所述从动轴之间,将所述驱动轴正向旋转时的旋转カ向所述从动轴传递,而不传递所述驱动轴逆向旋转时的旋转力,所述旋转力传递部具有分别形成在所述驱动轴以及所述从动轴的相对面上的卡合凸起,这些卡合凸起配置为,从所述驱动轴以及所述从动轴的轴线开始向径向离开,且所述轴线方向的位置一致。根据该结构,即使由于缝纫机的上轴逆向旋转而使驱动轴逆向旋转,也可以防止安装有线轴的从动轴的逆向旋转,消除由线轴的逆向旋转产生的线缠绕。因此,可以抑制向线轴上卷绕的缝线的张カ变化而使其稳定,可以实现向线轴上卷绕的缝线的密度均匀化,抑制扭转状态下的卷绕及卷绕不均匀等的问题,可以始终顺利且良好地向线轴上卷绕缝线。并且,通过使用如上述所示以均匀的密度卷绕有缝线的线轴而进行缝制,可以良好地进行缝制。另外,由于防止因线轴的逆向旋转而产生的所卷绕的缝线的松弛,所以可以可靠地防止松弛的缝线挂在线轴以外的部分上等问题。特别地,即使是高缝台缝纫机等在使缝纫机主体向作业人员侧倾斜的状态下使用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缝线因路径变化而从线轴脱离,并与绕线轴缠绕的问题。另外,在防止线轴的逆向旋转的同时将正向旋转的驱动轴的旋转カ向从动轴传递的旋转カ传递部,是由卡合凸起构成的简单结构,该卡合凸起形成为,在驱动轴以及从动轴的相对面上,从驱动轴以及从动轴的轴线开始向径向离开,且轴线方向的位置一致。因此,不必使用部件个数多的复杂构造的传递机构等,可以以非常低的成本防止线轴的逆向旋转。[0025]在本实用新型的绕线装置中,优选在所述从动轴上安装橡胶环,该橡胶环与可旋转地支撑所述从动轴的支撑部件接触。根据该结构,通过在从动轴上安装橡胶环,使该橡胶环与可旋转地支撑从动轴的支撑部件接触,从而可以利用其摩擦力可靠地防止在绕线结束时的从动轴的不需要的旋转、以及防止由于被逆向旋转的驱动轴拖动而使从动轴追随旋转。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绕线装置中,优选所述卡合凸起配置在从所述驱动轴以及所述从动轴的轴线开始向径向离开相同距离的位置上。根据该结构,由于可以容易地构成旋转カ传递部,所以可以以非常低的成本防止线轴的逆向旋转。实用新型的效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绕线装置,可以始终顺利且良好地向线轴上进行缝线的卷绕。
图I是表示具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绕线装置的缝纫机的图,(a)是侧视图,(b)是后视图。图2是表示安装线轴的缝纫机的釜部分的斜视图。图3是缝纫机的卷线筒支撑部的斜视图。图4是绕线装置的概略分解斜视图。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绕线装置的图,(a)是分解后的侧视图,(b)是剖面图。图6是表示设置在绕线轴上的旋转カ传递部的图,(a)是从驱动轴的从动轴侧观察的斜视图,(b)是从从动轴的驱动轴侧观察的斜视图。图7是表示驱动轴以及从动轴的卡合凸起的位置关系的图,(a)是正向旋转时的配置图,(b)是逆向旋转时的配置图。图8是表示变形例中的驱动轴以及从动轴的卡合凸起的位置关系的图,(a)是正向旋转时的配置图,(b)是逆向旋转时的配置图。图9是对通常的缝纫机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的图,(a)是侧视图,(b)是后视图。图10是缝纫机的卷线筒支撑部的斜视图。图11是表示安装线轴的缝纫机的釜部分的斜视图。图12是表示通常的绕线装置的图,(a)是分解后的侧视图,(b)是剖面图。图13是用于说明缝线松弛的状态的表示缝纫机的图,(a)是侧视图,(b)是后视图。图14是对缝线缠绕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a)是缝纫机的俯视图,(b)是绕线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參照图I至图7,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绕线装置的实施方式的例子进行说明。如图I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绕线装置10设置在缝纫机11上。设置有该绕线装置10的缝纫机11在缝纫机工作台12的上表面具有缝纫机主体13。缝纫机主体13具有纵向机体部21,其从缝纫机工作台12向上方延伸;以及缝纫机臂部22,其从该纵向机体部21的上端沿缝纫机工作台12延伸。并且,在该缝纫机臂部22的ー个侧面上设置有绕线装置10。在缝纫机臂部22中,设置有通过电动机而旋转的上轴24。另外,在缝纫机臂部22的前端侧,设置针棒驱动机构25,通过上轴24的旋转カ使针棒27向上下方向移动,该针棒27安装有穿入作为上线的缝线Ta的缝针26。在缝纫机底座部(省略图示)上,设置有利用曲柄机构(省略图示)从上轴24传递动カ而摆动的下轴(省略图示)。如图2所示,在缝纫机工作台12上,设置具有釜31的釜驱动机构32,在釜31中,对卷绕有作为下线的缝线Tb的线轴33进行收容。釜31通过釜驱动机构32而摆动,从而在缝制时通过与缝针26的协同动作,利用线轴33的缝线Tb和缝针26的缝线Ta,在由压脚 34按压的布料上形成线迹。如图3所示,缝纫机11具有卷线筒支撑部41。在该卷线筒支撑部41上可转动地支撑有卷绕作为上线的缝线Ta的卷线筒42a、以及卷绕作为下线的缝线Tb的卷线筒42b。从上述卷线筒42a、42b抽出的缝线Ta、Tb,分别穿过线支撑棒部43的插入孔44a、44b而被抽出。从卷线筒42a抽出的缝线Ta由线引导部45、线引导部46、线调节部47以及天秤48引导,而向缝针26引导。另外,从卷线筒42b抽出的缝线Tb由线引导部49引导,而向绕线装置10引导。如图4所示,绕线装置10具有绕线轴组件(装配件)51。该绕线轴组件51从形成于缝纫机臂部22的侧部的开ロ部22a插入,安装在缝纫机臂部22上。另外,绕线装置10具有按压板52、基座53、杆54以及线压脚55等,它们组装在绕线轴组件51上。如图5 (a)、(b)所示,绕线轴组件51具有绕线轴50和支撑筒部60。绕线轴50由分割为两部分的驱动轴61和从动轴71构成。在支撑筒部60中,从一端侧插入驱动轴61。驱动轴61在向支撑筒部60中插入的插入方向前方侧形成有凸缘部62。该驱动轴61向环状的轴承64中插入,通过将该轴承64向支撑筒部60压入,从而将驱动轴61可转动地支撑在支撑筒部60中。另外,在该驱动轴61上,经由垫片67对安装有橡胶环65的绕线轮66进行安装,并利用螺钉68固定。另外,在支撑筒部60中,从另一端侧插入从动轴71。从动轴71在向支撑筒部60插入的插入方向前方侧形成有凸缘部72。该从动轴71向环状的轴承74中插入,通过将该轴承74向支撑筒部60压入,从而将从动轴71可转动地支撑在支撑筒部60中。另外,在该从动轴71上将固定环75利用螺钉76进行固定。另外,在该从动轴71上安装有橡胶环77,该橡胶环77与基座53轻轻地接触。如图6 (a)、(b)所示,在构成上述的绕线轴组件51的绕线轴50的驱动轴61以及从动轴71上,在各个凸缘部62、72的彼此的相对面的外周侧,形成有作为旋转力传递部的卡合凸起62a、72a。驱动轴61以及从动轴71配置在同一轴线上,上述卡合凸起62a、72a配置为,从驱动轴61以及从动轴71的各轴线开始向径向离开相同的距离,并且在驱动轴61旋转时可以进行卡合或分离。上述的绕线轴组件51,通过使绕线轮66的橡胶环65与设置在缝纫机臂部22内的上轴24上的绕线摩擦轮24a接触,从而使驱动轴61旋转。另外,绕线轴50的从动轴71从形成在作为支撑部件的基座53上的插入孔53a凸出,在该凸出部分上装卸线轴33。下面,对利用具有上述的绕线轴组件51的绕线装置10向线轴33上卷绕缝线Tb的情况进行说明。首先,在线轴33的轴部33a上将缝线Tb的端部卷绕几圈,将该线轴33安装在绕线装置10的从动轴71上。在使绕线装置10的杆54进入线轴33的凸缘33b之间后,使绕线轴组件51移动,使得设置在绕线轴组件51的驱动轴61上的绕线轮66的橡胶环65与上轴24的绕线摩擦 轮24a接触。在该状态下使缝纫机11进行驱动。这样,上轴24进行旋转,将其旋转カ向绕线轴组件51的驱动轴61传递,如图7 (a)所示,驱动轴61进行正向旋转(在图7 (a)中向箭头α的方向旋转)。如果驱动轴61进行正向旋转,则使设置在驱动轴61的凸缘部62上的卡合凸起62a与设置在从动轴71的凸缘部72上的卡合凸起72a卡合,由此,从动轴71与驱动轴61 —起进行正向旋转。由此,在安装于该从动轴71上的线轴33的轴部33a上,将从卷线筒42b抽出的缝线Tb沿规定方向进行卷绕。利用直径随着向线轴33的轴部33a上卷绕而变大的缝线Tb,使向线轴轴部33a侧按压的杆54向外周侧发生位移,在杆54位移的同时,绕线轴组件51也移动,如果其移动量达到规定量,则绕线轮66的橡胶环65与上轴24的绕线摩擦轮24a分离。由此,将从上轴24向驱动轴61进行的旋转カ传递解除,使驱动轴61的旋转停止。由此,通过该驱动轴61而旋转的从动轴71也停止其旋转,使得向线轴33上卷绕缝线Tb的卷绕动作停止,从而结束绕线。另外,在缝制后使切线装置进行动作而将上下线切断吋,有时通过使缝纫机11的上轴24略微进行逆向旋转,从而将从上升的压脚34的下表面凸出的缝针26拉高。如果如上述所示使上轴24略微进行逆向旋转,则如图7(b)所示,从上轴24传递旋转カ的绕线装置10的驱动轴61也略微进行逆向旋转(在图7(b)中向箭头β的方向旋转)。如果如上述所示使驱动轴61进行逆向旋转,则驱动轴61的卡合凸起62a以轴线为中心向与从动轴71的卡合凸起72a分离的方向旋转。因此,在驱动轴61和从动轴71之间,只要驱动轴61不逆向旋转大于或等于大约360°,则不会通过卡合凸起62a、72a之间的卡合而进行旋转カ的传递,从而从动轴71維持在停止的状态。此外,由于通常驱动轴61进行逆向旋转(參照图7(b))的量为大约60°左右,因此,在逆向旋转时,不会通过卡合凸起62a、72a之间的卡合而进行旋转カ的传递,从而从动轴71维持在停止的状态。另外,此时,在驱动轴61的旋转停止后,从动轴71可能由于惯性カ而继续旋转,但由于安装在从动轴71上的橡胶环77与基座53轻轻地接触,所以利用该摩擦力而使从动轴71可靠地维持在停止的状态。在反转动作结束后,上轴24进行通常的正向旋转,如果利用该旋转力使绕线装置10的驱动轴61开始正向旋转,则该驱动轴61的卡合凸起62a与从动轴71的卡合凸起72a再次卡合,使从动轴71与驱动轴61 —起进行正向旋转。由此,使线轴33进行旋转,向线轴33的轴部33a上沿规定方向卷绕缝线Tb。如上述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绕线装置,即使由于缝纫机11的上轴24逆向旋转而使驱动轴61进行逆向旋转,安装有线轴33的从动轴71也会维持在停止的状态,防止逆向旋转,可以消除由线轴33的逆向旋转而产生的缝线Tb的松弛。因此,可以抑制向线轴33上卷绕的缝线Tb的张カ变化而使其稳定,可以实现向线轴33上卷绕的缝线Tb的密度均匀化,抑制 扭转状态下的卷绕及卷绕不均匀等问题,可以始终顺利且良好地向线轴33上卷绕缝线Tb。并且,通过使用如上述所示以均匀的密度卷绕有缝线Tb的线轴33而进行缝制,可以良好地进行缝制。另外,由于防止因线轴33的逆向旋转而产生的缝线Tb的松弛,所以可以可靠地防止松弛的缝线Tb挂在线轴33以外的部分上等问题。特别地,即使是高缝台缝纫机等在使缝纫机主体13向作业人员侧倾斜的状态下使用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缝线Tb因路径变化而从线轴33脱离,并与绕线轴50缠绕的问题。另外,在防止线轴33的逆向旋转的同时将正向旋转的驱动轴61的旋转カ向从动轴71传递的旋转カ传递部,是由卡合凸起62a、72a构成的简单结构,该卡合凸起62a、72a形成为,在驱动轴61以及从动轴71的凸缘部62、72的相对面上,从驱动轴61以及从动轴71的轴线开始向径向离开,且轴线方向的位置一致。因此,不必使用部件个数多的复杂构造的传递机构等,可以以非常低的成本防止线轴33的逆向旋转。另外,通过将卡合凸起62a、72a配置在从驱动轴61以及从动轴71的轴线开始向径向离开相同距离的位置上,从而可以容易地构成旋转カ传递部。因此,可以以更低的成本防止线轴33的逆向旋转。另外,通过在从动轴71上安装橡胶环77,使该橡胶环77与可旋转地支撑从动轴71的支撑部件即基座53接触,从而可以利用其摩擦力可靠地防止在驱动轴61的旋转停止后的从动轴71的不需要的旋转。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驱动轴61以及从动轴71的凸缘部62、72的端面上,分别各设置ー个卡合凸起62a、72a,但上述卡合凸起62a、72a并不限于各ー个,也可以分别设置大于或等于2个。例如,如图8所示,也可以在隔着轴线的相对位置上各设置2个卡合凸起62a、72a。通过如上述所示各设置2个卡合凸起62a、72a,从而如图8(a)所示,使驱动轴61侧的2个卡合凸起62a与从动轴71侧的2个卡合凸起72a分别卡合,从驱动轴61向从动轴71可靠且稳定地传递旋转力。另外,在驱动轴61逆向旋转的情况下,如图8(b)所示,驱动轴61侧的2个卡合凸起62a与从动轴71侧的2个卡合凸起72a分离,只要驱动轴61不逆向旋转大于或等于大约180°,就可以防止从动轴71的逆向旋转。此外,在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卡合凸起62a、72a为圆柱状,但卡合凸起的形状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通过使卡合凸起62a、72a之间彼此卡合而将正向旋转的驱动轴61的旋转カ向从动轴71传递的旋转カ传递部,但作为旋转カ传递部,并不限于利用卡合凸起62a、72a的结构。例如,也可以通过在驱动轴61和从动轴71之间,设置由仅传递ー个方向的旋转カ的棘轮机构或单向离合器等构成的旋转カ传递部,从而仅将正向旋转的驱动轴61的旋转カ向从动轴71传递。
权利要求1.一种绕线装置,其具有可装卸线轴的绕线轴,通过从缝纫机的上轴传递旋转力而使该绕线轴正向旋转,从而将卷线筒的线向所述线轴上沿规定方向卷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绕线轴具有 驱动轴,其通过所述上轴而进行旋转; 从动轴,其可以以与该驱动轴相同的轴线为中心进行转动而被支撑,可以装卸所述线轴;以及 旋转力传递部,其设置在所述驱动轴和所述从动轴之间,将所述驱动轴正向旋转时的旋转力向所述从动轴传递,而不传递所述驱动轴逆向旋转时的旋转力, 所述旋转力传递部具有分别形成在所述驱动轴以及所述从动轴的相对面上的卡合凸 起,这些卡合凸起配置为,从所述驱动轴以及所述从动轴的轴线开始向径向离开,且所述轴 线方向的位置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从动轴上安装橡胶环,该橡胶环与可旋转地支撑所述从动轴的支撑部件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凸起配置在从所述驱动轴以及所述从动轴的轴线开始向径向离开相同距离的位置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绕线装置,其可以始终顺利且良好地向线轴上进行缝线的卷绕。该绕线装置具有可装卸线轴(33)的绕线轴(50),通过从缝纫机的上轴传递旋转力而使该绕线轴(50)正向旋转,从而将卷线筒的线向线轴(33)上沿规定方向卷绕,绕线轴(50)具有驱动轴(61),其通过上轴而进行旋转;从动轴(71),其可以以与驱动轴(61)相同的轴线为中心进行转动而被支撑,可以装卸线轴(33);以及由卡合凸起(62a、72a)构成的旋转力传递部,其设置在驱动轴(61)和从动轴(71)之间,将驱动轴(61)正向旋转时的旋转力向从动轴(71)传递,而不传递驱动轴(61)逆向旋转时的旋转力。
文档编号D05B59/00GK202644146SQ20122014614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31日
发明者福田照晃 申请人:Juki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